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指胎龄满28W至不满37W,出生体重不足2500g的活产婴儿[1].由于各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病死率是足月儿的10倍[2],我国的早产儿的死亡率为12.7~20.8%[3],胎龄愈小,体重愈低,死亡率愈高[4],<1000g早产儿病死率80~100%[5],<1500g者,国内其病死率高达70~80%[6],国外资料为33~70%[7].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体重<2500g,身长<45cm,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尚不够成熟的活产婴儿.早产儿的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胃容量小、肠管运动差,常出现喂养困难,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高.随着新生儿学科的发展,使得更多的早产儿可以存活下来,除积极消除疾病因素外,尚需我们的护士更新护理学理念,努力改变早产儿所处的环境,以促进早产儿建立最佳的神经行为发育,有助于早产儿日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实施有效、系统临床及家庭早期干预对早产合并低体重小儿智能发育的影响,为妇产科工作者提高对围产期高危因素的认识、完善围产期保健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早产干预组、早产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出生后在医院内即进行系统干预,直至12个月;早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喂养指导,三组研究对象均在3、6、12月龄采用国内标准化Gesell婴幼儿发育检查方法进行智能发育测量。结果三组小儿至12个月龄时,早产干预组各能区DQ值明显优于早产对照组(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及家庭早期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早产低体重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4.
足月低体重儿及其预后的探讨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妇产科(830000)邢玲玲,张力为足月低体重儿指胎龄≥37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2500g者,低体重儿易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甚至远期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其围产儿死亡率也较正常体重儿...  相似文献   

