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自控静脉镇痛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将择期拟行膝关节置换术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50例,术毕时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对照组行自控静脉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比2组镇痛效果,并观察术后恢复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前静息和运动状态时VA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24,48,72 h静息和运动状态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主动直腿抬高45 °时间、主动屈曲膝关节达90 °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出院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72 h内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明显低于对照组(46.00%)(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下肢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择期行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48例,ASA Ⅰ-Ⅱ级,年龄60-78岁,体重51-83 kg.患者随机分为三组(n=16):全麻组(Ⅰ组)、股神经阻滞组(Ⅱ组)、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组(Ⅲ组),均在气管插管下行静吸复合全麻.Ⅱ、Ⅲ组麻醉诱导前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神经阻滞.记录术前(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后60 min(T3)、术毕(T4)各时点HR和MAP,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记录术后6h、12 h和24 h患者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评分及术后12 h和24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 结果 T2、T3、T4时Ⅰ组HR和MAP较Ⅱ、Ⅲ组升高明显(P<0.05).与Ⅰ组比较,Ⅱ、Ⅲ组苏醒时间短,躁动发生少(P<0.05).术后6h及12hI组VAS(静息痛和活动痛)评分高于Ⅱ、Ⅲ组(P<0.05);Ⅲ组VAS评分(活动痛)低于Ⅱ组(P<0.05).术后12 h和24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Ⅰ组明显多于Ⅱ、Ⅲ组(P<0.05). 结论 老年膝关节置换术采用全麻复合下肢神经阻滞与全麻相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早期镇痛满意度更高;但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麻与股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比仅减轻术后活动时的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术前股神经阻滞联合手术结束前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组(V组)、股神经阻滞组(F组)及股神经阻滞与关节腔内注射联合组(FN组),每组20例.术后观察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8h和12h时FN组VAS评分最低,F组低于V组(P<0.05);24 h时FN组最低,F组和V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时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组发生恶心、呕吐6例.结论 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术后早期镇痛效果优于单纯静脉镇痛和单纯股神经阻滞,且未见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单次前路坐骨神经阻滞能否改善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拟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ASA分级I或II级。腰麻下行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连续股神经镇痛组(F组)和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镇痛组(SF组),每组20例。观察术后6、12、18、24、30、36、42、48h时惠肢的疼痛强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静息VAS和运动VAS评分(膝关节被动弯曲30°时的VAS评分);记录患者镇痛满意度、术后当晚及次晚由于下肢疼痛导致睡眠中断的次数;记录吗啡的消耗量;术后48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呕吐、瘙痒发生的例数及严重程度)。结果:与F组比较,SF组患者静息时、运动时VAS评分降低,夜间由于疼痛导致睡眠中断次数减少(均P〈0.05),吗啡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减少(均P〈0.05)。结论: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阻滞改善了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镇痛的效果,促进了患者膝关节活动,提高了患者睡眠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杨旭刚  冯昌盛 《重庆医学》2018,(22):2978-2980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110例TKA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0.2%罗哌卡因术后镇痛)和观察组(1 μg/mL右美托咪定加0.2%罗哌卡因术后镇痛),均在B超引导下连续股神经置管阻滞术后镇痛.记录术后VAS、Ramsay评分,进行安全性、镇痛及功能康复评价.结果 术后6、12、24 h观察组在静息态和运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侧主动直腿抬高时间、膝关节主动屈膝达90°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满意度、功能康复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KSS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KSS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TKA术后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能较好控制早期静息和活动痛,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开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疼痛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自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行TKA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41例和B组41例。A组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B组采用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及术后7 d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肌力评级及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结果两组VAS评分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术后3 d、术后7 d明显降低(P0.05);A组VAS评分术后3 d、术后7 d低于B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肌力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术后3 d、术后7 d明显增加(P0.05);A组膝关节HSS评分术后3 d、术后7 d高于B组(P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对TKA术后疼痛和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在膝关节手术术后镇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行膝关节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盲探法进行股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麻醉。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麻醉药物使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局部麻醉药物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 <0.05),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将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镇痛,有利于巩固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7,(8):1016-1017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对全麻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睡眠状态的影响。方法 :120例择期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股神经阻滞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采用喉罩全麻,术中使用全凭静脉麻醉维持,股神经阻滞组手术结束后气管拔管前10min超声引导下行患侧股神经阻滞(0.3%罗哌卡因30ml),两组患者术毕均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分别收集患者气管拔管后30min,术后1d,术后2d在静止及运动关节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并收集术前,术后1d,术后2d阿森斯失眠量表失眠评分。结果:两组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后30min,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的VAS评分在术后1d及术后2d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失眠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术前,术后两组患者失眠评分均有所升高,观察组失眠评分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失眠评分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和术后2d两组各自失眠评分无明显变化,但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神经阻滞镇痛能够改善全麻术后镇痛,减少术中术后阿片类药物的需求,改善睡眠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复合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膝关节局部浸润的多模式镇痛方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Ⅰ或Ⅱ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多模式镇痛组和单纯PCIA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维持镇痛2d,记录术后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PCIA按压次数、下肢运动功能阻滞程度、被动及主动膝关节屈曲角度、术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天数.