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某,男,70岁。退休工人。1987年11月4日初诊。诉2天前因气温下降而感寒诱发宿疾,气促气喘,咳嗽频频,痰多稀白,喉中痰鸣,胸闷纳少,面色稍暗,口不干渴,脉浮紧,舌苔薄白。脉证合参,证属风寒束肺,痰阻肺府,下元亏虚。拟用温肺散寒,祛痰宣肺,佐以补肾纳气。处方:麻黄8克白芥子12克干姜熟地杏仁苏子各10克桂枝8克鹿胶12克甘草6克,4剂,水煎服,日1剂。复诊:诉服药后喘息大减,胸闷减轻,精神稍振,但仍然有痰,难平卧,脉浮滑,苔白腻,  相似文献   

2.
1咳喘案刘某,男,61岁,咳喘反复发作20余年。3天前,因气候突变,气温骤降,咳喘复作,曾自服螺旋霉素。必嗽平、氨茶碱等,症状缓解不明显。刻下:咳嗽、咯痰白稠,胸闷气喘,背部怯寒,口唇紫暗,舌质暗红,苔白厚腻,脉滑。双肺可闻及散在干湿罗青。西医诊断: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阳气虚弱,痰瘀交阻。治以温运阳气、涤痰祛瘀。处方:炙附子6g,炙麻黄4g,生黄芪、光杏仁、炙紫菀、款冬、川芍、陈皮、桔梗各10g,葶苈子、丹参各12g,半夏15g。5剂,水煎服,1剂/d。二诊:咳嗽见减,但仍背冷、胸闷,原方加肉桂6g,薤白、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止嗽散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咳嗽疗效。[方法]对47例感冒后顽固性咳嗽患者使用止嗽散(桔梗6g,荆芥9g,紫菀、白前、百部各15g,甘草5g,橘红10g,枇杷叶包30g);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加制半夏10g,厚朴6g,茯苓15g,燥湿化痰;热为寒遏,咳嗽声哑、气急似喘、口渴心烦、痰粘稠加桑白皮10g,黄芩6g,解表清里;纳差胸闷加枳壳9g,莱菔子15g,理气消食;喉痒咳甚加旋复花15g,降气止咳。1剂/d,水煎100mL,早晚口服。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咳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愈35例,好转10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5.70﹪。[结论]止嗽散治疗感冒后顽固性咳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经方治验2则     
1支气管肺炎任某,男,3岁。因咳嗽、咯痰7日就诊。7日前患儿突发高热(39.5℃),经服安乃近热退。后出现咳嗽、喉间痰鸣,以支气管肺炎住我院儿科治疗效果不明显。刻下:咳嗽,喉中痰鸣,口干,纳差,舌尖红宫薄黄,脉浮数。辨为痰热望肺,投麻杏石甘汤加减1剂后反见咳嗽加重,彻夜未眠,余药未取即来就诊。其毋代诉夜间咳嗽频剧,吐出泡沫样痰液。询知患儿夏季冷饮不断。此乃寒饮停肺,内有郁热无疑。即予小青龙汤加味:炙麻黄459,杏仁6g,桂枝3g,白芍3g,干姜3g,细辛Zg,五味子6g,制半夏6g,地龙6g,前胡6g,甘草3g。5剂。1剂尽,…  相似文献   

5.
川射干饮片     
正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性味:苦,寒。归经:归肺经。功能:清热解毒,祛痰,利咽。主治: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塞盛,咳嗽气喘。用法与用量:6~10 g。贮藏:置干燥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版  相似文献   

6.
张××,女,51岁。1985年3月15日因鼻塞流涕,喷嚏频作,恶寒,周身酸楚,口不渴,自服感冒冲剂,每日三次,每次一包,连服两天。身痛鼻塞不解,并见咳嗽(痰稀色白)、气喘、胸闷,又自服罗汉果止咳冲剂,致咳喘加剧(张口抬肩,难以平卧),故来我院治疗,诊见苔薄白、脉浮紧,于3月25日收入住院。拟宣肺散寒,止咳平喘。处方:麻黄6克,杏仁10克,甘草3克,陈皮6克,法夏10克,云苓15克,苏子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服药三剂,气喘减轻,仍咳嗽,痰白,原方加百部、桔梗各6克,再进四剂而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1 病案举例 男,56岁,慢性支气管炎病史8年余,急性发作治疗后,咳嗽咳痰迁延1月余。症见咳嗽、咳痰色白量多,胸闷,气短懒言,多汗,纳差,夜寐差,二便尚可,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细。中医辨证为肺气亏虚,痰浊阻肺,治以敛肺、祛痰为法。方药:五味子6g,乌梅10g,干姜6g,杏仁10g,桔梗6g,紫菀10g,紫苏子10g,半夏10g,茯苓10g,白术10g,甘草6g。服5剂后,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气短懒言、多汗、纳差等症状均有好转,再予原方加减5剂,症状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8.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是王洪绪为治痈疽、流注属痰凝血滞之证而设。笔者经临床验证,体会到本方配伍严谨,组方得当,若灵活化裁,对寒痰凝结,阳虚血滞之部分疾患,均有良好疗效。现举案例如下: 1 癃闭李某,男,60岁。1991年8月7日就诊。因进行性排尿困难1周,伴尿频,尿急。腰酸乏力,小腹胀痛不适,时有恶心、呕吐,精神萎靡,面色(白光)白,畏寒喜暖,舌质青,苔白腻,脉沉滑。证属寒痰凝结,气血淤阻,治宜温阳散寒,化痰祛淤。予阳和汤加味:熟地30g,鹿角胶10g(烊化),麻黄6g,白芥子10g,炮姜10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炮山甲10g,肉桂6g,赤芍10g,甘草6g。水煎温服,2剂后上述症状减轻,排尿稍通,继服5剂,小便通畅而愈,随访未发。 2 乳癣  相似文献   

