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旋转平台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9例患者93膝行TKA,采用正中切口髌旁内侧入路,安装假体,膝关节均未进行髌骨置换.术后复查X线片观察假体固定情况,采用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KSS评分)评定膝评分及膝功能评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平均随访时间(33.61±7.34)个月(24~48个月).末次随访时,关节总活动度明显增加,由术前68.76°增加至术后107.53°(P相似文献   

2.
高度屈曲畸形膝的全膝关节置换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膝关节高度屈曲畸形的临床特点和矫形手术的技巧.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7年6月,对8例膝关节屈曲畸形>60°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均使用旋转铰链式假体(Plus RT-solution).男3例,女5例;年龄42~73岁,平均63.3岁.术前诊断:骨性关节炎4例,创伤后畸形愈合1例,结核1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强直性脊柱炎膝关节强直1例.创伤后畸形愈合的病例采用原膝关节内侧入路,其余患者均采用正中切口髌骨内侧入路,所有病例均未行髌骨置换.疗效评估主要采用影像学观察和膝关节HSS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术前屈曲畸形平均96.5°(70°~105°),HSS评分平均10分(3~15分),无关节活动度.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9.9个月(9~80个月).影像学显示无假体松动,髌骨轨迹良好.术后平均伸直阻滞8°(5°~15°),HSS评分平均85分(74~93分),膝关节平均活动度90°(80°~110°).1例患者有髌股关节症状,无感染、松动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膝关节高度屈曲畸形的患者,行充分的软组织松解,合适的截骨,并结合使用旋转铰链式假体,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外翻膝中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8年9月,对14例16个外翻膝行膝前正中、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外侧软组织松解,后方稳定型假体或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男3例,女11例,平均年龄60.5岁(45~77岁).经过随访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屈伸活动度、KSS评分、膝关节X线情况来评估手术临床效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2个月(24~54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由术前平均82°(伸直0°~屈曲120°)提高到术后120°(伸直0°~屈曲150°);KSS评分:临床评分由术前平均43分(10~65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3.9分(70~100分),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52.9分(30~70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9.3分(75~100分);胫股角由术前平均16.5°(8°~30°)改善纠术后平均7°(5°~10°),膝外翻畸形得到良好的矫正.随访中无深静脉血栓、膝关节感染、髌骨半脱位或脱位并发症发生.[结论]膝前正中、髌旁内侧入路,常规截骨、外侧软组织松解,后方稳定型假体或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TKA治疗外翻膝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严重畸形和不稳定膝关节的初次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初次旋转铰链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非肿瘤病变的适应证、并发症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 1999~ 2 0 0 3年间使用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进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合并严重畸形和不稳定的病例 ,共 15例 2 0膝。平均年龄 67 9岁 ( 60~ 77岁 )。原发疾病分别为骨关节病合并严重的膝内翻、膝外翻畸形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膝关节不稳定和骨缺损 ,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合并膝关节骨缺损和不稳等。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平均 89 0°( 10~ 14 0°) ,合并屈曲挛缩畸形者 16膝 ,平均 15 0° ( 5~ 60°)。术前膝关节HSS评分平均 44 8分 ( 2 1~ 63分 )。平均随访 3 4 8个月 ( 6~ 5 2个月 )。结果 :所有病例疼痛明显缓解 ,行走、上下楼梯等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HSS评分从术前的 44 8分增加到术后的平均 90分 ( 80~ 98分 )。膝关节活动范围平均 114 2° ( 90~ 13 0°)。髌股关节并发症最常见 ,3例出现髌股排列异常 ,并有轻度的前膝痛和伸膝力弱。结论 :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早期效果满意 ,但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旋转铰链膝关节假体最好只用于活动量要求较低、并有膝关节严重畸形或不稳定的老年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使用Innex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行术后中期的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研究Innex 假体的临床疗效及存活率.[方法]对2003年9月~2005年12月使用后交叉韧带牺牲型Innex(Zimmer,Warsaw,Indiana)假体行TKA的88例(98膝)患者行平均5年的随访,回顾分析获得随访的74例(82膝)临床疗效及X线表现,通过问诊、查体、HSS评分进行临床评估,膝关节前后位、侧位X线片以及髌骨轴位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估,观察假体位置、关节线高度改变、胫骨平台后倾角、髌骨位置,有无假体松动、骨溶解.假体的存活率采用Kaplan -Meier分析,以任何原因所致的翻修为终点.[结果]患者术前的膝关节活动度平均91°(450~130°),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08°(90°~132°);术前HSS评分为49分(18~86分),随访时提高到90分(54~98分).影像学评估显示假体位置良好,外翻角为5.6°,90.2%改变在3°内,关节线高度的改变为4.2mm(-15~14 mm),胫骨平台后倾角平均5.4°.所有的髌骨未出现错位、倾斜、半脱位.截至随访时,无1例因松动、骨溶解或其他原因翻修.