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36例老年痴呆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及为家庭照护者提供护理技术指导,同时对家庭照护者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测评,比较干预前后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状况。结果干预前后老年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者焦虑的发生率分别为47.22%和22.22%;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1.67%、16.67%,干预后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庭照护者大多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需给予心理支持、护理技术及生活护理的服务和指导,以缓解家庭照护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照护水平,从而提高患者和家庭照护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者心理健康状态及心理韧性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红角洲院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痴呆患者及其照护者各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照护者仅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照护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团体心理干预,干预时间为3个月。比较两组照护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家属压力量表(RSS)评分变化。结果 干预前,两组照护者SAS、SDS、CD-RISC、R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照护者SAS、SDS、CD-RISC、RS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照护者SAS、SDS、R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CD-RISC评分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者心理健康状态,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心理韧性水平,干预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心理反应调查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2名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反应调查.护理干预前将临终白血病患者家属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护理干预4周后,患者家属SAS、SDS评分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前白血病患者家属的SAS评分和SD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两者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护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SAS、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针对家属的不同心理反应,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家属保持良好的心态,利于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心理状况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38例难治性IBS患者进行评估,对心理问题严重者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干预后再次进行评估,将SCL-90、SAS、SDS干预前的结果分别同全国常模、护理干预后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简易应对方式干预前的结果同全国常模、护理干预后进行比较.结果:难治性IBS患者干预前SCL-90、SAS、SDS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后简易应对问卷积极面对纬度评分明显提高,消极回避评分纬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人照护模式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肠造口患者,按住院号尾号单双数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直肠癌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整体护理基础上,按照全人照护模式的护理理念进行护理干预,采用QLQ-C30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及抑郁、焦虑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及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及SDS、S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及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人照护模式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术后自理能力,改善患者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和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介入治疗和系统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在介入治疗前1~2d及介入治疗后2~3d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前SAS和SDS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护理干预后SAS和SDS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存在抑郁、焦虑心理,系统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在外伤性损伤精神后遗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外伤性损伤精神后遗症患者62例,在入院第2 d进行心理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并在第2 d和干预后2周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进行测试与评定。结果:患者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后SCL-90症状自评量表在总分、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ADL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外伤性损伤精神后遗症的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眼球摘除术患者心理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对30例行眼球摘除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别于手术当日和出院前1d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评估.结果 干预后患者SDS、SAS得分显著优于干预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眼球摘除术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的身心现状和需求.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制调查问卷对116名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进行调查.结果 116名癌症患者的家庭照护者抑郁和焦虑情绪分别占62.93%和69.83%,主要的身体症状表现为疲乏和失眠,并且社交活动明显受到影响.在健康信息、心理服务、患者心理安抚技巧及疾病照护技术指导等方面有需求.结论 癌症患者家庭照护者存在身心问题,需要恰当地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AS)对46例SUI患者在入院时进行心理评估,并实施干预措施后再次评估。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 心理、行为护理干预能明显减轻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透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轻其症状.方法 采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1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3个月后再次发放问卷调查表,比较干预后SAS、SDS评分的变化.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干预前SAS评分为(43.04±7.45)分、SDS评分为(45.37±5.60)分,干预后SAS评分为(34.16±3.48)分、SDS评分为(38.06±6.00)分,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通过对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可减轻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症状,使其更好地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高压氧治疗过程的心理状态和护理。方法:选择我院高压氧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调查,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SAS,SDS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SAS,SD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前老年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或抑郁状态,适当的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后的心理状况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18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1例。初次就诊时,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析。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干预1个月后,再次评价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情况,并和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4.
临终患者亲属心理障碍89例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临终患者亲属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为临终关怀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亲属的情绪障碍,采用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QOL)、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LSIA)、焦虑抑郁(HAD)、疼痛分级(VRS)以及亲属应激(RSS)等指标作为相关因素,对89例老年临终住院患者亲属进行评定,并以50例普通老年住院患者亲属的RSS、SAS、SDS作为对照。结果临终患者亲属RSS、SAS、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女性亲属应激及焦虑抑郁水平高于男性(P<0.05或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AS评分与SDS、RSS正相关,与患者的QOL负相关;SDS与SAS、RSS、亲属年龄正相关,与患者的社会支持负相关。结论临终患者亲属存在较高的心理应激水平和焦虑抑郁情绪,且女性高于男性;焦虑抑郁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应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爱照护模式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60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行普通照护模式,观察组行关爱照护模式;分别在治疗前、干预1周后及出院1个月后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较两组焦虑、抑郁及症状自评状况。结果:干预1周和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且对照组SDS低于治疗前(P0.05);护理1周后对照组SCL-90中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及其他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干预1周和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SCL-90中除敌对和偏执外,其余各项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关爱照护模式理念先进,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提示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75例偏头痛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分别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行测评,观察并比较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负性情绪的变化。结果: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消除或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TTM)照护行为干预对新诊断癫痫患儿家属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本市及周边地区2012年6月-2015年6月新诊断癫痫患儿的家属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两组在干预前均采用变化阶段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其进行基线评估。对照组患儿接受系统治疗护理,患儿家属接受一般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基础上,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患儿家属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TTM照护行为干预,为期6个月。干预后对两组患儿家属进行跟进评估,分析干预前后患儿家属在照护行为变化阶段的分布情况及SAS、SDS得分的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儿家属的SAS、SDS得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前后SAS、SDS得分比较,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TTM为指导的照护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新诊断癫痫患儿家属的照护行为,降低焦虑、抑郁水平,利于癫痫患儿的照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创伤骨科软组织损伤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创伤骨科软组织损伤应用VSD术后40例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心理状况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干预后SAS、SDS分值较干预前明显好转(P0.05),提高了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论:心理干预在创伤骨科VSD术后应用可取得满意疗效,提高患者对本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50例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进行测评,对心理问题突出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干预后再次进行评定,将干预前的测评结果分别同全国常模、护理干预后的测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干预前SCL-90、SAS、SDS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前后得分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重症肝炎患者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的照护模式护理老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8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以传统的护理干预措施为主,而研究组则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引入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的照护模式.两组患者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第6周末来院接受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存质量评估量表(WHOQOL-BREF)测评.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SAS和SDS评分相较于干预前均有所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肺结核老年患者,引入以"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的照护理念,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悲观情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达到较为可观的临床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