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段亚辉  张云  王雪  韩利文  李震宇 《中草药》2019,50(3):669-674
目的采用斑马鱼模型比较款冬叶、花的肝脏、肾脏毒性,为款冬叶的资源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3 dpf(day post fertilization)健康AB系及转基因系斑马鱼,将款冬叶、款冬花以及款冬叶、花分别与紫菀配伍后的4个样品溶于斑马鱼培养用水,分别以0.5、1.0、1.5 mg/mL给药,以培养用水为对照,处理72 h后观察各组样品对斑马鱼肝、肾形态及各指标的影响,以斑马鱼肝脏的荧光面积和肝脏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评价药物对肝脏的毒性,以斑马鱼表型变化结合培养液蛋白量评价药物的肾脏毒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对斑马鱼肝脏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但在1.5 mg/mL剂量下,款冬花及款冬花+紫菀组斑马鱼的肝脏荧光面积减小。各药物处理组斑马鱼表型及培养液蛋白量无显著差异。结论款冬花及款冬花配伍紫菀在高剂量时对肝脏产生一定的毒性,而款冬叶及款冬叶配伍紫菀未表现出明显的肝肾毒性,即款冬叶入药的安全性风险不高于款冬花。研究结果为款冬叶的资源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紫菀毒性部位和款冬花配伍相杀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紫菀与款冬常被作为药对一同使用,有化痰止咳之效.前期研究显示紫菀具有一定毒性,而款冬与之配伍后具有减毒作用.本实验旨在确定紫菀的毒性部位,并找到款冬花与之配伍的相杀部位.方法 以小鼠急性毒性为指标,比较紫菀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毒性,选择毒性最大的提取物筛选紫菀的毒性部位;将款冬花不同溶剂提取物与紫菀提取物配伍,选择减毒效果最佳的提取物,通过配伍实验确定款冬花有效降低紫菀毒性的部位,即相杀部位.结果 紫菀乙醇提取物的毒性大于水提物,且其毒性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加,90%醇提物毒性最大;毒性部位追踪结果显示,除醋酸乙酯部位外其他3个部位均未表现毒性,说明其毒性成分集中.款冬花不同提取物与紫菀配伍后,30%乙醇提取物的效果最为显著;相杀部位筛选结果显示,水部位没有减毒效果,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效果相当.结论 紫菀的毒性部位为9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款冬花的相杀部位为30%醇提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及正丁醇部位.  相似文献   

3.
款冬花止咳有效部位和紫菀配伍“相须”部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款冬花及其有效部位与紫菀不同部位配伍后对止咳作用的影响,寻找款冬花与紫菀配伍中紫菀止咳的相须部位。方法通过小鼠氨水引咳实验观察款冬花、款冬花与紫菀配伍的止咳作用。结果款冬花、款冬花与紫菀的配伍均能减少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次数,其中款冬花水提物及其90%醇沉部位止咳效果最好;配伍实验显示,紫菀30%醇提物及其90%醇溶部位与款冬并配伍后,对氨水引咳小鼠的止咳作用最为明显。结论款冬花水提物的止咳效果优于乙醇提取物;水提物中90%醇沉部位效果最好,为款冬花止咳作用的有效部位。紫菀30%乙醇提取物对款冬花止咳的增效作用优于其他溶剂;而其90%醇溶部位与款冬花配伍后止咳作用的增强效果最为显著,确定该部位为配伍中紫菀的相须部位。  相似文献   

4.
