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膜下翼状胬肉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结膜下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优点。方法 回顾分析了104例结膜下翼状胬肉切除术患者。结果 经随访发现,治愈88例,治愈率84.6%,复发16例,复发率15.4%,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结膜下翼状胬肉切除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胬肉切除复发率较高 ,可达 30~ 50 % 【1】。近几年我们采用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 ,效果较好 ,现报导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 1 33例 1 36眼 ,为 1 996年 1 0月~ 1 999年 1 0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手术治疗的病例 ,男 62例 63眼 ,女 71例 73眼 ,年龄 38~72岁 ,平均 52 .43岁。初发性 1 2 0眼 ,复发性 1 6眼 ,胬肉头部侵入角膜组织 2~ 6mm ,均为鼻侧胬肉。手术方法术前 3天 0 .2 5%氯霉素滴眼液滴眼 ,术前冲洗结膜囊 ,2 %利多卡因加少许 0 .1 %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 ,用有齿镊夹住胬肉头部 ,用尖刀沿胬肉头部外侧 0 .5mm…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逆向结膜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及复发率。方法 对160例173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胬肉切除联合鼻下方结膜转位移植术和胬肉切除联合颞上方结膜逆向移植术治疗。随访6个月~2年。结果 胬肉切除联合鼻下方结膜转位移植术和胬肉切除联合颞上方结膜逆向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2.25%和4.0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3.98,P〈0.05)。结论 在远离胬肉病变的颞上方区域选取结膜植片,施行逆向结膜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是一种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6.
容俊 《实用防盲技术》2013,(2):72-73,76
目的比较复合式翼状胬肉切除术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5例(261只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2组:带蒂结膜瓣移植联合MMC切除术组118例(125只眼),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117例(136只眼)。复合式切除术组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带蒂结膜瓣移植,其他手术操作步骤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基本相同。结果复合式翼状胬肉切除术组6只眼复发,复发率4.8%;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33只眼复发.复发率24.2%。2组术后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胬肉切除、MMC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复发率低,手术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8.
翼状胬肉自体结膜移植术后干眼症的原因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分析翼状胬肉自体结膜移植术后干眼症的原因,以便减少此并发症。方法:对49例翼状胬肉患者(49只眼)行胬肉切除加自体结膜移植术,术前及术后一月分别检查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试验,术中测量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取植片位置,结膜植片的大小,结膜植片的厚薄,巩膜裸露面的大小。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术后泪液分泌试验长度减少及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均与手术的次数最相关(R:0.833及0.774,P<0.05),其次依次为巩膜裸露面的大小,结膜植片的大小或年龄,结膜植片的厚薄或取植片位置。结论:在翼状胬肉术中,如果较大范围的切除鼻侧球结膜(尤其是二次手术),如果术中结膜植片太大,位置太靠穹窿及太深,二者均可导致术后泪液分泌试验长度减少和泪膜破裂时间缩短,严重时发生干眼症。  相似文献   

9.
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瓣移植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杰 《实用眼科杂志》1990,8(7):442-443
  相似文献   

10.
翼状胬肉是眼科临床常见病之一,对翼状胬肉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眼科临床对进行性翼状胬肉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单纯切除翼状胬肉往往达不到满意的临床治愈效果。近年来我们对翼状胬内切除术后联合用平阳霉素结膜下注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一般情况:1991~1994年,我们共治疗病人87例(87只眼),男性41例,女性46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47岁,平均年龄53.5岁。术前翼状胬肉均侵犯瞳孔缘,尚未明显妨碍视力。险球粘连11例,眼球外展受限伴复现2例。2.手术方法:①局…  相似文献   

11.
结膜转位自体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红深 《眼科新进展》2000,20(3):210-211
目的 确定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结膜转位自体移植 (CRA)代替传统的结膜自体移植的疗效。方法 此手术是切除其下纤维血管的胬肉组织 ,用其表面原有的上皮 (包括少些上皮下组织 )转位 180°置于暴露的巩膜面。结果  2 0例 (2 0眼 )原发性翼状胬肉应用此法手术 ,术后平均随访 1a(3~ 2 2 m o) ,仅有 1例在手术 4m o后复发 (复发率 5 % )。除术后结膜轻度充血持续 3mo以上外 ,未见有何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CRA是一有用的结膜移植手术 ,可用于上方结膜不能或不适作供结膜来源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翼状胬肉是我省的常见病、高发病。我院 1998年 10月~2 0 0 0年 12月对 196例 317例眼翼状胬肉行改良式翼状胬肉切除合并结膜转移术 ,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院行改良式翼状胬肉切除合并结膜转移术 196例 317眼 ,男 6 2例 10 7眼 ,女 134例 2 10眼。年龄 30~ 6 8岁。双眼 12 1例 ,单眼 75例 (左眼 33例 ,右眼 42例 )。发生于鼻侧 15 9例 2 5 0眼 ,鼻颞侧 37例 6 7眼。原发性翼状胬肉 171例 ,复发性翼状胬肉 2 5例 ;在复发性翼状胬肉中手术 1次 2 1例 ,手术 2次以上者 4例 ,同时合并睑球粘连者 18例。2 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自体结膜瓣转位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添场  阮敏毅  刘明玉 《眼科》2004,13(2):73-73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尤其多见于室外工作者。静止性翼状胬肉一般不必手术,而进行性翼状胬肉常有眼部刺激症状,严重者会影响视功能。我们选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转位移植与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比较,观察其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双向剥离加结膜遮盖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原因与身体因素 ,充满阳光、风沙刺激及地理纬度有关[1] 。作者近 3年采用“双向剥离加结膜转位遮盖法”手术 ,疗效满意。现将有随访记录的 2 7例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2 7例翼状胬肉患者中单眼 2 4例 ,双眼 3例 ,共 30眼。男 15例 ( 17眼 ) ,女 12例 ( 13眼 )。年龄 2 9~ 68岁 ,平均 5 0 2岁。原发性 2 5例 ( 2 7眼 ) ,复发性 2例 ( 3眼 )。胬肉侵入角膜缘 3~ 5mm ,鼻侧 2 1眼 ,颞侧 9眼。手术方法 :术眼准备、消毒等如常。用 2 %利多卡因加少许副肾素注入胬肉头、体部及结膜下。在角膜缘胬肉两侧作…  相似文献   

