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择大学生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共计8次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活动和个体心理咨询。两组大学生在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后SCL-90问卷的总分和各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92~7.347,P0.01~0.001);对照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312~-2.098;P0.001~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实证干预研究应用萨提亚模式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干预技术对提升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择大学生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干预,共计8次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活动和个体心理咨询。两组大学生在研究前后采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后的人际关系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显著地低于干预前的水平(t=9.932~3.633,P0.01),对照组大学生干预前后的人际关系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大学生的水平(t=6.226~2.841,P0.01),干预前两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萨提亚模式人际关系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人际关系提升具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无聊倾向性特点,选取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和生活满意度作为反映心理健康的两个重要指标,重点考察无聊倾向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认知情绪调节方式量表和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对25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男性大学生的无聊倾向性(尤其体现在外部刺激维度上)显著高于女性(t=2.64,P0.01),城市学生的紧张感显著高于乡镇和农村学生(F=3.69,P0.05),独生家庭的学生在单调性得分上也显著高于非独生家庭的(t=2.85,P0.05);②无聊倾向性中外部刺激维度的孤独感、紧张感和约束性这3个因子对消极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有显著的正性预测作用(t=4.89,P0.001;t=3.53,P0.001;t=2.58,P0.05),而内部刺激维度的自控力和创造力因子对积极的认知情绪调节方式有显著的负性预测作用(t=-5.07,P0.001;t=-2.89,P0.001);③无聊倾向性中的孤独感、自控力和紧张感则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负性预测作用(t=-4.94,P0.001;t=-3.34,P0.01;t=-2.25,P0.05)。结论大学生无聊倾向性与心理健康的两个重要指标-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生活满意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来自孤独感、紧张感的无聊可能会使人更倾向于使用消极认知情绪调节方式以及体验到更低的生活满意度,而自控力低下所导致的高无聊倾向可能会减少积极认知情绪调节方式的使用以及降低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对自闭症儿童家长亲职压力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亲职压力简表对自闭症儿童家长进行前测,筛选亲职压力程度较高且自愿参加的11名家长(实验组6人,对照组5人),对实验组进行8次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团体结束后对两组进行后测,并对实验组进行焦点团体访谈。结果:对照组前后测亲职压力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在亲职压力总分与亲职愁苦维度压力水平显著降低(Z=-2.20,-2.02;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团体辅导前后亲职压力总分差值边缘显著(U=4.50,P=0.05);焦点访谈结果反映实验组成员对干预评价较好,成员自身也认为发生了一些正向转变。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能有效降低自闭症儿童家长亲职压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式选择大学生实验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对实验组进行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共计8次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活动和个体心理咨询。两组大学生在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后SCL-90问卷的总分和各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92~7.347,P0.01~0.001);对照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在干预前与干预后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SCL-90问卷总分和各个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312~-2.098;P0.001~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探讨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亚健康学习态的干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采用自编问卷《大学生亚健康学习态问卷》筛选并从中招募28名在校大学生被试,随机分配14名为干预组,14名为对照组(但因干预组1名学生课程安排与团体干预时间冲突,最终协调13名为干预组,15名为对照组)。干预组接受每周1次,每次2 h,总共8次16 h的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暂不接受任何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大学生亚健康学习状态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且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大学生亚健康学习态较干预前没有改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亚健康学习态干预有效。通过团体干预过程中成员反馈与访谈,笔者提出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团体心理干预对亚健康学习态的干预作用机制:①促进个体人际互动;②促进个体自我觉察;③促进个体自我联结;④提高个体自尊水平;⑤促进个体资源优化与整合;⑥促进个体更为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沙盘游戏和萨提亚模式结合的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效果。方法:将自愿参加团体活动的86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对实验组进行沙盘游戏和萨提亚模式结合的团体辅导,对照组不干预,用生活目的测试、积极心理资本问卷以及人际需求问卷中文版对两组被试进行前后测。结果:两组被试前测得分差异不显著,后测得分差异显著。经过8次的团体辅导,实验组被试的生命意义感、积极心理资本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均P0.01);人际需求得分显著低于前测(P0.01),对照组被试在三个量表得分上的前后测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沙盘游戏和萨提亚模式结合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团体辅导形式显著提升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和积极心理资本,改善其人际需求满足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舞动心理为主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效果。