结果 多模式镇痛组术后2、24 h静息状态和术后24、48 h运动状态的疼痛VAS评分<4分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单纯PCIA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多模式镇痛组术后≤2h、>2 h且≤24 h、>24 h且≤48 h各时间段的PCIA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单纯PCIA组(P值均<0.01).两组患者术后24、48 h患肢运动功能评估均为0级,无1例出现运动阻滞.多模式镇痛组术后24、48 h膝关节主动屈曲至90°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单纯PCIA组同时间点(P值均<0.01),多模式镇痛组患者术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及住院无数均较单纯PCIA组显著缩短(P值均<0.01).结论 PCIA复合局部麻醉药行膝关节局部阻滞、坐骨神经阻滞、股神经阻滞的多模式镇痛方法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良好,对患者下肢肌力影响轻微,且并发症少,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华  刘海生  缪叶  黄敏  罗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12):1638-1640
目的:比较连续腰丛神经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组和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各37例.记录术后4、8、16、32 h静息时及术后16、32 h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应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法对术前、术后2周以及术后10周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记录2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术后4、8、16、32 h静息时VAS评分及术后16、32 h活动时VAS评分均低于连续股神经阻滞组(P<0.05~P<0.01);2组术后2周与术后12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连续股神经阻滞组不良反应率37.84%,高于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的16.22%(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组明显优于连续股神经阻滞组,且不良反应较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全膝关节置换术28例,随机分为两组,术后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组(FA组,n=14)和持续静脉镇痛组(IA组,n=14)。记录患者术后5d疼痛程度和膝关节活动度及副作用。结果连续股神经阻滞(FA组)在术后疼痛和膝关节活动度以及副作用方面与静脉镇痛(I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持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可以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提供比静脉镇痛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股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在患者知情同意后分为2组,术后接受0.25%左布比卡因股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的40例为实验组,另40例术后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术后48 h内分0-6、6-24、24-48 h3个周期测量并记录患者的疼痛强度、自控镇痛药物使用量、补充镇痛药物量、呼吸频率、镇静评分、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以及恶性、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每个周期内膝关节静止和运动状态下直观类比标度值(VAS)≥50分的患者数(共9例次)显著少于对照组(共56例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实验组在每个周期内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药物的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第1个周期(0-6 h)内恶心、呕吐使用、止吐药例数(分别为7、1、7例)和喷他佐辛使用量(6 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7、16例和18 m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股神经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自控镇痛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患者自控连续股神经镇痛用于老年全膝置换术的可行性.方法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自控连续股神经镇痛组(F组)与患者自控连续硬膜外镇痛组(E组),每组各20例.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下手术.F组在手术结束后行股神经穿刺,术后行自控镇痛.两组镇痛泵的配方如下:F组为罗哌卡因600 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300 ml,输注速度为6 ml/h;E组为罗哌卡因225 mg,稀释至100 ml,输注速度为2 ml/h.观察术后各时间点血液动力学变化、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E组术后血液动力学波动较明显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股神经阻滞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对于老年全膝置换术患者能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腰丛-腰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共62例(A组29例,男20例,女9例;B组33例,男21例,女12例),A组(研究组)应用腰丛-腰椎旁神经阻滞复合丙泊酚[4~6 mg/(kg·h)]+芬太尼[0.0015~0.0020 mg/(kg·h)]静脉镇静,B组(对照组)应用单次蛛网膜下腔麻醉复合丙泊酚[4~6 mg/(kg·h)]+芬太尼[0.0015~0.0020 mg/(kg·h)]静脉镇静;两组均用盐酸托烷司琼5 mg+盐酸丁丙诺菲(0.015~0.020 mg/kg)复合液静脉术后镇痛,镇痛泵为驼人医疗器械集团生产的100 mL自控泵。比较两组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结果 A组和B组进行以下指标比较: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静脉镇静药物用量研究组为(42.80±8.27)mL,对照组为(20.23±1.5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追加的次数研究组为(6.00±1.54)次,对照组为(12.80±3.8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腰丛-腰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可靠、安全,术后镇痛效果比单次蛛网膜下腔麻醉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用于糖尿病足(DF)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择期行DF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神经阻滞(NB)组和传统硬膜外阻滞(EA)组,各30例。NB组经超声引导下在腘窝处阻滞坐骨神经,并在收肌管水平阻滞隐神经;EA组行L3-4间隙硬膜外阻滞。2组的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5 m L+0.75%罗哌卡因10 m L,分3次给药,共计15 m L。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压及心率(HR)变化,术后24 h内疼痛数字模拟评分(NRS)。结果:2组均无麻醉失败病例,组间优良率、感觉与运动起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NB组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比EA组长(P〈0.05),膝关节和髋关节未被阻滞,而EA组双侧膝关节和髋关节均被阻滞;NB组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麻醉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组麻醉后15、30 min的SBP、DBP和HR低于麻醉前(P〈0.05);NB组术后24 h NRS显著低于E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隐神经阻滞应用于DF手术,麻醉效果确切,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具有循环稳定和减轻术后疼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沈文生  任志伟  邵瑾  朱晓沔  李丹升 《浙江医学》2011,33(7):997-999,1003
目的 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及髌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后持续静脉和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的效果及对患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I~II级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40例,单侧髌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持续静脉镇痛组(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7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静吸复合全身麻醉.A组静脉给予负荷量3ml,配方为每150ml混合液中含芬太尼针1.2mg +氯诺昔康针40mg,维持2ml/h,自控每次0.5ml,锁定时间为20min.B组通过导管注入0.15%盐酸左布比卡因5ml为冲击量,以4ml/h维持,锁定时间为1h,配方总量为300ml,两组患者镇痛持续3d.记录VAS疼痛评分,开始下床活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B组患者在术后1、6、24、48及72h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或0.01),B组患者术后的下地次数和行走距离均大于A组(P<0.05或0.01),B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A组(P<0.01).结论 0.15%盐酸左布比卡因用于连续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安全性能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膝部手术后理想的镇痛方法,对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