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患者自控连续股神经镇痛用于老年全膝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自控连续股神经镇痛组(F组)与患者自控连续硬膜外镇痛组(E组),每组各20例.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手术.F组在手术结束后行股神经穿刺,术后行自控镇痛.两组镇痛泵的配方如下:F组为罗哌卡因600 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300 ml,输注速度为6 ml/h;E组为罗哌卡因225 mg,稀释至100 ml,输注速度为2 ml/h.观察术后各时间点血液动力学变化、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E组术后血液动力学波动较明显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股神经阻滞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对于老年全膝置换术患者能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谢滨蓉 《四川医学》2013,34(5):596-598
目的探讨对比改良持续腰丛神经阻滞与持续硬膜外阻滞在腹股沟疝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拟行腹股沟疝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持续腰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对照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阻滞术后镇痛。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h的HR和MAP及VAS评分,术后进食时间,尿潴留及恶心、呕吐发生例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各时间点HR、MAP与基础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4h时间点与基础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在12h时间点与其余时间点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及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持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腹股沟疝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连续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单次局部阻滞用于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便携式弹性输液系统经腰丛持续输注罗哌卡因并联合膝关节周围单次局部阻滞,对照组采用芬太尼静脉镇痛。于术后8(T1)、16(T2)、24(T3)、32(T4)、40(T5)和48 h(T6)各时点,采用疼痛VAS评分法评估患者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的疼痛程度,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法评估下肢肌力程度,并记录术后镇痛期间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点静息和运动VAS评分均小于3分,且低于对照组( P<0.05);改良Bromage 下肢肌力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联合膝关节周围单次局部阻滞用于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静脉镇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阻滞在老年骨科下肢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外周神经阻滞组(N组)和腰麻组(E组)(n=30)。N组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行坐骨神经阻滞或0.5%罗哌卡因15 mL行股神经阻滞。E组选择L 2~3或者L 3~4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成功后给予0.75%布比卡因2.0 mL加10%葡萄糖1.0 mL。记录麻醉前、给药后15 min、30 min和手术结束即刻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12、24h患者的VAS评分。结果2组均达到了满意的麻醉效果,麻醉前2组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各时点SpO 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组各时点HR和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麻醉前相比,E组麻醉后15 min、30 min和手术结束时MAP下降,HR降低(P<0.05);与N组相比,E组麻醉后15 min、30 min和手术结束时MAP下降[(69.5±6.8)、(75.1±6.6)、(78.3±6.3)mmHg], HR[(76.0±8.5)、(77.1±8.5)、(75.4±8.9)次/min]降低(P<0.05),E组术后12 h患者VAS评分(3.40±1.35)升高(P<0.05),恶心呕吐(33.3%)、尿潴留(23.3%)发生情况升高(P<0.05);术后24h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实施单侧下肢手术采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生命体征平稳,发生不良反应少,术后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连续腰丛阻滞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 年1 月— 2017 年11 月雅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8 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 究组,每组24 例。对照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方法,研究组采用连续腰丛阻滞镇痛。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髋关节活动度。结果 研究组治疗 后髋关节功能Harris 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05),而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前及术后3、 6 和12 个月的AKS 和VAS 评分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及变化趋势上有差异(P <0.05);研究组术后3、6 和 12 个月的AKS 评分较对照组高,而VAS 评分较对照组低。研究组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收、外旋及内旋等 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连续腰从阻滞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临床价值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效果及对术后皮质醇与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后FICB组行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术后镇痛,镇痛方案为0.2%罗哌卡因300ml,背景流速6ml/h,1.5ml/bolus,锁定时间15min。PCIA组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镇痛方案为舒芬太尼0.05ug/(kg·h)、阿扎司琼10mg加生理盐水100ml,背景流速2ml/h,0.5ml/bolus,锁定时间15min。记录患者术后各时点的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的VAS评分与各时点的血糖和皮质醇浓度。结果FICB组在各时点的静息和活动VAS评分均低于PCIA组(P〈0.05),血糖和皮质醇的水平在术后第1日与第2日FICB组均低于PCIA组(P〈O.05)。结论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术后应激反应比PCIA组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全身麻醉复合腰骶丛神经阻滞(lumbosacral plexus block, LPB)与髂筋膜间隙阻滞(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FICB)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全身麻醉复合腰骶丛阻滞组(LPB组,n=50),全身麻醉复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组(FICB组,n=50)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n=50)。3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相同,术后采用持续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至术后48h。