紫菀的毒性部位及对小鼠的急性肝损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离富集紫菀的毒性成分,研究毒性部位的肝脏急性毒性.方法 采用柱层析色谱法分离,以小鼠急性毒性为指标,筛选出紫菀的毒性部位,并测定了LD50.小鼠急性肝脏毒性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的是血清生化指标(ALT,AST,TBIL)检测和肝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富集,得到紫菀的毒性部位Fr2,其LD50为0.052 g/kg.与对照组比较,单次给药后,LD0剂量组小鼠血清ALT、AST均有显著升高,TBIL没有显著差异.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紫菀毒性部位LD0剂量可引起小鼠肝脏轻度细胞水肿,可见肝细胞点状坏死、肝小叶及汇管区见有炎细胞浸润;LD100剂量下可引起小鼠肝细胞呈不同程度脂肪变性、细胞水肿,可见肝细胞坏死、肝小叶及汇管区均见有炎细胞浸润.结论 紫菀毒性部位的LD50为0.052 g/kg,单次给药小剂量对小鼠肝脏有轻微损伤,大剂量可引起小鼠较为严重的急性肝损伤并致死.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NMR)比较柴胡醋制前后及不同醋炮制对柴胡毒性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毒性作用机制.实验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蒸馏水)(control)、柴胡生品组(15 g·kg^(-1)·d^(-1))(RB)、米醋制柴胡组(15 g·kg^(-1)·d^(-1))(R-VBRB)、陈醋制柴胡组(15 g·kg^(-1)·d^(-1))(S-VBRB),给药30 d,处理后观察病理切片,检测与肝、肾功能相关的生化指标,取大鼠血清、肝脏、肾脏进行1H-NMR数据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柴胡生品组ALT、AST和ALP显著升高,而醋制柴胡组ALT和ALP显著降低(P<0.05),说明柴胡具有一定的肝毒性,且醋制后能降低柴胡的肝毒性.肾功能相关的生化指标BUN和CREA在空白组和不同给药组中无显著差异,说明柴胡及醋制品对肾功能影响较小.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柴胡生品影响肝脏代谢的标志物包括甲硫氨酸、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等,影响肾脏代谢的标志物包括牛磺酸、鸟氨酸、肌醇等,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脂质代谢和牛磺酸代谢等.柴胡醋制后对这些标志物的影响程度均有降低趋势,且陈醋制柴胡的影响较小.综合其生化指标及代谢组学分析,柴胡生品及醋制品对大鼠均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且醋制能降低其毒性,其中陈醋制柴胡对肝肾代谢的影响小于米醋制柴胡,说明炮制用醋对柴胡的毒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该文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方法测定服用何首乌大鼠的血清代谢指纹谱,同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代谢谱差异并筛查显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考察其动态变化趋势。探讨何首乌致大鼠肝脏损伤的代谢组学动态变化,寻找其显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并考察标志物的动态变化趋势,以期为何首乌致肝损伤的内在机制与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的血清代谢轮廓存在一定的差异,经比较分析,共筛选得到6个潜在生物标志物:oleamide,lyso PC(16∶0),leukotriene A4,trans-tetra-dec-2-enoic acid,dihydrocortisol和7a-hydroxydehydroepiandrosterone,这些标志物在何首乌致肝损伤动态过程中呈现一定的变化趋势。所筛选到的生物标志物在给药1周后含量即出现明显变化,相比于ALT,AST来说更加敏感。一定程度上可揭示出何首乌造成肝损伤的动态机制以及肝脏自我修复表现,对于监测服用何首乌患者肝功能、早期发现何首乌肝损伤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尿液代谢组学的附子配伍甘草减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基于附子毒性生物标记物配伍甘草前后的轨迹变化规律,阐释附子配伍甘草的减毒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HDMS对连续给药6个月的附子组、附子-甘草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尿液代谢轮廓进行分析,结合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分析鉴定与附子毒性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及相关代谢通路,并对附子与甘草配伍前后大鼠体内毒性生物标记物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确定了12个与附子毒性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和与之相关的6条代谢通路,附子配伍甘草后对其中10个毒性生物标记物具有较好的回调作用。结论:附子与甘草配伍可通过调节戊糖、葡萄糖醛酸转换,淀粉和蔗糖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有效降低附子的毒性,从代谢产物角度揭示中药配伍减毒的科学性,为附子的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代谢组学的苍耳子配伍黄芪后减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苍耳子及其配伍黄芪后,大鼠肝脏组织病理、血浆生化指标、尿液代谢图谱的变化,探讨黄芪配伍苍耳子对肝脏的减毒作用。