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比较拇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第1掌背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5年8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同侧拇指不同部位软组织缺损患者45例(45指)进行前瞻性观察,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2组:逆行组24例(24指),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20~60(39.0± 10.7)岁,采用拇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顺行组21例(21指),男15例、女6例,年龄18~56(36.5 ± 9.2)岁,采用第1掌背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皮瓣手术时间、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拇指关节总活动度(TAM)。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功能,依据Michigan手部功能问卷评定标准评定患指外观满意度。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逆行组手术时间(60.2±5.9)min,顺行组手术时间(71.1±5.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1,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其中逆行组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5个月;顺行组随访12~25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感觉均恢复到S3+或S4级,其中逆行组S3+级24例,顺行组S3+级20例、S4级1例。逆行组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为(7.9±1.2)mm、TAM为134.8°±8.7°,顺行组皮瓣静态两点辨别觉为(7.4±1.3)mm、TAM为131.0°±1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09、1.323, P值均>0.05)。拇指功能评定,两组优良率均达到100%。患者对修复后拇指外观均满意。结论 拇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与第1掌背动脉顺行岛状皮瓣血供恒定,安全可靠,适用于拇指指端、指腹及指背缺损的修复;拇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外形更美观,操作更简单、省时,且供区副损伤小,临床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转位治疗指端缺损。方法:显微放大镜下分离指固有神经与血管束,保留指神经干,结扎血管束近端,将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指端创面。结果:临床应用86例119指,随访6~1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指端缺损,操作简便,创伤小,成活率高,是修复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总结吻合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末节手指指腹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4例15指末节手指指腹缺损的病例使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修复过程中仔细解剖同侧指固有神经近节背侧分支中较粗大的分支,将背侧分支的近端与缺损创面对侧指固有神经的远端吻合,修复指腹创面的同时修复缺损的感觉。结果所有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成活,经8~12个月的随访,修复的指腹外形饱满,外观好,皮肤耐磨,两点辨别觉在5mm左右,指腹感觉在达S3以上。结论吻合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手指指腹缺损的方法优于其他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4.
第3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掌侧移位修复拇指指端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报道应用第3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掌侧移位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2例拇指指端缺损病例,采用第3掌背动脉岛状皮瓣,经指蹼皮下隧道逆行移位至手掌侧远端,屈曲拇指贴紧手掌固定,皮瓣带蒂修复创面,2~3周后断蒂。结果:22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2个月,感觉恢复S3 15例、S4 7例,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第3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掌侧移位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1998年起我院采用指动脉神经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多种原因指端皮肤缺损29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感觉功能恢复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以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近侧指间关节附近的皮支为蒂的第2掌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指端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2个手部血管铸型标本、血管灌注标本上,解剖观察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分支与示指桡背侧指背动脉的吻合,皮瓣供区血管、神经分布。结果: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在近侧指间关节附近发出皮支与示指桡背侧动脉在桡背侧有吻合,皮瓣供区有示指背.掌背静脉和示指桡背侧神经,并形成筋膜、静脉和皮神经血管网。结论:以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在近侧指间关节附近的筋膜皮支为蒂可形成第2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是示指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佳皮瓣。  相似文献   

7.
