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儿童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峡炎指趾甲损害的发生率.方法 对我院2015年3月1日—2015年7月31日门诊就诊的738例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256例)及疱疹性咽峡炎(482例)患儿进行随访,对比不同治疗方案指趾甲损害的发生率.结果 738例中失访79例,有效659例(发生指趾甲损害176例,发生率26.71%),其中临床诊断手足口病168例(发生指趾甲损害44例,发生率26.19%),疱疹性咽峡炎491例(发生指趾甲损害132例,发生率26.88%).所有患者中住院或输液治疗191例(发生指趾甲损害52例,发生率27.23%),口服药物治疗468例(发生指趾甲损害124例,发生率26.50%);使用抗生素318例(发生指趾甲损害86例,发生率27.04%),未使用抗生素341例(发生指趾甲损害90例,发生率26.39%).结论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指趾甲损害的发生率为26.71%,与治疗方法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申琰军 《华夏医学》2012,25(1):55-57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将5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加用纳洛酮治疗组26例及常规治疗药物对照组26例,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纳洛酮治疗组疗效显著,在嗜睡、惊跳、肢体抖动持续时间、血糖、血气分析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纳洛酮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较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发展为手足口病的早期特征,以便对症施治。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为单纯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研究组为疱疹性咽峡炎发展为手足口病患儿。对其相关生理变化以及生化指标等进行监测,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白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等血常规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体温、热程、呼吸、心率以及血压等相关生命体征数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消化系统病变发生率为6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67%(P<0.05);其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为6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如果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表现为热度高、热程长、心率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同时存在食欲减退、呕吐腹泻以及嗜睡等,则有极大可能发展为手足口病,应当尽早预防并对症施治。  相似文献   

4.
梁昌俊 《海南医学》2014,(17):2609-2610
目的:探讨临床中手足口病流行期疱疹性咽峡炎的致病原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手足口病流行期间10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取PCR法进行病原检测,分为阴性组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组)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组),比较CA16组和EV71组患儿的临床发病特点。结果阴性患儿30例(30.0%),CA16阳性32例(32.0%),EV71阳性38例(38.0%)。CA16组与EV71组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两组患儿中,年龄<3岁、持续高温、血糖>8.3 mmol/L、白细胞计数(WBC)〉15.0×10^9/L、血沉>20.0 mm/h、C反应蛋白(CRP)〉30.0 mg/L、谷丙转氨酶(ALT)〉80.0 U/L、血尿素氮(BUN)〉7.1 mmol/L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疱疹性咽峡炎致病原与手足口病的致病原相互平行,主要表现为CA16和EV71。加强疱疹性咽峡炎控制,可有效预防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80例用炎琥宁5~10 mg/(kg·d),对照组80例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结果 治疗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2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P<0.01).结论 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疱疹性咽峡炎为小儿时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特殊类型 ,好发于夏秋季 ,发病率较高。我院门诊对诊断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试用阿昔洛韦治疗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5— 10月 ,我院儿科门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1] 患儿 79例 ,年龄 6个月~ 5岁 ,病程 1~ 3d。全部患儿均有突然发热、拒食、流涎、舌腭弓、扁桃体、咽腔疱疹。年长儿述咽痛、头痛。随机分为二组 ,观察组 4 0例 ,男 2 5例 ,女 15例 ,年龄 7个月~ 4 .5岁 ;对照组 39例 ,男 2 3例 ,女 16例 ,年龄 6个月~ 5岁。二组年龄、性别、病程均差异无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同迅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978-3979
目的探讨蓝芩口服液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南阳卧龙医院收治的175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12例患儿,按照治疗措施将患儿分为A组和B组,每组56例。给予所有患儿标准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B组患儿蓝芩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两组退热时间、流涎消失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B组IL-6和TNF-α水平均低于A组(均P<0.05)。B组退热时间和流涎消失时间均短于A组(均P<0.05)。B组患儿治疗有效率[87.5%(49/56)]较A组[64.3%(36/20)]高(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56)]与A组[5.4%(3/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能够有效减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蒋荣猛 《西部医学》2019,31(12):1810-1813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病原、传播途径和手足口病相似,但发病率高于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大部分临床过程呈自限性,但个别患儿可进展至手足口病,出现心、肺、脑等脏器功能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因其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及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发布了《疱疹性咽峡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为进一步帮助临床医师早期识别疱疹性咽峡炎,规范治疗,减少因其所致的重症病例,降低死亡率,本文在此就专家共识作一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史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双黄粉针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用双黄连粉针剂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36例用病毒唑针剂静脉滴注治疗,两组均治疗7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2(IL-12)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应用抗病毒、降颅压、清热解毒、激素抗炎、退热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VIG 1.0 g.kg-1.次-1,连用2次。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意识恢复正常时间及热程,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后血清中IL-6、IL-12的水平。结果治疗10 d后,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26例,无效9例;观察组治愈15例,显效27例,无效2例。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意识恢复正常时间和热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血清IL-6、IL-1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IL-1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IVIG治疗,效果理想,并能调节血清中IL-6、IL-12的水平,临床治疗中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辉 《医学综述》2011,17(15):2345-2346
