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眼发育调控基因Pax6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设计 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 新鲜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组织6例,正常视网膜组织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2例.方法 采用逆转录酶链反应(RT-PCR)、Western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组织中Pax6 mRNA和Pax6蛋白的表达,以正常视网膜组织作为对照.同时检测SO-Rb50、Y79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中Pax6 mRNA和Pax6蛋白的表达情况.主要指标 视网膜母细胞瘤新鲜肿瘤组织及细胞株中Pax6基因的表达.结果 RT-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显示,在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组织及两种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中均可见Pax6 mRNA及Pax6蛋白表达.与正常视网膜组织相比较,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组织中Pax6 mRNA及Pax6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均<0.01).结论 Pax6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并导致人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姜黄素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株Hxo-rb44细胞DNA损伤和周期时相变化的关系。方法10~50μmol/L姜黄素作用6~24h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时相变化,彗星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结果姜黄素能显著诱导RB细胞株Hxo-rb44细胞DNA损伤,Olive尾矩与剂量正相关,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姜黄素通过诱导RB细胞株Hxo-rb44细胞DNA损伤,可使细胞周期时相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EphB4和EphrinB2的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10例正常视网膜组织和4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标本中EphB4和EphrinB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性别、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视神经浸润的关系.结果(1)EphB4和EphrinB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分别为5%和2.5%,4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标本中分别为77.5%和67.5%.EphB4和EphrinB2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的阳性率与显著高于正常视网膜组织中的阳性率(P<0.05).(2)EphB4和EphrinB2的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组织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视神经浸润显著相关(P<0.05).(3)EphB4和EphrinB2的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 EphB4和EphrinB2可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浸润及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婴幼儿的一种先天性眼内恶性肿瘤,其治疗手段有化疗、眼球摘除术、外放疗、光凝治疗、冷冻治疗、内放射敷贴术.近年来化疗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疗法而受到重视.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眼内阶段,人们通过化疗来缩小肿瘤体积,以便于进一步进行局部治疗,化疗亦能预防眼内肿瘤转移及预防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但单用化疗不能治愈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具有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5.
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的综合病症,可见于遗传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常表现为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并伴有颅内松果体、蝶鞍上或蝶鞍旁区的异位性视网膜母细胞瘤。一般认为,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并非产生于视网膜母细胞瘤之瘤细胞的松果体转移,也不是视网膜母细胞瘤与松果体瘤或蝶鞍旁肿瘤的偶然共生。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是由于眼部光感受体与颅内松果体有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的关系,是由于相同的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作用的结果,它也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本病患者可行放疗和/或化疗,但多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学说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肿瘤干细胞很可能是视网膜母细胞瘤形成、复发、转移和耐药产生的根源.对于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干细胞的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为降低视网膜母细胞瘤化疗后复发和转移、增强化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治疗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治疗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新型治疗方法,本文就视网膜母细胞瘤自杀基因治疗、抑癌基因治疗、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和促凋亡基因治疗四种策略,从其理论基础和相关的实验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基因治疗显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尚有一些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
