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发性气胸常规的治疗方法有胸腔穿刺抽气术,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硅胶管闭式引流术,胸膜粘连术,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两院自2004年3月至2006年9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结合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62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
穆炳阁 《山东医药》2007,47(12):22-22
为防止开胸术后出现胸腔渗液,临床上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但传统的置管方法,引流多不充分.且存在诸多弊端。2004年4月-2005年7月,我们对160例开胸术患者,将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放管位置及引流方法作了适当改进,降低了胸腔积液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胸腔穿刺联合胸腔闭锁引流治疗反复发作的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对35例病人进行胸腔穿刺结合胸腔粘连术及对病因的治疗,B超检查观察疗效。结果控制胸腔积液CR(完全治愈):30例;PR(部分治愈):3例。有效率达到94.3%。主要的副作用是发热和胸痛。结论胸腔穿刺联合胸腔闭锁术是对反复发作的胸腔积液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立华  郭新美 《山东医药》2008,48(47):64-65
局麻下用胸腔镜辅助胸腔清理术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胸腔积液25例,配合全身抗结核治疗及每周2~3次的胸腔内注药局部治疗3~7d,胸腔积液消失,拔管后未再复发。术后1个月治愈19例。随访1a,治愈率100%。认为胸腔镜辅助胸腔清理术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效果好、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心脏外科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心外科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患者17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36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46例。统计患者术前基本信息、术前用药、术前术后化验指标、术前并发症,应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6例患者中53例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发生率为39%。患者术前心功能、房颤、周围血管病,术前应用抗凝药、氯吡格雷、ACEI、抗心律失常药是心脏手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较高。胸腔积液的发生与多种围手术期危险因素相关,应充分重视这些危险因素的评估和预防。  相似文献   

6.
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我们采用胸腺肽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水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肺癌术后不同拔除引流管时机的安全性。方法将98例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胸腔引流量≤300 ml/24 h时拔管,48例)和对照组(胸腔引流量≤100 ml/24 h时拔管,5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拔管后12、24 h疼痛程度,记录患者手术后的住院时间、引流管的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胸腔穿刺率与再次置管率,并观察术后24、48 h胸腔引流量以及术后24 h与拔管即刻的胸腔积液常规和生化指标。结果 (1)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后12、24 h疼痛程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P<0.01)。(2)术后24、48 h胸腔引流量方面,术后以及拔管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胸腔积液的复发率、再次胸腔穿刺率方面,术后24 h与拔管即刻胸腔积液常规和生化指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3)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5.8±2.1)〕d显著短于对照组〔(7.2±2.4)〕d(P<0.01);观察组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50.2±26.4)h〕显著短于对照组〔(68.5±28.7)h〕(P<0.01)。结论对于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300 ml/24h时拔管安全可行,可以有效地减轻术后引流管引起的疼痛,减少住院天数与并发症,对老年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8.
胸腔积液是多种疾病的常见表现,常规胸片和B超可以确定胸腔积液的存在与否,但难以对胸腔积液进一步定性;MRI价格昂贵,患难以接受;胸腔穿刺虽然是诊断的最佳标准,但具有一定的创伤,并且门诊患及有胸腔穿刺禁忌症患不能接受此项检查。CT值的测量简便易行。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4年9月-2005年11月期间的106例胸腔积液患,现将结果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于2010年6月~2014年4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大量胸腔积液患者200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精心护理,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00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患者中,仅2例(1%)穿刺失败,并且并发症极少,患者耐受性好,平均置管时间7±3天。结论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胸腔积液具有较好疗效,并发症极少,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腔积液中的DNA、RN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8月至2004年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47例,其中19例非肿瘤性胸腔积液患者作为对照组,28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试验组。采用碘化丙啶染色检测DNA,哌若宁染色检测RNA,PCNA-FITC法检测PCNA,阴性对照采用鼠-α-2a。用美国Becton Dickinson公司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计算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非肿瘤性胸腔积液中DNA指数、RNA指数、PCNA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分别为1.03±0.06、10.03±0.54及(4.86±0.72)%,而恶性胸腔积液为1.26±0.17、11.65±1.45及(11.97±1.50)%。