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的疼痛机制与治疗方法。方法:60例骨质疏松症重度疼痛患者采用密集型银质针治疗,评价治疗24小时、1周、2周的疗效。结果:治疗后24小时疼痛即有明显缓解(P〈0.05),治疗长2周缓解至轻度以下疼痛占78%,有效率100%。结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须将抗骨质疏松治疗与疼痛治疗相互结合,分别处理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髌骨软化症引起的膝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将髌骨软化症引起的膝关节疼痛患者150例,随机分为银针组和口服药物组。前者采用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后者单纯应用口服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周、2个月和4个月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并记录疼痛对患者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程度。结果银针组治疗后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及对患者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程度均小于口服药物组(P〈0.05)。结论密集型银质针导热疗法对髌骨软化症引起膝关节疼痛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肩臂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20例颈肩臂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银质针导热治疗和常规药物及物理治疗,观察治疗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变化、主观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结果:银质针导热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明显降低,主观满意度明显提高,且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颈肩臂疼痛疗效优于常规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银质针松解术治疗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方法和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要点。方法:根据适应证确定,依不同治疗部位选择不同的体位,充分暴露手术视野,解剖学定位,皮肤消毒,铺无菌巾,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表面麻醉后,根据不同部位选择合适的银质针行松解术。结果:银质针松解术治疗266例软组织无菌性损害性疼痛患者,经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观察疗效满意。结论:护理人员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出发,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为医生治疗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而确保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手法整复胸腰椎后关节紊乱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1,IL-1)含量的影响.方法 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手法整复胸腰椎后关节紊乱治疗和精氨酸布洛芬颗粒+乙哌立松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清IL-1含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在降低血清IL-1含量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腰椎后关节紊乱是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一个重要病理改变,手法整复胸腰椎后关节紊乱在临床取得良好疗效且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6.
硬膜外疼痛治疗2034例次并发症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疼痛治疗中硬膜外操作过程时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选择ASAI-Ⅱ级慢性疼痛治疗施行硬膜外治疗的患者563例2034例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相关处理。结果所有患者疼痛治疗的有效率为100%,穿破硬脊膜11例次,占0.54%;全脊髓麻醉2例次,占0.10%;导管置入血管内32例次,占1.57%;导管折断1例次,占0.05%;导管脱落3例次,占0.15%;背痛19例次,占0.93%;皮下感染3例次,占0.15%;阻滞平面过广5例次,占0.25%。结论硬膜外治疗效果确切,虽安全可靠,但要注意生命体征监测,作好不良反应的处理和警惕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椎管外软组织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椎管外软组织疼痛病人106例, 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内病人症状、体征、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评定疗效.结果 银质针治疗后1周,疗效优79例,良24例;治疗后2周,疗效优85例,良20例;治疗后1个月,疗效优87例,良18例.治疗后3、6、12个月疗效与1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银质针导热疗法是治疗椎管外软组织疼痛的一种较为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引导下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小关节源性腰痛的效果。方法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48例,随机分为银质针组及注射组,每组24例,银质针组采用银质针导热疗法,注射组患者向腰椎小关节腔及内侧支注射复方倍他米松及利多卡因的混合液行神经阻滞。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2周、1个月、6个月时随访,并记录VA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银质针治疗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下降(P〈0.05);注射组患者术后2周、1个月时VAs评分下降(P<0.05),但6个月时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晚期癌性疼痛患者的居家镇痛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居家镇痛治疗的晚期癌性疼痛患者进行镇痛效果的观察和评估。方法 选择 5 12例经病理证实的晚期癌症患者 ,以世界卫生组织三阶梯止痛原则为指导 ,在家中镇痛药物为主 ,辅以其他麻醉技术和心理疏导进行综合镇痛治疗。镇痛效果采用数字分级法、生存质量评估和卡诺夫斯基功能状态评分评估。结果  5 12例患者中途退出 3例 ;4 97例药物镇痛有效 ,有效率97 1% ;出现顽固性疼痛 12例 ,辅以经静脉病人自控镇痛术和神经阻断术镇痛成功。患者治疗前后数字分级法、生存质量评估和卡诺夫斯基功能状态评分均明显改善 (均P <0 0 5 )。结论 晚期癌性疼痛患者居家镇痛治疗安全可靠、镇痛有效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腰神经后支射频消融与神经阻滞治疗老年腰椎压缩骨折疼痛近期、远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病人60例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腰神经后支射频治疗,对照组给予腰神经后支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治疗前1d及治疗后1d、5d、3个月、6个月,对病人行总体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F=23.770、414.821,q=9.969~46.117,P<0.01);对照组术后1、5d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F=21.004、354.325,q=5.064~40.039,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5d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6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4.814~26.612,P<0.05)。结论腰神经后支射频治疗老年腰椎压缩骨折疼痛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神经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配合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40例临床诊断腰椎小关节综合症患者,以相应上关节突与横突根部交界处为靶点行患侧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用药为0.25%盐酸利多卡因(内含醋酸泼尼松龙25mg+腺苷钴胺1.5mg),然后行手法治疗。结果:25例经1个疗程治愈;另7例经2个疗程治愈;其余8例经2个疗程好转。结论: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配合手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效果良好、持久,操作简便,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椎间孔阻滞加痛点注药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简称PHN)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共60例,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30例,采用椎间孔阻滞加痛点注药;对照组30例,单用椎间孔阻滞治疗.阻滞液为含克痛宁的混合液.结果治疗后3-8周,两组显效率分别为76.67%、90.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依随访时间延长,两组镇痛效果为优的病例均无疼痛复发或加重,而原镇痛效果非显著的病例疼痛在逐渐缓解,12个月内,两组原镇痛效果非显著的病例22例中有11例转为优(占50%),提示含克痛宁的阻滞液行神经阻滞治疗有可能存在远期疗效.结论椎间孔阻滞加痛点注药是治疗PHN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腰神经后支阻滞治疗腰腿痛的效果。方法 83例腰腿痛患者,腰神经后支穿刺后注入含利多卡因、得宝松和维生素B12的混合液,每周1次,3次为1疗程。结果有效率和优良率分别为89.15%(74例)和68.67%(57例),效果差者为10.84%(9例)。结论腰神经后支阻滞是治疗腰及下肢疼痛的一种有效方法,合并症少。  相似文献   

14.