方法:以上海某高校15名社交焦虑的大学生为舞动心理团体辅导组(实验组),15名同质学生作为对照组,对其社交焦虑进行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干预。在实施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前后采用社交焦虑量表(IAS),自尊量表(SES)进行测量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在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量表得分对比显示,在社交焦虑量表维度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任何显著差异(P0.05);在自尊量表维度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也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为期8周的舞动心理团体辅导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量表得分相比显示,在社交焦虑量表维度上,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显著降低(t=-2.412,P0.05);在自尊量表维度上,实验组比对照组没有显著变化(t=-1.434,P0.05)。结论:以舞动心理为主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社交焦虑具有积极干预效果,对于大学生自尊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帮助学习倦怠的大学生增进对自我的认识,认清学习倦怠的原因,建立合理的学习认知和行为。方法:采用杨丽娴、连榕编制的大学生学业倦怠量表,筛选出有学习倦怠的大学生,通过一对一面谈确定40人为团体被试,其中团体干预组20人,对照组20人。结合学习倦怠学生的特征表现,并从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切入,设计团体辅导方案。团体活动连续开展8周,每周1次,每次120分钟。对干预组进行团体辅导活动,对照组不采取措施。结果:团体辅导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维度以及学习倦怠的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辅导后干预组的学习倦怠总分以及情绪低落、行为不当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5.236,-3.269,-2.033;P0.01),而在成就感低维度上干预组与对照组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团体效果追踪期,干预组在学习倦怠总分及情绪低落、行为不当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5.368,-2.612,-2.154;P0.05),而在成就感低维度上干预组和对照组同样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团体辅导方案设计合理,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失恋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干预效果。方法:依据心理弹性保护性因子的干预理念,借鉴多种流派的心理辅导技术设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通过面谈和量表筛选出24名失恋大学生,按照配对原则分为无显著差异的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2),对实验组进行7周,每周1次,每次2小时的团体心理辅导。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抑郁和焦虑分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自动思维问卷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进行评估。结果:(1)组间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团体辅导前各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心理弹性量表、SCL-90分量表(抑郁、焦虑)和自动思维问卷得分差异显著(t=2.46,P0.05;t=-3.38,P0.01;t=-2.27,P0.05;t=-2.84,P0.01;);(2)组内比较,实验组在各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对照组在各量表前后测结果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增强失恋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改善其情绪困扰和负性自动思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萨提亚团体辅导对离异家庭大学生自尊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中国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筛选某高校大学生18人,进行为期8周、每周1次的萨提亚团体心理辅导。结果:(1)被试在接受萨提亚团体干预前、干预后以及追踪后测自尊量表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F=26.031,P0.001),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干预后自尊量表得分最高,追踪后测次之,干预前得分最低;(2)被试在接受萨提亚团体干预前、干预后以及追踪后测心理弹性量表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F=32.768,P0.001),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干预后心理弹性量表得分最高,追踪后测次之,干预前得分最低;就心理弹性各因子得分检验发现,力量因子分在干预前、后及追踪后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坚韧因子分在干预前、后及追踪后测存在显著性差异(F=7.326,P0.001);乐观因子分在干预前、后及追踪后测存在显著性差异(F=9.532,P0.001);事后检验发现,干预后坚韧因子和乐观因子得分均大于干预前和追踪后测。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对提高离异家庭大学生自尊水平及心理弹性有一定的效果但干预后过一点时间后,团体辅导效果存在反弹倾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筛选某高校大学生32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16)和对照组(n=16),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结果①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自尊得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实验组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t=2.22,P0.05);②实验组被试干预前后自尊得分均差异显著(t=2.36,P0.05);③实验组被试干预前与干预后3个月追踪后测得分均差异显著(t=2.79,P0.05)。结论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能有效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学业情绪、提升核心自我评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对9名大学生进行为期6周的干预辅导,干预前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测查。并通过团体满意度问卷判断团体辅导的效果。结果经过6次团体辅导后,实验组成员负性情绪分数有所降低,放松、兴趣两积极情绪差异显著(t=-2.421,-3.092;P0.05);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厌学、愉快两个分测验上差异显著(t=-2.58,2.52;P0.05)。