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老年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巨幼贫)的常见病因。方法 对49例老年人巨幼贫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者有胃肠病等器质性疾病,部分病例有多种病因同时作用,30例患者单纯饮食习惯异常。结论 饮食习惯异常为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难治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结果,评定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2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患者(MDS-RA)以及2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MA),以此进行对比性形态学研究。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系巨变细胞满值,而其余病态造血有出现的可能。同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以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态造血有共通特征,其中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形态学诊断主要和红系巨变有所关联。并且实验组骨髓形态中,红系细胞以及粒系细胞病态百分比以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百分比、有核细胞PAS阳性率均优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结论 MDS-RA需要对病态造血情况进行研究,避免出现误诊的情况,同时这一研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维生素B12、叶酸缺乏或其他原因致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的疾病。孕妇及婴幼儿是本病的高发人群,近年来老年人患该病有增多趋势。我院1996年至2002年共收治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膳食异常在巨幼细胞性贫血中的地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病因、发病年龄、生活背景及其与膳食异常的关系.贫血程度及其与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4例经骨髓象确诊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同时检测血液常规,并对临床及实验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12例,单纯膳食异常43例,妊娠妇女3例,甲状腺功能减退3例,3例未发现明确病因.31例膳食异常的原因有口腔疾患、生活背景、不良生活方式.结论 膳食异常是现代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常见病因,发病以中老年人居多,女性多于男性,贫血多为中重度,半数以上患者周围血可表现为两系例或三系例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特点。方法:对64例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营养不良导致的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比例较高,与本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新鲜蔬菜和肉类食品的摄入缺乏,导致农村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比例增高。另外,节食偏食导致营养不良引起的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也占一定比例。结论: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应及早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巨幼细胞性贫血并发脊髓亚急性联合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对1例巨幼细胞性贫血并发脊髓亚急性联合病变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和治疗的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肢体运动障碍,骨髓及外周血检查提示巨幼细胞性贫血,给予维生素B120.5 mg/次,隔日肌肉注射1次及叶酸片口服,10 mg/次,每日3次,14 d后血红蛋白上升,细胞巨幼变改善,双下肢疼痛明显好转,长期随访患者肌力改善不明显。结论巨幼细胞性贫血并发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与维生素B12缺乏有关,是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并不能准确反应机体是否真正缺乏维生素B12,致病主要原因为细胞内维生素B12缺乏。贫血程度与神经系统病变严重程度无正相关性,本病神经系统损害恢复慢或不明显,治疗早晚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2例老年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结果 52例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血细胞减少明显,全血细胞减少发生率高(54%),伴发症多,但预后仍然良好。结论加强对老年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认识,以便及时诊断,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 自1931年,杨氏首先在我国报告巨幼细胞性贫血(以下简称巨幼贫)后,引起了对巨幼贫的注意。但由于发表的资料多是个例报告,故造成了本病在我国少见的印象,在早年某些救科书和血液学专著中,都认为巨幼贫在我国罕见。近十多年来,数十例的报道已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9.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简称巨幼贫)是人体内叶酸或/和维生素B_(12)缺乏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其特点为骨髓中出现形态和功能异常的巨幼细胞。国内的巨幼贫大多由叶酸缺乏所致。巨幼贫的临床表现包括。(1)贫血症状如乏力、头晕、心悸、苍白等;(2)消化道表现如舌乳头萎缩、厌食、消化不良、腹泻;(3)神经精神改变:B_(12)缺乏特别是恶性贫血时,有外周神经炎及脊髓后侧索变性的表现如感觉、  相似文献   

10.
马乙骅  吴精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240-241
目的分析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30d恢复正常者有29例,占55.8%;31~40d恢复正常者有17例,占32.7%;41~50d恢复正常者有6例,占11.5%。引起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营养不良,与本地区的饮食结构有关。新鲜蔬菜及肉类的摄人不足,导致小儿患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比例升高。另外,偏食也是引起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原因之一。结论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应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  相似文献   

11.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在我国各地均有报告,其中以山西、陕西、河南、四川和河北等地多见。本病多发生于我国农村的妇女和婴儿。加强认识本病,对进一步贯彻“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指示,有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将我国自1949年  相似文献   

12.
凌霄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208-209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不同的分类,如按红细胞(RBC)形态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HGB)浓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等。大细胞性贫血主要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为缺铁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主要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病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等。  相似文献   

13.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贫血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贫血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ysmex F-82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64例贫血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RDW-CV)。结果:MCV↓RDW↑缺铁性贫血、MCV↑RDW↑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CV和RDW异常,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MCV↑RDW,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MCV↑RDW↑溶血性贫血、MCV、RDW↑铁粒幼细胞性贫血、MCV↓RDW,单纯小细胞性贫血。结论:RDW指标的改变对贫血的分类及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ideroblasitic anemia),是由多种原因而致的血红素合成障碍和铁利用不良所引起的一种贫血。国外早有文献报导,国内自1974年福建省首次报导以来,至今共有23例(包括本例)。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由于比较少见,国内报导少,对此病重视认识不足。如单用简单的血片检查极易误诊为缺铁性贫血,而给予铁剂甚或输血治疗,不但无效,反而加重病情,甚至个别患者以至致血色病。因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态造血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以贫血、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一种良性疾病 ,属于大细胞性贫血 ,其血像、骨髓像均有明显的病态造血 ,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特别是 RA较难鉴别。我们收集 2 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血像、骨髓像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收集 2 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血像、骨髓像进行分析。男性 15例 ,女性 5例 ;年龄 13~ 73岁 ,平均 49.8岁。全血细胞减少者 15例 ,二系减少者 4例 ,一系减少者 1例。1.2 方法 :取确诊患者的外周血液及骨髓抽吸液 (抽吸液量0 .15~ 0 .2 m l)涂片重新进行分析 ,在油镜…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74年发现和报道铁粒幼细胞性贫血腐例后,至1977年底已收治本病12例(包括中华内科杂志1977年第一期报道的2例在内)。现将12例临床资料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中性粒细胞系统的超微结构王丽峰等中华内科杂志 1984;23(6):362 本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骨髓的中性巨幼粒细胞,见其细胞核、浆发育不同步,核膜的结构异常,胞浆各种细胞器有异常改变,同时观察了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及治疗后的改变;探讨了超微结构异常的原因,无效性粒细胞生成的机制,并在超微结构水平,将巨晚幼粒细胞与单核细胞进行了形态学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青年人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2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年人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26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4医院(030001)肖丽华,戴光熙,陈贺英,滑建鹏山西电机厂卫生科刘秋生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引起的一组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因缺乏叶酸和/或维生素B12所致DNA...  相似文献   

19.
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系因缺乏维生素B_(12)或叶酸等所致。解放前,本病在我省发病率较高;解放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发病率逐渐减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由于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本病更较前为少。但迄今并非罕见。病例系自1955年1月至1973年12月在我  相似文献   

20.
1.5 异常红细胞 1.5.1 胞体大小异常 小红细胞:胞体直径〈6μm为小红细胞,最小的只有1~2μm。临床多见于重症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及地中海贫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