5.
518例早产低体重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产低体重儿发病和存活的相关因素,为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对5年出生518例早产低体重儿按体重和胎龄分3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其生存和死亡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早产低体重儿主要发病原因,妊娠并发症42例(占8.1%),多胎妊娠62例(占11.97%),羊膜早破200例(占38.61%),主要并发症依次为高胆红素血症130例,IRDIS 56例,HIE38例,肺炎35倒,应激性溃病15例,贫血35例,窒息25例,体重越低,胎龄越小,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死亡率越高。本组存活率为95.18%,死亡率4.82%,死亡率与出生体重、孕周有明正关系。结论 ①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强调产儿科合作。②加强监护,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防止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对早产低体重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对早产低体重儿的影响,寻找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1年9月在新生儿病区住院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除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外,还在出院后对其家长进行健康指导,方法包括;早产儿出院时的直接指导,派发资料,电话咨询,上门指导等;对照组只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出院后不作干预指导,结果 干预组的母乳喂养率较对照组明显高。而患病率则明显低,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通过健康指导,家长获得科学的育儿知识,逐渐掌握早产儿的护理,育儿水平得以提高,利于早产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293例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降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分析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把我市2003年~2007年出生的293例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着产科技术和新生儿重症救护技术的提高,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有统计资料表明,这些儿童一般到9个月左右身高体重能达到标准,但大运动发育、精细运动发育、语言发育等会有一定的影响。日后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易患各种疾病。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治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危险因素,是减少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与足月儿身体成分差异。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2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51例及足月出生儿51例,分为早产低体重儿组及足月儿组。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分别测量相位角、脂肪、人体总水量、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干瘦肉、身体瘦肉、体重指数、营养指数、预测指数、骨骼肌肉群等,比较不同时间两组婴儿人体成分差异。结果 出生后第1天,足月儿组体重指数、总水分、干瘦肉、基础代谢率、体细胞质量及相位角检测值均高于早产低体重儿组(P<0.05),脂肪、骨骼肌肉群含量低于早产低体重新生儿(P<0.05);出生后第2、3天,足月儿组体重指数、总水分、干瘦肉、基础代谢率、体细胞质量及相位角检测值均高于早产低体重儿组(P<0.05);两组脂肪含量、骨骼肌肉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低体重新生儿体重指数、总水分、干瘦肉、基础代谢率、体细胞质量及相位角与足月新生儿差异明显,脂肪及骨骼肌肉群含量在早产低体重儿与足月儿中是否存在差异仍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早产低体重儿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支原体(Mycoplasma,M)是一群大小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原核生物。目前已证实至少五种支原体被认为是致病或条件致病菌。即肺炎支原体(Mpn)、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和发酵支原体(Mf)。研究表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与支原体感染有一定关系。本研究运用5种支原体联合分子检测(试剂为无锡克隆遗传技术研究所提供的病原性支原体PCR检测试剂盒),对本院新生儿病区早产低体重儿80例和母婴同室正常新生儿50例作比较,结果表明早产儿支原体检测阳性率较高,其中Mpn、Uu、NMh阳性率分别为43.75%、80.0%、46.25%,而正常对照组除Mg阳性率为18.0%,与病理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他4种支原体阳性率明显较病理组为低,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差异。另早产儿存在多种支原体混合感染,其中以Mpn Uu及Uu Mh混合感染为多,分别占23.75%(19/80)、27.5%(22/80),另有5例早产儿五种支原体均阳性。说明支原体感染与早产的发生有一定关系。本文还讨论了支原体致病的有关机制。通过本研究初步表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孕产妇感染导致早产低体重,而五种支原体联合分子检测可提高支原体感染的检出率,从而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的 探讨并发病理性黄疸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身体成分差异。方法 纳入柳州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8月-2022年2月出生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51例,根据是否并发病理性黄疸分为黄疸组及对照组,分别于婴儿出生后第1~7天采集婴儿身体成分,包括脂肪量、瘦体重、水合状态、总身体水分、营养指数等,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两组婴儿人体成分的差异。结果 出生第2天并发病理性黄疸婴儿13例,未并发病理性黄疸38例,黄疸组和对照组婴儿相位角、脂肪及人体总水分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第3天并发病理性黄疸婴儿16例,未并发病理性黄疸22例,黄疸组和对照组婴儿相位角及人体总水分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第4天并发病理性黄疸婴儿7例,未并发病理性黄疸婴儿15例,黄疸组和对照组婴儿相位角及人体总水分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第5天并发病理性黄疸婴儿8例,未并发病理性黄疸婴儿为7例,黄疸组和对照组婴儿相位角及人体总水分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1~7天,两组婴儿身体瘦肉、营养指数、预测指数及骨骼肌肉群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并发病理性黄疸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相位角测量值及身体总水分含量低于未并发病理性黄疸婴儿,提示总水分含量越低,相位角检测值越低,婴儿并发病理性黄疸的可能性越大。但由于研究的局限性,相位角及人体总水分含量是否可用于预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病理性黄疸的风险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病因和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病因和防治。方法分析1993-2004年我院住院早产极低体重儿109 例临床资料。结果早产极低体重儿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双胎妊娠、胎膜早破,孕母疾病。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种并症依次为硬肿症、出生时窒息、感染性疾病、肺透明膜病、呼吸暂停、早产儿贫血、先天畸形等。109 例早产极低体重儿的死亡率为23.85%,胎龄≤30w组高,与胎龄>30w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产极低体重儿死因构成以肺透明膜病居首,窒息和畸形居次。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时治疗高危妊娠,防治早产、肺透明膜病和窒息,客观认真地评判Apgar评分和有效复苏是优生优育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病例,根据其呼吸系统、体温调节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特点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比较入院、出院时体重.结果 有1例患儿死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3例患儿因经济原因中途放弃治疗,其余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体重较入院时均有明显增长.结论 细致入微的护理是提高早产低体重新生儿成活率、治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低出生体重儿对体格智力发育的影响,以便加强防治措施,为此我们对71例低出生体重儿进行了追踪调查研究,并选择了112名同期出生的体重大于2500克的正常小儿做对照组,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早产,窒息和低出生体重对小儿智能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DDST、Gesc11 两种智测方法对头位经产道分娩的116 名03 岁小儿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1)DDST法的结果4 组间具有差异( P<0-05);进一步检验发现早产组与对照组的智能发育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窒息组、低体重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0-01 < P<0-05);(2)Gesell 测试4 组内小儿的智能发育呈显著差异(P< 0-05) ;而早产组、窒息组及低体重组与对照组进一步分析得P值依次小于0-05、0-01 和0-01;(3)各病例组内的统计学处理发现:早产、窒息和体重的程度不同,其对小儿的智能发育的影响亦不同(P值分别为0-01 < P< 0-05 和P<0-01)。结论:早产、窒息及低体重仅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起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碧珍 《医学信息》2010,23(13):2152-2153
目的探讨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病例,根据其呼吸系统、体温调节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特点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比较入院、出院时体重。结果有1例患儿死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3例患儿因经济原因中途放弃治疗,其余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体重较入院时均有明显增长。结论细致入微的护理是提高早产低体重新生儿成活率、治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微量喂养期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微量喂养期的影响.方法 将48例本院产科转入新生儿室的30 min~1 h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4例,传统组24例,两组均置于暖箱中,床头抬高15°,观察组加用生理盐水+开塞露保留灌肠,腹部按摩.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呼吸暂停、呕吐、哭闹、腹胀的发生率低于传统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微量喂养期对其排便干预能减少呼吸暂停、呕吐、胃潴留、腹胀的发生率,且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行为发展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一套早期干预方法通过指导家长对实验组实施,另设对照组,用Gesell婴幼儿发展检查量表测出两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不同阶段的行为发展商(PQ)并作比较,1岁时与正常新生儿相比较。结果:1岁时实验组各行为能区的DQ均大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与正常新生儿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与正常新生儿的实验组相比仅在语言上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各行为能区的DQ与正常新生儿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干预能促进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的行为发展,帮助他们尽早地康复,赶上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18.
双胎、胎膜早破、早产、低体重儿抢救成功1例辽宁武警总队医院(沈阳,110034)严明子临床病例患者佟某,女性,26岁,病案号34720,以妊娠32+4周,阴道流水6小时于1991年4月1日入院。末次月经90年8月16日,预产期91年5月23日。孕二个...  相似文献   

19.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管理(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林强  唐瑾 《医学信息》2005,18(10):1378-1379
目的 总结临床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管理治疗经验,提高管理治疗水平,提高早产儿存活率,降低致残率。方法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24例,通过①体温管理,②呼吸管理,③营养管理,④治疗管理,⑤预防感染,⑥严密监护等措施,观察患儿临床经过,并随访其预后。结果 通过良好的临床管理,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经过良好,生存率较高,病程缩短,预后较好。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应加强环境温度管理、生命体征检测、预防感染、支持营养,用药简单勿滥用。  相似文献   

20.
早产低体重儿血清维生素A状况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0例早产低体重儿及10例健康足月儿进行血清维生素A(VA)水平T细胞亚群的测定。结果显示:(1)足月儿血清VA(24.00±3.22μg/dl),低于正常范围(20.1±39.8μg/dl)为亚临床VA缺乏,早产低体重儿血清VA值(18.29±1.70μg/dl)为VA缺乏状态,且体重越轻,VA降低程度越明显;(2)早产低体重儿组CD3、CD4、CD4/CD8比值较足月儿减低,CD8明显增高;(3)早产低体重儿分为实验组(补充VA)与对照组(不补VA),经补A4周后,实验组VA水平及上述T细胞亚群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由此说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VA缺乏可影响免疫功能,且低下的免疫功能可经补充VA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