15.
90 Sr在翼状胬肉切除和结膜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翼状胬肉手术后较高的复发率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难题。我们在胬肉切除及结膜移植术的基础上采用90Sr敷贴器一次性照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90例90眼均为1998年2月~2001年3月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以下3组,每组各30例。 组:胬肉单纯切除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5岁; 组:胬肉切除加游离结膜移植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1.7岁; 组:胬肉切除结膜移植术联合90Sr照射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4.3岁。1.2 90Sr眼科专用敷贴器 由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研制。外径8.2mm,活性面积直径6…  相似文献   

16.
翼状胬肉逆向剥离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健 《眼科新进展》2003,23(2):106-106
我科 1999年 8月~ 2 0 0 1年 11月对 10 3例 117眼翼状胬肉患者施行逆向剥离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翼状胬肉切除术 ,提高了手术疗效 ,减少翼状胬肉复发率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6 2例 ,女 41例。单眼 89例 ,双眼 14例。年龄 32~ 72岁。翼状胬肉不同程度侵及角膜缘内 ,>3mm达瞳孔缘者 89眼 ,越过瞳孔缘者 16眼 ,复发性翼状胬肉 17眼。1.2 手术方法 显微镜下表麻加局麻、开睑 ,沿翼状胬肉颈部两侧剪开结膜 ,钝性分离胬肉体部结膜与结膜下组织。沿胬肉体部弧形剪开球结膜 ,清除结膜下纤维增生组织及巩膜表面筋膜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绷带镜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后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随机、对照性病例研究.收集2015-01/2016-01在我院诊断为原发性翼状胬肉拟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患者共110例110眼,奇数者为绷带镜组(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后给予配戴绷带镜),偶数组为对照组(仅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术后1、3、7d时采用VAS视觉模拟量表法评估术后疼痛程度,并观察术后患者角膜刺激症状;术后3d采用角膜荧光染色法检测角膜上皮修复情况;随访患者至术后1a,统计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1d绷带镜组疼痛评分(4.13±2.06分)较对照组(5.80±1.93分)明显减轻(t=4.391,P<0.001);术后3d绷带镜组疼痛评分(2.09±1.36分)较对照组(3.65±1.65分)明显减轻(t=5.422,P<0.001);术后7d绷带镜组和对照组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t=1.295,P=0.198).术后1d和3d时,绷带镜组刺激症状均较对照组减轻(P<0.05),而术后7d时绷带镜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术后3d时角膜荧光染色面积,绷带镜组(0.33±0.37mm2)较对照组(2.73±2.21mm2)明显减小(t=7.921,P<0.001).术后1a翼状胬肉复发率,绷带镜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1.000).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后配戴角膜绷带镜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刺激症状,加速角膜上皮愈合,明显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自体结膜在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中的美容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体结膜在翼状胬肉手术治疗中的美容效果。方法:翼状胬肉患者94例102眼。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采取胬肉切除保留结膜组织手术方式。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全部病灶组织后移植自体球结膜,移植结膜瓣取自术眼上方结膜。结果:术后83眼外观正常,无明显手术痕迹,达到术后美观效果,占手术眼81.4%。结论:自体结膜治疗翼状胬肉能达到恢复自然外观,满足患者美观需求的效果,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主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前治疗翼状胬肉(以下简称胬肉)仍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方式很多,现将我院1994年12月至1999年12月在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及自身角膜缘结膜移植术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自体结膜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翼状胬肉 (以下简称胬肉 )是常见的角结膜病。最常采用手术治疗 ,但术后复发率高。以往曾采取了很多方法预防其术后复发 ,但均不理想。目前已有较多报告采用胬肉切除联合应用抗增殖性药物丝裂霉素 C(m itom ycin C,MMC)来降低其术后复发率且取得一定效果。本文采用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联合术中或术后应用 MMC的方法 ,观察对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的防治效果。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院 1995年 9月~ 1997年 12月的门诊及住院胬肉患者共 78例 89眼 ,男 2 8例 ,女 5 0例 ,年龄 2 1~ 6 8a,双眼发病者 11例。患者均为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