9.
治小儿哮喘四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热理肺法:治疗热证哮喘。其症有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声,气粗息促,口中气臭秽、咯吐黄稠痰不爽,胸膈烦闷,喉中痰鸣,面红唇赤,口渴喜饮,便秘溺黄,舌红苔黄腻,指纹紫青,脉象滑数。兼有表证时,可见发热,咳嗽、流涕、脉浮、指纹红紫等证。基本方:鱼蛤石花汤(临床方):鱼腥草海蛤粉银花各10克生石膏30克杏仁前胡北沙参各10克木蝴蝶5克川贝母橘红各6克。加减:伴发热、流涕、咳嗽者,加荆芥6~10克。气喘甚者,加麻黄4~8克、生姜1~2片。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寒之后最易化热,热灼  相似文献   

10.
寒喘者,痰飲援,葶藶飲,十棗湯,青龍輩,撤其藩, “原著”:①喘症之实者,風寒不解,有痰飲而为之援,則咳嗽而喘症作矣。”②肺气实而气路閉塞为喘者,以葶藶大棗湯主之,咳嗽气喘,心下停飲,兩脇滿痛者,以十棗湯主之。③此方解表,兼能利水,治内外合邪以兩撤之。  相似文献   

11.
一般资料 39例中男性27例,女性12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46岁,平均58岁。病程长者50余年,短者2年。方药组成及用法桑皮、黄芩、桔梗、杏仁、法夏、白术、莱菔子、茯苓、地龙、川芎各10克,丹参20克,甘草6克。喘甚加炙麻黄10克,咳剧加苏子、白芥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帖。结果 39例病人在服药3剂后,自觉症状缓解,12剂基本消失。病案举例何某,男,67岁。自述15岁起每逢冬季便咳嗽,气喘。此次发病10天,西医内科门诊以“①慢支并感染,②肺气肿、③肺心病”收住院,症见:咳嗽、咯黄色稠痰,气喘、胸闷心慌,纳  相似文献   

12.
周玉麟 《国医论坛》2002,17(4):10-10
1 小青龙加石膏汤案孙某 ,男 ,60岁 ,2 0 0 0年 2月 2 1日初诊。有哮喘病史近 2 0年 ,复发 2个月 ,经用多种抗菌素治疗无效。现症 :咳嗽 ,咽痒 ,夜间气喘 ,不能安卧 ,喉间痰鸣有声 ,咯痰量多、色白质粘且夹泡沫 ,苔薄白 ,脉弦滑。证系饮邪伏肺 ,郁而化热 ,肺失肃降。治宗仲景小青龙加石膏汤意 ,化饮清热 ,温清并用。处方 :炙麻黄 5 g,川桂枝 5 g,生石膏 30 g(先煎 ) ,射干 1 0 g,细辛3g,干姜 3g,五味子 6g,紫菀 1 0 g,佛耳草 1 2 g。水煎服 ,日 1剂 ,7剂。2月 2 8日复诊 :言 1剂药后当夜咳嗽即减轻 ,咯痰亦少 ,唯稍劳仍气喘。此乃久病肺肾…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乃太阳病水饮咳喘证之主方 ,笔者于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百日咳等属寒痰水饮内阻者 ,往往收效明显 ,兹介绍如下。1 支气管哮喘治疗 35例 ,显效 32例 ,好转 2例 ,无效 1例。病例 :何某某 ,男 ,78岁 ,1996年 12月 2 3日初诊。主诉 :反复咳喘 33年 ,加重 10天 ,每遇寒冷加重。现病史 :患者于 1967年冬季因外感风寒后咳嗽气喘 ,经中西药治疗 3天病愈 ,以后每入冬季咳喘发作 ,1973年后每遇寒冷即发作咳嗽气喘病 ,1980年后冬季持续性咳嗽气喘 ,重者难以平卧 ,张口呼吸。现症 :咳嗽气促 ,胸闷如窒 ,咳嗽痰白量少 ,咳嗽声音…  相似文献   

