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数字化3D打印是医疗卫生行业发展迅速的一项技术,在口腔临床医学领域表现出巨大潜力,包括牙体牙髓病学、口腔修复学、正畸学、颌面外科和口腔种植学。新型数字化3D打印可以辅助设计并制作个性化导板、模型、假体和生物支架等,具有高精准、微创化、操作时长短和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借助医理工多学科交叉和数字化程序辅助设计,数字化3D打印技术可为口腔疾病的预防和诊疗提供更具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方案或策略。对数字化3D打印技术在口腔医学各个领域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可为不同的口腔临床医学领域应用数字化3D打印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二尖瓣疾病是危害人类心血管健康的常见瓣膜病之一。当前,已开发多种介入术式来治疗二尖瓣疾病。由于二尖瓣复合体特殊的解剖结构,导致介入手术难度增大,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随着心血管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3D可打印材料的更新和多学科协作相结合,3D打印成为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中促进创新、提升手术成功率的技术。目前,患者特定的3D打印模型已用于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术前的器械尺寸调整、手术并发症的模拟预测等。通过运用二尖瓣介入模拟器模拟测试和多材料打印的创新方法,可以更好地预测器械将如何与患者特定的二尖瓣解剖结构相互作用。本文通过举例,阐述了3D打印在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3D打印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本综述首先阐述在心血管疾病中3D打印模型的来源,然后重点介绍3D打印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和肥厚型心肌病等诸多方面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最后指出3D打印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3D打印的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7):672-675
目的:探讨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的3D心脏模型诊断和指导冠状动脉异常矫治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基于3例冠状动脉异常的心脏CT数据,包括右冠状动脉-左室瘘1例,左、右冠状动脉共同起源于右冠状窦合并左、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1例。采用Mimics 19.0软件对患者CT进行图像分割,建立STL格式的3D心脏模型,显示冠状动脉与主动脉和肺动脉的空间关系。使用3D打印机打印心脏冠脉模型,对心脏冠脉模型进行评估。结果:3例3D心血管实体模型可清晰显示左右冠状动脉与肺动脉、主动脉间的空间关系,冠状动脉瘘的大小、位置,且实体模型与数据模型吻合,并无明显差异。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异常有助于诊断和制定适合的手术计划,使得医师可以个性化精准诊疗冠状动脉异常的解剖结构,指导手术更顺利安全进行,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大数据和开放科学时代,人工智能和3D打印技术蓬勃发展,其在心血管医学领域的探索应用突飞猛进.现代影像及检验技术积累了充分的原始数据,是人工智能探索的基础;心血管系统腔内结构复杂多变,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3D打印技术可以革新当前诊疗习惯和模式,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现就人工智能和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做一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该科2例SchatzkerⅥ型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进行螺旋CT扫描,数据采用Mimics软件作三维重建处理。应用3D打印技术打印病例的胫骨平台骨折模型,根据模型选择合适的复位方法及内固定物,于内固定前模拟手术过程。从手术入路、钢板种类、放置位置、长度、螺钉数量及长度方面与模拟手术进行对比,同时对实际手术时间进行记录。结果 2例完全采用了计划固定方法,术中选取的固定钢板、螺钉数与螺钉长度均与模拟手术高度吻合。术后复查X线显示骨折复位满意,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没有螺钉穿入关节腔。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可多角度、多方向显示胫骨平台骨折部位的形态学外观特点;能在术前明确钢板植入位置、螺钉方向和长度并完成钢板预塑形,有助于术者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理解和术前计划的制定,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7.
