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先勇 《颈腰痛杂志》2005,26(2):155-155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36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男130例,女106例:年龄17~68岁,平均32.8岁;病程1天~23年,平均17.6月;病变椎间盘位于L3-4者12例,L4-5者67例,L5S1者49例,二个以上椎间盘突出者108例。左侧下肢疼痛87例,右侧下肢疼痛者67例,双侧下技疼痛82例。合并侧隐窝狭窄23例,脊柱侧弯畸形17例,腰椎Ⅰ度滑脱5例,骨质增生67例,椎间盘或后纵韧带钙化5例。  相似文献   

2.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3月 ,我们对10 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两组用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对照 ,经一疗程临床观察和统计学处理 ,第一组 6 5例中优效 5 6例 ,占 86 .4 % ,第二组 4 2例中优效 18例 ,占4 2 .8% ,P值 P <0 .0 1,第一组所用一次进针阻滞椎间孔内外法优于第二组骶管阻滞法 ,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临床征象 :10 7例都具典型腰背痛 ,下肢放射性麻木 ,间歇性跛行 ,卧床翻身困难 ,蹲起活动受限 ,患侧椎旁深压痛 ,脊柱侧弯试验阳性 ,胫神经弹拔试验阳性 ,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 ,下肢相应部位皮肤感觉减退 ,肌力减弱等…  相似文献   

3.
王林 《浙江创伤外科》2012,17(2):200-201
目的为了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根据经验进行椎间孔神经阻滞,Ⅱ组在数字化摄片(Digital radiography,DR)辅助定位下进行椎间孔神经阻滞。记录两组穿刺操作时间、横突一次探及率和治疗前、每次治疗2周后的VAS评分及第2次治疗2周后的疗效评定。结果Ⅱ组平均穿刺时间明显短于Ⅰ组,横突一次探及率明显高于Ⅰ组,Ⅱ组的VAS评分下降程度和优良率明显好于I组。结论数字化摄片辅助定位下椎间孔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准确、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椎间孔型与椎间孔外型腰是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3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为椎间孔型或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占同期手术治疗病例的3.9%。9例采用椎板间入路,2例采用板侧方入路。结果:本症常累及同疗数神经根,且突出间隙以L4/5、L3/4居多。CT、MRI检查与手术所见一致。经4个月~3年随访,疗效优10例良2例,可1例。结论:薄层高分辩  相似文献   

5.
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18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方法:对18例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棘突椎板切除术3例,单侧显露棘突悬留式腰椎管扩大术加一侧部分关节突切除术4例,单侧显露棘突悬留式腰椎管扩大术加一侧关节突全部切除8例,经腹膜外前路椎间盘切除术3例。结果:本组18例经6 ̄48个月随访,总优良率达83.3%。结论:椎间孔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较重,多数需手术治疗,应根据CT诊  相似文献   

6.
电针椎间孔刺激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电针椎间孔刺激法为主与电针常规取穴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差异。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椎间孔刺激组和常规取穴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椎间孔刺激组痊愈率(63.39%)和总有效率(98.21%)均明显高于常规取穴组(34.00%和91.00%),经统计学处理,痊愈率、优良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电针椎间孔刺激法疗效优于电针常规取穴法。  相似文献   