局部治疗加化疗治疗眼内视网膜母细胞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局部治疗加化疗治疗眼内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效果。方法对11例眼内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人使用联合化疗(长春新碱、卡铂、环磷酰胺、VP 16)加局部治疗。有4例在3个方案的化疗后行眼球摘除术。结果停药后平均随访9.4月,有2例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复发,其余患眼随访中无新病灶或对侧眼无病灶。结论对于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人使用化疗加局部治疗是有效的,化疗可能有预防肿瘤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芯片中PTEN,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及p53蛋白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组织病理特征的关系.设计实验性研究.研究对象 64例视网膜母细胞瘤和6例正常视网膜组织.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芯片和正常视网膜组织石蜡标本中PTEN,mdm2及p53的表达情况,将肿瘤分为球后视神经受侵袭组和球后视神经未受侵组,检测两组间mdm2及p53表达差异,并结合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主要指标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芯片中PTEN,mdm2和p53表达率.结果 视网膜母细胞瘤中PTEN,mdm2与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13%,48.43%和53.13%.球后视神经受侵袭组较球后视神经未受侵组mdm2(P=0.027)及p53(P=0.017)表达均明显增高.视网膜母细胞瘤中PTEN与p53表达呈负相关(r=-0.384,P=0.045),mdm2与p5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81,P=0.018).结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中mdm2和p53的过度表达与视神经侵袭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mdm2及p53蛋白的检测可能成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母细胞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对研究肿瘤的发生机理,正确评价各种治疗方案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视网膜母细胞瘤动物模型从裸鼠移植瘤模型到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发展,其原理、实验方法和特点,以及最新的研究动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张海江  梁亮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8):1423-1426
目的:通过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RIRI)模型,观察姜黄素对Sprague-Dawley(SD)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及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和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group,NCG)、模型组(model group,MG)、姜黄素低剂量组(low-dose curcumin group,LDCG)和姜黄素高剂量组(high-dose curcumin group,HDCG),每组15只.MG、LDCG、HDCG组SD大鼠右眼均采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升高眼压法建立RIRI模型.LDCG、HDCG组均于建模前30min和建模后每24h定时分别以20、100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姜黄素溶液.建模后72h作视网膜石蜡切片,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视网膜组织结构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同时,提取视网膜分别作Western-blot、ELISA法检测和分析各组视网膜IL-23和IL-17的表达水平及变化情况.结果: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NCG组视网膜结构正常,层次清楚,细胞排列均匀整齐,视网膜厚度正常,无炎症细胞浸润.MG、LDCG组视网膜组织水肿,各层排列紊乱,可见细胞空泡、核浓缩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HDCG组视网膜组织结构与NCG组相似,视网膜组织结构完整,炎症反应相对较轻.Western-blot、ELISA法检测和分析均显示IL-23、IL-17在MG组的表达明显增强,与NCG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LDCG、HDCG组中IL-23、IL-17的表达较MG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姜黄素可以减轻视网膜的炎症反应,保护视网膜组织结构;抑制视网膜IL-23、IL-17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这为姜黄素在亚急性期治疗RIRI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测定了24例眼房水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总活力和其同工酶(LDH_1、LDH_2、LDH_3、LDH_4、LDH_5)其中12例患视网膜母细胞瘤,12例为非视网膜母细胞瘤。1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人房水LDH总活力平均值为1807单位/100毫升。12例非视网膜母细胞瘤房水LDH总活力平均值为182.6单位/100毫升。视网膜母细胞瘤房水LDH浓度高于非视网膜母细胞瘤者。 1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血清LDH 总活力平均值为447.5单位/100毫升,房水LDH浓度明显高于血清者,房水/血清比大于1(4.49)。非视网膜母细胞瘤血清LDH总活力平均值为375单位/100毫升,房水 LDH浓度低于血清者。房水/血清比小于1(0.54)。视网膜母细胞瘤房水LDH_3、LDH_4、LDH_5 比血清者明显增高,而LDH_2减少,LDH_1明显减少,LDH_4/LDH_1大于1,在诊断上有特异性。由于视网膜母细胞瘤房水LDH总活力明显增高,LDH同工酶也有异常改变,因之测定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人房水LDH总活力及其同工酶对其诊断上似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娟  游志鹏 《眼科研究》2010,28(12):1139-1143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MI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作用及姜黄素早期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对30只清洁级SD大鼠行腹腔注射质量分数1%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选取其中的2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姜黄素治疗组,各10只,另取10只正常匹配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姜黄素治疗组自STZ注射后3d起给予含羧甲基纤维素的姜黄素200mg/(kg.d)灌胃,共8周,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给予等量的羧甲基纤维素灌胃。动物处死后收集各组大鼠眼球,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MIF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实验组大鼠视网膜中MIF的表达及定位;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和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血糖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和姜黄素治疗组大鼠体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姜黄素治疗组大鼠体重明显大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变薄,但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视网膜接近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糖尿病组视网膜组织中含有大量MIF阳性细胞,姜黄素治疗组视网膜中MIF表达明显少于糖尿病组(P〈0.01)。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组MIF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姜黄素治疗组MIF的表达较糖尿病组明显下降(P〈0.01)。透射电镜下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内外节水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染色体边集;姜黄素治疗组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轻微。结论 DR与视网膜的炎性改变有关,视网膜组织中MIF的高表达参与早期DR的发生发展。姜黄素可下调MIF的表达,其早期干预可延缓DR的发病进程。  相似文献   

14.
