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 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乳腺导管内癌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实性结节型、乳腺结构不良型、囊实性肿块型、导管扩张型。9例患者超声检查乳腺内见结节,结节纵横比大,边界不清,钙化发生率高。3例未见具体占位,其中2例局部腺体紊乱回声减低,超声诊断符合率50.0 %。钼靶检查8例可见钙化,诊断符合率66.7 %。结论 虽然乳腺导管内原位癌超声表现不典型,但在结节形态、纵横比、边界、微小钙化点等超声表现上有一定特点,结合钼靶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特征和彩色多普勒频谱表现。结果:5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特征可分为4型。导管扩张伴导管内乳头状回声型35倒,不规则液性暗区中实质回声型4例,单纯性导管扩张型6例,实质结节回声型9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2.2%。彩色血流和多普勒频谱对导管内乳头状瘤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无显著差异性。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直接或间接声像特征,是诊断该病的一种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价值.方法 选取4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高频超声诊断,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40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中,共病变42个,其中Ⅰ型15个,14个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3.33%;Ⅱ型12个,11个确诊,准确率为91.67%;Ⅲ型4个,检出2个,准确率为50.00%;Ⅳ型6个,检出5个,准确率为83.33%;Ⅴ型5个,检出3个,准确率为60.00%.结论临床针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简单、无创、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有助于医师更好地判定病情,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与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施洪飞 《肿瘤》2002,22(4):313-31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30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的超声诊断。结果:乳腺小叶增生197例,符合率100%。乳腺纤维瘤174例,符合率95.6%。乳腺癌190例,符合率90.05%。乳腺囊肿86例,符合率90.52%。乳腺炎性肿块23例,符合率82.14%。导管内乳头状瘤82例,符合率70.09%。结论: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的定位和定性有较高的敏感性,是乳腺肿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乳腺小肿块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新凤  陈荣根  袁杰  朱世亮 《肿瘤》2004,24(5):500-502
目的探讨乳腺小肿块高频超声图像的异同点,对照病理结果,提高超声对乳腺小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取112例乳腺小肿块患者的高频超声声像图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均为纤维化,病理诊断间质纤维化1例,间质胶原化7例,囊肿21例,乳腺导管扩张17例,瘤样病变15例,单纯性小叶增生14例,囊性增生症12例(其中1例伴大汗腺化生),硬化性乳腺病9例,纤维腺瘤形成趋势9例,脂肪瘤6例,浸润性导管癌1例.本组诊断符合8例,符合率7.14%.结论高频超声在乳腺小肿块诊断中须抓住细小的特征性表现,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非典型乳腺纤维腺瘤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乳腺纤维腺瘤的声像图特征,并将超声图片与病理图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典型的乳腺纤维腺瘤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规则光整的圆形或椭圆性肿块,见包膜样回声,内部回声分布均匀。病理表现:肿块边界清晰、包膜完整,病变内见乳腺纤维组织和腺管两种成分增生,排列规则。非典型乳腺纤维腺瘤在超声上表现差异较大,一般形态不规则,无明显包膜回声及侧壁声影,肿块内可出现条索状强光带及钙化回声,部分肿块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融合。病理表现为乳腺纤维组织和腺管两种成分增生,排列不规则,部分可见瘤体内分泌物、胶原纤维变性、间质钙化;囊性增生性纤维腺瘤可见囊肿、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大汗腺化生、导管上皮增生等改变。68例中的非典型纤维腺瘤有2例误诊为乳腺癌,1例误诊为乳腺恶性叶状肿瘤,诊断符合率85.7%。结论部分乳腺纤维腺瘤超声图像表现不典型,较易误诊,需与病理结合观察能提高非典型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6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癌的声像图特征,结合病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5例乳腺导管内癌声像图特征,表现为单纯导管扩张型、实质或实质不均质型及混合型,其中以混合型居多,但几乎均有导管不同程度扩张。声像图多显示为边界尚清晰,部分内部回声不均匀,或伴有较多的略粗颗粒状高回声,后方声影不明显,可见衰减,部分内部血流信号丰富,为高阻力频谱。结论乳腺导管内癌超声检查时注意观察其特征性声像图将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对声像图特征不典型者可结合其他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分型和超声造影(CEUS)在乳腺非肿块型病变(NML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NMLs病变的患者50例(50个病灶),分析NMLs常规超声分型与BI-RADS分类对应关系,并对乳腺NMLs进行超声造影,比较联合BI-RADS及CEUS对其的诊断价值。结果 NMLs常规超声分型Ⅰa和Ⅱa病变对应BI-RADS分级为4a级,Ⅲ和Ⅳ型病变对应BI-RADS分级为4b级,Ⅰb和Ⅱb型病变对应BI-RADS分级为4c级。良恶性病变在增强后病变范围有无扩大和是否存在“蟹足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增强后病变范围扩大、出现“蟹足征”、峰值强度和曲线下面积与恶性乳腺NMLs相关。CEUS联合BI-RADS分级的诊断价值高于常规超声BI-RADS分级。结论 NMLs常规超声分型Ⅰa和Ⅱa病变恶性风险最低,Ⅰb和Ⅱb型病变恶性风险最高。增强后病变范围扩大与出现“蟹足征”现象有助于快速鉴别NMLs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对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内视镜检查,选择部分病例行镜下活检。与术后组织学对照,统计其诊断符合率。共选择89例患者行镜下活检,有67例在本院手术,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940%(63/67)。其中,活检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49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939%(46/49);乳腺导管内癌5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5/5。