诊断分界点分别为1.10%、10.75%、4.56%,此时的敏感性分别为89.3%、78.6%、75.0%,特异性为89.5%、98.5%、84.2%;(2)恶性胸腔积液中DNA指数正常而RNA指数异常者6例,表明流式细胞术同时检测患者RNA可以弥补DNA检测的不足;(3)5例患者胸腔积液中细胞学检查未发现肿瘤细胞,但其DNA指数和RNA指数均高于正常值,经多次胸膜活检或肺部肿块穿刺证实为恶性胸腔积液,表明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学检查有补充作用;(4)DNA指数+RNA指数、DNA指数+PCNA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RNA指数+PCNA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及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8.2%、89.3%、89.3%及92.9%,特异性为84.2%、89.5%、84.2%及94.2%。三者联合检测具有较低的漏诊率和误诊率,而对照组未发现三者同时高于诊断临界点的患者。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胸腔积液DNA指数、RNA指数、PCNA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对于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特别是对于部分细胞学检测阴性的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DNA、RNA同时检测对于诊断DNA正常而RNA发生异常改变的恶性胸腔积液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弥补单项DNA检测的不足。三者联合检测对于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大于单项或两项联合检测,具有较低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肺癌合并癌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较难处理的情况,其特点是胸腔积液生长迅速,化疗难以控制。可直接影响心肺功能和生存期而呈急症。因此,有效地控制癌性胸腔积液,迅速缓解症状是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的重要手段。我科自2000年9月-2006年4月采用经导管胸腔内灌注胸必佳治疗肺癌合并癌性胸腔积液,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肺静脉、上腔静脉、Marshall静脉等在心房颤动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现就胸腔静脉的组织学、电生理特征及其与心房颤动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渗出性胸腔积液是常见的临床病症,病因很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故病因诊断相对困难.我们收集了61例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膜活检的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3月~2010年8月解放军309医院28例胸腔积液患者和2010年9月~2011年10月本钢胸科医院33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61例.其中男38例,女23例,年龄19~74岁.X线胸片检查示右侧胸腔积液30例,左侧胸腔积液27例,双侧胸腔积液4例.  相似文献   

14.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胸腔感染是胸腔手术的术后严重并发症,其感染重、引流液黏稠,病程长。目前多采用自闭式引流管冲洗,但效果欠佳。也有自高位放置冲洗管进行冲洗引流,疗效较好,但需要在引导下另行穿刺。我们自2006年1月~2010年12月置入胸腔闭式双腔冲洗引流管治疗1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我国每年约有672万胸腔积液患者,恶性胸腔积液占28.2%,其具有积液生长迅速、代谢旺盛等特点。可直接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而危及生命。因此,控制胸腔积液生长是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的重要治疗措施。宣化钢铁公司职工医院自2003年9月~2007年2月采用胸腔内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并腔内灌注自介素-2及顺铂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结核性胸腔积液因液体吸收时间缓慢,易形成胸膜肥厚与粘连、包裹性积液等并发症,穿刺抽液易出现气胸等并发症。我们将四十例中至大量结核性胸腔各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予8-FPIGTAIL导管胸腔内留置术抽水并全身、局部化疗,B组予胸腔穿刺抽液并全身化疗,经治疗15天、30天、60天疗效观察,A组疗效优于B组。8-FPIGTAIL导管胸腔内留置术联合全身、局部化疗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邱亚群  陈美兰 《地方病通报》2007,22(2):54-54,56
胸腔穿刺术是针对胸腔积液或气胸患者实施的手术,以达到抽液协助诊断,放出胸腔内的液体或气体,从而减轻压迫症状和向胸腔内注射药物的目的.患者不了解胸腔穿刺术的过程,在心理上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不懂得在术中如何配合和术后如何自行调护,直接影响手术过程及术后的康复.因此,我们在术前、术中、术后系统地进行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用积极的暗示、鼓励的语言充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使之主动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有利于康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凌宙贵  刘卫 《内科》2014,(5):600-603
胸腔积液的诊断是个临床难题,本文综述了胸腔积液检查、经皮胸膜活检术、内科胸腔镜、纤维支气管镜代替内科胸腔镜等方法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科胸腔镜对顽固性肝性胸腔积液的检查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顽固性肝性胸腔积液患者行内科胸腔镜检查,观察胸膜腔的形态变化,并在胸腔镜直视下对其中24例患者胸腔内均匀喷撒医用灭菌滑石粉3~5 g,行胸膜腔闭锁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6例患者中19例胸壁静脉显露扩张,6例奇静脉明显充盈扩张,16例存在膈肌小泡.24例行胸膜腔闭锁术,14例完全闭锁,8例部分闭锁,2例无效.胸痛及发热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但程度较轻;肝功能损害是重要的不良反应.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4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个月及0.5、1、1.5年死于上消化道出血,1例患者术后1.5年再次出现大量胸腔积液.结论 胸腔静脉及奇静脉扩张、压力升高是行成肝源性胸腔积液的因素之一,膈肌小泡破裂形成膈肌小孔是另一重要发病机制.在局部麻醉下经胸腔镜医用灭菌滑石粉喷撤法胸膜腔闭锁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改良胸膜腔穿刺术1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胸腔穿刺术是取得胸水标本和抽胸水减压的主要手段。传统的胸穿术,胸腔积液较少则难以抽到胸水。又或抽胸水减压后,胸腔内仍残留有较多胸水。为克服以上缺点,我们对胸穿术进行改良,经118例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