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感染药学》2016,(3):532-534
目的:比较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建立前后医嘱单静脉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取PIVAS建立前(2013年1—12月)静脉用药长期医嘱单为A组,PIVAS建立后(2015年1—12月)静脉用药长期医嘱单为B组,分析医嘱单用药不合理缺陷的原因,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促使临床合理用药。结果:A组有117 381组(每瓶输液为1组)医嘱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占20.67%;B组有45 147组占8.06%,药师分析后事前做了干预,纠正率由25.05%提高到94.78%。结论:PIVAS药师在医嘱未执行前对其审核,并采取多种干预方式干预,有效制止了不合理用药现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西药用药综合管理措施对提升西药临床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5月常德市妇幼保健院开具的西药处方100张,其中2018年7-12月采取西药用药综合管理措施前50张处方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5月采取西药用药综合管理措施后的50张处方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总结所选取处方中...  相似文献   

3.
吴丹 《家庭医药》2021,(1):174-175
目的:研讨他汀类药物于临床使用中对疾病的安全性影响作用与使用合理性分析.方法:实验资料统计于2019.03——2020.04期间临床实际工作,挑选共计80名患者参与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基于时间线前后推动将先入诊患者共计40名纳入临床常规组中,在临床治疗中贯彻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60mg).将后入诊患者共计40名纳入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方法本次医学观察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11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中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导致患者中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中药炮制不当、中西药联用不当、用法和用量错误、未实施辨证论治和其他等。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在中医药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强化中药对症、配伍、煎煮、炮制和辨证等环节的管理力度,降低不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率,保证中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开展静脉用药集中配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处方,经药师审核配方合理性后,由药学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技术要求,在安全条件下于静脉输液内添加其他注射药品的调剂工作。  相似文献   

6.
林维 《海峡药学》2021,(2):228-230
目的 分析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对中药处方的合理性与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1月 ~2017年12月我院实施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前收治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实施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后收治的100例患者为观察组,分析两组中药处方合理性、调剂差错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错误医嘱进行总结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我院一年期间PIVAS药师审方时发现的错误医嘱,进行总结并分析.结果 发现不合理医嘱518份,包括溶媒选择不当、给药浓度过高、药物剂量过大、配伍禁忌、给药方式和大量单纯的医嘱错误.结论 静配中心药师审核医嘱可提高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药房调剂质量监管对中药处方的合理性与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的1000张中药房处方,按照本院中药房调剂质监时间(2020年1月)分为实施前后500张处方.比较质监前后中药房处方不合格率和质监前后中药房医师管理情况.结果:实施质监前,中药房处方不合格率为12.00%,...  相似文献   

9.
王银林  丁杰 《海峡药学》2010,22(12):329-330
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09年6月的不合理医嘱369张,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我院PIVAS通过对工作流程优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差错,将液体配送时间提前.方法 运用PDCA工具对PIVAS审方、排药、调配、复核、退药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改进,并对比前后的输液配送时间,工作差错.结果 排药差错由2015年的0.078%降低为2016年的0.016%,科内调配差错由2015年的0.018%降低为2016年的0.003%.平均配送时间提前了15 ~ 20min.结论 流程优化后,有效降低了工作差错,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静脉配制中心再配制服务的初步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静脉配制中心再配制服务进行初步效益分析。方法 收集本院执行PIVAS后的2000年4月1日一2000年9月25日所有内科出院病人病例(甲组)和本院执行PIVAS前的1999年4月1日一1999年9月25日,所有内科出院病人病例(乙组),并对甲组和乙组进行院内感染发生率、热原反应发生率的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病史资料一般情况对照无统计学差异;甲组院内感染发生率6.9%、乙组院内感染发生率15.69%(P>0.05);甲组热原反应发生率0.96%、乙组热原反应发生率3.56%(P>0.05)。结论 通过分析,说明了PIVAS在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热原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是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药物配置服务(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美国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并倡导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项目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均已开展多年,是发达国家医院药学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静脉配置中心其完整的定义是:“在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专职人员,依靠先进的管理理念,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TPN)、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配置,为临床医疗提供优质服务,是集临床与科研为一体的机构”。即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临床医师处方,经药师审核其配方的合理性后,由经过技术培训的药护技人员在局部百级洁净区内无菌操作,于静脉输液内添加其他注射药物,使之成为可供临床直接由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滴入的药液,提供静脉输注混合药物的配置服务。其性质为医疗机构为加强对药品的应用管理,保证患者的输液质量而对输液进行集中管理、集中配置的调剂形式(静脉药物配方调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9,(18):186-189
目的通过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差错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提高输液质量,保证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出现的差错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共调配输液351999组,发生差错67例,差错率为0.019%。差错发生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差错类别主要分为审方差错、贴签差错、摆药差错、调配差错、退药调配、成品输液复核与运送差错、其他,其中主要差错为调配差错。结论对差错进行汇总、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对防止发生相似的差错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成品输液的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苗强  郑观芸 《齐鲁药事》2011,30(7):415-417
目的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为平台,发挥临床药师的专业职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审核医嘱,参与临床用药过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结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的开展,加强了医药护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切实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场所,已成为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龙项  李浩 《海峡药学》2007,19(11):123-124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设及其在促进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促进了医院用药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服务模式有利于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简称PIVAS)是在洁净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集中配置场所.静脉滴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临床常用给药途径,是临床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住院患者静脉输注给药方式的使用比例高达70%以上,高出国外20% ~ 30%[2].但是目前全国只有200余家医疗机构建有PIVAS.我院PIVAS于2010年底建成并于2011年8月投入运行.现对我院PWAS的建设及管理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医院静脉输液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索各国研究资料发现,给药错误的发生率达17%~23%。其中的错误共分9种,如错误的药物、错误的剂量、错误的给药途径等等。美国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1999年美国的医疗机构每年因给药错误而致死的患者数量在44000~98000之间,其中也包含了错误的静脉用药方法。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住院,有19万人死于吃错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仓内配制与成品复核模式的改变对提高调配速度及调配准确率的影响。方法:模式改变前采用"经典配制-复核"模式,改变后采用"一辅一配-复核"模式,考察周期内模式改变前后的人员配制能力和药品平均调配难度,以及两种模式的处方配制及其差错登记记录数据,比较两种模式对提高调配速度及准确率的影响。结果:模式改变前后药师配制能力和药品平均调配难度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式改变后人均配制速度为(2.04±0.02)袋/min高于模式改变前为(1.43±0.01)袋/min,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模式改变后调配差错率为0.01‰稍低于模式改变前为0.02‰,但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典配制-复核"模式相比",一辅一配-复核"模式有效提高了调配速度和调配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用药管理措施对西药临床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西药科收集的用药管理措施实施前的西药处方134张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7-12月用药管理措施实施后的134张作为观察组,共计268张.观察比较实施用药管理措施前后西药处方的不合理用药现象改善情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8,(8):1346-1349
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不合理医嘱发生的原因及其干预的成效,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2017年间PIVAS静脉输液医嘱1 123 600例,分析静脉输液医嘱中不合理用药医嘱发生的原因及其科室的分布,以及干预的对策。结果:1 123 600例静脉输液医嘱中,不合理用药医嘱488例占0.434‰,主要分布在心血管外科、呼吸内科及神经内科等科室;不合理用药医嘱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药物浓度不适合、溶剂不适合、用法用量不合适、药物配伍不合适、录入错误、缺少适应证、诊断资料不全等。结果:应加强用药医嘱的审核和点评工作,PIVAS药师应加强终端医嘱用药的审核,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