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心理的诱发因素及心理保健服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525例分娩产妇进行一般资料问卷调查,同时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评价社会支持情况及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研究对象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筛选出产后抑郁患者(EPDS评分≥13分),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保健服务,干预3个月后观察比较抑郁组和正常组患者一般资料,并对两组患者中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同时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EPDS评分。结果:抑郁组和正常组在年龄、文化程度、夫妻关系、是否计划内怀孕、孕产期保健知识知晓、孕期抑郁情绪、产后负性事件发生、丈夫期盼生男孩程度、社会支持总分比较差异显著(χ~2=8.878,11.648,5.745,5.886,14.523,7.075,9.696,8.122,t=2.203;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文化程度、孕期抑郁情绪、产后负性事件和丈夫期盼生男孩程度是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73,12.840,0.171,2.811;P0.05),而社会支持是产妇产后抑郁的保护性因素(OR=0.350,P0.01)。两组患者干预后EP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t=8.498,4.347;P0.01),且观察组患者EP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10,P0.001)。结论:产妇文化程度、孕期抑郁情绪、产后负性事件和丈夫期盼生男孩程度是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心理保健服务能够显著改善产妇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改善产后抑郁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及疗效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分娩的80例产妇产后合并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实施单纯心理干预治疗,干预组给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血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HAMA评分和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706,-4.748;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EP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EPD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26,P0.05);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t=-12.19,-7.404;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对治疗产后抑郁疗效显著,并且能够促进产妇恢复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多维度系统化健康教育配合心理干预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初产妇临床资料,仅接受常规心理干预者纳入对照组(n=144),在其基础上采取多维度系统化健康教育者纳入观察组(n=112)。分析两组产后母乳喂养意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简表(BSES-SF)、母乳喂养家庭支持问卷]、母乳喂养行为(泌乳情况、喂养情况)、角色适应情况[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心理状态[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结果:产后2个月时,观察组BSES-SF、母乳喂养家庭支持问卷、母乳喂养率、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MCMQ及PSS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749,5.415,4.717,4.331,3.247;χ~2=13.243;P0.05),而泌乳延迟率、泌乳不足率及EP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320,8.207,t=-4.276;P0.05)。结论:多维度系统化健康教育配合心理干预能诱导初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并改善其心理状态,有利于促进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整体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角色转变及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建档且待产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以阶段性改变理论为基础的分阶段整体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的改变,采用母亲角色适应情况调查表评定初产妇产后对母亲角色的适应程度,观察产后两组喂养方式的变化,统计泌乳量及母乳喂养率,应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BSES)评定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4.306,4.966;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角色适应差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适应良好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χ~2=6.708,5.565;P0.05);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率低于对照组(χ~2=6.000,5.217;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技能、心理活动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827,4.447;P0.05);观察组产妇奶量足所占按比例高于对照组,无奶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χ~2=4.232,8.106;P0.05)。结论:阶段性改变理论的整体干预可纠正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心理,促进其适应母亲角色转变,提高母乳喂养率及产妇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干预对预防产后焦虑、抑郁的疗效,为孕期保健指导提供参考。方法将42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给予孕期心理干预指导)和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指导),比较两组分别于入组时、产后1个月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产后7 d、15 d及30 d爱丁堡产后抑郁领表(EPDS)评分。结果两组入组时SAS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1个月,研究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8,-8.836;P0.05);研究组产后7 d、15 d及30 dEP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3,-3.201,-2.640;P0.05)。结论孕期心理干预及健康保健指导有助于降低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发生率,促进产妇产后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产后抑郁的心理因素,并探讨产后抑郁的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产后出现抑郁症状的患者6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调查分析两组患者产生抑郁的心理因素,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有针对性的心理疗法、心理咨询、家庭支持等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Scale,EPDS)评分情况。结果:通过调查分析,造成产后抑郁心理因素有本身身体体质、个性特点、产后适应能力等多方面原因,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14,P0.05)结论:产后心理护理可改善产妇焦虑抑郁的情绪,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PPD)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产后抑郁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为常规干预方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疗法基础上采取结构式心理干预辅以健康教育。6周后,观察产后抑郁患者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健康生存质量测评表(HPQOL)评分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SAS、SDS及EP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t=-11.413,-10.984,-6.372;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HPQOL评分中心理状态、社会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4.613,5.466,11.981,16.750;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18.891,P0.05)。