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方志兵  崔建中  王伟  李勇  徐成 《吉林医学》2014,(6):1186-1186
目的:探讨地佐辛对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预防。方法:选择行择期腹部手术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为ASA分级Ⅰ~Ⅱ级,将所有患者按照有无应用地佐辛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的比较,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的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对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预防具有明显的效果,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地佐辛用于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地佐辛用于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后痛觉过敏的疗效。方法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20min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1(D1组)、0.15mg·kg^-1(D2组),芬太尼2ug·kg^-1(F组)与对照组(R组)。记录各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口述疼痛评分、术后VAS评分与不良反应。结果 R组和D组患者苏醒和拔管时间显著短于F组(P〈0.05)。苏醒后的口述疼痛评分与VAS评分R组最高,D1组次之,D2组、F组最低(P〈0.05)。R组要求镇痛药者较多。结论地佐辛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地佐辛防治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谢其毅  吴克宏 《当代医学》2011,17(11):94-94
目的观察地佐辛防治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 60例ASAI-Ⅱ级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地佐辛组(A组)和对照组(B组),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术中持续泵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麻醉。A组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B组不予静脉注射地佐辛。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并对术后疼痛进行V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VR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能有效防治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4.
地佐辛应用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痛觉过敏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瑞芬太尼所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加气管插管,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注射异丙酚,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关腹前30min分别肌肉注射地佐辛0.1mg/kg(A组,n=20)、0.2mg/kg(B组,n=20)、0.3mg/kg(C组,n=20),对照组给予芬太尼1ug/kg(D组,n=20)。记录各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后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及要求镇痛距离拔管的时间、拔管后苏醒室内患者恶心呕吐及烦躁等不良反应。结果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四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D组最长,恶心呕吐发生率D组最高,苏醒后VAS评分A组最高,B组和C组次之(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D组最低,Ramsay评分C组最高,A组最低(p〈0.05)。结论0.2mg/kg地佐辛于手术结束前30min肌肉注射可安全有效减轻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喷他佐辛预注射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新野县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在术前15 min注射喷他佐辛,对照组则注射芬太尼,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呼吸恢复时间、意识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后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意识苏醒后5、10、20 min的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喷他佐辛预注射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地佐辛、芬太尼对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并评价地佐辛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地佐辛组(D组)和芬太尼组(F组),均采用全静脉麻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毕冲洗腹腔准备关腹时,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记录麻醉前(T0)、苏醒时(T1)、苏醒后1 h(T2)、苏醒后6 h(T3)时点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及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记录各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要求镇痛距术毕时间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组患者要求镇痛距术毕时间明显长于F组(P0.01)。D组在T1、T2和T3时点的Ramsay评分均优于F组(P0.01),T3时点的VAS评分优于F组(P0.01)。D组呼吸抑制、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与F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较芬太尼能更安全、有效地预防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王永东 《吉林医学》2015,(4):708-709
目的:对应用地佐辛预防接受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手术患者在术后出现痛觉过敏症状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78例接受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操作结束前半小时给予地佐辛,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期间不给予地佐辛。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出现痛觉过敏症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自述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地佐辛预防接受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手术患者在术后出现痛觉过敏症状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诱发术后痛觉过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I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18—63岁,体重47~79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n=60):芬太尼组(F组)、地佐辛组(D组)。手术结束前20min时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F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记录苏醒时间(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记录苏醒后即刻(T0)、30min(T1)、60min(T2)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布氏舒适评分(BCS)及镇静和躁动评分(SAS),记录拔管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D组的苏醒时间和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缩短(P〈0.05),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瘙痒的发生率降低(P〈0.05);T0时两组的VAS、BC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T1、T2时F组的VAS、SAS评分升高,BCS评分降低(P〈0.05);D组不同时点VAS、BC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尿潴留。