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MRI在诊断本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7例经病理证实,其中10例同时作了增强检查,3例作了MRA。结果:15例发现17个病灶,9个在T1W1上呈等信号,4个为高信号,4个为混杂信号;在T1W1上16个病灶为高信号,仅1个为低信号。9个病灶周围有低信号环,大多数病灶周围无水肿,多无占位征象。结论:MRI是诊断海绵状血管瘤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周玮  祝跃明  潘锋  何剑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955-1956
目的探讨蝶鞍旁海绵状血管瘤(Parasellar cavernous hemangioma,PCH)的MRI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PCH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扫描,19例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7例行单体素1HMRS检查。结果病灶MRI扫描后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19例DWI呈等或稍低信号;7例1HMRS均表现为NAA峰、Cr峰和Cho峰消失,其中6例出现Lip峰。结论PcH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提高术前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眶炎性假瘤眶外侵犯的途径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眼眶炎性假瘤眶外侵犯并经活检证实的9例患者MRI及CT表现。9例患者均进行了眼眶MRI检查,其中3例同时进行了增强CT扫描。结果 1例直接向前侵犯眶隔前软组织;其余8例向后蔓延者均通过眶上裂,其中1例同时经视神经管向后蔓延,另1例通过眶下裂蔓延。病变向后侵犯海绵窦6例,其中两例同侧海绵窦段颈内动脉被病变包绕并狭窄;单独或同时侵犯中颅窝7例;翼腭窝及颞下窝累及1例。眶外病变在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上呈稍低或低信号,增强后有中等度至明显强化。3例增强CT显示眶外病变呈高密度,病变形态及范围分别与其MRI表现类似。结论眼眶炎性假瘤可以发生眶外蔓延,眶上裂是最常见的眶外蔓延途径,海绵窦及中颅窝是两个最常见的累及部位。MRI和CT对眼眶炎性假瘤眶外蔓延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蝶鞍旁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s,CSHAs)的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征,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CSHAs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扫描,18例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3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 病灶呈“球状”、“分叶状”或“葫芦状”跨蝶鞍生长,体积较大,均为单发病灶.CT平扫为稍高密度灶,MRI扫描后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CT及MR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18例DWI呈等或稍低信号,3例DSA表现为静脉期于蝶鞍旁可见淡染色团块,而动脉期及毛细血管期均未见异常染色.结论 CSHA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提高术前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刘颖  陆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5):1636-1638
目的探讨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例眼眶SFT的CT和MRI表现,其中2例只行CT检查,2例只行MRI检查,1例同时有CT和MRI检查。患者中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33~54(中位年龄46)岁。影像表现主要评价其部分、大小、边缘、CT密度、MRI信号和增强方式。结果 5例病变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最大直径2.1~3.5 cm。3例位于球后肌锥外,2例位于球后肌锥内。3例CT上表现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其中1例其内可见点状钙化;3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信号相对均匀,而T2WI则信号稍混杂,其中1例等信号为主,混杂有高、低信号影,另2例肿块大部分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其内可见散在斑状、小片状低信号影。增强检查肿块均表现为明显欠均匀强化。结论眼眶SF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应纳入眼眶富血供肿瘤鉴别之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内粘液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诊断,着重分析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1例肌内粘液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男,43岁,临床表现为左髋部外侧一8cm×6cm包块,缓慢增大,症状轻微。MRI表现为左髋部臀中肌内占位,大小为8.0cm×7.5cm×4.5cm,边界清楚,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显著高信号,Gd-DTPA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出现“周围脂肪带”征和周围肌肉内水肿。外科手术切除后无复发、无转移,病理诊断为肌内粘液瘤。