方法: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苍耳子组(21.0g/kg)、黄芪配伍组(31.5g/kg),灌胃给药,连续给药28d,收集大鼠24h尿液,测定尿液UPLC-TOF-MS图谱;肝门取血做生化检测;取肝脏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给药28d,苍耳子组及黄芪配伍组较对照组ALT、AST均升高,肝组织出现病理改变;黄芪配伍组较苍耳子组ALT、AST降低,肝组织病变明显减轻。苍耳子组、黄芪配伍组尿液代谢物表型的聚类分布均偏离对照组,但黄芪配伍组尿液代谢物表型的聚类分布位于对照组与苍耳子组之间。结论:苍耳子(21.0g/kg)长期给药可造成肝功能的明显损害,配伍黄芪后(31.5g/kg)具有一定的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款冬花、紫菀配伍对绿原酸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在筛选款冬花止咳有效部位、紫菀止咳增效部位的基础上,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灌胃给予绿原酸单体、款冬花部位、紫菀部位、款冬花部位+紫菀部位(即部位配伍),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的绿原酸浓度,并用WinNonlin药动学软件根据非房室模型法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灌胃绿原酸单体、款冬花部位、紫菀部位、部位配伍后的主要药动参数:AUC0-t分别为245.09±14.05,349.27±62.15,105.11±18.57,496.77±77.75μg·mL^-1·min^-1;t1/2分别为323.70±51.00,464.53±126.10,408.27±31.30,203.02±7.12min;Cmax分别为1.05±0.13,1.52±0.55,0.63±0.04,4.49±0.59μg·mL^-1;Tmax分别为60.00±0.00,15.00±0.00,15.00±0.00,15.00±0.00min。结论:紫菀能促进大鼠对款冬花中绿原酸的吸收,加快绿原酸的消除,减少绿原酸在体内的蓄积,可以部分诠释款冬花、紫菀“相须配伍”增效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比例生半夏与生川乌配伍对大鼠肝脏毒性的影响。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川乌组、生川乌配生半夏组(1∶0.25组、1∶0.5组、1∶1组)。连续灌胃4周,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腹主动脉取血,生化法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计算肝脏指数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各组剩余4只大鼠停药2周,同法检测上述指标。结果给药4周,各给药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肝脏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生川乌组ALT、AST、ALP水平均明显高于生川乌配伍不同比例生半夏组(P<0.05或P<0.01),肝脏指数明显高于生川乌配生半夏1∶0.5组、1∶1组(P<0.01);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各给药组出现不同程度病理形态学改变;生川乌配生半夏1∶0.5组与1∶1组比较,ALT、AST、ALP水平,肝脏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2周,生川乌组ALT、AST水平,肝脏指数仍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且光镜下仍能观察到明显的病理损伤。结论生川乌对大鼠肝脏具有明显毒性,生川乌配伍生半夏后其肝脏毒性明显降低,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毒性随配伍比例的升高而降低,即生半夏对生川乌大鼠肝脏毒性有拮抗作用,但当生半夏达到一定比例(1∶1)时,拮抗作用不再增强。  相似文献   

11.
袁文琳  黄峥蕊  肖思佳  张卫东  沈云亨 《中草药》2021,52(10):2978-2986
目的利用体外细胞毒模型结合模式生物斑马鱼急性毒性模型,筛选和评价山豆根提取物、组分及重要单体成分的细胞毒性及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以期发现山豆根潜在的毒性成分。方法考察山豆根提取物、组分及主要单体成分对人心肌细胞AC16、人正常肝细胞L-02、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和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毒性,筛选山豆根中具有较强细胞毒性的组分及主要单体成分,评价其对模式生物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计算斑马鱼的最大非致死浓度(maximun non-lethal concentration,MNLC)、10%致死浓度(10%lethal concentration,LC10)和半数致死浓度(half lethal concentration,LC50)。给予山豆根酮(1/9MNLC、1/3MNLC、MNLC、LC10)进行干预,观察斑马鱼器官形态学结构的畸形变化、运动情况的异常变化和死亡数量等毒性表型,计算畸形变化率,并考察斑马鱼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山豆根酮对AC16、L-02、HK-2和SH-SY5Y4细胞均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在斑马鱼急性毒性模型中,山豆根酮组斑马鱼毒性明显,主要表现为肝毒...  相似文献   

12.
