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2.
伴周围神经异常的多发性硬化,在国外已有不少报道[1],在国内,近几年来也偶见散发报道,但实际临床上病例并不少。现将我科近6年来收治的13例伴周围神经异常的多发性硬化病人进行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以进一步探讨和认识此病。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收入从1996年12月~2002年12月6年中13例伴周围神经异常的多发性硬化患者,其中男6例,女7例,发病年龄41~61岁,平均年龄47.1岁,45岁以上9例。病程3个月~13年,平均3年9个月。急性发病4例,2次以上反复发作9例,最多发作6次。1.2选入标准:首先按照Posor(1983年)MS诊断标准,其次在MS发作同时或复…  相似文献   

3.
程慧君 《临床医药实践》2002,11(11):842-843
1986年~1999年共收治多发性硬化(MS)患者32例,现作一临床分析,并与国内文献对比,对其诊断治疗加以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2例中男15例,女17例,男女之比1:1.3.发病年龄9岁~60岁,以20岁~40岁者多见,共17例(占53%).各种感染后发病11例,疫苗接种后1例,分娩后1例,其余病例发病诱因不明,缓慢起病9例.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脱髓鞘性疾病.其临床特点较复杂多变.本文收集MS患者48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37例.发病年龄10岁~61岁.其中10岁~20岁5例(10.42%),21岁~30岁11例(22.92%),31岁~40岁13例(27.08%),41岁~50岁9例(18.75%),51岁~60岁9例(18.75%),61岁1例.按照Poser等[1]制定的MS诊断标准,临床确诊40例,实验室支持确诊8例.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硬化 (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 ,成人常见 ,儿童病例较少 ,最小发病年龄为 10个月[1] ,多见于 10岁以上年长儿[2 ] 。MS无特异性临床表现 ,所以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我院自 1993年 10月~ 1999年 6月共收治MS患儿 10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儿 10例 ,男 5例 ,女 5例 ;年龄 6~11岁 ,平均 9.1岁 ,发病年龄 4~ 10岁 ,平均 6 .9岁 ,其中 8~ 10岁 5例占 5 0 % ,病程 2月~ 5年。1.2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 9例 ,脑电图 (EEC)检查 10例 ,视诱发电位 (VEP) 10例 ,脑干听诱发电位(BAEP) 9…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病灶部位不定,故呈现出多种变化,病变主要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如脑髓、脑干、大脑、小脑和视神经.病变部位以脊髓和视神经最常见.多发性硬化有两个特点,一是时间多发,即反复发作;二是空间多发,即部位多发.发作性症状的发生率、临床表现不一,其中以痛性强直发作、发作性感觉异常、低头曲颈触电样征(Lhermitte 征)和癫痫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 ,3 4岁。主因走路不稳 ,视物模糊 3 a,加重伴头部及双上肢不自主震颤 3个月入院。患者于 3 a前被人发现走路不稳 ,当时自己无任何觉察 ,不影响干活 ,未予重视。半年后出现视物模糊。病情时好时坏。曾多次在北京等大医院就诊 ,拟诊为“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入院前 3个月上述症状加重 ,走路左右摇摆 ,自觉肢体无力 ,并出现头部及双上肢不自主震颤 ,不能坚持劳动 ,活动明显受限。无头痛、头晕、耳鸣等。入院查体 :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蹒跚步态 ,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楚 ,讲话呈吟诗样语言 ,双瞳孔等大等圆 ,光反射灵敏 ,双眼 度…  相似文献   

8.
田维舟 《贵州医药》2003,27(10):897-899
多发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性疾病,呈世界性分布,估计目前全球约有100万年轻的MS患者,MS作为神经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数十年来历久不衰。我国MS发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本文报道了67例MS的临床特点及重要辅助检查,以进一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及提高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王芳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165-166
目的探讨儿童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MRI表现和治疗。方法对本院2005~2011年住院的10例多发性硬化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病例中急性起病者6例,亚急性起病2例,慢性起病2例;首发症状为视力障碍7例,肢体无力2例,头痛和呕吐1例;患儿MRI均见明显异常;激素和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结论儿童多发性硬化多起病急,表现多样,但首发症状以视力障碍多见,MRI对该病诊断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的相关方法。方法从80例多发性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应的治疗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 80例患者中对以急性。亚急性起病为主,且多表现肢体无力的首发症状,对患者进行辅助检查和相应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对该类患者的早期诊断率,且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急性与亚急性多发性硬化患者效果显著。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给予脑脊液、MRI等辅助检查,有利于对多发性硬化的早期诊断。而激素的应用对大多数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多发性硬化是(MS)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病,多数为反复发作与缓解的病程,约10%~15%患者在发病后逐渐恶化,大剂量的激素冲击广泛用于多发性硬化的治疗。我科2009—2012年共收治15例患者,均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用药观察和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单,双日)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3%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体征评分为(9.11±2.60)、EDSS评分为(6.43±1.71)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6±0.4)d,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病效果比较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多发性硬化(MS)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脱髓鞘疾病,约20%为进展性多发性硬化(PMS),病情反复加重,残留的神经症状越来越重。对PMS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PM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疗效和安全性倍受关注,尤其是远期随访的安全性。我们报告1例PMS患者在APBSCT治疗后引起不明原因进行性黄疸。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女,37岁。于2006-09受凉后出现进行性四肢无力,进行性加重,大小便潴留,在外院中药治疗3个月后后痊愈;2008-04再次出现四肢无力,且进行性加重。专科查体:左侧下肢肌力3级,右侧下肢肌力2级,右侧上肢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2级,左侧上肢近端肌力2级,远端肌力1级,肌张力低,双侧C5以下痛温觉及深感觉消失,双侧肱二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85岁。反复发作性晕厥40年,加重10 min入院。患者首次晕厥发作在1966年,当时未诊治,近3年来发作频繁,共12次,伴或不伴有小便失禁,每次持续5~10min,神志清醒。查体:血压(BP)130/80 mm Hg,神志清楚,心界不大,心率66次/min,心律不齐,可闻及3~4次/min期前收缩,心音有力,各瓣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硬化(n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免疫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它可以累及脑组织和脊髓的任何部位,导致瘫痪、感觉障碍、失明、癫痫发作、认知障碍等各种临床症状,且会反复发作.ms在欧美属于常见病,患病率在100~200/10万人.亚洲属于低发区,我国几个小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患病率在0.88~10/10万人,但是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兴奋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对多发性硬化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机制恢复结果。方法将26例多发性硬化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除传统的护理方法外,增加电兴奋治疗和心理护理。并对两组症状、体征及膀胱残余尿量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电兴奋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加传统护理方法明显促进多发性硬化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1资料与方法男29岁。肛周两侧臀部多处溃口反复流脓水2年。2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肛周两侧皮肤出现硬结,肿块,疼痛,自溃后流出脓水,疼痛可缓解,反复发作,并逐渐向臀部及会阴部蔓延,破溃流出淡黄色腥臭脓液,伴发热。曾两次于当地医院给予青霉素注射液(药量不详)静滴治疗,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20.
赵明 《江苏医药》2001,27(11):853-853
本文检测多发性硬化 (MS)、Guillain Barre′综合征 (GBS)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和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的含量 ,旨在探讨高原环境下患此类疾病时上述活性物质的变化及其意义。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1997~ 1999年收住我院的MS19例及GBS 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诊断符合Poser及Asburg等分别于 1983年和 1990年修订的诊断标准 ,并经CT或MRI证实。 19例MS患者中 ,男 9例 ,女 10例 ,平均 4 4 4岁。 8例GBS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