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郭小娟 《护理研究》2004,18(8):717-718
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 )结果分析表明,正常人动态血压呈现白昼升高,夜晚降低的规律。多项观察研究发现,轻中度高血压病人血压的昼夜节律与正常人相似,重度高血压,特别是合并心脑肾功能损害的病人,ABPM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本文通过对我院1999年4月—2 0 0 1年4月5 2例住院高血压病人ABPM和尿微量白蛋白(ALB)、尿IgG、及肾小管糖蛋白(THP)进行观察分析,希望进一步了解并阐明高血压病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高血压重要的靶器官之一———肾损伤之间的关系。1 病例选择及方法1.1 病例选择 5 2例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作者近 2年来对本院 84例高血压病患者分别给予动态血压 (ABP)和动态心电图 (DCG)检查 ,分析血压负荷值[1 ] 与心律失常的关系。1 临床资料本组 84例高血压病患者 ,经询问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病因 ,按WHO1 978年确定的高血压标准 ,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男 6 2例 ,女 2 2例 ,年龄 3 7~ 75岁 ,病程 2~ 3 0年。采用无锡中健公司研制的CS - 2 3 0 0型袖带式检测仪 ,白天每 2 0min自动充气测定血压 1次 ,夜间每3 0min测定 1次 ,全天有效血压监测的次数大于应获得次数的 90 %。测定如下数据 :2 4h平均收缩压 (…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门诊及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对比分析。方法 对 86例门诊治疗及 112例住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结果 经降压治疗 ,门诊患者仍有 70 9%血压高于正常 ,只有 2 9 1%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住院患者 5 0 9%血压高于正常。结论 必须重视老年高血压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 2 4h动态血压监测 ,观察 6 5例老年高血压病人和 5 0例健康老年人的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的特点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1 资料与方法选择本院 1 999~ 2 0 0 0年门诊和住院老年高血压病人 6 5例 ,年龄 6 3 6 5± 1 0 6岁 ,男 40例 ,女 3 5例。其中高血压Ⅰ级 1 5例 ,Ⅱ级 3 0例 ,Ⅲ级 2 0例。上述病人均为初诊或停用降压药 2周以上的确诊高血压病人。对照组 :血压正常老年人 5 0例 ,年龄 6 0 6 8± 1 1 2 ,其中男 3 0例 ,女 2 0例。所有患者停药 2周后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用德国M…  相似文献   

5.
杨丽霞  张崇德 《临床荟萃》1997,12(20):930-932
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近年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对高血压并发症的预测、药物疗效的判断明显优于偶测血压,正常人24小时血压呈昼夜变异。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波动规律及观察长效钙通道阻滞剂络活喜对动态血压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随测血压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42例,经ABPM检测筛选,按照White等提出的ABPM高血压诊断标准,即24小时血压白天>18.7/12kPa(140/90mmHg),夜间>16/10.7kPa(120/80mmHg),占所测血压值次数≥50%者36例入选,男21例,女15例,年龄59.7±9.2(46~75岁),其中高血压病1期2例,Ⅱ期28例,Ⅲ期6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尿毒症患者不同偶测血压(CBP)水平的动态血压特点.方法选择75例服用或未用降压药物的尿毒症患者,男性44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52.4±16.5)岁,尿毒症病程平均(27.9±34.8)月.根据CBP结果分为正常血压组;1、2、3级高血压组;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ABPM).结果4组资料显示随CBP值升高,ABPM值亦升高;各组ABPM均低于CBP值,随着血压分级的提高,其ABPM24小时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相应升高,各组间存在着非常显著,或显著性差异.随着血压总体水平的提高,血压负荷也增加,尤其是夜间血压负荷增加明显,本文各组的夜间血压负荷均高于日间.在6例未服降压药的正常血压尿毒症患者中发现,5/6例有昼夜节律消失或减弱,4/6例血压负荷异常,2/6例ABPM升高.75例中昼夜节律消失或减弱者为64例,占83%.结论尿毒症ABPM水平与CBP水平呈正比.尿毒症高血压患者ABPM特点与高血压患者相似,血压正常的尿毒症ABPM存在异常改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刘乾惠  张泽芳 《护理研究》2004,18(5):410-4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与早期心脏损害的关系及护理。[方法 ]对 40例高血压病人和 2 1例正常对照组行2 4h动态血压监测(ABPM ) ,以各时间段血压的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 ,并测定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 (LVMI)和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浓度。 [结果 ]高血压病人各时间段长时血压变异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大 (P <0 .0 1) ,高血压组LVMI、PCⅢ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且LVMI和PCⅢ与各时间段血压变异性显著相关 (P <0 .0 5 )。 [结论 ]长时血压变异性可能与左心室肥厚有关 ,有效控制血压 ,减小血压变异性将能减轻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8.
孙娜 《齐鲁护理杂志》2000,6(5):379-379
我们采用耳穴压豆并配合生活调护的方法监测 6 7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 (ABPM )。结果表明 ,该项治疗能早期控制中青年高血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分类标准[1] 确诊为Ⅰ级、Ⅱ级高血压的门诊患者共 6 7例 ,均除外继发性高血压。 30~ 48岁 ,平均 35岁。男 40例 ,女 2 7例。病程 2~ 7年 ,平均 5年。患者均未经过系统的药物治疗。1 2 监测方法 用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 (ABPM ) ,每周监测 1次 ,连续监测4周 ,监测时间为上午 8时至次日上午 8时 ,其中 8时至 2 2时 ,6 0min测量 1次 ,2…  相似文献   

