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本院ICU医院感染情况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ICU所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55例医院感染病例中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检出致病菌76株,其中假丝酵母菌占22.4%,溶血性葡萄球菌占14.5%,大肠埃希菌占13.2%,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10.5%。结论: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根据不同病原菌的特性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是控制ICU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徐权  陈宗宁  陈桂林  吴健 《全科护理》2016,(13):1369-1371
[目的]通过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情况,探讨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防控措施。[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ICU病人中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资料,分析多重耐药菌的种类、分布情况及与医院感染的关系。[结果]2014年1月—2015年12月ICU住院病人2547例,临床细菌培养标本中共培养出致病菌605株,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329株,占54.38%;发生医院感染病人135例,其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79例,医院感染病例中多重耐药感染占58.52%。ICU多重耐药菌株中以鲍曼不动杆菌最多251株,占76.29%;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占85.41%。[结论]多重耐药菌是ICU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同时也是ICU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多重耐药菌病人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首位,临床实践显示,通过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在ICU的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特点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ICU住院的36例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原学、感染部位、临床转归及护理措施。结果36例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株分别为:白色念珠菌占41.67%、光滑念珠菌占27.78%、季也蒙念珠菌占13.89%、曲霉菌占11.11%、热带念珠菌占5.56%;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占63.89%、肠道占22.22%、尿道占11.11%和血液占2.78%。经过严格抗真菌治疗和规范的综合护理措施,治愈23例,病情好转5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5例。结论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较高,采取严格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ICU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以及混合感染的检出情况。指导临床抗生素治疗的同时,预防医院感染和多重感染的发生。方法:痰培养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痰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进行培养,对所分离的病原菌用天地人公司生产的TDR-1002型微生物全自动生化鉴定仪进行鉴定。结果:本文对我院ICU病房818例痰标本进行了细菌培养鉴定,共检出带病原菌者712例,感染率为8796。共检出各种病原菌1014株,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真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检出率分别为64.9%,30%和5.1%。混合感染率为37.9%,真菌合并其它菌的感染共206例,占混合感染的76.3%。结论:ICU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率高且绝大部分是由医院感染引起的。并以白色念珠菌和不动杆菌等条件致病的感染为主。混合感染占了三分之一以上。且以真菌和其它细菌合并的混合感染最为常见。临床医生在对ICU患者治疗时。应注意预防医院感染以及多重耐药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ICU医院感染状况的前瞻性调查,结合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提出预防对策,以期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入住我院ICU患者纳入前瞻性调查,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统计分析。结果ICU发生医院感染413例,60岁以上者占86.0%;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3.3%。ICU患者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为23.89‰。下呼吸道感染占62.46%。留置导尿、中心静脉插管和呼吸机相关的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21‰、6.81‰和30.26‰。本研究共分离出206株细菌,其中G^+菌占37.4%,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表面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G^-菌占62.6%,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株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占87.8%。大肠埃希菌中头孢曲松耐药株占54.5%;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株占50%。肺炎克雷伯菌株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株占29.4%。铜绿假单胞菌株中环丙沙星耐药株占28.6%;多药耐药菌株占11.4%。鲍曼不动杆菌中亚胺培南耐药株占25.8%;泛耐药菌株占22.6%。结论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和环境等是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 《当代护士》2009,(10):8-11
目的探讨医院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为进一步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83例符合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诊断标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中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约6.29%;发生感染的283例患者中原发感染占86.4%,继发感染占13.6%;年龄〉62岁占患者50.5%;抗菌药物使用率80.6%,70.9%患者使用时间≥7d,经验性用药占60.1%;置管时间≥7d占80.1%;G‘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G^-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念珠菌为分离出最常见菌种。结论年龄、住院时间、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史、侵入性操作和长时间置管史均是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易感因素。医院应制定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加强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加强控制医院感染技术的研究,以降低感染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流行菌株及细菌耐药变迁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ICU患者所分离细菌菌株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j2011年底制订特殊耐药菌的严格管理和护理干预措施,并于2012年正式实施。结果2011~2013年我院ICU患者每年的主要流行菌株变化不大,前三位均为鲍曼不动杆菌、白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孢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主要流行菌株中耐药菌株所占比例出现了较大变化,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耐药菌株所占比例均有所下降,分别从32.43%、29.41%、55.56%、37.21%降至26.67%、26.32%、44.44%、29.41%,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菌所占比例在2013年有所反弹,上升至61.90%。结论严格地管理和有效地护理干预,可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和传播,对预防和控制耐药菌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发生的特点,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6年5月-2007年12月ICU医院感染患者4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的医院感染率为29.9%,显著高于同期的医院平均感染率(4.35%)。医院感染中以老年患者居多;感染部位占前3位的是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基础疾病以糖尿病、恶性肿瘤及消化道疾病的感染率最高。结论加强ICU病房管理,合理的布局及必要设施,是减少发生医院感染的基础;遵守无菌原则,减少侵入性诊治手段带来的感染机会,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ICU医院感染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周霞  王良俊  杨金霞 《现代护理》2007,13(7):1777-1778