亚甲蓝痛点阻滞治疗腰部疼痛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亚甲蓝加镇痛液与单纯镇痛液进行痛点阻滞治疗腰部疼痛性疾病的效果对比观察。方法选择120例腰部疼痛性疾病患者,用随机、单盲方法分成两组。Ⅰ组为试验组,60例,用亚甲蓝加镇痛液阻滞;Ⅱ组为对照组,60例,单用镇痛液阻滞。每组根据患者自诉和术者按压选1~3个压痛点,每点注射2~3ml。镇痛液由局麻药、维生素、激素组成。结果两组注射点数和注射镇痛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3次阻滞后试验组治愈55例占91.7%,对照组治愈50例占8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甲蓝加镇痛液行痛点阻滞用于治疗疼痛性腰部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腰骶丛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6年3月~2010年3月北京航天总医院疼痛门诊和同时期骨科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1例(疼痛门诊30例为A组,男24例,女6例;骨科住院31例为B组,男23例,女8例),A组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腰骶丛阻滞疗法,B组应用骨科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保守治疗方法,即卧床休息、物理疗法、镇痛药物、营养神经药物、活血药物等.两组均记录一般状况、静止走动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 A、B组治疗末次后走动疼痛VAS评分分别为(1.6±0.6)、(3.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末次后ODI评分分别为(12.1±6.8)、(24.6±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末次后患者满意率分别为10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刺激仪引导腰骶丛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临床安全.  相似文献   

16.
癌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严相默 《吉林医学》2003,24(3):196-200
癌性疼痛是现代医学中的重要课题,文中对癌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进行探讨,着重介绍癌痛治疗的药物治疗、WHO三阶梯治疗、神经阻滞疗法、脑下垂体阻滞、放射治疗、化学疗法、特殊化疗、心理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中麻醉和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股沟区手术患儿50例,ASAⅠ~Ⅱ级,年龄3~8岁,随机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组(B组)。记录术前(T1)、手术切皮时(T2)、苏醒时(T3)各时点患儿的HR、MAP变化,记录氯胺酮、丙泊酚总用量和术后苏醒时间,以及术后患儿躁动及恶心、呕吐情况;采用疼痛行为评估表(FLACC)对患儿苏醒术后2 h、术后5 h和术后8 h行疼痛行为评分。结果 1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T1相比较,A组HR、MAP在T2、T3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比较,B组HR、MAP在T2、T3变化较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与A组比较,B组苏醒时间较短、氯胺酮用量、丙泊酚用量较少,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后躁动率低(P<0.05),两组患儿的术中术后恶心呕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B组在术后2 h、5 h、8 h FLACC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能提供良好术中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且能减少全麻药用量,不良反应少,患儿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密集型银质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8例,随机分为银针组542例和硬膜外组226例.银针组采用银质针治疗,硬膜外组采用硬膜外注射加推拿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观察改善情况.结果 4个疗程后,银针组临床痊愈率88.9%(482/542例),总有效率99.6%(540/542例),均高于硬膜外组(P<0.05).3年后随访,银针组随访率60.4%(326/540例),痊愈率86.2%(281/326例),总有效率96.9%(316/326例),均高于硬膜外组(P<0.05).结论 银质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部手术实施腕部神经一针三点阻滞的穿刺方法与麻醉效果。方法:计划观察手部手术120例,对照组(传统臂丛方法组)36例,腕部阻滞组84例(其中正中+尺、桡神经阻滞52例,正中+尺神经阻滞10例、正中桡神经阻滞22例)。观察各组神经阻滞区域及麻醉效果(满意率),各组注药前后Bp,HR,R,SPO2的变化,术中辅助用药及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果:麻醉满意率腕部阻滞组(92.9%),明显高于对照组(75%)(P<0.02),其中腕部阻滞组满意率正中+尺、桡神经阻滞占94.2%,正中+尺神经阻滞占100%、正中+桡神经阻滞占86.5%;对照组正中+尺、桡神经阻滞占75%,组内注药前后比较:腕部阻滞组Bp与对照组R无显著差异(P>0.05);而腕部阻滞组HR、R、SPO2与对照组BR、HR、SPO2注药前后具有显著差异(P<0.05,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术中辅助用药,对照组(72.2%)明显高于腕部阻滞组(17.4%)(P<0.01)。各组术中均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手部手术行腕部神经一针三点或一针二点阻滞的麻醉方法是一种简便、安全、实用且较为理想的方法,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