7.
加压骶管神经阻滞配合三维正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我院自 1991年开始应用本科发明的“成角旋转式多功能牵引床”及后来的换代产品“三维正脊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维正脊疗法 )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但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大多数人病程长 ,常经过多种的非手术治疗 ,反复发作 ,单纯应用三维牵引治疗在临床中往往出现治疗不彻底 ,部分病人出现一定的副作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自 1993年应用加压骶管神经阻滞配合三维正脊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不但提高了治愈率 ,而且减少了副反应。现将自 1998年 1月 - 2 0 0 2年 1月通过随机抽样方式选择单纯三维正脊疗法组和加压骶管神经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侧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对侧椎间孔形态变化的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6-2019-10采用TLIF治疗的7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2例术后手术节段对侧椎间孔面积增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三维正脊法联合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伴有下肢放射痛或麻木感的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三维正脊法联合骶管阻滞疗法,对照组采用三维正脊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d、14d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治疗7d、14d,两种疗法均能明显改善疼痛、麻木症状(P〈0.05),其中治疗7d后,治疗组疼痛、麻木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d后,两种疗法疼痛、麻木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整体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维正脊法联合骶管阻滞治疗LDH能有效地缩短疗程,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椎间孔的病理变化规律,探讨腰椎间孔狭窄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00例无下腰痛病史及腰椎畸形的人群(正常组)和59例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4~5突出组)拍摄标准腰椎X线侧位片。在侧位片上分别测量L3~4及L4~5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上部宽度;采用"同身法"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4~5突出组病变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和椎间孔上部宽度均较正常组明显变小(P<0.001);椎间孔高度与椎间隙高度变化正相关;椎间孔上部宽度与椎间孔高度变化正相关。结论 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变节段骨性椎间孔高度和上部宽度明显变小,腰椎间孔有效空间明显减少;椎间孔的高度随腰椎间盘退变的加重而减小;腰椎间盘退变对腰椎间孔上部宽度无直接影响;腰椎间孔高度和上部宽度的变化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椎间孔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椎间盘内注入胶原酶化学溶盘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国内已有报道[1],但操作方法繁杂,且注药后过敏,疼痛加剧,神经损伤在所难免。笔者等为防止过敏、疼痛加剧而研制了胶原酶止痛复合稀释液[2],并采用CT技术对腰部椎间孔径路硬膜外间距与深度进行了测量,建立了该径路最佳穿刺点的定位方法[3]。本文旨在研讨采用椎间孔径路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资料与方法资料 共治疗200例,其中椎间孔硬膜外置管注入胶原酶行溶盘术100例(下称硬膜外组)。为对其疗效进行对照,选择同期手术切除椎间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下称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传统腰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与改良TLIF治疗老年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TLIF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TLI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疼痛改善及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术后下床时间短,费用少(P0.01)。手术3个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JOA改善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TLIF降低了术中对于椎旁软组织的破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且术后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三维正脊配合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钧  杨成 《颈腰痛杂志》2006,27(3):228-229
2000年至2002年10月,采用北京中天普科技开发公司研制生产的AJY-A型三维正脊仪,对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较为明显,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40例患者均经腰椎管造影、或腰椎CT、或MRI等方法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男83例,女57例;年龄15~72岁,病程3d~19年;有外伤史59例,其余无明显外伤史。全部病人都有一侧或双侧椎旁压痛,并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拉塞格氏征均为阳性。腰椎侧弯或生理性前凸改变者46例,肌力减退者32例,患者受累神经支配区皮肤减退者69例。根据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L3-4突出13例、L4-5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下减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79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行开放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OPEN组) 37例,行MIS-TLIF治疗(MIS-TLIF组) 4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采用疼痛VAS评分、ODI、改良MacNab标准和影像学检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28个月。手术时间MIS-TLIF组长于OPEN组(P 0. 05)。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1、3、5 d血清肌酸激酶水平MIS-TLIF组均明显短(少)于OPEN组(P 0. 05)。术后3、12个月,MIS-TLIF组腰痛VAS评分及ODI低于OPEN组(P 0. 05);腿痛VAS评分及改良MacNab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MIS-TLIF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与开放TLIF相当的疗效,且手术创伤较小、患者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3):1164-1167
[目的]比较神经根阻滞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4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52例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其中微创组24例行经皮椎间孔镜术,传统组28例行椎板开窗减压术,记录分析围手术期参数及术中术后相关指标。分析术前术后访视记录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改良下腰痛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DI)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微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1.67%(22/24)、89.29%(25/2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3%(2/24)和7.14%(2/2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容易误诊,神经根阻滞可以有效进行定位定性诊断,神经根阻滞联合经皮椎间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取得相似的效果,但前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采用经椎间孔髓核摘除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前VAS评分(8.1±0.7)分,术后1年VAS评分(1.9±0.5)分,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ODI评分(53.26±8.97)%,术后1年(18.47±5.37)%,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椎间均融合,内固定物未出现松动和断裂。1例术后出现神经根牵拉损伤的症状,经对症处理6周后恢复。结论经椎间孔入路髓核摘除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导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导杆可视组(采用导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39例)和TESSYS组(采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脊柱系统技术治疗,37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VAS评分、ODI。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个月。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导杆可视组少(短)于TESSYS组(P<0.05)。疼痛VAS评分及ODI两组术后3 d、末次随访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杆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椎间孔成形效率和准确性,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椎间孔镜技术。  相似文献   

18.
保守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CT应用的普及,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殊类型,逐渐被人认识,确诊率明显提高,我科自1999年~2003年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94例,其中确诊为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其15例,占1.89%,手术治疗3例,保守治疗12例,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保守治疗的1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本组36例确诊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局部麻醉,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技术,直视下气化切除压迫脊髓和神经根的变性突出的髓核组织,以达到脊髓和神经根减压和松解。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疼痛状况进行评分,同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本组34例患者在术后症状即刻均有明显缓解,2例患者症状缓解不彻底。随访2~12个月,平均4个月,疗效采用VAS评分评定,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VAS评分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23例,良8例,可5例。结论应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值得推广,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09-01—2012—12收治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行MIS—TLIF术,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切除单侧减压、对侧潜行减压或两侧开窗减压,并行自体及同种异体骨椎间植骨、椎间融合器融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平均(12±3)个月的随访,出现椎间植骨不融合1例,椎间植骨融合时间为(7.2±1.3)个月。术后下肢放射痛VAS评分及腰背痛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为86.4%。结论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