全身麻醉诱导前LPB组行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FICB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记录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1、8、12、24、48h患者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术后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操作时VAS评分及穿刺成功率。结果 LPB组和FICB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术后帕瑞昔布钠使用人次明显少于G组(P<0.05)。LPB组和FICB组在术后1、8、12、24、48h 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LPB组和FICB组48h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G组(P<0.05)。LPB组在术后8、12、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FICB组。LPB组操作时间明显长于FICB组(P<0.05),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FIBC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腰骶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更佳且镇痛时间更长,但腰骶丛神经阻滞操作难度较大,失败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连续硬膜外阻滞在高龄患者单侧股骨头置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Ⅱ~Ⅲ级拟行单侧股骨头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N 组,n =20)和硬膜外阻滞组(E 组,n =20)。N 组行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为0.3%罗哌卡因和0.3%利多卡因混合液,腰丛阻滞剂量30~35 mL,坐骨神经阻滞剂量25~30 mL;E 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试验量无异常后给予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6~8 mL。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手术开始时和手术开始后30 min(T0~T4)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并观察2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麻醉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T2(麻醉后10 min)及 T3(手术开始时)E 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基础值,较 N 组波动大(P <0.01),N 组患者均无明显变化;2组患者心率均无明显变化。2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E 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多于 N 组(P <0.01)。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手术中可以达到与硬膜外阻滞相同的效果,并具有对循环干扰小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的比较。【方法】60例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68.81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N)和腰硬联合麻醉(SEA)两组。N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SEA组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段的MAP、HR、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及镇痛时间。【结果】N组在手术过程中的MAP、HR较SEA组平稳;SEA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更短(P〈0.05),N组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更长(P〈0.01)。【结论】联合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麻醉效果良好,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且镇痛维持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A组)和腰丛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手术,手术步骤基本相同。手术结束后,B组连接电子镇痛输注泵,持续输注0.1%~0.15%罗哌卡因;A组予临时静脉镇痛。分别于术前(T_0)、术后24 h(T_1)及术后48 h(T_2)时记录患者HR、MAP和SpO_2;分别于术后6、12、24和48 h时行NRS疼痛评分。结果与T_0时比较,A组T_1、T_4时MAP升高、HR增快(P0.05),B组各时点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T_1、T_2时MAP和HR降低,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可降低患者对手术创伤的内分泌效应,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而且能够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非甾体或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舒芬太尼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和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比较.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前者使用舒芬太尼,对照组使用芬太尼,两组均加昂丹司琼4 mg,均以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观察术后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VAS在术后48h内低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较研究组高(P〈0.05).结论 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且不良反应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单侧髋部手术中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效果。方法50例ASAⅠ~Ⅲ级拟行单侧髋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25)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n=25)。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两点分别给予0.45%罗哌卡因30ml(腰丛)、20ml(坐骨神经);B组行硬膜外麻醉,给予0.75%罗哌卡因10~15ml。观察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A组在手术过程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B组平稳;A组用麻黄碱的患者显著少于B组;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B组围术期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侧髋部手术不仅可满足手术需要,而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镇痛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和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TKA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组(Ⅰ组)和静脉持续芬太尼组(Ⅱ组),每组20例。Ⅰ组患者通过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导管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镇痛,Ⅱ组患者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镇痛,均持续镇痛50h。记录静息及功能锻炼时视觉摸拟评分(VAS)、肌力分级、镇静程度及副作用发生。结果Ⅰ组患者术后8、12、24、48h静息时和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Ⅱ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肌力均良好,无统计学差异。Ⅱ组患者镇静过度、恶心及镇痛不全发生率均较高。结论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嚣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肌力影响小,副作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纯肋间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对老年开胸手术术后认知功能及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 ASA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肋间神经阻滞(A 组),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B 组)和氢吗啡酮静脉镇痛(C 组),每组32例患者。