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对肱骨中下段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78例肱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随机分为前外侧入路组、臂后侧入路组及前方入路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不连发生率、骨折愈合率、桡神经损伤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和终未随访时肘关节Mayo评分。结果臂后侧入路组从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终未随访时肘关节Mayo评分、骨不连发生率、骨折愈合率及桡神经损伤发生率方面比较均较另外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臂后侧手术入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具有内固定牢固、医源性损伤少、骨折愈合快、恢复质量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手术入路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选择及适应证。方法 将 3 7例不伴桡神经损伤的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分为前外侧入路组和后侧入路组 ,进行临床资料分析 ,并对手术入路的术后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15例前外侧入路中有 3例出现桡神经损伤 ,2例完全恢复 ,1例部分恢复。 2种手术入路治疗的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均得到临床愈合 ,随访病人的肩肘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大多数不伴有桡神经损伤的成人肱骨中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宜采用后侧入路  相似文献   

3.
于振  凌嵘  时强  程银树  桑树行  张栋 《安徽医药》2024,28(2):344-348
目的 比较改良Frosch入路与传统前外侧入路在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方面的疗效,评价改良Frosch入路在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安全性、实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通过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因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行手术治疗的56例病例资料,其中采用改良Frosch入路的病人29例,作为观察组。传统前外侧入路的病人27例,作为对照组。手术均由同一位医生完成。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前疼痛强度、末次随访时疼痛强度、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术后3、6个月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17.00±1.25)min明显较对照组(132.52±1.12)min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08.97±2.41)mL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36.85±1.6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4.53±0.05)月稍快于对照组(4.64±0.05)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疼痛强度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比较后侧入路、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军事训练投掷伤致肱骨干远端三分之一骨折的临床效果,为战创伤救治提供参考。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收治(2013年1月—2016年12月)的42例肱骨干远端三分之一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22例,采用侧卧位后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前外侧手术入路前置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桡神经损伤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研究组(240.91±42.64)ml,对照组(177.50±25.52)ml;手术时间研究组平均(1.93±0.08)h,对照组平均(1.86±0.09)h;桡神经损伤情况研究组无损伤,对照组2例;术后进行1~6个月随访,研究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2.23±6.30)d;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94.15±5.71)d;研究组无伸肘受限患者,对照组2例伸肘受限5°患者,1例伸肘受限10°患者。结论采用后侧入路能使肱骨干远端术野暴露充分,不易并发桡神经损伤,骨折愈合时间较短,不影响伸肘装置功能,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是肱骨干远端骨折最佳手术入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36例,B组(肱三头肌舌形瓣组)32例。比较2种入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MEPS)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切口全部甲级愈合,B组有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切口渗液,经换药后切口愈合。 A路组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有2例克氏针突于皮下引起疼痛,拔出后缓解。2组肱骨远端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术后A组Mayo肘关节功能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2种手术入路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别,但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获得更好的术后肘关节功能,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经臀中肌前缘间隙入路和传统股骨外侧入路两种手术路径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骨科收治入院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2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股骨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臀中肌前缘间隙入路手术治疗。比较分析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等相关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估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实施手术,手术过程中无神经、大血管损伤。67例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2±5.2)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5±0.7)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等相关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髋内翻畸形愈合以及并发症总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其余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经臀中肌前缘间隙入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相比传统外侧入路手术损伤小、恢复快,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改良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1例单纯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改良的前外侧入路治疗。结果对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为(14.5±2.5)个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1~19周,平均为(13.9±1.9)周;随访期间,未发现患者复位丢失,出现切口红肿1例,足背麻木、伸趾力减弱及足背伸力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Rasmussen功能评分为14~29分,平均为(26.17±2.19)分;Rasmussen放射性评分为15~19分,平均为(16.27±0.72)分;膝关节活动度为101°~135°,平均运动范围为(124.6±8.9)°。结论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行改良的前外侧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肘前外侧入路,观察组采取肘关节前外侧联合Kocher入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长于或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活动、稳定性、运动功能、疼痛及Mayo肘关节功能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肘关节前外侧联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剪切骨折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周子玉  刘烈东  魏建江 《贵州医药》2023,(10):1555-1556