14.
刘冰花  刘世渊 《新中医》2002,34(11):66-66
1 咳嗽 邓某,男,4岁,2000年10月17日初诊。每逢寒潮来临,气温骤降,则感冒咳嗽,并发哮喘。曾服三拗汤加味,暂时好转。诊见:面色淡白,时痉咳少痰,白天玩耍自如,夜间烦躁不安,睡中盗汗,舌淡红、苔薄白。证属肺脾虚寒。治以健脾化痰止咳,补肾平喘。处方:白术、茯苓、法半夏、款冬花、山茱萸、杜仲、麦冬各10g,五味子、甘草各5g。水煎服,每天1剂,嘱服3剂。服后饮食增加,咳喘减,其间又一次寒潮来临,感冒咳喘重作。10月26日二诊:面色、舌苔与初诊改变不大,  相似文献   

15.
胡××,男,60岁。1990年1月18日因咳嗽、咳痰、气急胸闷、心悸,拟慢支继发感染、肺气肿收入某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经两次心脏B超检查诊断为:右心室室壁瘤(粘液瘤),经抗菌、消炎等治疗一般情况稍有好转,因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而出院,嘱其定期检查心脏B超。患者出院后情绪低落,精神抑郁,前来要求中医治疗。症见:咳嗽气喘,胸闷,心悸气短,痰色白粘液状量多,舌质暗红、苔白稍腻;脉濡细。辨证为:心气不足,痰饮凌心。拟生脉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味:西党参12g,麦冬10g,五味子6g,苏子10g,白芥子6g,炒菜菔  相似文献   

16.
中草药介绍     
《新中医》1972,(6)
凡能消除痰涎或能减轻、制止咳嗽气喘的药物,叫做化痰止咳药。本类药物一般适用干咳嗽、痰多,或痰饮气喘,咳痰困难等证。根据咳、痰生成原因的不同和药物性质的差异,又可将木类药物分为温化寒痰、清化热度和止咳平喘之类。温化寒痰药多属温性,适用于寒痰、湿痰证候;清化热痰药多属寒性,适用于热痰;止咳平喘药长于制止咳嗽,下气平喘,适用于咳嗽和气喘的证候。  相似文献   

17.
顽咳即顽固性咳嗽,是指咳嗽反复发作超过1个月而未愈者,其治疗较为棘手.笔者有时采用疏和少阳法治疗顽咳,常取意外之效.如治王某,男,38岁,农民.1998年5月13日就诊.患者反复咳嗽3月余,曾因"渗出性胸膜炎"经住院治疗而愈.诊见:咳嗽,痰少,以夜间为甚,胸闷,两胁作胀,偶有隐痛,午后潮热,口微苦,纳可,舌边红,脉弦细略数.此为少阳气郁,逆而犯肺,治取疏和少阳法,拟小柴胡汤加味.处方:柴胡、炒黄芩、制半夏、杏仁、炒枳壳、桔梗、橘红各10g,党参20g,甘草、橘络各5g,全瓜蒌、丝瓜络各30g,生姜3片,红枣7枚.每日1剂.水煎温服.服药10剂后,胸胁转舒,咳嗽亦愈.  相似文献   

18.
<正> 治疗方法:方药组成:桑叶、苏叶、牛蒡子、桔梗、甘草各6g,杏仁、前胡各7g,大青叶、炙把叶、浙贝、连翘各10g,水煎服,6岁以下每剂煎成80ml,1d分4次服用。6岁以上每剂煎成100ml,分3次服用。 疗效标准:痊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变。 治疗结果:痊愈62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3%。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来笔者用自拟“开上摄下汤”治疗痰热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老年慢支)患者16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整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68例均为55~78岁的老年人.其中男93例,女75例,病程3~35年.患者服本方前,均多次使用过西药抗生素或止咳化痰平喘中药,咳、痰、喘、炎四大症状未能缓解或稍有缓解.临床表现以咳嗽痰黄或痰白粘稠难咯,咽干,气喘动则加剧,舌质偏红,苔薄腻或微黄,脉细滑稍数为特点.[治疗方法]开上摄下汤组成:紫菀、白前、苇茎、杏仁、瓜蒌仁、胡桃仁、淡苁蓉各10g,竹沥2支(冲),枸杞12g.痰热偏盛者减苁蓉加鱼腥草、金荞麦各30g,川贝9g;肾气虚为主而痰热不甚者加熟地、巴戟肉各12g、沉香(后下)5g.单纯服中药每日1剂,水煎头汁、二汁搅匀,分2次温服,10天为1疗程.  相似文献   

20.
1寒哮 周某,因“发作性痰呜、气喘、咳嗽30余年,复发6天”,于2004年11月2日来诊。患者30余年前,感冒后出现咳嗽、喘息,当时经治缓解,此后,咳喘、憋闷反复发作,一年四季均有发病,频发频止,淹缠岁月,多处求医,其效不佳,(具体治疗不详)。6天前因穿衣单薄而受凉,出现鼻塞流涕、形寒怕冷、气喘胸闷、喉中哮鸣、难以平卧、纳可、二便无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