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生理盐水冲管对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在输液过程中起的作用,研究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从在我院输液的患者中选择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在接换药液过程中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液管,对照组按照一般输液方法接换药液。观察两组输液患者换药时莫菲氏滴管内药与生理盐水相遇或两配伍药物相遇时产生的变化,同时记录下外观,颜色,浑浊度,副反应,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以及治疗天数和临床疗效等信息。结果观察组两种药在莫菲氏滴管中与生理盐水相遇时无外观变化,对照组中两种药物相遇时外观率为33%,并且观察组的药物反应发生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也较对照组高。结论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在生理盐水冲管隔开时能极大降低在换接药液时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应用上有很大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减少液体入量、缩短输液时间隔开有配伍禁忌药物静脉输液的可行性.方法:对280例需要冲洗输液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2例和对照组148例.观察组采用空气阻断冲管法,并在输液途中加强观察记录;对照组按照传统模式进行输液管冲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有配伍禁忌的两瓶药物的安全性无明显差异,而且空气阻断冲管法明显减少了液体入量,缩短了输液时间.结论:采用空气阻断冲管法冲管能使被冲洗药液残留量无限接近于零,与生理盐水冲管法(44)安全性相同,避免残留药物与下一组药物发生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利福霉素钠在0.9%氯化钠溶液与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入时的疗效。方法:第1组利福霉素钠注射液溶于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第2组利福霉素钠注射液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结果:第1组滴注中,滴注速度进行性缓慢至不滴;第2组输液顺利结束,无不良反应及其他不适发生。结论:利福霉素钠注射液不宜溶于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不能完全参考"配伍禁忌表中利福霉素注射液可溶于氯化钠溶液中无沉淀"的结论;在利福霉素钠注射液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液体不滴时,不宜频繁直接挤压冲洗注射针头,存在安全隐患;限于采集的样本数量有限,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有待今后临床上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4.
黄芪注射液与4种输液的配伍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黄芪注射液与 0 9%氯化钠、5 %葡萄糖、1 0 %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变化。方法 :观察配伍后的输液外观、pH值以及微粒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配伍后的药液外观无明显变化 ,pH值均有所改变 ,输液中的微粒数明显增加。结论 :黄芪注射液最适于与 0 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甲氧氯普胺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常温下将甲氧氯普胺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在8 h内观察配伍液的外观、检测配伍液的pH值、微粒计数,用HPLC法测定甲氧氯普胺的含量。结果:与4种输液配伍8 h内甲氧氯普胺含量>97.50%,微粒计数在合格范围,pH值、溶液外观无明显变化。结论:甲氧氯普胺与4种输液在常温下8 h内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考察盐酸阿扎司琼注射液和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在输液中的配伍相容性。方法:在室温避光或不避光环境下,在0.9%氯化钠注射液输液袋中将临床常用量盐酸阿扎司琼与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混合配伍,分别在0,3,6,24,48 h观察外观,测定不溶性微粒、p H、盐酸阿扎司琼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药物浓度。结果:上述配伍输液在48 h内均无浑浊、无变色、无沉淀和气体产生等,不溶性微粒符合规定标准,p H和两种药物浓度保持恒定。结论:在室温光照条件下,盐酸阿扎司琼注射液可以与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在0.9%氯化钠注射液输液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7.
阿昔洛韦与6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注射用阿昔洛韦与葡萄糖注射液等6种药物配伍稳定性。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阿昔洛韦在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复方乳酸山梨醇注射液6种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结果:8小时内外观、pH值、含量基本不变。结论:注射用阿昔洛韦药可和上述6种药物配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手工推注法与自然垂降生理盐水柱法经三向瓣膜式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引导腔内心电图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98例单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手工推注法打开三向瓣膜,观察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自然垂降法打开三向瓣膜,比较2种方法引导腔内心电图的导管尖端位置准确性、P波中断率、特征性P波出现率、0.9%氯化钠注射液用量及操作便捷性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导管尖端位置正常比例为94%,对照组导管尖端位置正常比例为8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尖端位置最佳比例为90%,对照组导管尖端位置最佳的比例为7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波中断比例为24%,对照组P波中断的比例为9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特征性P波的比例为92%,对照组出现特征性P波的比例为7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0.9%氯化钠注射液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操作便捷性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应用自然垂降0.9%氯化钠注射液柱法经三向瓣膜式PICC引导腔内心电图的效果理想,且操作更简便。  相似文献   

9.
冯敏 《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156-157
目的考察喜炎平注射液在7种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为临床输液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7种常用输液做配伍试验,测定其加入喜炎平注射液前后的pH值,不同时间和不同温度的紫外线吸收值,并观察有无沉淀现象。结果喜炎平注射液加入7种输液后室温放置24h,外观未发生变化,未见沉淀生成,pH改变不大。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在7种常用输液中无明显配伍禁忌。除说明书注明稀释于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本研究发现可稀释于10%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10%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10%葡萄糖钠钾注射液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药在临床上运用,这样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各种药物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我们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发现静脉输入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结束后更换0.9%氯化钠溶液200ml加痰热清20ml后发现输液管中出现混浊现象,并  相似文献   