手足口病由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引起,病原以EV71为主,易感人群主要为2~5岁儿童。咽拭子和肛拭子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同时检查可提高EV71阳性检出率。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轻症患者中药治疗效果满意,重症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为甘露醇、丙种球蛋白等。在此综述目前该疾病的诊疗研究进展,总结救治经验,为手足口病疫情暴发时如何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周娟  吴情 《中外医疗》2016,(34):168-171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通过密切观察、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置对手足口病患儿中危重症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国家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重症诊断标准随机选取该院2010年2月_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病例进行筛选,对这些筛选出来的病例,护理人员着重观察患儿的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末梢循环情况、面色变化,加强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指脉氧和血糖的监测,积极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经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采取相关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所筛选患儿49例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死亡1例。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在护理过程中有高度的警觉性,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相关并发症的护理,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陈玲玲 《河北医学》2011,17(8):1003-1005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至2010年间来我院治疗的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共2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5例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肉注射,对两组患儿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总结。统计学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计数卡方检验。两组患儿在年龄、病程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115例患儿在进行相应的治疗后,仅有5例患儿治疗效果较差,治愈率达95.7%,对照组中有22例治疗效果较差,治愈率为80.9%,SPSS18.0软件检验结果为X2=12.13,P〈0.01,对比差异显著。结论: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治疗中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可提高患儿的治愈率,保证患儿的良好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导致的手足口病并发脑炎重症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对笔者医院2011年5月~2012年1月收治的164例咽拭子EV71核酸检测阳性的手足口病并发脑炎重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重型组和危重型组,包括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164例患儿均有发热和皮疹.与重型组比较,危重型组中肌无力、抽搐、躁动症状的发生率较高,WBC、心肌受损相关指标(CK、CKMB、LDH、HBDH)、血糖及PCO2水平也明显升高.治疗上应积极采用甘露醇降颅内压(93.3%),酌情联合糖皮质激素(63.4%)及丙种球蛋白(15.9%)治疗,此外笔者医院重症病例通常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72.6%)营养神经,匹多莫德(71.3%)提高免疫力.164例重症患儿中治愈好转158例,因病情危重自动出院1例,死亡5例.结论 EV71型HFMD并发脑炎重症患儿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需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细心护理,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0例手足口病患儿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给予喜炎平0.2~0.4ml·kg<'-1>·d<'-1>静脉滴注:对照组33例,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1>·d<'-1>,疗程均为3~5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9%和75.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疗效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喜炎平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1%和81.6%。治疗组比对照组的病程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可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不良反应罕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喜炎平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为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组,共92例;对照组为病毒唑注射液静脉滴注组,共76例。两组均辅助水溶性维生素静脉滴注,连续治疗7 d后,观察热退、皮疹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组热退、皮疹消退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8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治疗儿童手足口病效果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危重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断和治疗的手足口病患者共433例,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检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统计治疗后患者情况。结果:患者白细胞计数平均(14.1±6.9)×109/L;血糖平均(8.4±5.3)mmol/L;PaCO2平均(28.9±8.3)mm Hg;CRP平均(6.89±10.1)mg/L;疗效有效率为86.8%;使用呼吸机时间平均(6.5±2.1)h;病情未见变化甚至恶化的患者有57例(13.2%)。结论:机械通气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该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心脏超声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心脏功能状况.方法:将21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心脏彩超结果与80例正常组小儿心脏彩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心腔大小改变,心功能改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心脏彩超结果提示患儿心脏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