叶迎  王瑞海  苗青  许京  吴东苑  刘丽梅 《中草药》2023,54(14):4649-4661
目的对甘肃产1~2年生红芪(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和黄芪(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或膜荚黄芪A. membranaceus)总皂苷、总多糖、黄酮类成分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多指标探讨红芪和黄芪的差异。方法运用R3.3.2软件,选取总皂苷、总黄酮、总多糖、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芒柄花素、4种异黄酮含量总和8个含量指标,产地、品种、采收时间、纬度、经度、海拔高度6个影响质量的因素做变量,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甘肃产1~2年生红芪和黄芪质量差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聚类结果表明红芪、黄芪聚成2大类,2种药材品质相差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黄芪质量优于红芪,总体上2年生红芪、黄芪药材质量优于1年生药材,宕昌产黄芪质量较优,武都产红芪质量较优。结论甘肃产红芪和黄芪药材质量有明显差异,从质量角度分析,二者不适合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13.
徐波  金方  陈坚波 《中草药》2019,50(6):1354-1359
目的通过长期毒性与药效实验筛选五子衍宗加减方(WYR)的提取工艺,并以正交试验进行优化,确定WYR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对不同工艺WYR样品进行长期毒性实验,并以肾阳虚大鼠阴茎勃起潜伏期和性激素水平为药效指标,综合长期毒性与药效实验的结果,筛选出最佳工艺方案;以多个指标成分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不同提取工艺的最优水平,并进行验证。结果长期毒性实验结果显示所有小鼠均健康存活,未见明显毒性反应。药效实验结果表明,巴戟天、杜仲、桑寄生、续断、炙甘草以70%乙醇回流提取,其余药材用70%乙醇作为溶剂进行渗漉提取为WYR最佳提取方式;得到的最优提取工艺为巴戟天、杜仲、桑寄生、续断、炙甘草以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0 h;其余药材以10倍量70%乙醇1.5 mL/min渗漉提取,渗漉前药材先浸泡16 h。结论 WYR能明显改善肾阳虚大鼠阴茎勃起潜伏期和性激素水平,优选的工艺条件合理可行,为WYR的后续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聂佳慧  张福生  田栋  郭冬  雷振宏  秦雪梅  李震宇 《中草药》2018,49(13):3095-3101
目的比较不同生长时期款冬叶中苯丙素类成分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推测苯丙素类成分的最佳合成积累时期,为款冬叶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Illumina Hi Seq2500测序技术对不同时期的款冬叶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转录组数据后进行基因功能注释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对苯丙素类生物合成相关基因在不同时期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46 793个Unigenes,平均长度为952.144 8 bp,其中有4 774个可以被NR、Swiss-Prot、eggNOG、GO、KEGG等公共数据库共同注释。对注释得到的Unigenes进行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款冬叶转录组中有144条Unigenes参与萜类、黄酮类和苯丙素类生物合成,其中萜类65条,苯丙素类64条,黄酮类15条。进一步对参与苯丙素类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进行动态比较,发现其关键酶PAL、4CL、HCT、CCoAOMT等在9月的表达量最高,即苯丙素类成分在9月的生物合成量可能最高。结论为苯丙素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分析奠定了基础,也为款冬叶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晖  张艳军 《中草药》2014,45(11):1545-1550
目的 分析淀粉类成分在煎煮过程中对生川乌中小分子乌头类生物碱溶出的影响,初步探讨淀粉对生物碱成分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不同来源的淀粉类成分与生川乌药材合煎,运用RRLC-Q-TOF-MS技术分析淀粉对合煎液中乌头类生物碱溶出的影响;运用HPLC-UV技术分析淀粉与生物碱单体合煎后,溶液中生物碱类成分的量;采用方差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进行差异分析。结果 与淀粉合煎后,生川乌中双酯型、单酯型和醇胺型生物碱溶出率均明显降低,其中单酯型和醇胺型生物碱在生川乌与白蔹淀粉、半夏淀粉、市售淀粉、白蔹以及半夏药材5组配伍后其降低更为显著;而生川乌中双酯型生物碱量在与除去淀粉的半夏和除去淀粉的白蔹配伍时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生物碱类成分直接与淀粉类成分合煎时,合煎液中生物碱量明显低于生物碱单独煎煮。结论 淀粉类成分能够在煎煮液中抑制生川乌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对于游离生物碱,淀粉类成分能够与其发生一定形式的结合,影响生物碱在水溶液中的量。  相似文献   

16.
