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的情绪效价和情绪强度如何交互影响风险决策.方法:随机选取191名大学生参加实验,参考强迫选择赌博范式,使用E-prime 2.0程序编制金钱赌博游戏任务;采用4(情绪效价:控制、中性、消极、积极)X3(情绪强度:低强度、中等强度、高等强度)的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记录被试风险决策的反应时和风险规避比率.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情绪状态对不同人格大学生风险决策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结合问卷法和实验法,研究不同人格的18~25岁在校大学生,在积极和消极两种情绪状态下风险决策的差异。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对大学生人格进行测量、分组。根据其中开放性维度得分的高低分出高分组和低分组,再随机各分成两组。各组实验参与者经过积极情绪或消极情绪的诱导后执行风险决策,并对自己决策过程中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价。结果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冒险得分和风险倾向性得分显著相关(r=0.861)。人格的主效应边缘显著(F=3.306,P=0.074,ηp2=0.056),情绪的主效应显著(F=5.587,P=0.022,ηp2=0.091),人格与情绪的交互作用显著(F=6.479,P=0.014,ηp2=0.104)。结论不同开放性人格大学生在风险决策中的冒险性差异存在边缘显著,在风险倾向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于风险决策的冒险性和风险倾向性影响显著,积极情绪状态下倾向于风险偏好,消极情绪状态下倾向于风险规避;情绪和人格对于风险决策的冒险得分和风险偏好得分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情绪、情绪智力对风险决策的影响。方法采用情绪智力测评量表(MSCEIT)测量200名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将高于平均分一个标准差得分的被试组成情绪智力高分组,低于平均分一个标准差得分的被试组成情绪智力低分组,每组30人。而后用短影片引发不同情绪,最后测量他们在不同情绪下决策的风险倾向。结果①短影片有效诱发快乐情绪,引发后与愤怒组及对照组有显著差异(F=27.51,P<0.001);②短影片有效诱发愤怒情绪,引发后与快乐组及对照组有显著差异(F=53.00,P<0.001);③情绪对风险决策影响不显著(F=1.20,P>0.05);④情绪智力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不显著(F=1.83,P>0.05)。结论短影片能有效诱发大学生的快乐和愤怒情绪,但对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及情绪对风险决策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认知方式与情绪唤醒对大学生从事宗教信仰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个人的认知方式和情绪唤醒对从事宗教信仰决策的影响.方法 采用两份自编阅读材料和镶嵌图形测验对196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①认知方式对决策的主效应不显著;②情绪时决策的主效应非常显著,有消极情绪唤醒的被试与有积极情绪唤醒的被试,最终的决策结果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③情绪唤醒与认知方式对决策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当前大学生在做出决策行为时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唤醒度在社交焦虑大学生注意解除困难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有社交焦虑的大学生[38分≤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总分≤72分,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Ⅱ,BDI-Ⅱ)总分<14分]和无社交焦虑的大学生(0分≤LSAS总分<38分,BDI-Ⅱ总分<14分)各35名,采用2(组别为社交焦虑组、非社交焦虑组)×3(刺激类型为高唤醒度愤怒面孔、低唤醒度愤怒面孔、中性面孔)两因素混合设计考察有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在不同唤醒度条件下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社交焦虑组在高唤醒度条件下的反应时长于低唤醒度和中性条件(均P<0.05);非社交焦虑组在高唤醒度与低唤醒度和中性条件下的反应时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中性和低唤醒度的负性情绪刺激,有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对高唤醒度负性情绪刺激的注意解除难度更大,但无社交焦虑的大学生没有表现出这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短时正念训练对大学生负性情绪唤醒度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大学生60人,将其随机分配至正念训练组和对照组,比较基线和10 min干预后两组在多伦多正念量表(TMS)、主观唤醒度及图片唤醒度评分上的差异。