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臭氧配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椎间关节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关节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洛索洛芬钠片,观察组予臭氧注射配合银质针导热疗法,2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VAS)、Greenough-fraser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评分和Greenough-fraser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臭氧配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椎间关节综合征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脉冲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8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患者66例,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手术组(n=34)和非手术组(n=32)。手术组患者采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根据患者需要可重复治疗;非手术组患者给予塞来昔布口服,1次/d,200 mg/次,2周后停药。记录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时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后2年时进行腰椎功能MacNab疗效评定,分为优、良、可、差。结果 治疗时间和治疗方法对患者VAS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时间对患者VA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对患者VA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椎功能MacNab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65,P<0.01)。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脉冲射频消融术联合臭氧注射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一种创伤小、相对安全、疗效明确稳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林冬阳  张光明 《大家健康》2016,(11):102-103
目的:通过对射频毁损脊神经后内侧支和腰部俞穴针刺治疗腰椎小关节病变源性慢性腰痛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种常用的治疗手段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腰椎小关节病变源性腰痛提供参考。方法:将确诊为腰椎小关节病变源性慢性腰痛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射频治疗组(n =23)和腰部俞穴针刺治疗组(n =2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观察时间点定为治疗前(T0)、治疗后3个月(T1)、治疗后6个月(T2)。主要观察患者的 VAS 评分变化。根据治疗后 VAS 改善程度统计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VAS 评分变化的程度。治疗期间均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心率、血压、指末血氧饱和度。结果:治疗后3个月射频组显效率为61%,总有效率为91%,针刺组治疗显效率为26%,总有效率为61%。治疗后6个月射频组显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2%,针刺组治疗显效率为22%,总有效率为57%。射频治疗组在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高于针刺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疗效差异更为明显(P <0.01)。结论:采用射频毁损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腰椎小关节病变源性慢性腰痛疗效确切,长期随访效果优于针刺治疗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髌骨软化症引起的膝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将髌骨软化症引起的膝关节疼痛患者150例,随机分为银针组和口服药物组。前者采用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后者单纯应用口服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周、2个月和4个月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并记录疼痛对患者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程度。结果银针组治疗后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及对患者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程度均小于口服药物组(P〈0.05)。结论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对髌骨软化症引起膝关节疼痛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0例,采用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1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1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估。并按改良MacNab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1周400例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效果优者341例(85.3%),良者28例(7.0%),可者15例(3.7%),差者16例(4.0%)。结论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银质针组和塞来昔布组,完成观察者分别为32例、3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30min、1周和1个月时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强度、腰椎活动度评分(ROM)评估腰椎功能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及腰椎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银质针组疼痛、腰椎功能改善均优于塞来昔布组(P〈O.05)。治疗后1周时银质针组有效率为94.1%(32/34例),塞来昔布组为87.5%(28/32例);治疗后1个月时银质针组有效率为96.9%(31/32例),塞来昔布组为90.0%(27/30例)。结论改良银质针导热治疗急性腰扭伤在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及疗效方面均优于口服塞来昔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银质针联合梨状肌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梨状肌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31例)和B组(29例)。A组接受银质针联合梨状肌注射治疗,B组仅梨状肌注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周和3周及1个月时所有患者均行VAs评分,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A组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3周和1个月时优良率分别为93.5%(29/31例)、87.1%(27/31例)均高于B组72.4%(21/29例)、58.6%(17/2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银质针联合梨状肌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效果优于单纯梨状肌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肩臂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20例颈肩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银质针导热治疗和常规药物及物理治疗,观察治疗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变化、主观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结果:银质针导热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明显降低,主观满意度明显提高,且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肩臂疼痛疗效优于常规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
刘俊 《吉林医学》2013,(36):7629-7629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TDR)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3例TDR治疗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术后随访2年,考察术前、术后3个月及2年的VAS和ODI评分,及CT分级,观察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和术后2年的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术后2年的VAS、ODI评分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手术节段及相邻关节突关节退变cT分级较治疗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双节段置换病患发生了异位骨化并发症。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行TDR治疗后近期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银质针治疗法与传统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3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分为银质针治疗组、传统治疗组,每组各176例.银质针治疗组给予特制的银质针导热治疗,传统治疗组给予推拿+毫针针灸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改良下腰痛评分(M-JOA)、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银质针治疗组有效率89.80%,优于传统治疗组74.4%(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M-JOA评分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银质针组治疗后以上评分较传统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银质针治疗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以腰椎小关节为靶位治疗顽固性腹股沟疼痛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经局部注射治疗无效的腹股沟疼痛患者34例,在有压痛的腰椎小关节行银质针及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疗效及治疗关节的节段分布。结果治疗后1周的有效率为100%(34/34例),优效率85.3%(29/34例);治疗后3个月时的有效率为97%(33/34例),优效率91.2%(30/34例)。治疗关节分布在T12~L5之间,越接近L2~3关节治疗的病例数越多。结论腰椎小关节紊乱可引起局限性腹股沟疼痛,其中L2~3及邻近关节是病变的高发节段,腰椎椎旁神经阻滞及银质针对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引起的腹股沟疼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银质针松解术联合硬膜外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的临床疗效。方法FBSS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每组20例,A组为硬膜外注射消炎镇痛液组,B组采用A组方法加腰、臀部银质针松解术。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均较治疗前低(P〈0.05)。与A组比较,第6周后B组VAS较低(P〈0.05)。B组的总有效率90%(18/20例)明显高于A组75%(15/20例)(P〈0.05)。结论银质针松解术联合硬膜外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优于单纯硬膜外注射药物。  相似文献   

13.