带感觉支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以指背筋膜为蒂、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08年应用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20例25指。术中根据损伤部位和特点,在伤指近节背桡侧或背尺侧设计皮瓣,皮瓣侧缘不超过手指侧中线,旋转点位于远侧指间关节背桡侧或背尺侧,轴心线与手指纵轴平行。深筋膜下锐性分离,逆行转移修复指端缺损。如修复指腹,将皮瓣内含指固有神经背侧支,在皮瓣转位后将其与创面指固有神经吻合。并对皮瓣的设计、切取、成活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8~24个月,平均20个月。修复后的手指外观与功能良好,质地柔软,两点辨别觉达0.4~0.6cm。结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指背筋膜逆行岛状皮瓣切取简单,对供区损伤小,转移随意性强,外观好,转移后能恢复较好的感觉,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8.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不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侧截肢不腿标本的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进行解剖学观察;临床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不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15例。结果:腓肠神经血管营养皮瓣血供来自腓肠线动脉穿支;临床应用逆行岛状皮瓣15例,皮瓣完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运丰富,足修复不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拇指背尺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拇指背尺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端及指腹软组织缺损或伴有骨外露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16例拇指指端及指腹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拇指背尺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其中指腹损伤 9例 ,指端损伤 7例 ,修复感觉神经 10例 ,皮瓣面积 ( 2 .0× 1.5 )~ ( 3 .0× 2 .0 )cm2 。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术后随访 8~ 14个月 ,拇指外形满意 ,其中吻合感觉神经 10例两点辨别觉为 6.6~ 8.1mm ,未吻合感觉神经 6例为 9.0~ 10 .5mm。结论 该皮瓣血供可靠 ,能满足拇指指端及指腹修复需要 ,手术操作简单 ,供区损伤小 ,是理想的术式选择 ,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吻合指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吻合指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20具成人尸体40例手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直径和分支进行了测量;并对39例患者的39指指腹缺损行吻合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皮瓣修复术。结果:(1)指掌侧固有神经平近节指横纹处理1.4-2.0mm,厚0.8-1.0mm;平末节指横纹处宽1.0-1.4mm,厚0.6-0.8mm。(2)近节掌侧支为4.4-5.3支,背侧支为3.8-4.0支;中节掌侧支为3.5-4.6支,背侧支为3.4-4.1支;末节终支为3.8-4.6支。(3)39例患指中38例一期成活,指腹饱满,外观理想,耐磨性好,两点辨别觉达5mm内,指腹感觉达S3以上。结论:吻合指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优于未吻合神经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甲床扩大术的解剖基础及在指端横断性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一种甲床部分缺失的指端横断性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对16例指端横断性缺损,以甲床扩大延长术结合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平均面积约1.5cm×1.0cm。结果:本组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8~20个月,平均15个月。修复后的指端外观良好,质地柔软,手指无明显触痛,活动功能正常。术后指甲平均延长3.5mm。其中指甲与甲床完全附着12例,附着3/4的4例。结论:甲床扩大延长术结合指动脉侧方岛状皮瓣修复指端,手术简单,指甲美观,是重建指端外形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阻断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39例因外伤、感染导致的小腿、踝关节、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面积3.5 cm×3 cm~9.0 cm×7.2 cm),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19例,结扎组20例,均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其中对照组皮瓣面积4 cm×3.5 cm~10 cm×6.5 cm,在皮瓣近端结扎并离断小隐静脉;结扎组皮瓣面积5 cm×3 cm~10 cm×8 cm,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外踝后方分离结扎小隐静脉起始处。术后比较两组皮瓣肿胀发生率、青紫发生率、皮瓣完全成活率。末次随访观察成活皮瓣质地、皮瓣供区愈合、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33.5±8.6)月。5例皮瓣坏死,34例皮瓣完全成活。结扎组皮瓣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比47.37%,P<0.05),皮瓣完全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比73.68%,P<0.05);两组在皮瓣青紫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所有成活皮瓣质地、踝关节功能、皮瓣供区创面愈合及功能良好。结论阻断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桡神经浅支内侧支神经营养皮瓣逆行修复拇指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手足外科收治的拇指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3~61岁,平均(41.4±1.8)岁;挤压伤6例,砸伤6例,电锯伤3例;左侧8例,右侧7例。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伴指骨外露7例,指背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伴甲床缺损5例,指腹皮肤及软组织缺损3例。缺损面积为3.5 cm×2.0 cm~5.5 cm×3.5 cm。均采用桡神经浅支内侧支神经营养皮瓣逆行修复拇指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术中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2.5 cm~6.0 cm×4.0 cm,皮瓣携带的桡神经浅支内侧支与指固有神经吻合重建感觉。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应用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TAM)评价手功能。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张力性水泡及静脉危象发生。1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0.5个月。本次随访时,见皮瓣质地良好,不臃肿,外形满意;皮瓣感觉恢复至S3~S4级,两点辨别觉为3~8 mm;应用TAM法评定手功能,优12例、良1例、可1例。供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桡神经浅支内侧支神经营养皮瓣逆行修复拇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具有皮瓣血供稳定、静脉回流通畅、皮瓣感觉恢复良好、外形美观等优点,是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4.