在图片唤醒度评定任务中,采用掩蔽技术考察短时正念训练对有意识和无意识负性情绪唤醒度的调节作用。结果:对照组干预后对掩蔽低唤醒图片的唤醒度评分低于基线(P<0.05)。正念训练组干预后的TMS评分高于基线(P<0.01),主观唤醒度评分(P<0.01)及非掩蔽条件下的图片唤醒度评分均低于基线(P<0.05)。结论:短时正念训练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正念状态、降低有意识的情绪加工,提示短时正念训练可能通过认知重评调节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和自尊水平对得失框架下风险决策影响.方法:采用 自尊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风险决策任务,并抽取419名大学生通过问卷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在获得框架下,自尊水平对风险决策有显著影响(OR=0.804,P<0.05),自尊水平越高,越表现出风险偏好;②在损失框架下,自尊水平和情绪智力都对风险决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恐惧情境下自我控制能力对不确定风险决策的影响,为在恐惧情绪状态下风险决策提供正确指导。方法:采用自我控制量表将156名大学生被试分为高和低分组(前后27%),实得有效数据82名。在实验室和高空两种情境下进行仿真气球冒险任务,并用情绪量表测试被试实验前后情绪(特别是恐惧)感受程度。结果:被试在高空情境下主观恐惧感明显强于实验室情境(t=9.75,P0.001);组间因素自我控制、组内因素情境在模糊决策上主效应均显著(F=4.06,P0.05;F=7.40,P0.001),之间的交互作用也显著(F=6.21,P0.05);实验室情境下高、低自我控制组对模糊决策影响差异显著(t=3.11,P0.01),其中低自我控制组在实验室和高空情境下模糊决策具有差异(t=3.17,P0.01);而高自我控制组在两种情境下无显著差异。结论:在恐惧情境面临不确定风险决策时,被试倾向于风险规避。高自我控制人群在不确定风险决策上受恐惧情绪的影响远小于低自我控制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情绪智力大学生在面对情绪刺激时的情绪激发特点。方法:根据情绪智力评估问卷(EIAQ)得分选取高、低情绪智力大学生各17名,采用Brain Products公司64导脑电系统记录被试对高负性(HN)、低负性(LN)、中性(Ne)、低正性(LP)、高正性(HP)5种情绪效价强度图片刺激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ERP),事后被试对情绪图片进行认知评定。结果:高情绪智力组对5种情绪效价强度图片归类时的反应时均快于低情绪智力组(Ps0.01)。在情绪图片出现的310ms后,高情绪智力组对所有情绪效价强度图片的波幅更往正波方向偏移(P3和N3);材料的正性程度越高,诱发的ERP波幅越正性(P2、N2、P3、N3)。结论: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体现在与情绪刺激有关的事件相关电位上,高情绪智力大学生比低情绪智力大学生投入的资源更多。对情绪激发的生理差异可能是情绪调节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情绪与性别对医疗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影响。方法:结合使用眼动追踪技术与情绪启动范式,采用3(组别:厌恶、平静、愉悦)×2(性别:男、女)×2(框架类型:正性、负性)的混合实验设计进行实验。结果:不同框架下个体的决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7,P0.01),不同性别的决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1,P0.05);情绪启动在决策选择、注视时间与注视次数上的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在注视时间与注视次数上的主效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框架类型与决策概率(数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体决策时的认知加工过程与最终的决策选择,但这一认知过程受情绪与性别的影响并不明显;虽然情绪对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不明显,但性别会影响个体的决策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愤怒情绪诱发下,不同性度女性生理唤醒和主观体验的差异,探讨女性抑郁易感性问题。