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高发部位,分析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治疗的2344例精神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护理干预,研究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高发部位感染率的影响。结果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是上呼吸道占64.84%、胃肠道占20.31%;干预前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上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率分别为8,79%、5.70%、1.78%,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由8.79%下降至5.07%、上呼吸道感染率由5.70%下降至3.49%、胃肠道感染率由1.78%下降至0.79%,2组感染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是上呼吸道和胃肠道,采取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上呼吸道和胃肠道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菌在ICU中的流行情况并采取积极的控制措施,防止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方法 对ICU多重耐药菌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2009-01-2010-12 ICU送检标本检出的多重耐药菌资料,并采取干预措施.结果 实施24个月内,检出感染或定植多重耐药菌152例,占全部送检菌株的45.3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7.76%(103株),耐药菌株以产ESBLs的菌株为主,共1 22株(80.26%),均采取了手卫生、接触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干预措施,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清洁手消毒等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的发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通过临床查看和查阅病历对某医院2011年9月15日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当日实查住院患者1 567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51例、54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25%、例次感染率为3.4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占38.89%,以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现患率最高(占17.65%)。当日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3.27%。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检出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8.42%。结论该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处于常规状态,感染患者相对集中在重症病房,应加强对高危科室的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分析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入住ICU>48h的62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方法分析其医院感染情况及其高危因素.结果 9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5.2%,感染例次147次,例次感染率23.7%.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铜绿假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 严重基础病、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ICU环境合理布局、加强病房管理和消毒、灭菌、隔离工作,是控制ICU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青海省人民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为高原地区ICU医院感染目标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对2017—2020年青海省人民医院综合ICU目标监测结果和器械污染所致相关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监测综合ICU患者6283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20%,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6.94%;感染类型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占58.68%,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占17.5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为8.88‰,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CAUTI)发病率为2.53‰,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发病率为0。日感染发病率2017年为15.09‰,2020年为8.38‰。 结论青海省人民医院综合ICU日感染发病率降低,持续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并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ICU内患者获得性真菌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长期住ICU患者获得性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SICU连续长期住院患者65例,定期采取呼吸道(痰液)、血液、尿液、中心静脉插管、各种引流及伤口深部拭子标本,行微生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65例患者中微生物培养阳性者49例(75.4%);其中单纯真菌感染者2例(3.1%);真菌合并细菌感染者18例(27.7%)。真菌感染的总发生率为40.8%(20/49)。共获得真菌41株,念珠菌属仍是主要感染病原体,占全部41株的56.1%以上,但白色念珠菌感染比例显著下降。结论:ICU中真菌感染最常见于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留治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有关。应用广谱强力抗生素可以造成菌群失调而引发深部真菌感染。非白色念珠菌类念珠菌正成为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情况,为搞好消毒隔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对本医院重症监护病房32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该医院ICU在调查期间共有551例病人,其中发生MRSA感染32例,感染率为5.81%。在2008年度的246例病人中,有19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的病例,占感染病例的7.72%;2009年收治的305例病人中,有13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病例,占感染病例的4.26%。结论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在重症监护病房所占比例比较高,这是引起重症病人延长治疗时间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提出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6.
