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在急诊临时观察室实施和效果。方法 2015年5月起急诊临时观察室实施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内容包括:积极推行责任制护理,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开展多形式和多种途径的健康宣教,注重临终关怀护理等。比较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实施前(2014年5月-12月)与实施后(2015年5月-12月)的各项护理指标。结果 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实施后,护理质量指标和患者满意度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下降。结论 优化护理服务流程的实施能提高急诊临时观察室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危重患者的小组护理对提高急诊科患者合理救治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自2013年5月~2015年5月进行创伤指数(TI)评分≥21分的急诊危重患者3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小组护理,对照组给予流班制护理,每组患者各164例,对患者在急诊就诊进行抢救是否及时、入院是否及时、有无差错事故发生、与相关科室交接是否清楚、检查是否遗漏、病例是否遗漏6个方面进行不良事件统计分析。结果本组328例急诊创伤危重患者,实验组164例发生不良事件4例,占2.44%;对照组164例发生不良事件71例,占43.29%。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实施小组护理,能够很好地完成护理任务,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连续的诊治,能提高急诊的急救效率,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急诊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情分级管理联合急诊流程图对急诊科患者抢救效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4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病情管理;选取2017年1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25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病情分级管理联合急诊流程图。比较两组抢救效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就诊等待时间、检查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就诊秩序、输液巡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病情分级管理联合急诊流程图应用于急诊患者中,能缩短患者就诊等待时间、检查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降低住院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患者初始护理评估表》在急诊抢救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收住本院急诊抢救室的患者,比较实施初始护理评估表前后,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压疮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和患者对本院急诊抢救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急诊患者初始护理评估表后,患者发生压疮/坠床的例数显著减少,患者及家属对急诊护理工作满意度由80.5%,上升至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初始护理评估单的应用,使护士能细致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及时筛查出存在的高危因素,提供预防性、保护性、针对性护理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压疮、跌倒/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EWS)对急诊科患者评估和抢救护理治疗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根据EWS评估结果实施相应护理措施的患者150例,采用EWS量表评估前的患者150例,比较应用前后急诊患者转归去向、急诊耗时、护理质量及急诊科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应用前后患者病死率、疾病转归、患者去向、转运时间、交接时间、就诊等待时间、护理质量及急诊科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WS在急诊抢救室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评估预后,为实施相应护理措施提供可靠依据,能够明显减少患者病死率,有利于患者转归,减少急救耗时,在提高护理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冯莉 《中国临床护理》2013,5(6):533-535
目的 观察风险管理在急诊抢救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12年在急诊抢救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规范急诊抢救室急救物品和药品的管理,加强高危环节的管理。将2012年1~12月实施风险管理后的96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11年1~12月常规管理收治的6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抢救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的满意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的满意率均好于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 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的提高急诊抢救室的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6月前对160例急诊科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选择160例患者(观察组),对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2组风险事件(包括医疗事故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投诉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急诊科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投诉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科拥挤度的改善在提升危重患者就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12月急诊科抢救室就诊的患者设为对照组,为拥挤度改善前的抢救室就诊患者;将我院2016年1~12月急诊科抢救室就诊的患者设为实验组,通过采取半封闭式管理抢救室、设置急诊快速处置区(Fast track区)、建设急诊病房、EICU及控制抢救室流动人员数量等措施后抢救室就诊的患者。分析比较两组就诊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门球比、门药比、平均费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抢救室噪声指数及医抢救成功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门球比、门药比、平均费用、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抢救室噪声指数及抢救成功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患者家属满意度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急诊拥挤程度的改善能提高抢救室医生、护士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能提高危重患者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能降低抢救室平均费用、门药比、门球比,缩短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级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6~12月从急诊抢救室转运的270例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转运;选取2017年1~6月从急诊抢救室转运的273例危重症患者为实验组,实施分级转运模式。选择院内转运时间和发生并发症等不良事件作为评价指标,并从人员、病情、药品及仪器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转运至CT室、重症监护病房、介入室和手术室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分级转运模式降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保证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责任制分层管理对急诊观察室护理效率及护理纠纷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3年11月急诊观察室实施责任制分层管理前7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2月—2014年5月急诊观察室实施责任制分层管理后70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2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率和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入院评估准确率、护理措施落实良好率、基础护理落实良好率、危重患者护理落实良好率、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生活护理落实良好率、护理病历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责任制分层管理能提高急症观察室护理效率,降低护理差错发生,促进医护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规范急诊抢救室患者安全管理,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建立急诊护理风险预警及预控管理体系,包括科内三级管理、规范使用急诊患者风险评估表、安全知识培训与模拟应急演练、全方位实施质量控制。结果抢救室实施护理风险预警及预控管理后,危重患者转运意外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下降,护理质量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急诊护理风险预警及预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用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抢救室患者的护理安全,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位服务在急诊输液室护患纠纷防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急诊补液室推行补位服务,即当某一岗位的护理有缺陷或瑕疵时,其他岗位医护人员即刻补位为患者提供及时服务,取得患者谅解,防止护患纠纷发生,半年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推行补位服务后,急诊补液室护患纠纷及护理差错均为零。结论在急诊补液室推广补位服务,能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护患纠纷,有利于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急诊补液室护理质量的提高,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3.
