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瘴疠”     
瘴,指南部、西南部地区山林问湿热蒸发能致病的毒气。《说文》未收,《玉篇》:“瘴,病也。”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已与“气”组成复合词。如《后汉书》卷五十四《马援传》载:“初,援在交址,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又出征交址,土多瘴气。”据传中载马援描述其所见瘴气云:“当吾在浪泊西里问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仰视飞鸢趾趾堕水中。”  相似文献   

2.
郑洪  陈朝晖  何岚 《中医药学刊》2004,22(11):2035-2036
“瘴气”作为一种史上流行甚广、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近世已逐渐从文献中消失。现代很多学者认为“瘴气”即恶性疟疾。但是,解读历代有关“瘴气”文献发现,认定其仅仅等于恶性疟疾并不全面。“瘴”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瘴病,一是指致病的瘴气。“瘴气”之说来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病因的“邪气”理论,其表象是指南方常见的潮湿雾气,实际上是对南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的概括,而不一定能具体对应某种物理、化学或生物学因素。中医能够通过对其病理解说,而与中药方剂相对应,形成以调理人体功能和改善症状为主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壮族地区瘴气流行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瘴气是古代壮族地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诸多史书、广西地方史志都对壮族地区的瘴气气论述颇多,壮乡被称为“瘴乡”,据说古代凡有被贬官吏、文人、军士都视“瘴乡”为畏途,十去九不归。到了近代瘴气日渐减少,现代几乎绝迹。本文将对历史上壮族地区瘴气的发生,肆虐及壮...  相似文献   

4.
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远征失败,数万名远征军穿越原始莽荒的“野人山”回国,因为疾病流行,缺医少食,再加上瘴气弥漫,这短短数百里的丛林之路,竟变成了吞噬至少一万五千名远征军将士的死亡之路,由此也写下世界军事史上最悲惨的一幕。  相似文献   

5.
<正>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简称“季节性流感”)是一种流感病毒引起的易在人际中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可感染任何年龄组的人群,其临床特征是突发高热、咳嗽、咽痛、流鼻涕、头痛、肌肉痛及关节痛,多数患者在一周内康复,但亦可导致严重疾病或死亡,特别是在高风险人群中。中医学将包括季节性流感在内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统称为“瘟疫”,也称之“疫病”“毒气”“疫疠”,中医药领域学者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了丰富的季节性流感防治经验[1]。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本专家共识组以人为本,以“扶正气、避毒气”为原则,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出本预防方案。  相似文献   

6.
通过有关古典医籍对麻黄的论述,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提出麻黄并非“肺经专药”。其调血脉、利关节、御瘴气等功效有理由加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南下到达云南沪水时,士兵因感染“瘴气”,一批批地死去,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一筹莫展。据今人研究,“瘴气”就是曾经猖獗一时的“疟疾”。千百年来,人类为征服“疟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 抗疟良药奎宁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为世人所熟悉。奎宁是秘鲁语的音译,原意就是树皮。1639年,西班牙  相似文献   

8.
哈尼医药源远流长,它伴随着古代瘴气之乡的红河两岸哀牢山下的哈尼人民的发展、生存、民族的文明与进步,起到过重要的作用。虽然哈尼族没有完整的文字记载,但历史可以证明,哪里有人类,哪里就有医  相似文献   

9.
论土家医辨证识毒量邪论治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土家医毒气发病学说出发,充分论述了毒邪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识毒的疾病认识观和量邪论治的疾病治疗观,以及“四因”朴素辨证唯物观。重点阐述了“恶毒”的发病机理和以毒攻毒的治法,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土家医毒气学说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医预防医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远在二千多年前 ,就已有了明确的治未病 (预防为主 )的思想 ,总结了不少预防医学的经验 ,并提出了防重于治的重要理论。本文试就中医预防医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前景作一探讨 ,以就正于同道。1 中医对影响健康因素的认识1 .1 自然与健康 中医学早就认识到自然界存在着对健康有害的众多致病因子 ,概称之为疫气、戾气、毒气、瘴气、邪气、蛊毒、风邪等。对传染病的病因归因于外来的生物病原体 ,对外感病的发生归因于感受四时不正之气所致。如在《左传》中已有了“土厚水深 ,居之不疾”及“…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约60%,自然生态环境多样,中药资源丰富,品种多,产量人,质量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享有崇高声誉。2001年,甘肃省定西市岷县、陇西和渭源县分别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中国黄芪之乡”和“中国党参之乡”。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肝炎ALT、AST升高用升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沛田 《中医杂志》2006,47(4):256-257
升麻功能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本经》谓其“解百毒,避温疫瘴气。”笔者用于慢性肝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升高的治疗,取效甚佳。  相似文献   

13.
土家医毒气病因病机及证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家医认为“毒气为百病之首,万恶之源”,本文对土家医18毒气病因病机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土家医常见16类72种毒气疾病的证侯特点,研究土家医12种治毒方法,论证500余种常用治毒药物及200余个治毒方剂,最后形成土家医毒气病因病机和证治概论。  相似文献   

14.
清代刮痧专家郭志邃与《痧胀玉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医学文献无“痧”字可寻,最早见其字的是宋代张杲名著《医说》,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也有“痧”证记载,明代张风逵《伤暑全书》载有“绞肠痧”一症,然关于治痧一直无专书论述。迨至清初,“痧病”流行渐盛,因南北地域与气候各殊,痧的名称因地而异。如北方日“青筋”;闽、广名“瘴气”;江、浙始称“痧”等,  相似文献   

15.
指出 ,慢性乙型肝炎多属湿热内蕴肝胆、脾胃虚弱、瘀血内结。辨证以“热”以“实”为根本 ,应遵循“祛邪务专务尽”、“避其毒气 ,祛除毒气”。治宜清化湿热、健脾和胃 ,活血化瘀为主。乙肝转阴片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芪是北方药材中的主导品种。陇西部黄芪以其“色黄白、味甜美”而著名,为陇西赢得了“中国黄芪之乡”的美誉。然而,世事难料,市场无情,正当陇西药农抱着“黄芪之乡”的金字招牌鼓足劲准备大干一场之时,却遭遇了市价大跌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17.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气功之乡”中共四平市委书记李世学早在1985年,市委就提出了“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早日把我市建成“气功之乡”的奋斗目标。十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和积极支持气功事业,我市气功事业蓬勃发展:一是气功骨干队伍不断扩大,培养了一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土家医毒气发病学说出发 ,充分论述了毒邪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识毒的疾病认识观和量邪论治的疾病治疗观 ,以及“四因”朴素辨证唯物观。重点阐述了“恶毒”的发病机理和以毒攻毒的治法 ,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土家医毒气学说内容。  相似文献   

19.
气功之乡参观记张鹏摇历史上曾有过“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誉的江苏省沛县,这几年又逐渐建成了气功之乡。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学校,在公园、空地、广场、田间、村头,到处可看到练功的人群。全家练气功的“气功之家”比比皆是,“气功之厂”、“气功之校”也越...  相似文献   

20.
羊晓飞 《气功》2012,(1):87-89
山水磐安,休闲养生好地方,这里是全国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中国休闲养生城”、“中国最佳旅游度假十强县”和“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药材之乡”、“中国生态龙井茶之乡”。磐安的生态、磐安的物产、磐安的文化,使磐安成为山水养生、中药养生、食品养生、运动养生、文化养生的最佳选择之地,磐安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养生目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