Yuan S  Song H 《眼科学报》2010,25(1):48-51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CF)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分级之间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1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MMP-1、VEGF表达,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P-1、VEGF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呈高表达,MMP-1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或胞膜中,VEGF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浆中,MMP-1、VEGF表达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且其表达在不同临床分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1、VEGF两者表达存在正相关(r=0.787,P<0.05).结论:MMP-1、VEGF蛋白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两者表达与肿瘤临床分级密切相关,可能均参与视网膜母细胞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在肿瘤的浸润转移等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加深对眼球内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的认识。方法:眼球内视网膜母细胞瘤20例24只眼,均做眼眶轴位CT平扫,详细分析观察其CT表现。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24只眼均表现为球内肿块伴钙化;按视网膜母细胞瘤生长模式分类,内生性者7只眼,外生性14只眼,混合性3只眼;伴有视网膜脱离17只眼,其中14只眼为外生性,3只眼为混合性。结论:根据CT表现可对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分类,有利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3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与超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瑾  黎蕾 《临床眼科杂志》1999,7(4):260-261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与超声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对3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进行治疗、随访和总结分析。结果3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中,眼内生长期为15例,继发性青光眼期为6例,眼外蔓延期为14例。19例患儿经治疗后随访至今尚存活。结论对视网膜母细胞瘤提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治疗的重要性及其诊治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Hsp70在视网膜母细胞瘤和正常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并讨论其意义。方法利用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SA法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和正常视网膜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芯片中Hsp70在胞浆有高表达(13/16),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低(1/5),二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54<0.05)。结论Hsp70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高表达,它可能参与了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弥漫浸润型视网膜母细胞瘤是视网膜母细胞瘤中一种少见的病理类型,发病率约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1%~2%,通常会由于检查不到明显的肿块而误诊为内源性眼内炎,本文报道1例以眼内炎为首发症状的弥漫浸润型视网膜母细胞瘤,并对其组织病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姜黄素( Curcumin,Cur)对实验性急性高眼压家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家兔按照随机等分的方法分为3组,即姜黄素干预青光眼模型组(姜黄素组)、未给予姜黄素干预的青光眼模型组(青光眼组)和不经任何干预措施的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应用前房灌注升高眼压的方法给姜黄素组和青光眼组的家兔建立急性高眼压模型,急性高眼压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姜黄素组家兔玻璃体腔注射比例浓度为0.1mg/0.1mL的姜黄素,青光眼组家兔玻璃体腔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注射1次,共7d。正常对照组不做上述任何处理直接取眼球。实验完成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三组家兔眼球视网膜神经节细胞Thy-1的表达并计数。结果:姜黄素组和正常组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Thy-1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组和正常组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Thy-1表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姜黄素组、正常组和青光眼组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密度分别为20.3±2.7、21.5±1.8和15.1±2.3个/高倍视野。结论:在姜黄素作用的急性高眼压模型家兔的实验中,姜黄素可以通过提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Thy-1的表达,表明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急性高眼压状态下家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推测姜黄素可能对视网膜在特定情况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易患的遗传性眼内恶性肿瘤,占我国眼内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占我国儿童死亡率的1%。为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提倡优生,开展对视网膜母细胞瘤遗传学以及遗传咨询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一、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病情况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病率世界各地报告不一,从1:6,089至1:34,000不等。Yanguas(1987年)报告哥伦比亚的发病率是1:6,098,Macklin(1959年)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