1998年起我院采用指动脉神经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多种原因指端皮肤缺损 2 9例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 ,外形及感觉功能恢复满意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9例 ,男 2 0例 ,女 9例 .年龄17~ 5 0岁 ,平均 30岁 .2 9例均为指端皮肤缺损 ,面积1× 1cm2 至 2× 2cm2 .致伤原因 :切割伤 15例 ,电锯伤 9例 ,挤压伤 5例 .1 2 手术方法 :伤口彻底清创后 ,按皮肤缺损面积作一布样 ,在伤指近节非功能侧设计一以指动脉为轴线的带指动脉及指神经的皮瓣 ,掌背侧均不过中线 .皮瓣远端至伤口近端作锯形切口 ,掀起切口两侧皮肤 ,带薄…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Guo动脉外侧皮支血管的解剖特点,及以此动脉为蒂,做成逆行或顺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膝关节、踝关节及小腿周围囫组织缺损的手术设计和操作要点。临床应用该皮瓣32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2010年5月至2016年1月对34例患者行改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观察组),并以12例外伤后仅用局部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的患者为对照(对照组),评定2组患者术后存活情况、并发症、功能恢复、局部感觉等临床效果。结果行改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的34例患者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有3例出现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痊愈,有3例患者创面出现少量张力性水泡,经勤换药处理后创面完全愈合。采用局部皮瓣转移覆盖的12例患者局部皮瓣全部存活,6个月后复查出现不同程度瘢痕挛缩、皮瓣变形、皮瓣萎缩等,而采用改良方式手术的患者术后功能、局部感觉、瘢痕大小等均明显优于后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远端创面,可成为能负重及耐磨的带感觉皮瓣,此法是目前值得推广的下肢足踝部缺损修复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腓动脉干的小腿外侧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共33例(男25例,女8例),创面6.0cm×7.5cm~25.0cm×12.0cm。从小腿外侧切取带蒂皮瓣,无张力状况下旋转覆盖于受区,腓肠神经与足背皮神经吻合,皮瓣下置引流将创面缝合。结果 33例逆行腓动脉岛状皮瓣均成活,29例获得5~23个月的随访,修复足跟部及足底部的吻合皮神经的19例患者例中有17例于术后5~13个月感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逆行腓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成功率高,皮瓣不易破溃,皮下脂肪少,外形美观,是临床修复足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18.
足底内侧动脉岛状逆行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09年3月我科设计足底内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6例前足底皮肤缺损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2个月,外形与功能改善满意。结论:足底内侧动脉为蒂的足内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前足底皮肤缺损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软组缺损13例。其中10例行皮神经与指神经吻合。术后10d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8个月。转移皮瓣外形、色泽及功能满意。指腹两点辨别觉10-12mm,指间活动范围为-15°-82°。结论:应用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血供可靠,能恢复感觉,修复后功能及外形均满意。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临床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分析直接运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术进行治疗后发生静脉回流障碍的原因,并总结术前应用多谱勒血流探测皮瓣蒂部的动脉穿支、下肢静脉造影,了解下肢深浅静脉交通支情况后运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术,出现皮瓣静脉回流障碍的情况。结果 2003年至2007年直接运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术的20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瓣静脉回流障碍10例。2008年至2010年术前常规应用多谱勒血流探测皮瓣蒂部的动脉穿支、下肢静脉造影了解下肢深浅静脉交通支,再施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术的11例患者,造影发现深浅静脉均通畅9例,其中2例术中皮瓣解剖成功后,将小隐静脉与浅静脉吻合,皮瓣均一期成活。1例患者旋转点以下未见明显深浅静脉交通支,1例患者于胫后多谱勒血流探测仪未探测到明显的动脉穿支改行其它皮瓣修复创面。结论回流障碍的患者踝周多经过严重的暴力损伤,并且经过一次或多次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损伤了外踝处的动脉穿支、静脉网及深浅静脉交通支损伤,影响了皮瓣的静脉回流。术前应常规对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创面的患者进行必要的评估,术中必要时小隐静脉与浅静脉吻合,可有效减少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