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习护生基础护理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08年1-2月按照便利抽样方法调查北京市某医院135名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现状,调查内容包括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认知及影响因素,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基本定义认识不清。不同学历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7,P〉0.05)。(2)非独生子女对基础护理的态度比独生子女的态度积极(t=2.98,P〈0.05)。实习护生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影响她们对基础护理的态度,依次从个人兴趣、他人影响、就业原因到不得已选择护理专业逐级递减(F=4.04,P〈0.01)。(3)实习护生对床上擦浴、铺床、口腔护理等生活护理不感兴趣。(4)各影响因素对实习护生基础护理认知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临床护生实习需求、带教老师影响、基础护理安全意识、护士长对待基础护理重视程度、基础护理工作内容及护生的专业思想。结论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不足,须提高护士长对基础护理的重视程度和监控力度,重视护生心理需求调试,完善岗前培训,强化基础护理安全教育,重视带教影响,加强实习护生职业态度培养,从而提高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An Integrative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Professional Nurses and Midwives Making Sound Clinical Decisions 下载免费PDF全文
Wilma ten Ham PhD RN Esmeralda J. Ricks PhD RN RM Dalena van Rooyen PhD RN RM Portia J. Jordan PhD RN RM MB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knowledge》2017,28(1):19-29
3.
临床护士基础护理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知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08年1-2月调查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30名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认知不全面;(2)不同文化程度、职称等级、就业状况和不同护龄的护士群体之间对基础护理认知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各影响因素对临床护士基础护理认知水平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工作量大、基础护理是软指标、患者不配合、实施基础护理有服侍人的感觉、护士长的认同和赞许、专业知识欠缺、专业稳定性差。结论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缺乏全面的认识,其认知水平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提示有关部门应认清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不同护士群体采取不同措施,提高护士的基础护理认知水平,以保证基础护理质量稳步上升。 相似文献
4.
5.
江苏省785名中医院护士中医护理知信行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江苏省中医院护士中医护理知信行水平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医护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护士基本资料、中医护理知信行问卷,采用分层便利抽样调查江苏省14家中医院785名在职注册护士,对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本组中医院护士中医护理知识(17.8±2.4)分、中医护理态度(14.8±2.9)分,均处于中上水平,中医护理行为(12.8±3.5)分,得分偏低。中医护理知识与态度呈明显正相关(r=0.159,P0.01),与行为呈正相关(r=0.081,P0.05),中医护理态度与行为呈明显正相关(r=0.15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影响中医护理知识的因素。结论中医院护士对中医护理态度积极,但知识水平有待提升,中医技能运用不足,通过临床实践和中医护理教育可增加中医护理知识,改善中医护理态度,进而影响中医护理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各年级护理本科生与临床本科护士创造力水平,为护理本科教学及在职教育中提高护士创造力的策略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创造力量表对一至四年级护理本科生302名及临床本科护士18名进行调查。结果各组集中思考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发散思考度及创造热情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集中思考度方面,三年级、四年级和临床护士组得分均高于一、二年级组(P〈0.05或P〈0.01)。结论护士的创造能力在大学阶段可以发生明显改变,值得关注;现阶段我国护理本科教育模式可能对学生集中思考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但对发散思考能力及创造热情的培养尚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护理缺陷产生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调查和分析护理缺陷产生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控制和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的措施。方法对2002年9月至2004年9月期间40起护理缺陷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40起护理缺陷普遍存在年资较低的护士不规范操作、高危时段、涉及高龄患者等,与护理管理机制、人员结构层次、法律意识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降低护理缺陷的有效措施:(1)完善有效的管理机制;(2)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3)规范护理操作和行为;(4)加强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5)注重环节及即时质量。 相似文献
8.
从专科护士制度谈护理专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卫生保健的需求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职责与功能也远远超出了传统领域。在国外有相对发展成熟的专科护士制度,可为培养我国高级护理人才提供借鉴。同时,对国外专科护士制度的学习与研究,可促进我国护理专业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军队医院军人护士及聘任制护士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及需求,为开展针对性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通过目的抽样法对上海市两所军队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06名护士的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灾害救护知识与技能获取途径及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共98名护士有效填答问卷,军人护士(17名)与聘任制护士(81名)的灾害救护知识及技能总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灾害应急处置、心理评估及干预知识等知识维度,以及灾害救护基本技能、灾后疫病预防、护理管理等技能维度,军人护士得分均高于聘任制护士(P0.01)。目前护士获取和提高灾害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是观看视频资源(62.5%),64.2%的护士认为培训是最有利于护士提高灾害救护水平的途径。结论应强化军队医院聘任制护士的灾害救护培训,有针对性地拓宽军人护士灾害救护知识的培训范围,并丰富灾害救护培训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专科护士开展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筛查与护理指导的效果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导的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筛查与护理指导的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7年4月由2名糖尿病专科护士对14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筛查,发现115例患者存在多个糖尿病足危险因素,28例患者存在单个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知识缺乏,视力严重下降,吸烟,震动感觉减弱或消失,保护性感觉缺失,温觉减退,足部皮肤干燥、皲裂,有赤脚走路习惯等。根据筛查的结果,针对患者存在的糖尿病足危险因素,进行个体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足部护理指导。