3D打印是通过对原型实施数字建模,在计算机控制下完成对象物品的复制或创制过程。3D打印可完成个体化复制,实现对象物品外形和结构的精准模拟。利用多种医学影像学检查结果实施数据建模,3 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突出优势。近年来,3 D打印技术在脑血管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均有应用。文章对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3D打印材料聚醚醚酮(PEEK)是一种在医学领域有许多潜在用途的聚合物,随着3D打印技术的逐渐兴起,不仅能针对患者的病情需求打印出个性化植入,而且PEEK具备作为植入物的必备性能,这两大优点表明其在耳廓的修复与重建领域中有望替代传统修复材料.该文对3D打印材料PEEK作为植入物所具备的优良性能,以及在耳廓再造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指导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贯序交替选取2015年2月至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AVM患者10例,其中5例为对照组,5例为进行3D打印模型试验组。对试验组5例AVM患者采用25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或3D-DSA旋转成像,提取检查结果的DICOM原始数据,应用薄层数据扫描获取5例AVM患者三维数据,通过Mimics 14.01软件进行数字化数据提取和重建,并按1∶1比例进行3D打印,获得实体模型。应用AVM实体模型指导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及手术方案设计,并与对照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D打印模型试验组术前谈话时间(10.2±0.8)min较对照组术前谈话时间(15.0±1.3)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3±0.6)分比(8.1±0.3)分,P0.01],试验组术中造影后至手术实施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5.7±0.4)min比(10.5±1.6)min,P0.01]。无一例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3D打印模型可以帮助术者更加直观地了解畸形团空间构筑学特征,指导术者进行手术方案的制定,同时应用3D打印实体模型可提高与AVM患者术前谈话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3D打印技术在结构性心脏病临床介入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直观了解患者相关部位解剖、术前进行手术模拟、辅助制定手术策略。3D打印在经导管瓣膜病、瓣周漏、先天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左心耳封堵等复杂结构性心脏疾病临床治疗方面发挥着显著的辅助作用。个体化心血管3D打印辅助指导结构性心脏病精准治疗,可降低手术相关风险、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比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该院2014-05~2016-02分别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传统手术组,31例)和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手术(3D打印手术组,32例)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共63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髋关节疼痛评分(VAS)和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共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和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两组病例无并发症发生。63例患者术后均获得6~12个月随访,平均9.7个月。3D打印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方面优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手术组在术后2周和3个月髋关节VAS评分、Harris评分优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6个月髋关节VAS评分、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数字化技术辅助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有助于术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软组织损伤,减少失血量,实现微创、精准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3D打印主动脉根部模型评估分析来辅助指导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以减少TAVR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2021年在国内28家心脏中心行TAVR的86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3D打印组(n=326)和非3D打印组(n=542).非3D打印组按照正常的影像评估规划行TAVR,3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多学科结构化查房模式联合3D打印技术在老年胃造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胃造瘘术的老年患者129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传统组、 3D打印组、多学科+3D打印组,每组43例。传统组实施常规诊疗措施,3D打印组在传统组处理基础上使用3D打印技术定制个性化胃造瘘导管固定装置,多学科+3D打印组在传统组处理基础上实施多学科结构化查房模式联合3D打印技术定制个性化胃造瘘导管固定装置。对比3组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对胃造瘘导管固定方法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3组入院时的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3D打印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与传统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学科+3D打印组的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评分与3D打印组、传统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学科+3D打印组和3D打印组对胃造瘘导管固定方法的满意度高于传统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3D打印技术是指根据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获得的容积成像数据集,制作患者特定的心脏解剖模型。它能够实现解剖结构的可视化,甚至有助于理解血流动力学,制定手术计划及术前模拟。鉴于患者解剖结构的高度变异性和复杂性,3D打印技术率先在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技术与器械的进步,瓣膜性心脏病病的手术治疗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于如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经导管二尖瓣成形术等术式,外科医师在术前需要深入了解主动脉根部的解剖结构及钙化程度等个体化信息。因而3D打印技术也被进一步推广应用于瓣膜性心脏病外科手术中,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随访12个月,并采用Neer肩关节评分法(Neer评分)和CMS肩关节评分系统(CMS评分)评价术后肩关节功能。结果手术后X线片可见内固定状况良好,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内固定过程中手术时间、出血量、内固定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后随访12个月,实验组Neer评分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CMS各项(疼痛、肌力、日常活动、关节活动范围)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有改善,且实验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能够减少手术时间、出血量、内固定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提高了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6.
张洋洋  王忠民 《山东医药》2022,62(3):112-115
3D打印技术,又称快速原型技术、快速成型技术、增材制造技术,是基于增材制造概念的一项不断发展的技术.3D打印技术在结构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中发挥出其独特优势.3D打印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医生精确选择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使用的瓣膜大小和尺寸,而且可以预防瓣周漏、阻塞冠状动脉等并发症的发生.在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左...  相似文献   

17.
3D打印自20世纪90年代迅速兴起并逐步应用于各行各业。近年来3D打印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一定意义上带动了神经外科发展,其带来的变化或许将改变整个医疗行业面貌,其在未来还有多种应用可能。本文就3D打印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兴的3D打印技术(也称为快速成型或增材制造技术),可利用各种材料如金属、塑料,陶瓷等,将数字文件转化为物理模型。3D打印技术高度适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诊疗,根据CT、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数据制造心脏模型,可以直观地重现心脏及大血管的复杂解剖与位置关系,有助于医师更好地理解解剖结构,协助临床诊断、指导制定治疗策略。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术前计划和模拟。在医学教育、促进医患沟通、介入操作培训、封堵器测试等方面亦取得良好进展。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3D打印技术不仅能够提供重要的解剖学信息,而且可以构建出3D的心脏模型,逐渐被应用在先天性心脏病的的诊断和手术治疗。3D打印技术克服了2D技术不能切换角度的缺点,能够更直观地显露出室间隔缺损的具体解剖结构,便于采用个体化治疗措施,根据患者异常解剖学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室间隔缺损应用的现状和展望与不足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3D (3-dimensional,3D)打印技术属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航天工业、建筑设计、汽车制造、文物保护等领域。医学上则多见于人工肝、人工耳及人工骨骼等方面,而该技术在结构性心脏病上的应用,国外虽有不少研究,但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3D打印技术辅助下经皮导管封堵主动脉窦瘤破裂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