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INSURE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对39例确诊为NRDS的患儿早期给予INSURE技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临床症状、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吸氧浓度的变化及转归的情况。结果 37例患儿经INSURE技术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吸入氧浓度(FiO_2)可快速下降,氧分压(PO_2)、二氧化碳分压(PCO_2)均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SURE技术能减轻NRDS临床症状,改善血氧饱和度,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量化应用气管插管-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策略(INSURE)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旨在提高基层医院抢救NRDS能力。方法自2010年6月-2014年5月对收治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符合大于30周小于32周具有NRDS两个高危因素的早产儿或孕周大于28周小于30周具有NRDS一个高危因素的早产儿或孕周小于28周的早产儿分成两组,治疗组为生后同意气管插管-注入PS100mg/kg-拔管后给予CPAP给氧的早产儿,对照组为不同意气管插管-注入PS100mg/kg-拔管后给予CPAP给氧的早产儿;观察两组NRDS发病率、上机率、抢救成功率。结果 2010年6月-2014年5月治疗组收治47例,发生NRDS 11例,发病率23.4%、抢救成功率达93.6%、上机率12.7%、重症率10.6%,较对照组44例,发生NRDS 23例,发病率52.3%、抢救成功率81.3%、上机率34.1%、重症率31.8%,发病率、上机率和重症率有了明显的下降(P<0.05),抢救成功率由81.8%升至93.6%,但χ2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量化应用INSURE策略防治NRDS,减少发病率、降低了上机率和重症发生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INSURE技术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2月~2017年9月期间),将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NCPAP治疗,观察组行INSURE技术(经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联合NCPAP治疗,并将两组新生儿经治疗的24h动脉血气指标,OI(氧合指数)、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经治疗后24h的Pa O2为(102.25±8.36)mm Hg,Pa CO2为(40.97±2.59)mm Hg,OI为(3.42±1.08),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住院时间为(17.85±3.17)d,住院费用为(33587.16±5214.14)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SURE技术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呼吸窘迫,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其病情康复,在基层医院缺乏有创呼吸机的条件下,是有效、易获得的抢救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INSURE策略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7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35例.常规组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常频通气治疗,治疗组接受INSURE策略治疗.比较2组上机时间、用氧时间、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足月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原因及相关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38例,根据欧美国家对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者诊断标准,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胸片以及治疗预后措施进行资料的分析.结果 导致足月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的主要高危因素是窒息,其次主要原因是吸入.本组38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治愈,4例患者出现病症好转,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放弃治疗.对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患者进行呼吸机治疗,治疗时间为3 d~6 d,最高峰压为15~25 cmH2O,平均气道压值为6~12 cmH2O.出现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症状为2例,出现肺出血现象有1例.结论 新生儿足月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窒息,而吸入是第二高危因素.对新生足月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早期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陈理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203-204
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防治水平。方法收集我院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发病时间、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时间为娩出后0.5~12h,6h内发病率占90%。固尔苏组与非固尔苏组治愈率、好转率分别为:95.8%、60.5%,经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常于生后6h内发病,发病后固尔苏治疗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河北省某三甲医院新生儿监护室( NICU)收治的32例NRDS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肺部X线检查:Ⅰ级10例(31.3%),Ⅱ级5例(15.6%),Ⅲ级9例(28.1%),Ⅳ级8例(25.0%)。实验室检查:治疗前血常规检查外周血呈炎性反应;血气分析示酸中毒、PaCO2升高、PO2降低,SpO2降低;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为(3.6±12.7) mg/dl,其中<1mg/dl 26例(81.3%),≥1mg/dl 6例(18.8%);血糖(5.22±1.48) mmol/L。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数明显降低;血浆pH值升高,酸中毒明显改善;PaCO2下降,PO2上升,SpO2增加。痰培养病原菌检查阳性4例(12.5%);血培养病原菌检查阳性3例(9.4%)。痊愈出院27例(84.4%),好转4例(12.5%),总有效率为96.9%。结论临床应充分重视NRD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情况,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景艳 《淮海医药》2010,28(1):48-49
目的提高对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2007年6月-2009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足月新生儿中呼吸窘迫综合征24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时间为娩出后0-14 h。本组24例患者通过合理的辅助通气治疗,23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住院时间6-27 d。男女比率为18∶7(OR2.14)。结论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时间窗宽,辅助通气时间长,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生率高。早期发现,经及时、合理的辅助通气,多数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足月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足月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对已收治的足月新生儿继发性RDS2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足月儿继发性RDS的主要高危因素是窒息(16例),其次是吸入。20例患儿中16例治愈,2例好转,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开始上机时间最短生后3h以内6例,最长生后36h1例。呼吸机治疗时间2~5d,最高峰压15~25cm H2O,平均气道压6~12cmH2O,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例,肺出血1例,多脏器损害3例。结论窒息是新生儿继发性RDS的主要高危因紊,其次高危因素为吸入。本病早期机械通气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潘瑞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134-13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系指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呼气性呻吟、吸气性三凹征和呼吸衰竭。主要见于早产儿,早产儿因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进行性肺不张。其病理特征为肺泡壁至终末细支气管壁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  相似文献   

11.