目的 探究前内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96例,根据手术不同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接受前内侧入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踝关节功能评分(AOFAS)、踝关节功能、手术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实施前内侧入路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出血量,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外侧手术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骨折22例。对所有骨折均采用后外侧跟腱-腓骨间入路行切开复位固定外踝及后踝骨折,合并内踝骨折的采用踝关节内侧入路固定,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内植物稳定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5—16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1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9%。结论经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骨折,操作简便,显露清晰,固定确实,可直接地精确复位关节面,并且可以可以同一切口完成外踝及后踝骨块的内固定,临床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肱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微创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月于肱骨前方入路下行LCP微创治疗16例肱骨干骨折。男11例,女5例;年龄32~66岁。其中4例摔伤,12例车祸伤。根据AO分型:A型2例,B型10例,C型4例。桡神经损伤2例。骨折位于肱骨中上段11例,肱骨中下段5例。伤后48h~4d手术,均无开放性骨折。结果:术后均随访6~12个月,平均8.7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折均于12~16周愈合,平均13.6周。2例桡神经功能术后12~36周完全恢复,平均14.6周。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优9例,良4例,中3例;根据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患者肘关节功能均为优。结论:肱骨前方入路下结合LCP的微创术是一种治疗肱骨干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远航  王颖 《中国医药》2010,5(7):644-645
目的 通过治疗并随访肱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分析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探讨肱骨干骨折正确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肱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25例,手术取出原内固定物,诊断端清理、髓腔再通、自体髂骨植骨及重新内固定(锁定加压钢板21例,重叠双钢板3例,交锁髓内钉1例).结果 25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 肩关节功能优良率88%(22例),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2%(23例).结论 肱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常见原因为创伤重、术中操作及内植物选择不当、功能锻炼不规范.锁定加压钢板加自体松质骨植骨是治疗肱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王远航  王颖 《中国医药》2009,5(12):644-645
目的 通过治疗并随访肱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分析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探讨肱骨干骨折正确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肱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25例,手术取出原内固定物,诊断端清理、髓腔再通、自体髂骨植骨及重新内固定(锁定加压钢板21例,重叠双钢板3例,交锁髓内钉1例).结果 25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优良率88%(22例),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2%(23例).结论 肱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常见原因为创伤重、术中操作及内植物选择不当、功能锻炼不规范.锁定加压钢板加自体松质骨植骨是治疗肱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远航  王颖 《中国医药》2010,5(1):644-645
目的 通过治疗并随访肱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分析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探讨肱骨干骨折正确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肱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患者25例,手术取出原内固定物,诊断端清理、髓腔再通、自体髂骨植骨及重新内固定(锁定加压钢板21例,重叠双钢板3例,交锁髓内钉1例).结果 25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肩关节功能优良率88%(22例),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2%(23例).结论 肱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常见原因为创伤重、术中操作及内植物选择不当、功能锻炼不规范.锁定加压钢板加自体松质骨植骨是治疗肱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王凡 《中国当代医药》2013,(10):176-177
目的探讨尺骨鹰嘴截骨人路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41例实施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经验,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肘关节Gassebaum评分,优33例.良5例,可2例,差1例,总优秀率达到80.5%;40例患者的伤口一期愈合,1例患者行伤121负压引流后通过植皮二期愈合;39例患者术后3-6个月尺神经功能恢复正常,2例患者存在有术后尺侧神经支配区域麻痹。术后2年恢复正常;出院时患者疼痛VAS评分0-4分,平均(1.2±0.1)分,未出现关节僵硬。结论肱骨髁问骨折使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行双钢板固定有效避免了对肱三头肌的损伤,术后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宏家  于忠慧  孟祥凤 《中国当代医药》2012,(28):187+189-187,189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应用远端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术后并发桡神经损伤的特点及病因分析。方法本院2009年4月~2012年1月收治肱骨干骨折患者42例,应用远端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术后并发桡神经损伤3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致病原因、诊治方法。结果并发桡神经损伤病例均随访半年,其中2例完全恢复,另1例肌电图示完全性损伤,神经功能无恢复。结论解剖层次不清、髓内针锁钉特点、骨折部位是应用远端带锁髓内针治疗肱骨干骨折损伤桡神经的主要原因。熟悉解剖和改进医疗器械可能避免和减少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经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6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将上述患者分为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A组,n=30)和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内固定组(B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及术后骨折延迟愈合、骨关节炎、关节挛缩、尺神经麻痹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B组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83.3%比63.3%,P<0.05);B组术后骨折延迟愈合、骨关节炎、关节挛缩、尺神经麻痹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13.3%比30.0%,P< 0.05).结论 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汪颖峰  胡云渊  毛玮 《安徽医药》2010,14(6):677-678
目的探讨肱骨内固定取出术桡神经医源性损伤的防治。方法对25例肱骨内固定取出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所见桡神经18例上移位于肌层,5例与瘢痕组织粘连,2例未寻及。术后23例患者功能恢复正常无神经损伤症状,2例患者出现桡神经不完全损伤。结论对肱骨内固定取出术时桡神经医源性损伤的防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肱骨中段骨折伴有桡神经损伤情况。方法对本院1998~2003年收治的164例肱骨干中段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桡神经在各种骨折类型中的损伤及恢复情况,并应用SPSS11.0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4.0%粉碎性骨折病人,25.0%螺旋型骨折病人,6.98%横行骨折病人出现桡神经损伤,术中探查见除3例粉碎性骨折出现桡神经部分损伤和横断伤之外,其他病人没有明显的桡神经损伤。13例急诊手术的完全性桡神经损伤病人虎口区感觉恢复时间平均为7.9周,肱桡肌和桡侧腕伸肌肌力恢复在伤后9周,完全恢复时间为3.4个月,12例非急诊手术的完全桡神经损伤的病人虎口感觉恢复在伤后9.8周,肱桡肌和桡侧腕伸肌肌力的恢复在伤后12周,完全恢复时间为4.5个月。结论高能量损伤、粉碎性肱骨中段骨折的病人桡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大,对于伴有桡神经损伤的肱骨中段骨折病人早期探查桡神经,神经恢复早,闭合复位要注意桡神经卡压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