乳腺导管炎11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909%(10/11);乳腺导管扩张2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2/2;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乳管内视镜下病理活检对乳管内病变可作出明确的诊断和定位,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则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86例乳腺肿瘤彩色多普勒检查及其定性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陈利雨 《肿瘤学杂志》2005,11(3):208-20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SONOLINE和GELOGICAL 7,探头频率为7.5MHz~10MHz,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6例乳腺肿瘤.[结果]良性肿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8.9%(30/38),误诊率10.5%(4/38);恶性肿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6%(43/48),误诊率为4.2%(2/48).超声未定性者占4.7%(4/46),未发现肿瘤者占3.5%(3/86).乳腺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性为91.5%(43/47),特异性为93.8%(30/32).与乳腺良性肿瘤相比,恶性肿瘤无血流(0级)检出率为6.3%,显著低于良性肿瘤无血流检出率(50%,P<0.01),而中等至多血流(Ⅱ级)检出率显著增高(P<0.01).恶性肿瘤动脉阻力指数平均为0.79,良性肿瘤平均为0.62,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提高了对乳腺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能力,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钼靶X线对乳腺肿瘤诊断的符合率及其差异产生的原因,为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的检查手段提供依据。方法比较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4例(恶性31例、良性193例)乳腺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钼靶X线的诊断符合率,对两者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恶性乳腺肿瘤符合率83.9%(26/31),良性乳腺肿瘤符合率94.3%(182/193);钼靶X线诊断恶性乳腺肿瘤符合率90.3%(28/31),良性乳腺肿瘤符合率67.9%(131/19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高于钼靶X线(P<0.05),两者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结合可提高乳腺肿瘤诊断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内窥镜(简称“纤维乳管镜”)对乳腺导管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66例单侧单孔血性乳头溢液的患者入院行手术治疗,术前均同时行纤维乳管镜检查及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术前检查诊断与病理符合情况。结果:66例血性乳头溢液患者,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肿瘤59例(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4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上皮非典型增生4例,导管内癌8例),导管内肿瘤发生率89.39%(59/66),导管内肿瘤伴非典型增生(癌前病变)及导管内癌发生率18.18%(12/66);单纯导管扩张症7例,发生率10.61%(7/66)。59例病理所示导管内肿瘤的患者乳管镜检查阳性57例(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上皮非典型增生4例,导管内癌8例),阴性2例,导管内肿瘤诊断率96.61%(57/59)。超声检查阳性30例(包括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上皮非典型增生1例,导管内癌3例),阴性29例,导管内肿瘤诊断率50.85%(30/59),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性乳头溢液患者乳腺导管内肿瘤发生率较高,纤维乳管镜检查显著提高乳腺导管内肿瘤(包括导管内癌)的诊断率,对乳腺导管内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普勒彩超在区分诊断小乳腺癌与乳腺腺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及病理确诊的小乳腺癌患者59例(小乳腺癌组)及乳腺腺病患者59例(乳腺腺病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在2D声像图病灶形态特征、血流分级及血流动力学特征上的差异。结果小乳腺癌组患者的病灶形态不完整,边缘光滑程度差,回声多不均匀,后方回声衰减程度大,病灶钙化严重,纵横比明显偏高。小乳腺癌患者2D声像图病灶形态特征与乳腺腺病患者比较,SPVmax及RI较高,且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两组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有效地鉴别诊断小乳腺癌与乳腺腺病,区分其病灶形态及血流信号特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李晶  于韬 《现代肿瘤医学》2022,(23):4322-432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MRI动态增强在诊断乳腺硬化性腺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8例SA患者共96枚病灶的临床资料,分别将彩色超声、MRI动态增强、联合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SA病灶的超声和MR影像表现均无特异性,超声显示Adler彩色血供程度分级以0-I级者居多;MR强化方式多样,TIC曲线以I型、II型为主;超声和MRI各自诊断SA(含合并恶性成分)的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57.29%、39.58%、3.13%(55/96、38/96、3/96)和59.38%、36.46%、4.17%(57/96、35/96、4/96),单一方法诊断能力有限。然而两者联合诊断后,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为79.17%、20.83%、0(76/96、20/96、0/96),误、漏诊率降低,诊断准确性提高。结论:超声与MRI联合应用,可优势互补,对减少SA的误、漏诊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淋巴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点,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2011年6月至2020年1月21例乳腺淋巴瘤患者24个病灶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统计诊断符合率。结果患者均为女性,18例单侧乳腺发病,3例双侧乳腺发病,所有病例均经粗针穿刺活组织检查或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或继发性乳腺淋巴瘤。病理类型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例(85.7%),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激酶(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伯基特淋巴瘤1例,伯基特淋巴瘤或介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与伯基特淋巴瘤之间不能分类的淋巴瘤1例。病灶长径(5.7±2.1)cm,范围1.4~16.0 cm,超声均表现为实性病灶;肿块型病灶19个(79.2%),弥漫型病灶5个(20.8%)。病灶按内部回声特点分为单纯低回声型(2个,8.3%)、高回声裹挟型(12个,50.0%)和低-高回声交织型(10个,41.7%)。按Adler血流半定量法分级,病灶血流情况为Ⅰ级3个(12.5%),Ⅱ级6个(25.0%),Ⅲ级15个(62.5%)。彩色多普勒超声病灶检出率为100.0%(24/24),但诊断符合率仅为41.7%(10/24)。结论乳腺淋巴瘤多数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检出病灶,但诊断符合率较低。大部分乳腺淋巴瘤呈肿块型生长,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当乳腺病灶超声声像图呈低回声裹挟或交织高回声时,应考虑到乳腺淋巴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武春雪  林燕  高培毅 《癌症进展》2012,10(4):409-414,418