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的防治策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1 950例ICU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64例患者发生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作为感染组),发生率为3.3%.同期与感染组同一科室的37例发生大肠埃希菌医院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结果:使用激素、昏迷或颅脑损伤、腹部手术、有胸腹引流管、机械通气、开放气道是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使用激素:相对比值比(OR)=3.364,95%可信区间(95%CI)1.445~7.830;昏迷或颅脑损伤:OR=4.026,95%CI 1.545~10.490;腹部手术,OR=0.166,95%CI 0.068~0.403;有胸腹引流管:OR=0.350,95%CI 0.150~0.818;开放气道:OR=4.095,95%CI 1.638~10.740].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使用激素、机械通气(使用激素:OR=3.143,95%CI 1.115~8.856;机械通气:OR=3.195,95%CI 1.607~6.353,P<0.05和P<0.01).结论 使用激素和机械通气是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以控制医院感染.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caused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n effective measure of infection control.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cas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occurring in ICU was made with multivariab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clinical data of 1 950 cases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02 to December 2006 were found to have nosocomial infection caused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identify its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Results Sixty-four out of 1 950 patients were found to suffer from nosocomial infection caused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he morbidity rate was 3.3%. At the same time, and in the same department, 37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infection caused by Escherichia coli, served as control group.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isk factor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caused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the use of corticosteroid, unconsciousness or craniocerebral trauma, abdominal surgery, thorax/abdomen drainage tub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tracheostomy [the use of corticosteroid: odds ratio (OR)=3.36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95%CI) 1.4457.830; unconsciousness or craniocerebral trauma: OR=4.026, 95%CI 1.54510.490; abdominal surgery: OR=0.166, 95%CI 0.0680.403; thorax/abdomen drainage tube: OR=0.350, 95%CI 0.1500.818;tracheostomy: OR=4.095, 95%CI 1.63810.740].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caused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ICU were: the use of corticosteroid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e use of corticosteroid: OR=3.143, 95%CI 1.1158.856;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R=3.195, 95%CI 1.6076.353, P<0.05 and P<0.01]. Conclusion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caused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ICU are the use of corticosteroid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take care of the risk factors in order to prevent nosocomial infection caused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 ICU.  相似文献   

17.
802例医院深部真菌感染临床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深部真菌感染的特点,为医院真菌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绍兴市人民医院连续2年发生的医院真菌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医院2006~2007年发生医院深部真菌感染患者802例,平均年龄63.3岁,均有基础疾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3.2%;感染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居多,占44.1%。所有患者均使用过抗生素,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为主。结论该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危险因素是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建议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率、病原菌检出分布及危险因素,为持续质量改进和提高ICU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ICU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结果共收集病例981例,发生医院感染100例和104例次,总体感染及总体例次感染率分别为10.19%、10.60%;与2014年比较,2015年医院感染率、例次感染率、日医院感染率和日例次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特别是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显著下降5.78‰;2014年和2015年医院感染均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居首位,占比均≥5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使用呼吸机、留置导尿管、抗菌药物使用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等与医院感染发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呼吸机、抗菌药物使用和免疫抑制剂使用是ICU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3.692,95%CI:3.829~7.027,P=0.012;OR=1.756,95%CI:1.191~2.590,P=0.000;OR=3.457,95%CI:2.019~5.971,P=0.000);ICU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平均检出率最高,但与2014年比较,2015年该菌检出率降低了10.89%。 结论与2014年比较,2015年ICU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和质量有了持续改进和提高;此外,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尽量避免免疫抑制剂使用,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特别对老年患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特点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特点,研究其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与医生报告相结合的方法,对本医院2003~2007年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出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此期间共出院3038例新生儿患者,发生医院感染71例,医院感染率为2.34%;2003年感染率为3.31%,2007年感染率为0.99%。感染部位居前三位的是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和胃肠道感染,依次分别为50.70%、25.35%和15.49%。感染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占39.02%。结论该医院重症新生儿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率呈下降趋势,规范的护理操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手段,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寻求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0年1月~5月ICU205例病人中MRSA院内感染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ICU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88.6%,MRSA院内感染率是7.3%。结论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加强留置导管的护理及严密的呼吸道管理,能有效地降低MRSA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