结论:结构式心理干预配合健康教育治疗PPD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家庭支持为主的护理干预对城市产后抑郁患者社会功能、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50例城市产后抑郁妇女按妊娠时间编号,然后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支持为主的护理干预。采用相关常用量表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社会功能与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前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3项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干预组)=14.33,34.94,38.73;t_(对照组)=14.33,34.94,38.73;P0.05),且护理后干预组EPDS评分和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6.10,-4.57,-3.00;P0.01)。两组护理前社会支持度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与护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干预组)=11.25,28.62;t_(对照组)=2.71,20.55,P0.05),且护理后干预组SSRS评分、SCS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6.35,9.18;P0.01)。护理结束时,干预组汉化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项评分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活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5.11,4.10,5.08,2.34,3.84;P0.05)。结论:对城市产后抑郁患者而言,以家庭支持为主的护理干预对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社会功能,转变应对方式及提高生活质量有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理疏导联合家庭支持对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心理状态及母婴健康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疏导联合家庭支持干预,护理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产妇心理状态的变化,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G)、社会支持量表对产妇家属应对方式及家庭支持情况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1,3.505;P0.05);其护理后应对方式量表中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t=3.983,P0.05),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t=3.042,5.344;P0.05),社会支持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t=5.174,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χ~2=9.657,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χ~2=5.545,P0.05)。结论:心理疏导联合家庭支持可改善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心理状态,纠正其焦虑、抑郁心理,改善母婴结局,提高产妇社会支持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瑜伽运动结合心理辅导对初产妇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健康及体型、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信封法将100例初产妇产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心理辅导,观察组采用瑜伽运动结合心理辅导;分别于干预前后测评两组心理健康状况[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体型指标[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大腿围、小腿围]、盆底功能指标(盆底肌肌力、盆底器官脱垂分期、尿失禁程度)水平,并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EP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降低(t=-4.267,-3.935;P0.01)。干预后,两组BMI、腰围、臀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大腿围、小腿围比较上,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t=-4.686,-7.701;P0.05)。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盆底I类肌纤维肌力及II类肌纤维肌力分级均明显增高(t=6.852,4.641;P0.01),盆底器官脱垂分期及尿失禁程度均明显改善(χ~2=7.977,6.243;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GQOLI-74量表各维度(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2,4.810,2.298,2.150;P 0.05)。结论:瑜伽运动结合心理辅导有助于改善初产妇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体型、盆底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助产士全程陪伴对初产妇VAS评分及产后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在某院住院就诊的初产妇86例,将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住院初产妇选取43例作为对照组,2020年6-10月住院初产妇选取43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住院期间采用常规分娩管护干预,观察组采用助产士全程陪伴干预,均干预至产妇出院.采用疼痛评定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产痛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分娩情况(产程、产后24h出血量和剖宫产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记录并比较两组母乳喂养情况(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后24h泌乳量、产后48h母乳喂养率);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分娩过程中VAS评分、产程、产后24h出血量和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 =-4.420,-7.438,-8.980,X2=4.914;P<0.05);观察组干预后 SAS、SDS 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 =-6.840,-8.046;P<0.05);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t=-7.661,P<0.05),产后24h泌乳量、产后48h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 = 5.343,X2=4.497;P<0.05);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 =4.962,PP<0.05).结论:采用助产士全程陪伴干预可缓解初产妇产痛水平和产后负面情绪水平,对改善分娩结局和母乳喂养情况、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护理预防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我科产妇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观察组进行护理预防,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产后8天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对其抑郁程度进行评分,EPDS≥13分且符合DSM-IV产后抑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妇孕期社会支持对分娩后出血风险及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接收的待产孕妇244名,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2例。对照组予以孕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孕期社会支持。两组均1次/周,直至分娩。比较两组分娩时孕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抑郁发生率[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干预前后的社会支持[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估]。结果:两组均顺利接受干预至分娩,分娩时孕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的SSRS评分分别为(17.22±2.54)分、(17.50±2.7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PDS评分为(7.75±1.2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12±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5,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SR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316,P0.001),观察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4.92%低于对照组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0,P0.05)。