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和心电学特征的异同。方法对10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及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心肌酶谱与心电学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区别为:①常见于青壮年,发病前或发病时常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史,且常伴发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阿-斯综合征发生率较高,而胸痛发生率低,相对较轻甚至无胸痛。②心肌酶谱升高相对不显著(一般呈轻~中度升高),尤其是CK—MB甚至可在正常范围,心肌酶峰不显著,CK峰值、CK-MB峰值及CK峰值/ST段抬高导联数比值、CK—MB峰值/ST段抬高导联数比值均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P均〈0.01)。③心电图损伤性改变显著,病理性Q波常呈-过性可逆性改变,多数呈QS或QR型,经适当治疗一般2-3天内消失;而急性心肌梗死组多数呈qR型,且病理性Q波逐渐增深、加宽、范围扩大或出现等电位性Q波。④ST段抬高和无对应性ST段压低。⑤病理性Q波与ST段抬高发生的导联“不吻合”,且不能用某支冠状动脉阻塞来解释心电图改变。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可根据临床、心肌酶谱和心电学演变等特征,作出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正> 心电频谱图(FCG)是近年推荐的一种无创性检测技术,对早期诊断冠心病已得到肯定.本文就5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FCG做简要分析.材料与方法一、对象本组50例均为住院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肌酶等资料按“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确诊.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22.4(18~49)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羌葛解心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羌葛解心汤,每日1剂,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结果治疗组缓解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体征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8%比83.3%,P<0.05);心电图心律失常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7%比66.7%,P<0.05);治疗组心肌酶谱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羌葛解心汤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 (AMI) ,在临床上少见。现将我院 8年来诊治的 7例报导如下。1 资料与方法7例均为男性 ,年龄 14~ 45 (2 9±15 6)岁。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确诊依据 :①发病前近期 (1个月内 )均有明确的病毒感染史。②有心肌急性损伤的临床表现 ,如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扩大、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③心电图均有ST段弓背向上抬高 ,有 4例有异常Q波。④心肌酶谱增高。⑤有 3例咽部分离出病毒。 (以上均符合 1999年制定的急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 )。2 结果临床表现胸痛 6例、发烧 5例、呼吸困难 2例…  相似文献   

5.
急性Q波心肌炎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有Q波的急性心肌炎临床少见,病情严重,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本文分析我院近年所见急性Q波心肌炎9例,并与急性心肌梗死作对比,旨在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对象和方法我院1996~1998年住院病例.急性Q波心肌炎9例,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11~43(29.4±9.0)岁,诊断按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1987年制订的诊断标准.急性心肌梗死23例,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龄38~81(64.1±8.0)岁,根据病史、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生率和发病机制。方法分析162例急性脑血管病发生脑心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心电图、心肌酶谱改变。结果急性脑血管病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为36.9%,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电图ST—T改变(67.6%)、心律失常(61.8%)、心肌酶谱增高(47.1%)。结论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改变与预后呈正相关。早期诊断,加强心电监测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回顾我院1996年以来收治的18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现结合其临床资料进行简要的流行病学分析,试探讨AMI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为基层医院防治冠心病和AMI提供参考。 资料与分析 186例均为住院患者,符合WHO 1979年诊断标准,均有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演变及血清心肌酶谱的测定。186例中男134例,女52例,最大年龄86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63±2.1岁。详细资料分析见表1,2,3。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心肌炎致ST段损伤型抬高伴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表现以及其心电图变化特点,旨在提高ST段损伤型抬高伴房室传导阻滞的此类心肌炎患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例急性重症心肌炎且心电图表现ST段抬高伴房室阻滞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改变的临床表现以及心电图变化特点。结果8例患者发病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病史,并伴胸痛、乏力气短等症状。心电图显示有房室传导阻滞并伴有ST段损伤型抬高,与急性心梗ST段对应性改变不同,本病的ST段变化更广泛,无对应性变化。结论心肌炎致ST段损伤型抬高伴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变化与急性心梗有相似之处极易误诊,故临床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心电图变化及时准确鉴别诊断本病,提高疾病诊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同期住院的126例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98例门诊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57.1%)与对照组(16.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肌酸激酶(CK)、AST、低密度脂蛋白(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等(α-HBDH)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与脑梗死程度及预后有关,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早期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检查致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误诊的原因。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45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肌酶谱检查,调查心肌酶谱检查致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误诊的原因。结果 45例患者中,12例患者被误诊,误诊率为26.67%,误诊的原因包括临床医生因素、实验室的影响因素两大方面。结论心肌酶谱检查已经成为基层医院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首选方法,但实际应用过程中,临床医生因素、实验室检查因素等影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林娜 《心脏杂志》2004,16(6):589-590