方法:根据中位数分类法,采用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50(CSRI-50)从745在校女生中筛选女性化女性(30人)和男性化女性(26人),实验室中观看愤怒情绪诱发影片,愤怒影片诱发前5~10分钟开始采用生物反馈仪记录两组被试的生理反应,包括心率、皮肤电和呼吸率,用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量表Ⅱ(STAXI-Ⅱ)状态愤怒分量表(SAS)测量观看影片前后的状态愤怒。结果:愤怒情绪诱发下,女性化女性皮肤电低于男性化女性[(6.1±4.6)μmho vs.(9.4±6.0)μmho,P0.05],而呼吸率高于男性化女性[(19.4±2.8)次/min vs.(17.7±3.3)次/min,P0.05],女性化女性的SAS总分高于男性化女性[(31.6±8.8)vs.(26.5±9.2),P0.050]。结论:本研究发现,愤怒情绪诱发下女性化女性可能会体验到更多的愤怒,呼吸率更快,而男性化女性皮肤电更高,提示未来探讨愤怒情绪和抑郁的关系时需要考虑性别角色变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效价的情绪状态及积极情绪的不同强度对演绎推理任务绩效的影响。方法:以7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生理心理实验法测量被试观看视频片段的主观体验和生理反应变化以及消极情绪和不同强度的积极情绪对演绎推理任务绩效的影响。结果:在推理测试上,消极组和高强度积极组的后测成绩都显著低于前测成绩,同时都显著低于控制组的后测成绩;低强度积极组的前后测成绩无显著差异,且后测成绩与控制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消极情绪和高强度积极情绪都对演绎推理有负面影响;低强度积极情绪对演绎推理并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不同情绪启动状态下手机依赖者的决策特点,以期正视手机依赖问题以及为教育干预实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从203名大学生中筛选出高、低手机依赖者各30人,要求在不同情绪启动状态下完成爱荷华赌博任务(IGT)。结果:①主效应显著。被试在消极情绪下(F=3.95,P0.05)或者高手机依赖者(F=5.86,P0.01)更倾向于风险偏好;②交互作用显著(F=3.14,P0.05),低手机依赖者的决策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不存在显著差异,而高手机依赖者在消极情绪下的IGT得分显著低于无情绪和积极情绪状态[F(2,174)=7.68,P0.01],表示高手机依赖者在消极情绪下更倾向于风险偏好。结论:高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在消极情绪状态下会做更多的不利选择,在决策进程中更倾向于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正负信息呈现方式、性别差异及心理弹性特质对大学生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亚洲疾病问题”情景和自我弹性量表,对某高校299名大学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 ①正面框架下37.9%的被试倾向于风险规避,62.1%风险寻求;负面框架下23.3%风险规避,76.7%风险寻求(x2=7.49,P=0.008);②正面框架下,低心理弹性组47.8%的被试风险规避,52.2%风险寻求,高心理弹性组26.0%风险规避,74.0%风险寻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3,P=0.026);负面框架下低心理弹性组35.4%风险规避,64.6%风险寻求,高心理弹性组15.2%风险规避,84.8%风险寻求(x2=5.04,P=0.025);③女生组风险决策行为在正负框架间差异显著(x2=7.09,P=0.008).结论 大学生风险决策行为受风险框架影响,且倾向于风险寻求;高心理弹性被试显示出更多风险寻求;女生更容易受风险框架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杨青  袁莉华  陈云  李茜 《校园心理》2013,11(1):47-50
<正>决策是指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对备选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的过程。谢晓非和王晓田[1]认为,风险决策是指决策者在面临两个以上不确定的决策后果时,从多种备选方案中作出最优的选择。因此笔者认为风险决策是指在不确定情境中,对备选方案在未来发生概率进行估计或预测,权衡收益和损失之后选择预期效果最好的方案的决策。对决策角色的研究是决策领域的新趋势,如1968年国外学者Wallach和Wing的实验研究的材料是在模拟情境下要求被试在位做出自己的选择,同时来预测身边的同龄同伴会选择哪个选项。  相似文献   

16.