[结论]Innex假体中期疗效良好,但仅可认为这是假体整个使用年限中的初步判断,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失稳膝关节初次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手术技术、假体选择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使用特殊膝关节假体进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失稳膝关节共24例(37膝)。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0.8个月。HSS评分从术前平均43.8分增加到术后平均90分。膝关节活动范围从术前平均85.0°增加到术后平均114.2°。术后X线复查测量股胫角为5.4°(5~7°),无假体松动。结论对于失稳的膝关节初次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注意适应证的选择,掌握良好的软组织平衡技术,选择髁限制假体、加长柄假体、旋转铰链式假体等特殊假体,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使用旋转铰链膝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翻修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行人工TKA术后翻修且进行随访的重度膝关节畸形患者,其中采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为10例(10膝)。收治的10例(10膝)TKA术后因假体松动或膝关节感染而需行全膝关节翻修的患者,采用一期翻修或一期清创加自制含抗生素骨水泥植入,可旋转绞链膝假体二期翻修方法治疗。术后进行随访并采用膝关节协会评分(HSS)及膝关节活动度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全部病例获得2~57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9个月。10例膝关节全部治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患者膝关节协会评分由术前37分增加至85分,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65°增加至93°。结论在本研究中使用旋转铰链膝假体进行TKA术后翻修,效果确切,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采用旋转平台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09年8月收治的37例(48膝)严重膝关节OA患者,采用旋转平台型膝关节假体(美国强生公司))进行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比较术前术后患者患侧膝关节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37例患者中32例(42膝)患者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为10~48个月,平均随访22.6个月,本组病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关节脱位。1例术后1个月发生皮下浅表感染,给予分层穿刺,敏感抗生素治疗;1例术后3 d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均治愈。术前患者HSS评分为37~46分(平均43.27分),术后为73~96分(平均87.22分);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为112°~128°(平均117.52°),明显高于术前的40°~90°(平均6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旋转平台型假体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满意,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方法.[方法]2008年6月~2010年3月,15例(18膝)严重膝外翻患者,术前X线测量FTA角,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且使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价标准KSS评分及功能评分.手术方法采用髌旁外侧入路、针对性截骨、选择性的外侧软组织松解、安装限制性小的假体或非限制型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测量FTA角,术后定期随访检查膝关节活动度并行KSS评分及功能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8个月.FTA角由术前的27.0°(20°~35°)降低至4.5°(0°~9°);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的79.4°(70°~90°)提高到109.7°(100°~120°);KSS评分由术前的28.9分(15~40分)提高到88.7分(85~95分),功能评分由术前的23.0分(0~40分)提高到89.1分(85~95分);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所有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外翻畸形基本得到纠正,所有病例术后无明显疼痛,行走及上下楼梯等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说明对于严重膝外翻畸形的患者,采用髌旁外侧入路、针对性截骨、选择性的外侧软组织松解、安装限制性小的假体或非限制型假体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从而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侧方移位失稳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17例(20膝)成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膝关节侧方移位失稳患者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男6例(8膝),女11例(12膝);年龄60~75岁,平均67.82岁。左侧10例(12膝),右侧7例(8膝)。17例(20膝)均表现为股骨远端关节面相对胫骨平台向内侧水平移位,侧方移位距离平均(12.05±2.31 mm)(0.9~15 mm),其中5例(5膝)侧位X线片上还呈现股骨远端关节面向后移位。[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50个月,平均31.54个月。KSS临床评分从术前平均(33.31±12.50)分(9~4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88.72±6.55)分(82~95分),KSS功能评分从术前平均(36.25±9.58分)(28~4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85.80±6.38)分(79~91分)。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69.45°±28.80°(41°~98°)提高至末次随访时平均103.55°±13.18°(90°~120°)。本组病例无深部感染、血栓形成、膝关节不稳、假体松动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侧方移位失稳的膝关节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时应对膝关节侧副韧带结构与功能状况进行准确评估,有针对性的软组织平衡技术以及正确选择假体限制级别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