刘平 《云南医药》2007,28(2):115-117
近几年,国内发达地区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时,应用肺表面活性制剂(PS),有较好的疗效。本院近两年也进行了该项治疗,现将PS治疗NRDS的疗效和安全性作一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2.
朱柳杰  任广立  谢聪  张庆梅  谢国强 《天津医药》2019,47(10):1067-1072
摘要:目的 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联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与单独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 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2例RDS患儿随机分为NIPPV+NCPAP 组(50例)和NCPAP组(52例),比较应用NIPPV+NCPAP和NCPAP治疗RDS患儿后,2种方法在改善呼吸频率、改善 氧合、降低乳酸值、减少通气失败及相关并发症之间有无差异。根据通气结局将全体患儿分为通气失败组(34例)和 通气成功组(68例),分析2组患儿吸入氧体积分数(FiO2)及乳酸变化对通气结局的影响。结果 NIPPV+NCPAP组 通气支持1、6、12 h时,在降低呼吸频率、提高氧分压、改善氧合方面显著优于NCPAP组(均P<0.05);NIPPV+NCPAP 组血乳酸随通气时间呈下降趋势,通气12 h时,血乳酸显著低于NCPAP组(P<0.05);NIPPV+NCPAP组通气失败及 呼吸暂停比例显著低于NCPAP组(均P<0.05);而2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脱离无创后单独吸氧时间、达全肠道喂养 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因烦躁使用水合氯醛镇静次数、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动脉导管未 闭、颅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通气成功组相比,通气失败 组患儿出生2 h内FiO2≥0.30及乳酸值持续升高者明显较多(均P<0.05)。结论 应用NIPPV联合NCPAP无创通气 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128例患有NRDS的新生儿依据用药方案差异分为两组,其中63例给予吸痰、吸氧、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设为对照组,其余65例在此前提下采用PS制剂气管内给药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6 h后PaO2、pH、PaO2/FiO2值均显上升趋势(P〈0.05),而PCaO2下降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分别为23.08%与41.27%,观察组相对较低(P〈0.05);两组住院与机械通气时间及其疗效(分别为95.38%与82.54%)对比观察组均更为理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S用于对新生儿NRDS的治疗,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病症与缩短治疗时间,也有利于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疗效,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的呼吸机治疗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newborn,NRDS)的肺保护性,为NRDS肺损伤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呼吸机治疗的肺保护性NRDS患者56例,按照不同的呼吸支持治疗方法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8例.对照组NRDS患者应用传统机械通气的治疗方式,试验组NRDS患者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的治疗方式,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氧合指数、白细胞介素-10、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肿瘤坏死因子-β、动脉血气、pH值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试验组NRDS患者的肺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牋.05);治疗后,试验组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瘤坏死因子-β和白细胞介素-10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NRDS患者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的治疗方式的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7例采用HFOV治疗,对照组23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并经气管导管单体位(仰卧位)一次性快速滴注猪肺磷脂注射液200mg/kg。观察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的改变并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经HFOV治疗1h后氧分压明显上升为(71.2±13.6)minHg(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为(50.9±8.9)mmHg(P〈0.01),氧合指数迅速下降为5.9±2.6(P〈0.05),A—aDO2上升为(0.44±0.12)mmHg(P〈0.05)。治疗3、6、12、24h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A-aD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FOV早期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6.
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3例明确诊断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且为足月儿的患儿的发病高危因素、胸片表现及救治过程。结果经呼吸机辅助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后12例患儿救治成功,1例合并严重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pulmonaryhypertensionofnewborn,PPHN)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对于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要以预防为先:严格遵从剖宫产指征,掌握正确新生儿窒息复苏,避免新生儿窒息缺氧;治疗上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把握好窗口期,才能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不同应用方式治疗和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按注射方法不同将35例NRDS患者分为Ⅰ组(16例)、Ⅱ组(19例),将16例预防性应用组随机分为Ⅲ组(7例)、Ⅳ组(9例),均经气管导管使用一种天然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固尔舒)注射液,Ⅰ组、Ⅲ组按不同体位分次注药,Ⅱ组、Ⅳ组取仰卧位一次注药.比较Ⅰ组、Ⅱ组用药前后呼吸功能指标、机械通气参数、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总住院时间及Ⅲ组和Ⅳ组NRDS发生率.结果 Ⅰ组、Ⅱ组用药后6、24h呼吸功能指标、机械通气参数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问在用药前和用药后6、24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总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Ⅲ组和Ⅳ组NRDS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的不同应用方式在治疗和预防NRDS临床疗效方面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徐东 《安徽医药》2014,18(4):692-694
目的 通过观察单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SIMV辅以压力支持(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效果,探讨SIMV+PS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采用SIMV+ PS通气模式的39例RDS患儿为观察组,以单纯SIMV通气的39例RDS患儿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患儿出生后28 d内及出院或死亡时的结局.结果 观察组第28天时补氧率为41.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3.8% (P <0.05);观察组RDS患儿出生起至死亡或出院的最终脱机日龄为20(12 ~38)d、机械通气时间为19(10~31)d及补氧时间为20(14 ~3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者出生后28 d内肺动脉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分别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出生后28 d内死亡率及间质性肺气肿、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和Ⅳ级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等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MV辅以PS可在不增加呼吸做功的前提下,降低RDS的氧依赖,减少补氧时间,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对新生儿机械通气早期阶段实施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