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聚焦解决模式认知干预对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负性心理、病耻感、心理弹性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皮肤科90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并给予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认知干预,观察组给予聚焦解决模式认知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采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评价病耻感,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价心理弹性水平。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病耻感得分、CDRISC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3个月干预,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时的SAS评分(t=-11.283,P0.001)、SDS评分(t=-7.851,P0.001),病耻感得分(t=-9.242,P0.001)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DRISC评分(t=6.793,P0.00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77.7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13,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认知干预在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和病耻感,并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和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影响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血液透析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措施。分析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改善情况,自制问卷评估两组干预后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机能、精神健康得分均比对照组、得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58,4.137;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693,-6.723;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67,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情绪状态、满意度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背景音乐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对行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患者焦虑情绪及检查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院门诊行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查干预,观察组给予背景音乐疗法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疼痛感受[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检查总时间及检查成功率、检查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9.219,-5.352;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750,-5.424,-4.348,-4.408;P0.05);观察组检查总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t=-4.430,P0.05),检查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505,P0.05);观察组检查环境、服务态度、检查技术、医患沟通各项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2.666,3.455,2.657,3.666;P0.05)。结论:对行耳鼻喉内窥镜检查患者给予背景音乐疗法联合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检查焦虑状态及疼痛感受,使患者生命体征更接近正常状态,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成功率及检查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基于情绪ABC理论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情绪ABC理论进行心理干预。两组均干预4周。观察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指标、心理状态评分、应激反应指标和简单应对量表得分情况。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8.696,5.145,3.793,7.317;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9.067,-8.710;P0.05);观察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及肾上腺素(adrenaline, E)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3.137,-24.857,-8.531;P0.05);观察组在简单应对量表积极应对维度得分上显著高于对照组(t=6.823,P0.05),在消极应对维度得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t=-3.437;P0.05)。结论:情绪ABC理论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应激反应,令患者在后续治疗中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整体性护理干预对透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整体性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自制问卷评估两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SDS、S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5,1.493;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分数、SAS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85,-32.813;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32,P0.05)。结论:整体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结合风险管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风险管理,评估两组入院时、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QOL)、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满意度、依从性。结果:联合组出院时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089,P0.05);联合组干预后SAS(t=2.771,P0.05)、SDS(t=3.104,P0.05)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联合组干预后QOL(t=2.092,P0.05)、FIM(t=2.719,P0.05)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20,P0.05);联合组满意率(χ~2=5.316,P0.05)和依从率(χ~2=5.005,P0.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结合风险管理可以改善脑出血手术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终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多元化心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接收进行胃转流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手术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元化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患者满意度及术后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05,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03,P0.05);随访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FPG t=-3.090,-2.499;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中给予多元化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指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老年LC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分别于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血压与心率水平、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t=0.431,1.086;P0.05);护理后,观察组较对照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降低(t=-3.745,-3.887;P0.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减少(t=-3.142,-4.902;P0.01),术中舒张压及心率水平均明显降低(t=-3.549,-4.205;P0.05)。观察组术后1d、2d、3d的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498,-4.230,-9.662;P0.01)。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6.416,-5.233,-6.266,-8.323;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6.136,P0.001)。结论:心理护理对老年LC患者有很大的影响,能够减轻手术应激,促进术后快速康复,在临床上对老年LC患者开展心理护理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心理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78,-8.131;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608,P0.05)。结论:心理康复护理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健康教育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12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得分。结果:两组的SDS和SAS得分在干预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8.267,P0.00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S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8.211,P0.00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语言能力得分、逻辑能力、记忆能力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1,12.221,6.961;P0.00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ADL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5.381,P=0.002)。结论: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和逻辑能力,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式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锻炼依从性、希望水平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法将96例老年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动机性访谈式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干预后呼吸锻炼依从性、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希望水平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得分(t=5.193,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607,-3.387;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呼吸锻炼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Z=9.649,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SF-36量表八大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554,16.687,17.943,6.769,4.529,13.180,12.030,10.713;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式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老年COPD患者焦虑、抑郁状况,提高其希望水平及呼吸锻炼依从性,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干预对口腔正畸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0例口腔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个性化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口腔正畸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正畸知识教育,个性化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正畸治疗效果,采用简式的Mc 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估疼痛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比较两组治疗1年后的治疗满意度和依从性。