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夜急诊CT对多部位扫描的价值。方法:回顾7345例急诊各部位的CT扫描资料。结果:头部外伤(包括脑血管疾病)6530例;上、中、下腹部外伤464例;胸部外伤130例;腰椎外伤146例;颈部外伤43例;其他(包括胸椎、面部、眼眶、耳部、鼻骨)外伤共32例。结论:夜急诊检查,特别是夜晚在科室医师减少的情况下,难度大、要求高、操作人员因应有强烈的责任心感,要有操作CT技术水平及诊断的能力,因应稳、准、快避免重复扫描,争取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2.
《民航医学》1992,2(2):30-30
头部CT扫描有3种方式,分述如下:1普通扫描 也称平扫,一般用做横断层检查,有时加用冠状层面。下述情况可只行平扫:急性脑内出血、先天畸形、急性颅脑外伤、脑积水、过去增强检查无异常强化的复查病例。  相似文献   

3.
CT在众多危急重症患者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各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不同脏器的损伤与危急重症在CT扫描中有许多因素形成的特殊性直接影响CT扫描的图像质量。如何保证优质的图像质量,保证准确及时地给临床提供诊查依据至关重要。我们回顾性分析1996~1999年的危急重症病例1095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将我们在这方面的粗浅体会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我们随机抽取1996~1999年急诊病例中危重、昏迷、各种外伤、车祸所致的各部位扫描病例1095例,其中头部病例859例,胸部病例123例,腹部病…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颅脑外伤的概念及常规CT扫描的方法,分析常规CT扫描导致病变漏诊的因素。提出对临床上怀疑有颅底骨折及CT上有脑挫裂伤、颅内血肿可疑征象的层面加用薄层扫描,能减少部分容积效应的干扰,提高密度分辨率,减少骨骼伪影,能提高早期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硕底骨折发现率,有助于临床上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价,确定及更改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鼻部是人体面部最为突出的部位,且鼻骨骨质较薄弱,颜面部外伤时鼻骨极易发生骨折,出于鼻骨区特殊的解剖特点加之传统的鼻骨侧位片影像相互重叠,鼻骨骨折单凭普通X线片容易发生漏诊,而CT恰恰弥补了普通X线片的不足,特别是近年来螺旋CT的轴位扫描加冠状扫描的应用。现收集我科自2005年8月-2006年2月的鼻骨外伤患者76例,根据其CT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脑颅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7例颅骨骨折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根据外伤部位进行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分析层厚为6 mm的横断面图像,发现颅骨骨折43例。容积扫描后行三维重建,47例颅骨骨折均被发现。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用于颅骨骨折诊断确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腰椎外伤是脊柱外伤中最常见的,及时、准确的伤情诊断是临床正确治疗和避免继发性神经损害的关键。在腰椎外伤的影像诊断中,传统的X线平片是最基本的方法,尤其是爆裂性骨折,但对隐蔽性骨折就有一定限度。目前,CT扫描已成为评价腰椎外伤损伤程度和计算椎管狭窄等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高质量的CT扫描是正确判断伤情的重要前提。通过对2001年-2005年间的87例腰椎外伤病例的CT扫描、诊断资料的分析,现总结腰椎骨折尤其是隐蔽性骨折的CF扫描技术要领,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的CT影像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脊柱外伤患者的CT扫描图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男82例,女18例,年龄18—72岁。结果:CT能准确地发现脊柱骨折的部位、三柱损伤情况、椎管狭窄程度及椎体骨折类型。本组资料中,颈椎骨折发生率最低。胸腰椎骨折发生率最高。结论:在脊柱外伤中CT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作出诊断,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9.