9.
段小*  严红  闭媛媛  陈燕 《临床荟萃》2001,16(9):403-403
培哚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应用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OEH)患者46例 ,并采用动态血压监测 (ABPM)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情况 ,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根据 WHO诊断标准 ,选择住院的轻、中度 OEH患者 46例 ,其中男 38例 ,女 8例 ,年龄 6 0~ 89(6 9.5± 11.5 )岁。病程 1~ 30 (13.4± 9.5 )年 ,血压 (16 2± 10 .4) / (10 5± 6 .3) mm Hg(1mm Hg=0 .133k Pa)。全部患者均经系统检查 ,并排除继发性和恶性高血压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顽固性烟酒嗜好者…  相似文献   

10.
郭小娟 《护理研究》2004,18(4):717-718
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分析表明,正常人动态血压呈现白昼升高,夜晚降低的规律。多项观察研究发现,轻中度高血压病人血压的昼夜节律与正常人相似,重度高血压,特别是合并心脑肾功能损害的病人,ABPM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本文通过对我院1999年4月-2001年4月52例住院高血压病人ABPM和尿微量白蛋白(ALB)、尿IgG、及肾小管糖蛋白(THP)进行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特征。方法 按≤ 5 0岁、5 0~ 6 5岁、≥ 6 5岁的年龄段将病人分成A、B、C三组 ,采用无创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日间 (6 :0 0~ 2 2 :0 0 )、夜间 (2 2 :0 0至次日6 :0 0 )血压 ,每 30min测量血压 1次 ,记录时间 2 4h。结果  2 4h平均收缩压A、B组有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B、C和A、C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2 4h平均舒张压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2 4h平均动脉压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A组昼夜平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平均舒张压昼夜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B组的平均收缩压昼夜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 5 )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的昼夜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C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昼夜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 (ABPM )能够准确揭示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 2 4h血压的特征 ,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血压的主要危害是造成靶器官的危害 ,以至发生心、脑、肾的严重合并症而危及生命。为了控制和延缓危害的发生 ,我科对门诊和住院的高血压病人做 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 ,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健康教育 ,指导用药 ,调节生活方式 ,对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1 方法1 999年 1月~ 2 0 0 2年 6月 ,我科对偶测血压三次增高、符合 1 993年WHO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的1 0 3例病人 ,用北京同仁光电公司的AMR 4 0 2型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检测仪常规做 2 4hABPM。测定时间为 6~ 2 2时 :2 0min一次 ;2 2时~ 6时 :4 0min一次 ,…  相似文献   