结论肌内粘液瘤的临床特点不明显,诊断困难,但MRI具有明显特征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腹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剖腹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显示5例子宫前下壁局部肌层明显变薄伴相应位置团片状异常信号影,在T1WI序列上呈等低信号,T2WI序列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子宫基层结合带连续或中断;D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结论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四肢软组织良性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四肢良性神经鞘瘤的MR影像资料。全部病例均行常规MR平扫扫描,应用T1WI、T2WI、脂肪抑制T2WI和脂肪抑制PDWI加权序列作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结果 16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梭形或类圆形肿块,沿神经走行方向生长,均为单发。在T1WI上10例呈均质稍低信号,6例为不均质低-中等信号强度。在T2WI及PDWI像上16例均呈不均质高信号。8例可见束状征,7例可见靶征,8例可见神经出入征,10例可见脂肪分离征,4例同时出现以上4种征象。结论 MR有利于明确肿瘤的位置和范围。靶征、神经出入征、脂肪分离征的存在有助于四肢良性神经鞘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在MR中的成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9例WFH患者的MR图像特点。结果 39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33例肿瘤瘤体实质部分T1WI表现为低、中等信号,T2WI表现为以高信号为著的混杂信号。瘤体内出血10例,瘤体内坏死或黏液变性14例,均表现为双高信号。瘤体周围出现水肿23例,瘤体周围局部出现肌肉、血管神经束压迫征象25例,出现明显骨质受累21例。39例强化扫描瘤体周边强化明显,瘤体近中心区强化不显著或无强化表现。结论 MR可清楚显示MFH肿瘤范围、组织成分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是WFH的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8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回顾分析8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其诊断的水平,方法:8例病例行CT平扫肾上腺区,其中4例加行CT增强扫描,2例加做肾区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结果:8例经病理证实的肿瘤中,7例CT平扫呈密度均匀,低于肌肉密度的肿块,增强扫描4例呈密度均匀或销不均匀肿块,低于或等于肌肉强化密度,MRI2例在冠状位T1加权像表现为均匀低信号,轴位T2加权介呈不均匀高信号(相对于正常肝脏信号)。结论:(1)CT和MRI检查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前诊断中有重要价值。(2)治疗主要领先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MRI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33个病灶)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MRI平扫、MRCP和多期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31例患者中,单纯性囊肿1例,囊壁薄且均匀,囊内呈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潴留性囊肿2例,均与胰管相通,其中1例伴发胰头囊腺癌.假性囊肿2例、坏死性包裹4例,均有胰腺炎病史,2例假性囊肿囊壁均匀,囊内为均匀长T1长T2信号;4例坏死性包裹囊壁厚薄不一,囊内信号不均.浆液性囊腺瘤5例,囊壁及间隔纤细,各囊腔之间信号相同,3例呈蜂窝状.黏液性囊腺瘤5例,2例可见壁结节,3例患者各囊腔间信号一致;黏液性囊腺癌5例,均可见壁结节,各囊腔间信号不一.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例,呈与主胰管相通的"葡萄串"状囊性病灶.实性假乳头状瘤5例,3例为囊实性,2例以囊性成分为主,增强后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结论 MRI在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随访和病理证实的8例骨梗死患者的DR、CT及MRI影像学资料,将骨梗死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并与病理相对照。结果骨梗死急性期DR、CT扫描仅表现为局部的骨质疏松,MR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STIR呈不均匀斑片高信号;亚急性期骨梗死DR及CT表现为虫噬样骨质破坏及斑点状硬化,MR T1WI中央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中央为等或高信号,边缘呈典型的地图样改变;慢性期DR及CT表现为髄腔内不规则蜿蜒状硬化斑块,伴结节状低密度区。结论 MRI是诊断急性期骨梗死最有价值检查方法,能够发现早期病变,DR、CT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骨梗死病变有帮助,并可见特征性的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血管造影表现作为诊断标准,用非侵入性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价门静脉癌栓。方法:磁共振为1.0T超导系统,轴位扫描序列为SE序列T1权重和T2权重及小角度扫描法(FLASH)序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为PhilipsC20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造影中采用减影技术。结果:20例原发性肝癌伴有门静脉癌栓形成的DSA表现,13例门静脉癌栓腔内缺损MRI表现为异常信号取代正常的门静脉流空;4例门静脉闭塞表现为门静脉截断;3例门静脉弥漫性狭窄表现为门静脉不规则狭窄。结论:MRI敏感性高,特征性强,而且无创伤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胶质母细胞瘤的MR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及MRI特征,对肿瘤的发病部位、形态、信号、瘤周水肿、占位效应以及强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例病灶位于大脑半球,1例位于小脑半球,其中4例跨中线生长。