对决策的解释,学术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观点,美国学者Hastie认为“:判断与决策是人类根据自己的愿望和信念选择的过程”。这个定义强调了个体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信念进行评估的结果。后来在决策心理学的描述性范式中,认知心理学认为决策是一个持续的对信息的搜索、判断和评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拒绝敏感性大学生对社交情境中情绪性词语的记忆偏好。方法:本实验采用2(拒绝敏感性:高分组,低分组)×2(情绪词效价:积极,消极)×2(回忆倾向:自我,他人)混合实验设计。结果:1与低拒绝敏感性大学生相比,高拒绝敏感性大学生更倾向于记忆描述不同情绪效价的句子[F(1,52)=9.59,P0.01];2所有大学生在记忆描述自我情绪的句子时比记忆描述他人情绪的句子时的成绩更好[F(1,52)=4.45,P0.05];3与拒绝敏感性低分组大学生相比,拒绝敏感性高分组大学生在记忆描述他人消极情绪的句子时的成绩更好[F(1,52)=4.21,P0.05],而且也更倾向于记忆描述自我的积极情绪的句子[F(1,52)=12.65,P0.001]。结论:高拒绝敏感性大学生更倾向于记忆他人的消极情绪,并且会过度的关注此社交情境中自我产生的积极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有、无自杀意念的大学新生风险决策偏好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方法:选取21例有自杀意念大学新生(男11例,女10例)和21例无自杀意念大学新生(男11例,女10例)完成仿真气球冒险任务(BART),根据BART值将个体的风险决策偏好(风险寻求/风险回避)分组。事件相关电位(ERP)指标包括P1、P2、FRN和P3脑电成分的平均波幅、峰峰值和潜伏期。结果:有自杀意念组的BART值大于无自杀意念组(P0.05)。ERP分析显示,风险寻求时,有自杀意念组P1成分的平均波幅大于无自杀意念组[(3.47±2.13)μv vs.(2.51±4.10)μv,P0.05];风险回避时,有自杀意念组P1、P2、P3成分的平均波幅均大于无自杀意念组[(5.71±3.29)μv vs.(4.10±4.18)μv,(9.51±3.67)μv vs.(6.26±4.20)μv,(8.47±4.99)μv vs.(5.79±5.34)μv;均P0.05],而FRN成分的平均波幅小于无自杀意念组[(8.37±4.17)μv vs.(5.10±6.24)μv,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有自杀意念的大学新生在风险决策方面更倾向于冒险。  相似文献   

19.
面孔加工的情绪效应和效价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面孔识别研究范式和事件相关电位方法.研究面孔加工的情绪效应。方法:14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视觉刺激包括愉快、悲伤和中性三种面孔。被试分别完成情绪-中性面孔区分和愉快-悲伤面孔区分任务。结果:①情绪-中性面孔区分任务中,在刺激出现后200~600ms出现情绪效应,情绪面孔引发的ERPs较之于中性面孔的ERPs更正。其中在200~400ms情绪效应分布在额区和中央区:在400~600ms情绪效应主要分布在顶区和中央区;②愉快-悲伤面孔区分任务中,在刺激呈现后的500~800ms出现效价效应,悲伤面孔引发的ERPs较之于愉快面孔的ERPs更正,效价效应分布在广泛的头皮位置。结论:情绪效应和效价效应可能有不同的神经机制.效价效应反映着更为精细的表情加工。  相似文献   

20.
人类如何在风险情境下进行合理、高效地进行决策是心理学和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众多研究尝试从不同的领域探索风险决策行为及其背后的机制。但是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们普遍存在着心理安全感欠缺的问题,因此风险决策中不能忽略决策者的心理安全状态。本研究采用改编过的BART任务,通过试验探讨和比较了在经济领域中心理安全感高低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心理安全感高的个体在风险行为中更加倾向于风险规避,心理安全感低的个体在风险行为中更加倾向于风险寻求。这一发现表明心理安全感的不同程度对风险决策行为有不同的影响。该影响可以用补偿机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