结论手术结束前20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可有效减轻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患者的术后痛觉过敏,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小剂量氯胺酮有效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芬太尼因优越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已逐渐成为临床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最近,许多报道关注瑞芬太尼停药后患者的痛觉过敏现象,认为该现象是患者术后疼痛较重及阿片类镇痛药耐受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在术中持续应用小剂量氯胺酮的方法,对预防瑞芬太尼停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对瑞芬太尼致腹腔镜术患者术后早期痛觉过敏(OIH)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ASAⅠ~Ⅱ级、年龄18~55岁行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均采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全静脉麻醉,间断给予顺式阿曲库铵。A、B两组分别于停止输注瑞芬太尼前5 min静脉给予布托啡诺,A组为15μg/kg,B组为30μg/kg,C组对照给予芬太尼1.5μg/kg,记录各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后30 min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及拔管后苏醒期内患者呼吸抑制、术后烦躁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拔管时血流动力学指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短于C组(P<0.05);苏醒拔管后30 min的VAS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A组清醒程度优于B、C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抑制和恶心呕吐发生率C组高于A和B组,3组均无术中术后躁动的发生。结论对手术患者于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15μg/kg布托啡诺可安全有效地减轻瑞芬太尼麻醉后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以瑞芬太尼为基础的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中,由于瑞芬太尼的作用时间超短,且可产生术后急性疼痛致敏,因此必须有良好的预防方案。该研究旨在对比曲马多及吗啡用于上述术后急性疼痛的预防及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下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吗啡组(M组)与曲马多组(T组),每组各30例。均以瑞芬太尼0.2μg.kg-1.m in-1联合丙泊酚6 m.gkg-1静脉麻醉,并跟据脑电双频指数(B IS)值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微调上述两药。手术结束前20 m in,M组给予吗啡0.15 m.gkg-1,T组给予曲马多3 m.gkg-1。于手术结束前约5 m in停止丙泊酚泵注,瑞芬太尼输注至缝皮结束。观察患者由停用瑞芬太尼至苏醒(OAA/S评分至5分)时间、拔出气管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苏醒后30 m in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及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与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 M组较T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显著延长〔(13.10±2.34)vs(7.17±1.56)m in,P〈0.01〕;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苏醒后的VAS疼痛评分虽有差异,但均在临床有效镇痛范围。术后发生恶心、呕吐患者2组均较多,寒战发生率M组和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vs0,P〉0.05)。结论对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相关的术后急性疼痛致敏的预防中,曲马多和吗啡均有良好的效果。与吗啡比较,曲马多对患者术后苏醒延迟的影响更小,且有减少术后寒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晏达 《中原医刊》2011,(22):9-10
目的观察芬太尼复合曲马多减轻瑞芬太尼全麻苏醒期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妇科宫外孕和卵巢囊肿患者共90例,ASA分级Ⅰ-Ⅱ级,手术时间1.5h以内,随机分为T组、F组和T+F组,术中以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麻醉。T组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曲马多2mg/kg,F组患者手术结束前10min给予芬太尼2肛∥kg。T+F组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曲马多1.5mg/kg,手术结束前10min再给予芬太尼1肛g/kg,记录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警觉/镇静评分(OAA/S)、拔管后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OAA/S评分和瘙瘁、躁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拔管后均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拔管后T组、F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组VAS评分和T、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术后苏醒期疼痛,芬太尼复合曲马多较单一使用芬太尼或曲马多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雷米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诱导及插管后血浆组胺浓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将40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诱导后2min行气管插管术。分别记录诱导前、诱导后2min及插管后5min的血浆组胺浓度(HC)、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收缩压与心率乘积(RPP)值。结果两组诱导后及插管后血组胺浓度有明显差异(P<0.05),麻醉诱导后两组间的MAP及HR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RPP值有差异(P<0.05)。气管插管后两组间的HR值有差异,且组间的MAP及RPP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雷米芬太尼组麻醉诱导及插管引起的组胺释放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并且在抑制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方面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5.
林英  师雄  李明 《西部医学》2021,33(5):740-743
目的 探讨羟考酮联合小剂量纳美芬在预防瑞芬太尼诱发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3月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羟考酮组、纳美芬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6例.于手术结束缝皮前,羟考酮组给予羟考酮(0.1 mg/kg),纳美芬组给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地佐辛与瑞芬太尼用于人流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120例行人流术的患者分为两组,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R组静脉瑞芬太尼,1min后以持续泵注。随后静注异丙酚。记录麻醉开始诱导前(T0)、意识消失时(T1)、扩宫颈时(T2)及术毕苏醒时(T3)的MAP、SpO2、HR;记录苏醒时间及异丙酚总用量;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清醒后5min、10min、20min及离院时的VAS评分。结果 T1、T2、T3时点MAP、HR较T0低(P〈0.05);T1、T2时点SPO2较T0低(P〈0.05)。D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R组(P〈0.05)。10min、20min、离院时VAS评分D组低于R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人流术镇痛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51-54+58
目的 探讨不同神经肽S侧脑室注射剂量对瑞芬太尼痛觉敏感小鼠的镇痛效果。方法 42只小鼠分为A组(对照组)、B组(切口痛)、C组(瑞芬太尼)、D组(切口痛-瑞芬太尼),利用切口痛-瑞芬太尼模型成功小鼠进行实验,随机分为Saline组,0.1 nmol/L NPS侧脑室注射组、1 nmol/L NPS侧脑室注射组、10 nmol/L NPS侧脑室注射组,每组6只。采用小鼠热板实验、小鼠热甩尾实验、小鼠醋酸扭体实验检测不同剂量NPS侧脑室注射对瑞芬太尼所引起的痛觉过敏小鼠甩尾潜伏期、应答潜伏期、扭体反应次数的影响。结果 制作切口痛-瑞芬太尼小鼠术后痛觉过敏模型,在甩尾实验、热板实验和醋酸扭体实验中,侧脑室注射NPS后,小鼠的甩尾潜伏期和热板实验潜伏应答期明显延长,小鼠醋酸扭体反应的次数减少,其作用强度与给药剂量呈一定的量效关系,10 nmol/L NPS引起的镇痛作用强于0.1 nmol/L NPS。结论 侧脑室注射神经肽S对瑞芬太尼痛觉敏感小鼠能产生浓度依赖性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