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红艳 《护理学杂志》2009,24(23):37-38
目的 探讨减轻肌内注射缄促性素疼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将76例肌内注射绒促性素治疗的先兆流产患者按照自身对照的方法,将注射单日作为观察组、注射双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于注射前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外敷,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部位,即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观察组采用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的外上1/4处肌内注射,连续注射6 d后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变注射部位能有效减轻绒促性素肌内注射疼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臀大肌注射部位再探讨   总被引:34,自引:14,他引:20  
为了减轻臀大肌肌内注射引起的疼痛 ,对 12 5例需臀大肌肌内注射治疗的患者行右侧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外上 1/ 3处 (对照组 )和左侧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外上 1/ 4处 (实验组 )肌内注射各 375例 ,并行自身对照。结果实验组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提示采用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外 1/ 4区域肌内注射 ,可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 减轻肌内注射绒促性素带来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将14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用抽吸药液后的注射器直接注射(即常规方法 );观察组注射器抽吸药液后更换针头·再排气注射.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局部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更换针头注射绒促性素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局部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减轻肌内注射绒促性素带来的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14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用抽吸药液后的注射器直接注射(即常规方法);观察组注射器抽吸药液后更换针头,再排气注射。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局部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更换针头注射绒促性素可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局部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长效青霉素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注射疼痛。方法对60例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的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分两侧肌内注射,每侧注射120万U。左侧采用传统方法肌内注射(生理盐水作溶媒),右侧采用改良方法(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在注射前抽取0.2%利多卡因0.2mL充满注射器乳头部、针梗和针头)肌内注射。观察记录一次注射成功率和注射疼痛程度。结果改良方法一次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患者注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传统方法(均P<0.01)。结论采用生理盐水稀释长效青霉素,在注射前抽取0.2%利多卡因0.2mL充满注射器乳头部、针梗和针头,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长效青霉素注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袋鼠式护理在缓解婴儿注射疼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对婴儿肌内注射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便利抽取在注射室接受肌内注射的婴儿1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单日注射为干预组,双日注射为对照组。干预组在肌内注射前15~20min直至肌内注射后2min整个过程实施直立袋鼠式护理;对照组在接受肌内注射的过程中,不进行干预,常规给予肌内注射。分别记录两组疼痛面容、啼哭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结果干预组婴儿肌内注射时疼痛面容和啼哭开始的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P<0.05),疼痛面容和啼哭持续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能有效缓解婴儿肌内注射疼痛,且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便利蜷曲减轻足月新生儿肌内注射时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206例足月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2例和观察组104例,对照组采取轻拍、抚触等安抚行为后常规肌内注射,观察组采取非营养性吸吮联合便利蜷曲后进行肌内注射.两组分别在注药后、拔针时及拔针后3 min进行疼痛评估,比较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膀胱截石位臀大肌肌内注射定位法改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门诊实施人工流产清宫手术的4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臀大肌十字法或连线法定位后行肌内注射,观察组采用角度尺定位或手法定位。采用传统臀大肌定位法于患者侧卧位时分别验证两组定位准确性。结果观察组注射部位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改良定位法对膀胱截石位手术患者行臀大肌肌内注射,可提高肌内注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提高长效青霉素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注射疼痛.方法 对60例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的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分两侧肌内注射,每侧注射120万U.左侧采用传统方法肌内注射(生理盐水作溶媒),右侧采用改良方法(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在注射前抽取0.2%利多卡因0.2mL充满注射器乳头部、针梗和针头)肌内注射.观察记录一次注射成功率和注射疼痛程度.结果 改良方法一次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患者注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传统方法(均P<0.01).结论 采用生理盐水稀释长效青霉素,在注射前抽取0.2%利多卡因0.2mL充满注射器乳头部、针梗和针头,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长效青霉素注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体位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注射法在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中减轻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患者进行自身对照,分别采用传统体位结合常规注射法(常规法)和改良体位结合留置气泡技术(改良法)进行肌内注射.结果 采用改良法患者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常规法,药液外溢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法(均P<0.01...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