结果:个性化组治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χ~2=8.015,P0.05);个性化组口腔正畸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3.279,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疼痛评分方面组间和时间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39.547,P0.05;F时间=249.053,P0.05;F组间×时间=87.491,P0.05);简单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个性化组戴入矫治器后2h(t=7.403,P0.05)、6h(t=8.288,P0.05)、12h(t=8.849,P0.05)、24h(t=6.964,P0.05)、48h(t=6.808,P0.05)、72h(t=6.395,P0.05)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个性化组干预后SAS(t=-3.069,P0.05)、SDS(t=-3.696,P0.05)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个性化组治疗满意度(t=2.283,P0.05)、治疗依从性(t=3.127,P0.05)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正畸治疗性疼痛,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和依从性,最终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延续干预对甲亢患者心理健康、服药依从性、甲亢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11月120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延续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甲亢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t=-5.591,P0.05);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t=-5.276,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较佳比率85.00%高于对照组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机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5.617,P0.05];生理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7.359,P0.05);躯体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t=5.308,P0.05);躯体活力评分高于对照组(t=10.305,P0.05);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t=5.467,P0.05);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4.318,P0.05);情感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4.126,P0.05);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t=7.614,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2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3,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延续干预有利于减轻甲亢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状态,增加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甲亢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术前心理状态评估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变化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健康心理宣教等常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术前1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测评,根据测评结果进行心理干预。于心理干预前及术前1天对两组患者进行SDS、SAS评分;术后1、3、7天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疼痛情况进行评定;对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心理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5.105,2.825;P0.02);观察组患者术后3、7d时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062,3.086;P0.02),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Z=4.758,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为74.00%,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4.336,P0.02)。结论:心理状态评估及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心理弹性训练配合分阶段健康教育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15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按本科室常规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心理弹性训练配合分阶段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心理弹性量(CD-RISC)评分、简明心境状态量表(POMS)评分、特质应对方式测量问卷(TCSQ)评分及癌症患者生命质量量表(FACT-G)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CD-RIS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314,P0.05);观察组POMS评分中消极情绪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8.786,P0.05),积极情绪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7.186,P0.05);观察组TCSQ评分中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479,P0.05),消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6.900,P0.05);观察组FACT-G评分生理状况、情感状况、社会或家庭状况、功能状况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t=4.089,3.387,2.057,3.359;P0.05),观察组总生活质量得分优于对照组(t=5.754,P0.05)。结论:心理弹性训练配合分阶段健康教育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可以增强患者心理弹性,改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积极应对,有利于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采用心理和健康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5年-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晚期肺癌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病情观察、症状缓解、对症治疗等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自制问卷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较护理前、对照组护理后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36,12.112,5.183,5.093;P0.001);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EORTC QLQ-C30问卷中RF、EF、CF、SF、QL评分分别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59,2.621,2.417,2.812,2.043;P=0.020,0.010,0.018,0.006,0.04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78.0%(39/50)高于对照组54.0%(2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17,P=0.011)。结论:心理和健康护理有助于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扩张型心肌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90例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相同的对症治疗和护理,患者出院后对照组给予饮食、用药、定期复诊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饮食等延续性护理。院后均随访5个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等差异。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41.3±4.6)分、(40.6±5.1)分,显著低于出院时的(57.0±6.4)分、(58.9±6.2)分以及对照组护理后的(51.2±5.8)分、(49.7±5.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62,-15.291,8.971,8.219;P0.05);护理后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73,4.021,3.406,3.624;P0.05);调查问卷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11,2.276,3.408,4.956;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疗法对脑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CH)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某院就诊的ICH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采用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疗法,连续干预治疗3个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智谋评分、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智谋量表(R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0.656,P0.05);观察组负面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6.802,-2.925;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显著高于对照组(t=7.888;P0.05);观察组Herth希望量表(HHI)积极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3.070;P0.05);观察组HHI积极行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410;P0.05);观察组HHI亲密关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529;P0.05)。结论:ICH患者经过基于智谋理论的心理疗法治疗后,患者智谋评分显著升高、负性情绪减轻、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患者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行PD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外科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处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前后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健康量表(SF-36)评分、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5.595,-7.641,-3.306,-2.797;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9.323,-5.831;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078,5.848,2.969,4.032,4.103,2.164,3.871,4.52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和护理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4,4.242;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32,P0.05)。结论:通过对PD术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同时有利于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团体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对行软组织扩张器治疗头部整形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软组织扩张器治疗的头部整形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号根据奇偶数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治疗依从性及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t=-6.816,P0.05)、SDS评分(t=-5.890,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H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987,P0.05);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308,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好占比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5.600,P0.05),工作满意度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81%(χ~2=5.908,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用于行软组织扩张器治疗头部整形患者中,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增强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