超声引导腰椎小关节阻滞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腰椎小关节阻滞的可行性、准确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腰椎小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20例,随机分为超声组和盲穿组,每组10例,分别用超声引导和盲穿的方法进行小关节阻滞,观察患者穿刺时疼痛VAS评分、穿刺时间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CT证实),观察患者穿刺前及穿刺后30 min、1 d、2 d、6周时的VAS评分和疼痛缓解率〔(穿刺前VAS评分-穿刺后VAS评分)/穿刺前VAS评分〕、VAS评分减少≥3分及疼痛缓解率≥50%的患者数。结果 盲穿组穿刺时疼痛VAS评分为(3.3±0.4)分,超声组为(1.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及盲穿组穿刺时间分别为(206±27) s和(397±31) 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共进行了37个小关节的阻滞,一次性穿刺成功者共32个,成功率达86.5%。盲穿组共进行了35个小关节的阻滞,一次性穿刺成功者共11个,成功率为31.4%。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穿刺后30 min的VAS评分和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在穿刺后各时点,VAS评分减少≥3分的患者数分别为8、9、9、9例,而盲穿组分别为5、6、5、5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在穿刺后各时点,疼痛缓解率≥50%的患者数分别为7、8、8、8例,而盲穿组分别为4、5、5、5例,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后随访,超声组总体缓解率为(72.3±14.0)%,而盲穿组为(56.7±1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实时引导穿刺针进行腰椎小关节阻滞的准确性高,疼痛更轻微,耐受性更佳,可以缩短穿刺时间,且在穿刺后30 min的疗效优于盲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浓度医用三氧腰椎旁注射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B、C组患者腰椎旁注射医用三氧浓度分别为20、30和40μg/ml,均联合硬膜外阻滞。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点记录VAS评分,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组患者各时点VAS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相比,C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时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时疗效评定,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医用三氧40μg/ml腰椎旁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联合三氧20、30μg/ml。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针刀与针刺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针刀组和针刺组(各40例),分别采用针刀治疗和针刺治疗,疗程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腰部疼痛评分(VAS)及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结果:针刀组的临床疗效优于针刺组(P〈0.05);治疗后两组腰部疼痛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针刀组腰部疼痛评分降低幅度大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确切,且改善腰部疼痛作用优于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C型臂X线机引导下侧隐窝阻滞与骶管阻滞治疗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单侧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C型臂X线机引导下患侧腰椎旁侧隐窝阻滞治疗组(C组)与骶管阻滞治疗组(D组).用药均为0.66%利多卡因加复方倍他米松,7 d注药1次,最多3次.记录注射次数及治疗前、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与术后3个月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1个月时的VAS评分下降(P〈0.05);与D组相比,C组治疗后3个月时疗效评定更好(P〈0.05),且注射次数少(P〈0.05),两组均未见并发症.结论 与骶管入路阻滞法相比,C型臂X线机引导下侧隐窝阻滞治疗可更好更快地缓解单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髓核钳夹术联合三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1例。A组行椎间盘穿刺注射三氧治疗,B组行经皮髓核钳夹术联合三氧注射治疗。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记录患者生活质量参数。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降低,B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B组较A组患者术后情绪干扰参数、日常活动参数和睡眠干扰参数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髓核钳夹术联合三氧注射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