李静  秦雪梅  李震宇 《中草药》2017,48(14):2964-2971
款冬花为菊科植物款冬Tussilago farfara的干燥花蕾,是中医临床和中药工业常用中药之一,主要含有倍半萜、三萜、黄酮、酚酸、生物碱等化学成分。其中,倍半萜是款冬花的特征成分,《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质量评价指标即为倍半萜类成分款冬酮。款冬花中的倍半萜以bisabolane和oplopane骨架为主,已报道的倍半萜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过敏、抗癌、神经保护、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对款冬花中的倍半萜类成分的结构和生物活性进行综述,为款冬花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海宁  李松 《中草药》2014,45(14):2027-2029
目的 筛选紫百止嗽胶囊中紫菀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紫菀酮提取率为指标,考察溶剂体积分数、溶剂用量倍数、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质量8倍量80%乙醇、提取3次、每次60 min。结论 该工艺所得浸膏得率和紫菀酮提取率均较高,工艺稳定、重复性好,可为紫百止嗽胶囊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路腾飞  于泽胜  姚璐  高树明  周好波  李琳  高杉  于春泉 《中草药》2016,47(12):2137-2141
目的 观察柴胡白芍药对对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验证柴胡白芍药对的抗抑郁作用。方法基于CUMS抑郁大鼠模型观察给予柴胡白芍药对后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包括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情况以及旷场实验活动行为情况。结果给大鼠柴胡白芍药对14 d后,柴胡白芍药对低、中、高各剂量组大鼠的体质量、糖水消耗量以及旷场实验中穿越横格数及直立次数均显著增加。说明柴胡白芍药对可以改善大鼠的抑郁行为。单用柴胡和单用白芍也可以不同程度改善部分指标。结论柴胡白芍药对对大鼠有明显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凡凡  李肖  高丽  秦雪梅  杜冠华  周玉枝 《中草药》2017,48(17):3545-3553
目的研究甘草水提物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的影响,并初探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5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和甘草水提物低、中、高剂量(1、5、10 g/kg)组;模型组连续ip给予D-半乳糖溶液(300 mg/kg)5周,对照组ip等量生理盐水,甘草水提物各组在造模同时ig给予相应剂量药物。实验结束后取各组大鼠肝脏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其肝组织损伤程度,测定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并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为了探究其作用机制,对肝脏组织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HE染色结果以及血清AST和ALT水平显示,甘草水提物(1 g/kg)能明显改善D-半乳糖导致的大鼠肝损伤情况,同时也能够显著降低衰老大鼠肝组织MDA(P0.05)的量和ACh E活性,提高SOD和GSH-Px活性,表明甘草水提物(1 g/kg)具有明显的抗氧化和调节胆碱能系统的作用。肝脏组织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共找到13个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涉及4个代谢通路。结论代谢组学方法为进一步研究D-半乳糖致大鼠衰老和甘草水提物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