MR表现为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团块20例,结节状1例,21例中16例有"流空效应",阳性率为76.2%;增强扫描呈厚薄不一的不规则花环状、花瓣状强化18例,整个病灶或环壁呈"栅栏"状,19例增强病例中18例可见假"栅栏"征,阳性率达94.7%,1例呈结节状轻度强化。20例病灶有明显瘤周水肿和占位效应,仅1例不明显。结论:胶质母细胞瘤具有一定特征性MR表现,肿瘤体积较大,累及多个脑叶,形态不规则,信号不均匀,囊变坏死多见,瘤内可见出血,可跨中线生长,水肿和占位征象明显。尤其是假"栅栏"征及"流空效应"对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更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常规平扫及增强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和水成像(MRC)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0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2-76岁,平均54岁。全部病例诊断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全部病例肠道清洁后进行MRI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b值800s/mm2),11例行结肠水成像检查,比较各序列图像对结直肠癌病变、侵犯范围、转移灶等显示情况。结果 30例结直肠癌中,T1WI病灶呈中等信号为26例,T2WI病灶呈等或稍高信号为23例,增强后24例病灶有明显强化;8例周围脂肪间隙侵犯,2例邻近脏器受累,淋巴结转移3例,肝脏转移3例。DWI上30例病灶均呈高信号,灌肠后水成像11例,成功6例。DWI显示病灶率最高,高于T1WI、T2WI及增强T1WI。结论多参数MRI联合应用可清晰显示结直肠癌病变详情及毗邻关系,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估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软骨瘤的MR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软骨瘤的MR表现。结果 7例肿瘤中,位于鞍区3例,前颅窝底2例,大脑镰旁及颞部各1例。MR检查示:肿瘤在T1WI上呈不均匀等低信号,其中1例夹杂片状高信号,在T2WI中呈以片带状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例高信号区呈囊泡状改变,其钙化部分6例在T1WI及T2WI中均为低信号影;1例在T1WI中为高信号,在T2WI中为等低信号影;注射Gd-DTPA增强扫描,5例瘤周呈花环状强化,2例周缘强化不明显,瘤内呈斑片状不均匀轻度强化,所有病例边界清晰,均未见瘤周水肿及瘤内出血。结论颅内软骨瘤好发于颅底及大脑镰区,钙化多见,具有延迟强化特点,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7.
脑海绵状血管瘤CT MRI影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结合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改变 ,分析其 CT、MRI表现特点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15例脑海绵状血管瘤资料 ,其中 CT 9例 ,MRI 6例 ,CT加 MRI检查 12例。结果 :海绵状血管瘤 CT特征性表现为平扫示类圆形高或稍高密度病灶 ,多数为不均匀 ,常伴钙化、出血。MRI特征性表现为 T1WI大部分呈等或稍高信号区 ,T2 WI一般为不均匀高信号区 ,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环影。结论 :CT能良好显示海绵状血管瘤出血、钙化的特征 ,显示效果 CT优于 MRI  相似文献   

18.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全部患者行MR T1WI、T2WI序列扫描,11例增强扫描.结果 41例共有52个病灶,均呈结节状或类圆形,1例7个病灶呈散在分布圆点形.38个病灶T1WI、T2WI均呈高、低混合信号,3个病灶呈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5个病灶T1WI,T2WI均呈高信号,此46个病灶T2WI均见黑色低信号环影.6个病灶T1WI、T2WI均呈低信号,1例7个病灶T1WI、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 脑海绵状血管瘤T1WI、T2WI显示信号多样,但具有特征性.MRI对多数脑海绵状血管瘤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I)动态增强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卵巢癌动态增强MRI资料,其中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证实。所有病例均行1.5T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 MRI)。结果浆液性囊腺癌3例病灶表现为囊性肿块,12例表现为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MRI平扫表现:T1WI呈低信号或稍低、等信号,T2WI呈高、略高信号,信号不均匀,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厚薄不均的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粘液性囊腺癌8例病灶为囊实性肿块,6例表现为实性肿块。MRI平扫表现:T1WI、T2WI信号不均匀,呈混杂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信号,病灶内可有出血。动态增强扫描:囊壁、囊内片状阴影、间隔以及结节较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未分类的囊腺癌3例病灶表现为囊实性肿块,3例表现为实性肿块;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与粘液性囊腺癌相似。结论 1.5T磁共振动态增强对卵巢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脑膜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硬脑膜海绵状血管瘤的头颅平片、CT、MR以及脑血管造影表现。结果硬脑膜海绵状血管瘤的典型影像学特征是:MR扫描T2W1出现明显而均匀的高信号.3例均有此征象。CT扫描难以和脑膜瘤鉴别。头颅平片对本病诊断意义不大。结论磁共振扫描是硬脑膜海绵状血管瘤最有效的诊断方法,明确诊断后可先行放射治疗再手术,以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