由于幼儿特殊的生理及心理因素,对于他们的头部CT扫描一直是困扰CT诊断医生的一大难点。由于普通CT扫描时间长、部分幼儿不合作因而得不到一张能够达到诊断标准的CT图片,因而如何做好小儿头部CF扫描中的准备成为CT室护理工作的一个重点。我院CT室在长达十五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综述如下以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扫描二维三维重建技术对骨关节外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53例外伤病人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后进行二维三维重建,显示骨折及脱位全貌。结果:53例均能清晰显示外伤全貌,对于平片不能显示的细小骨折也清晰显示。结论:螺旋CT的二维及三维重建对骨折的显示明显优于平片,为临床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DTICH)是指头部外伤后首次头颅CT检查未发现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重复CT扫描发现血肿,或手术、尸检发现脑内血肿,或首次头颅CT检查证实有血肿的脑内其他部位又出现血肿者,均称为迟发性脑内血肿,其死亡率为25%~50%。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螺旋CT在神经导航中的扫描方法及扫描要求。方法:应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plus4型螺旋CT扫描机,导航系统系BrainIAB公司生产的、VV2型导航系统,对10例病人行CT扫描后经导航系统对病变进行精确定位。结果:本组10例病人CT扫描均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能够满足神经导航术前影像要求。结论:CT是神经导航中所依赖的一种重要影像检查手段,恰当的CT扫描技术是神经导航系统进行导航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检查中无定位图像扫描操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螺旋CT检查中,首先进行定位图像扫描,然后在定位图像上确定扫描起始点和终止点,以此确定扫描范围。经过实践,笔者认为有很多部位做CT扫描,无需扫描定位图像,可直接在体表定位确定扫描范围进行螺旋扫描,同样达到诊断要求,减少了患者的受照剂量。特别是多层螺旋CT(MSCT)应用以来,大范围扫描得以开展,象胸腹主动脉加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扫描定位图像患者的受照时间是16s左右。运用无定位图像扫描操作技术,患者就可以减少这些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自动毫安技术剂量模式的比较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管电流(毫安值)是影响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主要扫描参数。自动毫安技术利用定位扫描所获得的X射线衰减信息,在扫描过程中自动调整不同部位和层面的管电流值,既保证了系列CT图像的质量及其一致性,又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辐射剂量。是常用的CT剂量与质量自动优化技术。它一般设置了几种不同的剂量模式,以供不同需要时选择使用。笔者尝试对自动毫安技术不同剂量模式进行比较,以探讨其在常规CT检查中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区分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良恶性,使临床的治疗更有针对性,目前早期小病灶的恶性骨肿瘤病例在X线平片上难以作出明确诊断,需行CT或MR扫描,由于磁共振设备的昂贵与不够普及,而CT检查较普及。资料与方法:以GE-prcmeeld CT扫描机在病灶处以层耳5-10mm。层间距5-10mm扫描,必要时以薄层螺旋扫描与重建,未明确诊断时行增强扫描。结果:CT图像更早更清晰地显示肿瘤对骨皮质、骨松质、髓腔等部位的侵蚀破坏;CT检查对骨肿瘤的病变区与正常骨界面能够看得更清楚,对骨肿瘤术前定性、手术方案的选择以及术后的治疗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CT扫描所致受检者器官剂量的体模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不同部位X射线CT扫描所致受检者器官或组织的吸收剂量及其分布。方法 实测体模中重要组织器官的CT值,并转换成线性吸收系数与人体正常值进行比较;在体模中 布放光致辐射发光玻璃剂量计,分别模拟测量头部、胸部、腹部和盆腔CT扫描所致受检者主要器官或组织的吸收剂量。结果 实验用仿真人体模具有良好的组织等效性。头部扫描吸收剂量最大的器官是大脑,胸部扫描吸收剂量较大的器官是甲状腺、乳腺、肺和食道,腹部扫描吸收剂量较大的器官是肝、胃、结肠和肺,单次盆腔扫描体所致骨表面和结肠的吸收剂量可达50 mGy以上。结论 X射线CT扫描所致受检者的器官剂量及其分布随扫描部位的不同而异。盆腔扫描时结肠、红骨髓、性腺和膀胱等主要器官的吸收剂量较大,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7.
脊椎骨折在外伤车祸中较为多见,由于椎骨形态及结构复杂.在检查过程中,通过CT扫描,能清晰显示椎体的结构、椎管的形态、椎弓及小骨突关节的变化.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临床信息。本文收集经CT扫描的脊椎骨折病例15例,探讨CT扫描对脊椎创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15岁.2003年1月因头痛行CT、MR扫描诊断为脑干小脑占位,并发阻塞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2005年1月无明显诱因.头部出现持续性钝痛.用力时加重,伴呕吐,无抽搐、昏述、偏瘫,头部CT扫描示右顶部和小脑病变;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部疑难病灶穿刺手术时特殊体位CT扫描固定架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CT机扫描孔径大小、扫描床宽度及人体臀围等条件自行设计制作了CT扫描床固定架,固定部位是人体的重心处臀部.结果 通过158例临床应用,均取得成功.结论 CT扫描固定架对特殊体位固定效果好,能提高各种肺部病变CT下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胸部外伤的X线分析。方法:笔者对160例因胸部外伤进行X线平片和CT扫描对比分析。结果:本病表现为肋骨骨折145例,液气胸125列,气胸110例。肺挫伤108例,肺裂伤45例,肺不张15例。结论:胸部外伤的放射学检查,应该在X线平片的基础上结合CT扫描,才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