结论团体辅导对于改善大学生学业情绪、提升核心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同时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团体心理辅导对医学院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公开招募方式,对23名大学生进行连续6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同时选择另外24名被试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均使用中文版韧性量表进行测量。结果:1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心理韧性没有显著差异,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差异显著(t=5.838,P0.001);2实验组被试在团体心理辅导前后心理韧性总分和各分量表分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医学院大学生心理韧性具有显著效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表达性团体辅导对受地震影响但未出现严重心理创伤的儿童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绵阳市某小学三、四、五年级学生,通过面谈及儿童孤独量表(CLS)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筛选,确定有一定程度孤独感和社交焦虑者共12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对照组(n=60)。实验组接受7次表达性团体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团体辅导前后采用CLS和SASC对两组进行测量,并对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后用自编表达性团体辅导观点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团体辅导前,两组SASC和CL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SASC和CL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实验组CLS得分低于量表理论平均分(P0.001);团体辅导后,实验组SASC和CLS得分低于团体辅导前(均P0.001),而对照组团体辅导前后SASC和CL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团体辅导后,实验组对表达性团体辅导有较多正性评价。结论:表达性团体辅导能够从整体上缓解受地震影响但并未出现严重心理创伤儿童的孤独感和交往中的焦虑感,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我国大学生社交效能感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武汉某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为期6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并设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各12人,实验前后对两组被试施测大学生社交效能感问卷。干预3个月后,对实验组被试进行追踪测试。结果: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社交效能感水平总得分和3个子维度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在社交信心效能感维度上差异显著(t=-2.714,P0.05),在语言表达效能感(t=-3.801)和社交主动效能感维度(t=-3.553)以及社交效能感总体水平(t=-4.160)上的差异都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的前后测成绩没有显著差异。3个月后,对实验组进行追踪研究,实验组追踪的数据低于后测数据,团体辅导长期效果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持。结论:团体辅导方案的实施,对提升大学生的社交效能感水平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生命教育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有效性,为高校心理卫生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上招募及心理普查筛选出4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接受6次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随后采用自杀态度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干预前后评估。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t=-3.05,P0.01)、对自杀者的态度(t=-2.56,P0.05)、积极应对(t=-2.61,P0.05)因子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有极端心理危机倾向的大学生有显著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干预效果,从而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丰富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内容。方法:采用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对黑龙江省某高校17名大一学生(实验组)进行共8次的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干预,同时设置控制组17人,处于自然的学习、生活状态,采用SPSS 19.0软件对两组的干预前、后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成员在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的就业信心、职业认知、生涯定向、自我认知、规划认知5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t=-8.00,-8.99,-4.29,-5.65,-8.93,-10.97;P均0.01);朋辈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实验组成员的就业信心、职业认知、生涯定向、自我认知、规划认知5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t=9.92,8.89,8.24,6.34,9.81,11.52;P均0.01)。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评价表的结果显示,实验组成员在12个项目上的平均分都大于4,说明大多数成员对团体心理辅导持有积极的评价。结论: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显著改善大一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旨在探讨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30名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进行5个单元的辅导,而对另外30名健康大学生不干预,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验证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除关键题26题外,实验组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量表(UPI)总分、3个鉴别因子和其他关键题上的得分都显著低于前测(t=-6.808,-5.982,-7.949,-6.793,-6.595,P<0.001;t=-3.010,P<0.01;t=-16.155,P<0.001),而对照组后测与前测无显著性差异(t=-0.598,-1.200,0.054,-0.331,1.000,1.795,1.439,1.000;P>0.05).结论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是提升有自杀意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降低自杀意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对安徽地区一所高校的35位大学生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研究的实验设计,验证团体辅导的效果。结果团体辅导后,实验组被试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前后测差异显著提高(t=-2.957,P0.05);而对照组被试的前后测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状况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