结果120例患者坚持每天检查足部,10例不能观察自己足的患者,均能定时请家人检查足部,10例有赤脚走路习惯的患者均改正其不良行为,40例吸烟患者中20例已戒烟,其余已减少吸烟量,37例肥胖患者均不同程度减轻了体质量,其中有8例体质量基本达标。随访6~12个月,均无发生足部新的损伤。全部患者掌握糖尿病足部护理知识,提高了遵医行为。结论糖尿病专科护士对糖尿病知识掌握全面,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的个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个体化的教育计划,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有效地控制患者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尸体料理后护士心理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护士执行尸体料理后心理状况。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行设计原因调查表,对96名护士在尸体料理当天及1个月后进行心理评估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执行尸体料理当天和1个月后,焦虑、抑郁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主要原因是:46%遗憾自己没有能力挽回患者生命,对职业的能力产生怀疑;38%年长的护士还会联想到家人和自己的安危,并逃避想起有关死亡患者的一切事物。结论管理者应重视护士执行尸体料理后心理状况,并提供有效的干预;护士应加强自身心理承受力的锻炼,增强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糖尿病专科护士护理服务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科护士护理服务模式及实践效果。方法通过竞聘上岗设立糖尿病专科护士,开展门诊糖尿病患者会员制管理,开设专科护士门诊工作站,实行一票制一站式服务,进行形式多样针对性教育;开展住院患者护理会诊制和护理查房制,规范糖尿病护理,开展护理新项目,拓展社区护理等,全程管理医院糖尿病患者群,建立和完善糖尿病专科护士门诊——住院——社区护理服务模式。结果调查125名糖尿病病友俱乐部会员,其糖尿病专科护士护理服务模式实施前后掌握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血糖、血脂等检验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患者、医生、护士对专科护士护理服务模式满意率均在95%以上。结论实施适合我国国情的糖尿病专科护士服务模式,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科总值班护士长制度对护理质量的控制效果。方法设立总值班护士长,负责内科各个护理单元晚夜班及节假日的护理质量管理,督导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协助科室进行危重患者的抢救并解决各类疑难护理问题,实现护理质量24h无缝隙管理。对总值班护士长制度实施前(2005年)和实施后(2010年)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总值班护士长制度后,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达标率逐年提高,且实施后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90%的标准,实施前后内科护理工作满意度达标率分别为81.25%、97.7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5年来,共协助科室完成125次危重患者抢救,解决102例疑难护理问题。结论总值班护士长能够有效提高特殊时段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不同阶段护理专业大专学生和临床聘用护士的人格特征及其比较.方法 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因素问卷对205名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其中护理专业在校进行理论学习的学生72名、临床实习生68名、临床护士65名,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分析.结果 护理专业学生在4种人格因素方面(M,Q4,X1,X4)得分显著高于临床护士,在8种人格因素方面(C,G,N,Q3,X3,Y1,Y2,Y4)得分显著低于临床护士(P<0.05);理论学习学生在1种人格因素方面(G)得分显著高于临床实习学生(P<0.01).结论 护理学生能够合理支配自己的感情行动,临床护士情绪稳定、自律性强,能应付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建议对从事护理专业的人员进行常规的心理测试. 相似文献
16.
住院病人和护士对护理行为关怀性认知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住院病人和护士对护理行为关怀性的认知和评价,为更好地实施护理关怀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修改后的关怀行为评价量表对205例住院病人和75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住院病人和护士都认为"提供专业能力"类的护理行为(技术熟练、密切观察病情等)最具有关怀性;病人认为"人道、利他主义价值观"方面的护理行为较有关怀性,而护士认为"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行为较有关怀性(P〈0.05)。结论护士和住院病人对护理行为关怀性的认知有一致性,但也存在较多差异。医院护理管理和临床护士应调整护理行为,使护理更能体现人性关怀,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从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高级护理实践和高级实践护士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4
作根据自己在国外进修学习掌握的资料,从概念、发展背景、实践特征、核心价值观、实践角色类型和功能、实践标准、教育培养等层面详细介绍了当前世界护理实践发展的新趋势-高级护理实践活动和由此而形成的高级护理人才群体-高级实践护士。提出培养我国自己的高级护理实践角色-临床专科护士的任务、培养模式、课程设备、教育标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护士感知真实型领导、个人-工作环境匹配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 采用真实型领导量表、个人-工作环境匹配量表及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对青岛市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 169名护士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护士感知真实型领导与护士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0.374~-0.157,P<0.001),个人-工作环境匹配与护士职业倦怠呈负相关(r=-0.553~-0.062,P<0.05);分层回归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婚姻状况、科室、自我意识和工作负荷、团队氛围、工作认可和自主权(P<0.05),其中护士感知真实型领导、个人-工作匹配共同解释职业倦怠的30.2%。结论 护士感知真实型领导和个人-工作环境匹配是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培养护士长的真实领导行为,提高护士与工作环境的匹配度,降低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护士长对护理管理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提高其护理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运用方便取样方法,对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50名在职一线护士长进行护理管理知识及其应用情况调查,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的方式.结果 护士长虽具备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但基础不牢,深度与广度均显不足.在应用方面存在管理理论与临床实际工作出入较大、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运用管理理论的能力欠佳等问题,因而护士长对继续学习护理管理知识有很高的积极性.结论 护士长的管理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应鼓励护士长参加在职学习,提高护士长的管理知识水平,强化管理能力的培养,提高护理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20.
夜班护士焦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夜班护士焦虑状况及其原因,以促进夜班护士的心理健康。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行设计原因调查表,对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的夜班护士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112名夜班护士中共有44人有焦虑症状,SAS标准分为(44.88±10.16),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担心患者病情变化而得不到患者家属理解惹来法律纠纷;影响生活节律以及和伴侣的感情;害怕一个人忙不过来或太疲劳而出差错;夜班前后睡眠质量下降4个影响因素对SAS得分影响最大。结论管理者应注意这些影响因素,给予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夜班护士群体的心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