13.
血压负荷与老年高血压病并靶器官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动态血压 (ABPM)监测方法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的血压负荷变化与靶器官受损的关系。方法 :对 86例老年 (EH)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根据检测结果随机分为杓型组或非杓型组 ,并分析血压负荷与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 (心房纤颤、室性心律失常 ,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 )进行比较。结果 :2 4h动态平均收缩压 (SBP)和平均舒张压(DBP)与上述各项事件有明显差异 (P <0 .0 1) ,脑血管意外发生与夜间平均SBP、DBP有显著差异 (P <0 .0 1)。而动态血压中有杓型变化与无杓型变化者比较 ,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血压负荷值 >35 %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信号。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2 4h总体SBP水平及SBP、DBP负荷值是导致老年高血压并心脑在管疾病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对314例有症状的患者监测24 h血压,8:00~22:00每30 min测血压1次,22:00~8:00每60 min测血压1次。监测期间日常生活不受限制。结果检出夜间低下型189例,全日型45例,夜间血压上升型54例,白大衣高血压和临界高血压26例,根据血压与心率的关系,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及用药时间。结论偶测血压增高者,不应轻易诊断为高血压或服用降压药物,应行动态血压监测后再确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111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观察,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受检者为偶测血压诊断为高血压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11例,男68例,女43例;年龄30~72岁,平均为51岁。其中30~49岁共45例,50~72例共66例,监测前停服抗高血压药物,监测时间从上午8点至次日上午8点共24小时,用中健电子公司生产的BTOX-180型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压袖带全部在左上臂按要求系好,与记录盒连接后测定时间设置为上午8时起,测量间隔时间为每30分钟自动充气测压1次。夜晚20时起,测量时间为每60分钟1次,监测时间不少于23小时,应测血压不少于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关于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基因多态性分布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2 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可以通过各种参数全面了解血压昼夜变化规律。但目前尚未见ACE基因多态性分布与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关系的报道 ,1999年 1月~2 0 0 0年 12月 ,我院收治Ⅰ、Ⅱ期初诊高血压患者 2 2 2例 ,对其动态血压参数进行测定 ,旨在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参数之间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高血压组患者 2 2 2例 ,男 2 0 2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6 0 .8± 10 .8)岁。入选标准 …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 1 998年 4月~ 2 0 0 0年 4月应用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患者 36例 ,并用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情况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均符合 1 999年WHO/ISH诊断标准 ,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男 2 1例 ,女 1 5例 ,年龄 32~ 78岁 ,平均 56岁。Ⅰ期 1 5例 ,Ⅱ期 1 8例 ,Ⅲ期 3例。36例患者停用其它降压药物 ,然后给予苯那普利 1 0mg ,每日晨服 1次 ,治疗前及治疗 4周后分别做动态血压监测 ,治疗 2周血压控制不良者 ,加为 2 0mg,每日晨服 1次。动态血压测定 (ABPM ) :2 4hABPM采用日本ModelDS - …  相似文献   

18.
对高血压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余景丽 《护理研究》2003,17(14):816-817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人血压的调节作用。方法 :对 182例轻度高血压病人 ,在未经药物治疗或停服降压药 1周以上 ,采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ABPM )。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 ,观察 2周后 ,重复 2 4hABPM。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措施后 ,血压波动幅度明显下降 ,且昼夜血压负荷大于 5 0 %以上病人人数明显减少。结论 :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有调节作用 ,有利于血压趋于平稳 ;在正规药物治疗前 ,健康教育可作为轻度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前的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患者自我血压监测与非监测者调查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武汉市部分高血压患者血压监测与非监测者在血压控制、心血管危险分层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确诊为高血压、病史 >1年的 2 4 97例高血压患者中随机入选 2 6 0例进行问卷调查。能坚持每周测 3d ,每天测 2次血压者为自测组 ,其余为非自测组。将 2组患者不停止治疗的情况下统一测量血压连续 2d ,每天 2次 ,诊断标准及心血管危险分层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准。结果 :2 6 0例中符合自测组患者仅 32例 ,非自测组 2 2 8例 ,自我监测率为 12 .3% ;平均收缩压 (SBP)自测组为 12 6 .34± 6 .10mmHg ,非自测组为14 5 .0 7± 11 0 0mmHg ,平均舒张压 (DBP)自测组为 80 .6 9± 5 .0 6mmHg,非自测组为 90 .4 3± 6 .11mmHg。高血压控制、分级及心血管危险分层 ,2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武汉市自我血压监测的患者血压控制理想 ,心血管危险分层多为低危 ,而非监测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 ,心血管危险分层多为高危和很高危。  相似文献   

20.
董玲  关卫东  张贵林 《中国康复》2003,18(4):216-217,222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对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3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无创伤性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并采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内皮素 (ET 1)。非药物康复治疗 8周后再次行ABPM及ET 1测定。结果 :38例患者中 ,血压昼夜节律呈非杓型 16例 (4 0 % )。 38例患者平均血浆ET 1水平轻微升高 ,按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后发现 ,ET 1水平在非杓型组明显升高 (P <0 .0 5 )。康复干预治疗 8周后 ,动态血压及非杓型组平均ET 1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综合康复干预可作为轻、中度老年高血压病的初始治疗 ,康复干预后能明显降低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非杓型组血浆ET 1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