11.
本科护士在为1例患者更换液体后茂菲氏滴管内药液出现黄色絮状物.为了进一步证实2种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我们对该2种药物进行了配伍实验观察. 1 实验方法 将注射液甲磺酸帕珠沙星0.5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利福霉素钠0.25g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用10ml注射器抽取上述液体各5ml注射器内立即出现黄色絮状物,放置2h后无改变,实验结果表明上述2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2.
苦参碱注射液与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苦参碱注射液与常用4种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苦参碱注射液按临床常规剂量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放置在不同温度(4℃、25℃、37℃)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点输液中苦参碱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pH值的变化.结果:不同条件下苦参碱注射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溶液的颜色、pH值、苦参碱浓度基本不变;苦参碱与0.9%氯化钠注射液在37℃条件下含量及pH值差异较大.结论:苦参碱注射液可以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和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苦参碱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时不宜在高温下放置,只宜现配现用.  相似文献   

13.
《中南药学》2019,(5):734-737
目的了解舒肝宁注射液在3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考察舒肝宁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含量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舒肝宁注射液与3种输液配伍后6 h内,其输液的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的改变,但除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外,其余两种输液与舒肝宁注射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均不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舒肝宁注射液最好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4.
汤智慧  梁潇  白林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365-1366
目的 探讨注射用环磷酰胺在室温下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3种常用输液液体配伍的稳定性,为静脉用药集中调配(PIVAS)环境下的安全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将注射用环磷酰胺以临床常用剂量与输液配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环磷酰胺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变化.结果 注射用环磷酰胺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在室温下(25℃)配伍,0~6h内其外观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注射用环磷酰胺在室温下,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3种常用输液液体配伍的稳定性至少6h内稳定,符合PIVAS环境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大蒜素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大蒜素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将5种配伍液放置在室温下(20~22℃),在6h内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微粒数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蒜素的含量变化。结果:5种配伍液在6h内外观与pH值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含量变化较为平稳,而微粒数增长速度较快。结论:大蒜素注射液可以与5种输液配伍,配伍后应尽快输注,而且大蒜素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最为稳定,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最不稳定,建议临床应用中尽可能不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盐酸曲马多注射液及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配伍液中三种药物含量,考察三种药物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室温条件下72 h内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与检测外观与pH变化。结果: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盐酸曲马多注射液及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的配伍液在72 h内三种药物含量未见明显变化,配伍液外观澄清,pH值保持稳定。结论:酒石酸布托啡诺、盐酸曲马多及盐酸昂丹司琼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室温条件下、72 h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痰热清注射液与常用输液及药物配伍后的变化。方法:观察痰热清注射液与常用输液和药物配伍后的pH值、药物性状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岑苷、绿原酸的含量变化。结果:痰热清注射液与pH值大于7.8的药物输液如阿莫西林/舒巴坦钠、碳酸氢钠电解质、奥美拉唑、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混合后颜色变暗棕色,黄岑苷和绿原酸含量下降;与pH值低于4.7的药物输液如维生素B6、奥硝唑、头孢噻肟钠、头孢唑林钠、头孢硫脒、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等混合后产生白色浑浊,绿原酸等成分含量下降。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宜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与其他药物联合静脉滴注时,两种药液间应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管或分开注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在输液袋中的配伍相容性。方法:模拟临床输液实际情况,在室温(25℃)下,将临床常用量葡萄糖酸钙在10%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输液袋中与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混合配伍,分别在0,0.5,1,3 h考察外观、pH及葡萄糖酸钙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药物浓度。结果:上述配伍输液在3 h内均无浑浊、变色、沉淀和气体产生等,pH保持稳定,而地塞米松磷酸钠的浓度随时间在输液中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临床常用量葡萄糖酸钙注射液与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在常用输液中存在配伍禁忌。  相似文献   

19.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4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思平  徐少英 《中国药师》2006,9(12):1130-1131
目的:考察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4种输液在室温下配伍后8 h 内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并观察溶液外观性状及 pH 的变化。结果: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pH 及含量均有明显变化;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8h 内,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溶液稳定。结论: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在常温下配伍于8 h 内使用。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83岁。因肺部感染,于2005年4月15日开始用加替沙星注射剂(商品名为罗欣严达,山东罗欣药业生产)0.2 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头孢吡胺注射剂(商品名为泰吡信,斯洛文尼亚莱柯制药公司生产)1.0 0.9%氯化钠注射液40mL治疗。在静滴罗欣严达后接静脉推注泰吡信时,发现输液延长管内出现白色混浊,立即停液,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10mL冲洗皮管,续推注前液,无殊,病人未见异常。次日同前治疗,再次出现输液皮管内混浊现象,同上方法处理。讨论:加替沙星注射液上市不久,临床使用日趋广泛,但其配伍研究目前尚不深入,头孢吡胺注射液和加替沙星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