术后行经静脉自控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不佳时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记录3组患者术后2、6、24、48 h 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B 组术后 MMSE 评分高于 A 组和 C 组,VAS 评分低于 A组和 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术后 MAP、HR 比 A 组和 C 组更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比 A组和 B 组 RR 更快、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在老年胸外科手术后能取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术前股神经阻滞联合手术结束前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V组)、股神经阻滞组(F组)及股神经阻滞与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组(FN组),每组20例.术后观察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8h和12h时FN组VAS评分最低,F组低于V组(P<0.05);24 h时FN组最低,F组和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时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组发生恶心、呕吐6例.结论 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术后早期镇痛效果优于单纯静脉镇痛和单纯股神经阻滞,且未见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分别联合术后镇痛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血液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法对9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组,2组患者均给予乳腺癌手术,观察组(45例)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且术后行自控硬膜外镇痛,对照组(45例)采用单纯全身麻醉,且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两组均于多个时间点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皮质醇、C反应蛋白(CRP)、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两组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入室时相比,两组诱导气管插管后、切皮后5min、拔管前等时刻MAP、HR均明显升高(P <0.05),而观察组气管插管后、切皮后5min、拔管前等时刻的MAP、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4h、24h、48h等时间上,观察组血清皮质醇、CRP水平及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术后4h、24h等时间上,观察组CD3+、CD4+及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PACU停留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手术患者,硬膜外复合全麻及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有助于维持手术过程中血液动力学稳定,抑制应激反应,减轻免疫抑制,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纳洛酮复合芬太尼用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n=20):F组、FN1组、FN2组、FN3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镇痛时间48 h.4组镇痛泵配置方案依次为:芬太尼15μg/kg(F组)、芬太尼15μg/kg+纳洛酮2.4μg/kg(FN1组)、芬太尼15μg/kg+纳洛酮4.8μ g/kg( FN2组)、芬太尼15μg/kg+纳洛酮7.2μg/kg( FN3组),均加生理盐水配制成100 mL.分别于术后2、4、6、24、48h记录静息及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芬太尼用量、Ramsay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后镇痛期间曲马多追加情况、48h后患者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及托烷司琼使用情况、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头晕、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结果 四组患者术后镇痛期间生命体征平稳,均取得了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四组不同时点静息及运动时VAS评分、Ramsay评分、芬太尼用量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与F组比较,FN1组、FN2组、FN3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低(P<0.05),但3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F组术后使用托烷司琼的例数高于FN1组、FN2组、FN3组(P<0.05);四组皮肤瘙痒发生的例数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四组均未出现过度镇静及呼吸抑制患者.结论 小剂量纳洛酮可减少芬太尼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不影响其镇痛效果,小剂量纳洛酮复合芬太尼可安全有效的用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腰丛-骶旁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髋部手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髋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腰丛-骶旁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组(B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20例.B组和G组分别采用腰丛-骶旁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完成手术,术后2组患者均行电子自控静脉泵吗啡镇痛.记录2组患者术后0、3、6、12、24和48 h的活动和静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吗啡用量及术后48 h内呕吐、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的例数.结果:B组患者在术后0、3、6 h的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显著低于G组(P<0.05);B组术后第1天、第2天的吗啡用量,术中异丙酚及芬太尼用量均少于G组(P< 0.05);2组患者瘙痒、恶心呕吐、术后咽痛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腰丛-骶旁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髋部手术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减少阿片类用药的同时,降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麻醉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小儿术后静脉镇痛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全身麻醉术后患儿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F1组为芬太尼20μg/kg、氟哌利多40μg/kg;F2组为芬太尼20μg/kg、昂丹司琼100μg/kg;S1组为舒芬太尼2μg/kg、氟哌利多40μg/kg;S2组为舒芬太尼2μg/kg、昂丹司琼100μg/kg,各组均加生理盐水至100ml。观察各组术后HR、MAP、RR及SpO2、VAS评分,Ramsay改良评分、PCA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各时点MAP、HR、RR以及SpO。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4个时点的VAS评分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Ramsay改良评分及各组PCA按压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1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F2、S1和s2组(P〈0.05)。各组均未见呼吸抑制。F1和F2引起皮肤瘙痒的发生率低于S1和S2组(P〈0.05),F1和S1组出现锥体外系症状高于F2和s2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昂丹司琼均能有效地应用于小儿术后静脉镇痛,安全、可靠,舒芬太尼偶有皮肤瘙痒。昂丹司琼止吐效果好,氟哌利多镇吐时易使患儿发生锥体外系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