急性心肌梗死(AMI),大多数患者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疼痛持续时间长,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结合典型心电图改变及血清心肌酶谱改变较易确诊,然而临床上有些患者发病时无典型胸痛,而有一些其他症状,通过心电图检查才能发现。现将我院近12年来收治的5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胸痛性急性心肌梗死114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以实现临床早期鉴别诊断。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式归纳总结患者的治疗资料,重点探究其临床特点和早期特异性表现。结果 80例患者中呼吸系统症状占20.00%,循环系统症状占18.75%,消化系统症状占42.50%,神经系统症状占16.25%,2.50%的患者无特征性表现。心电图检查结果中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占46.25%,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占53.75%。心肌酶谱检查异常升高患者占97.50%。31.25%患者在6h内确诊,47.50%患者在6h~12h确诊,21.25%患者在12h后确诊。经治疗后好转率总有效率为87.50%,总无效率为12.5%,死亡率为7.50%。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不典型心电图表现,但心肌酶谱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临床诊治中可结合进行诊断,以实现早期鉴别诊断,辅助治疗,促进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的临床特点。方法1991~2004年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确诊为第一次AMI的39例CAPD患者为透析组,50例非肾功能不全病人为对照组,比较它们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演变、心肌酶变化和住院期病死率等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透析组的首发症状较不典型;AMI发生后患者就诊时间较迟(P<0.05)。透析组不典型心电图演变(61.5%vs26.0%)和不典型心肌酶变化(90.0%vs12.5%)均较对照组多(P<0.05),但不典型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均符合AMI的国际诊断标准,而不典型心肌酶变化则不符合。透析组心功能衰竭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住院期死亡率透析组高于对照组(69.2%vs6.0%,P<0.05)。结论CAPD患者AMI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演变和心肌酶变化均不典型,动态观察心电图是诊断AMI较为可靠的手段;发生AMI后CAPD患者住院期病死率极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砷中毒者的心电图与血清心肌酶谱改变的意义.方法 对急性砷中毒者与健康者(对照组)的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砷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与血清心肌酶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电图与血清心肌酶测定对观察急性砷中毒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诊断,目前主要依赖于胸痛症状、心电图(ECG)动态改变及心肌酶谱动态演变加以确立,但后两者均受发病时间限制。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MI)指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心电图检查是诊断AMI的重要手段,其可确定心肌梗死部位、范围及演变过程并指导临床治疗,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部分AMI患者心电图表现正常,易造成漏诊及延误治疗。本文报道了1例因活动后胸闷多次并在多个医院就诊但心电图表现、心肌酶正常的AMI患者,以期为提高临床对这类AMI的诊治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肌酶谱(AST、LDH、CK、CK—MB、HBDH)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05例经确诊(符合WHO制定的诊断标准)的AMI患者进行心肌酶谱和cTnI联合检测,观察其对早期AMI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105例经确诊的AMI患者中,93例心肌酶改变,敏感性为88.6%;100例出现cTnI升高,敏感性为95.2%。100名健康对照者中,11例心肌酶发生改变,特异性为89%;1例cTnI升高,特异性为99%。结论心肌酶谱和cTnI联合检测在AMI早期的临床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已有大量研究肯定了血清心肌酶谱活力变化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但对血清心肌酶谱改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低氧血症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多。本文对明显缺氧的96例COPD患者同时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旨在探讨低氧血症与心肌酶谱活力改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型心肌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及多数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 ,临床上确诊相当困难 ,如何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拟诊病毒性心肌炎 ,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除少数患者表现为心力衰竭、心脏扩大、新出现的传导阻滞、阿斯综合征及心原性休克外 ,多数患者临床诊断缺少客观依据。而在心电图上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重症型心肌炎在临床上更为少见。本研究共收治 34例此类患者 ,探讨其临床表现特点。1 资料与方法 :(1)患者情况 :我院近 10年来收治急性重症型心肌炎住院患者共 34例 ,其中男 19例 ,女 15例 ,年龄17~ 41岁 (平均 2 9岁 ) ;(2 )入选标…  相似文献   

20.
<正>心肌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病情轻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病情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1]。近年来,心肌炎的发病率明显提高,部分患者,尤其是重症心肌炎患者,在临床症状、心肌酶学和心电图等方面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然而两者的治疗措施却截然不同[2]。AMI的治疗关键是尽快开通闭塞血管,使缺血心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