目的评价表观扩散系数对乳腺MRI非肿块样强化病灶的诊断价值及其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联合应用对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 68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灶,根据其不同强化形态分为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两组。测量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记录曲线类型,并于b=800 s/mm2扩散加权图像上测量病灶ADC值。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同一强化形态组中良恶性病灶ADC值的差异。分别绘制曲线类型及ADC值诊断病灶良恶性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最佳截断点、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对不同强化形态的病灶,以ADC值作为曲线类型的辅助诊断指标对诊断效能的影响。结果肿块型组中恶性病灶ADC值(0.85±0.09)×10-3mm2/s明显低于良性病灶(1.68±0.32)×10-3mm2/s(P=0.001),非肿块型组中恶性病灶ADC值(1.02±0.19)×10-3 mm2/s亦明显低于良性病灶(1.43±0.31)×10-3 mm2/s(P=0.015)。同一强化形态组,曲线类型与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对于肿块型组,以ADC值作为曲线类型的辅助诊断指标,诊断效能无显著改变(P=0.549),但可以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准确性达100%);对于非肿块型组,以ADC值作为曲线类型的辅助诊断工具,诊断效能无显著改变(P=0.709),但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至87.5%,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达100%。结论 ADC值对不同强化形态的病灶有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乳腺肿块型癌与非肿块型癌的MRI、钼靶及超声差异.方法 选取70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进行MRI、钼靶、超声检查,术后进行病理组织检查.比较MRI、X线钼靶、超声三种检查方式的图像表现、对病灶的敏感性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3种检查方式对肿块、微小病灶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P>0.05).X线钼靶、超声检查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磁共振成像(MRI)漏诊和误诊病例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改变可能的原因.方法 回顾总结术前行乳腺MRI、超声和X线检查患者121例临床资料,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良、恶性病变共241个,采用BL-RADS分类,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进行最终评估.由外科、影像科和病理科医生共同分析MRI误诊和漏诊病例的可能原因、病理学基础.结果 241个乳腺病变中恶性120个、良性121个.MRI漏诊4个,分别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2个、纤维腺瘤2个,均为良性.MRI误诊23个,其中高估16个,高估的病变包括慢性乳腺炎3个、硬化性腺病各3个,纤维腺瘤、结节腺病伴重度非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腺病各2个,乳腺癌胸肌侵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各1个;低估7个,包括浸润性导管癌2个、黏液癌1个、乳腺原位癌2个、盲管腺病伴重度非典型增生局灶恶变1个、炎性乳腺癌化疗后1个. MR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为95.83%(115/120),特异度为72.73%(88/121),诊断准确率为84.23%(203/241).乳腺MRI发现病变与乳腺超声或X线形态或临床检查的符合率为75.10%(181/241).结论 MRI误诊和漏诊常发生于乳腺病灶较小、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恶性表现不典型者,特别是导管内病变.应结合体检、乳腺X线和超声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度、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自动乳腺容积成像(ABVS)对乳腺病灶诊断效果,及影响诊断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经过手术或穿刺病理检查证实的40例乳腺病灶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常规超声、彩色超声与ABVS等,并对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常规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87.1%、86.9%、70.5%、94.7%。ABVS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1%、91.9%、94.5%、74.0%、94.1%。经Logistic回归分析,"火山口"征,病灶内微小钙化,病灶边缘、患者年龄对乳腺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高。[结论]ABVS系统基于乳腺全容积扫查的特点,有助于提高超声医师对乳腺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周宝民 《现代肿瘤医学》2016,(10):1639-1642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 X 线摄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对比研究。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6例乳腺癌患者及3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均使用全数字化 X 线摄影法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法进行检查。将患者术后的病理情况与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对两种方法的确诊率进行判定,并对两组方法联合后的准确率进行研究。结果:100例患者中,单发病灶81例,多发病灶19例。经全数字化 X 线摄影诊断后,诊断符合率为81.33%,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诊断符合率90.52%。结论:全数字化 X 线摄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乳腺癌诊断上均有较高诊断率,相比之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诊断率稍大于全数字化 X 线摄影,若将两者联用,可明显增大诊断符合率,为医护人员对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