结论:产妇孕期社会支持对产后出血无明显影响,但可有效降低产后抑郁风险,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团队心理疏导对弹性心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选择某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团队心理疏导。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对比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并分析弹性心理和生活质量间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SAQ量表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t=-3.155,-4.072,5.247;P0.01)。观察组干预后SD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3.826,P0.001)。观察组干预后CD-RISC量表中总分、坚韧、乐观、自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4.916,3.381,3.319,2.729;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干预后CD-RISC量表评分中坚韧、乐观、自强、总分与SAQ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644,0.308,0.455,0.734;P0.001)。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团队心理疏导能有效提高弹性心理评分,对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有积极影响,且有利于日常生活质量改善,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疏导对产后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433例产后并发抑郁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干预组213例(产后1周开始定期给予心理疏导交流,每周1次,持续1~3个月)、对照组220例(因各种原因未能接受心理疏导),对比两组的抑郁、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干预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估(SF-36)各维度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显著的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641,3.022;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社会功能、精神情况、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的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16,2.558,2.391,3.022,2.816;P0.05)。结论:早期心理疏导对产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况、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音乐疗法与心理激励措施在初产妇中应用效果,进一步分析初产妇心理现状、分娩结局的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单位的100例初产妇为研究受试者,根据护理措施的差异分成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产妇。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的产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音乐疗法、心理激励措施。对患者心理情绪指标、分娩结局等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4.1567,-106329,-9.4004,-10.3742;P0.01)。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以及总产程均低于对照组(t=-6.6420,-12.3747,-27.2876,-6.8092;P0.01)。观察组顺产例数高于对照组(χ~2=6.8501,P0.05);观察组产褥期感染例数低于对照组(χ~2=4.3956,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t=5.4727,P0.01),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t=-35.0457,P0.01)。结论:音乐疗法联合心理激励措施能够显著改善初产妇的心理负性情绪,产程时间缩短,剖宫产风险降低,出血量减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程序化疼痛管理配合心理疏导对肺大泡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36例肺大泡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心理疏导干预,观察组实施程序化疼痛管理配合心理疏导干预,观察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48、72h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F=26.486,P0.01);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低(t=-18.861,-25.087;P0.01);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和健康状况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高(t=9.268,10.292,8.422;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955,P0.05)。结论:程序化疼痛管理配合心理疏导应用于肺大泡切除术患者中,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明确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抑郁状况及心理支持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的主要照顾者80例,收集主要照顾者的一般资料,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抑郁状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干预,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干预前后抑郁状况、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变化情况。结果: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抑郁情绪主要与照顾者的自身健康状况、文化程度、职业、住院时间等因素有关,经过不同方式干预后,观察组照顾者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131,P0.05);观察组照顾者心理健康自评问卷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97,P0.05);观察组照顾者总体幸福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10,P0.05)。结论:心理支持干预可改善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的抑郁状况,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理疏导结合感知控制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劳(CRF)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70例鼻咽癌患者根据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放疗期间全程给予心理疏导结合感知控制,对照组仅给予感知控制干预。评估放疗近期疗效、心理状态、CRF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放疗近期疗效分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38,P0.05)。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t_(观察组)=-10.29,-10.65,P0.001;t_(对照组)=-9.51,-10.05,P0.001),而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大(t=-2.60,-2.47,P0.05)。观察组、对照组干预后CRF程度较干预前明显轻(U=21.14,5.69;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CRF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U=8.59,P0.05)。干预后观察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调查表(QLQC30)评分中5项功能量表评分显著较对照组高,3项症状量表评分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功能量表评分)=3.41,3.49,5.07,3.47,2.73;t_(症状量表评分)=-5.02,-3.66,-2.36;P0.05)。结论:对严格筛选的鼻咽癌放疗患者实施心理疏导结合感知控制可有效改善心理状态,减轻CRF,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科护士的健康水平及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将90名精神科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理干预组(试验组45名)和非干预组(对照组45名),进行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为观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偏低,GWB评分显著偏高(t=4.83,5.36,8.01;P0.01)。与干预前相比,试验组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降低,GWB评分升高(t=3.68,3.81,5.05;P0.05);对照组干预后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S评分显著升高(t=2.66,P0.05),GWB评分显著降低(t=2.38,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精神科护士的健康水平,缓解其负性情绪,并提升其幸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