姜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0):1381-1384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对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成立QCC管理小组,对该院急诊科2016年5月1日~12月31日急诊抢救不良事件统一患者收集、整理,通过QCC活动步骤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的原因,制定并实施解决策略,评价实施效果并给予改进。分析QCC活动开展前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上报情况,比较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统计比较活动前后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结果QCC活动开展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开展前的5.81%下降至1.26%,同时上报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提高,护患纠纷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活动开展前比较,QCC活动后护理质量总评分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活动能有效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保证护理质量,同时培养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患沟通模式(SBAR)在急诊非外伤性腹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7月~2016年6月急诊科开展SBAR标准护患沟通模式,选择实施前后各120例急诊非外伤性腹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安全事件、因沟通不良导致的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同时比较实施SBAR前后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和护士体验感得分。结果: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急诊科非外伤性腹痛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因沟通不良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实施前,医护沟通能力、护士间沟通能力、护患沟通能力、临床沟通能力综合得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护士团队合作、职业价值感、安全文化感、综合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结论:SBAR标准护患沟通模式有助于增强急诊科护士职业归属感与沟通能力,防范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输液室实施护理补位服务对护理投诉和护理差错的影响。方法在急诊输液室中实施护理补位服务, 6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门诊患者护理满意度, 统计护理补位服务实施前后护理投诉和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365份, 回收有效问卷356份, 问卷回收率为97.53%。97.19%的门诊患者对护士接待服务、礼貌用语、有问必答、主动巡视、操作技巧、护理态度、护理效果方面评价为"非常满意", 未出现"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情况。实施护理补位服务后, 急诊输液室未出现护理投诉和护理差错事故, 较实施护理补位服务前护理投诉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1, P=0.006)。结论在急诊输液室实施护理补位服务可有效减少护理投诉和护理差错事故, 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从而有效提高急诊输液室的护理质量, 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其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0年1~12月我院急诊科在急诊风险管理中引进了护理干预概念并开展相关工作,此期间收治患者1268例,另外选择实施护理干预前2009年1~12月收治的754例患者,将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满意度80.00%;实施后出现护理差错或过失1例,实施前出现护理差错或过失10例,实施前后急诊护理人员全年常规理论考核成绩分别为(76.48±12.14)分,(86.44±10.43)分,差异显著.结论 护理干预在急诊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与过失,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组长负责制在儿科输液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基于输液流程将儿科输液室分为三个区域:治疗区、注射区、输液区,每区设组长1名,制定组长岗位职责,并对组长负责制进行护理质量控制.比较组长负责制实施前后儿科输液室的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护理纠纷投诉发生率以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实施组长负责制前输液室护理安全不良事件1例,护理纠纷投诉2例,实施后未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护理纠纷投诉1件,较实施前下降50%,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较前提高.结论 组长负责制能够保证儿科输液室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次分诊模式对急诊患者候诊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 350例普通候诊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就诊预检分诊模式。选取该院急诊科2018年1~2月收治的1 140例普通候诊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二次分诊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候诊质量(候诊不良事件、漏诊率等),调查两组患者的候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候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漏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候诊环境、人文关怀、候诊服务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二次分诊模式能够提高急诊患者的候诊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柯菊青 《当代护士》2013,(10):183-185
目的 探讨急诊抢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效果.方法 本科抢救室自2010年5月至今对3620名急诊抢救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比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前后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士存在的问题.结果 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认可情况由活动前84.7%提升到98.3%;护士工作中存在问题也明显少于活动前.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士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士的整体素质,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静  朱彩霞  严伟倩 《妇幼护理》2022,2(23):5461-5463
目的 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9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收治的 82 例急诊 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1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实 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不良事件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急诊科停留时间、治疗时 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 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护理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治疗时间,减少 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