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1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进行分析,25例有室性心律失常(VA),2例猝死.≥Lown2级者血浆钾和镁浓度均较<2级者低,EF与VA级别及24小时室早数(VPC/24h)呈负相关(P相似文献   

2.
3.
自 1 990年来发现 QT离散度 (QTd)对成人作为心肌受损程度及其预后的一项指标 ,已广泛应用于成人心肌炎、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等。我们 2 3例小儿扩张型心肌病人 (DCM)进行 QTd测 ,发现QTd越大、越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 ,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一、对象  1 995年 3至 1 999年 2月收治的DCG病儿 2 3例 ,男 1 4例、女 9例 ,年龄 2岁 - 1 4岁 ,平均 6.0 2± 4.2 6岁。对照组为散居健康儿童 1 8例。二、方法 DCM诊断标准 :X胸片 (心胸比≥0 .53) ,二维超声心动图 (UCG)心室扩大、室壁活动减弱、左室射血分数 <50 % ,除外先心病及其它后…  相似文献   

4.
扩张型心肌病 (DCM)是临床常见的重症疾患 ,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 ,5年生存率不及 5 0 % [1 ] 。本文对 4 6例DCM患者连续观察其QT离散度 (QTd)变化 ,并与同期住院的非心脏病人作比较 ,旨在探讨对QTd变化与DCM发生致命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病情预后判断 ,并为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 1996年 1月~ 2 0 0 0年12月住院的DCM 4 6例患者 ,分为两组。A组 :2 5例 ,男 16例 ,女 9例 ,年龄 2 3~72 (43.1± 15 .2 )岁 ,均为入院前或入院1W内动态心电图显示有致命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对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45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根据合并的良性或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分为良性室性心律失常组(16例)及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29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并比较HRT的震荡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计算TO≥0,TS≤2.5ms/R—R、TO≥0+TS≤2.5ms/R—R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良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及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TS[(4.68±3.87)ms/R—R,(2.48±2.76)ms/R—R]显著低于对照组[(9.08±5.57)ms/R—R],TO[(-0.11±3.16)%、(1.17±2.08)%]显著高于对照组[(-2.96±3.42)%],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1);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TS低于良性室性心律失常组。TO高于良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TS≤2.5ms/R—R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79.37%、93.48%、88+46%及87.76%)均高于TO≥0(75.86%、82.61%、73.33%及84.44%),T0〉10+TS≤2.5ms/R—R特异度、阳性预测值(97.81%、9524%)最高,敏感度、阴性预测值(68.97%、83.33%)最低。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HRT显著变钝,TS可作为扩张型心肌病并发潜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力衰竭和各种复杂心律失常,其中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室性、房室交界性及混合型表现,它是一种发病年龄早、常见的、致死率极高的心血管临床综合症,有资料表明心衰死亡原因与突发性的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有关,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预测猝死的发生,从而减少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曾佑平  张利华 《心脏杂志》2003,15(2):121-123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复杂型非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0 4例缺血性或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复杂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卡维地洛组 5 4例 ,对照组 5 0例 ,两组均常规强心、利尿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治疗 ,仅卡维地洛组加用卡维地洛口服治疗 ;疗程 6月。采用 2 4 h动态心电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观测治疗前后的 HR、室性早搏 (PVC)、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NSVT)、左心室射血分数(L VEF)。结果 :经卡维地洛治疗 1月后 ,卡维地洛组较对照组抗心律失常作用增加明显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3月后 ,卡维地洛组较对照组 L VEF明显增加 (P<0 .0 5 ) ,抗心律失常作用在卡维地洛组进一步增加 ,而 HR、血压无明显变化 (P>0 .0 5 )。结论 :在传统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长期加用卡维地洛 ,对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复杂型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芪合剂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室性心律失常长期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65例稳定性DCM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病毒学检查结果分为阳性组(36例)和阴性组(2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阳性组中有25例接受口服黄芪合剂治疗半年(即阳1亚组),11例拒绝而未接受黄芪口服治疗(即阳2亚组);阴性组中有18例接受黄芪治疗(即阴1亚组),11例未接受黄芪治疗(即阴2亚组).治疗前后应用Holter检查观察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变化、心脏彩色超声多普勒评估心脏左室舒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ELISA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白细胞介素-4(IL-4)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结果:阳1亚组和阴1亚组中分别有3例和2例未坚持服用黄芪或失访而退出.与治疗前相比,阳1亚组、阳2亚组、阴1亚组、阴2亚组室性心律失常改善率分别为:54.5%(12/22)、18.2%(2/11)、43.8% (7/16)、27.3%(3/11),阳1亚组与阳2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1亚组和阴1亚组LVEDd均有缩小(P<0.05)、LVEF均有升高(P<0.05),血IFN-γ和TGF-β1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IL-4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阳2亚组和阴2亚组也有相似表现,但是LVEDd、LVEF和IL-4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黄芪合剂可以有效控制DCM室性心律失常,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IFN-γ和TGF-β水平、抑制心肌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患者磁共振下心肌强化特征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VA)事件的关系,找出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19年11月-2021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54例NIDCM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发生VA事件的情况将其分为对照组及失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心脏磁共振延迟强化(LGE...  相似文献   

10.
零达红  凌佩莹 《内科》2007,2(5):749-750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以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伴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和猝死。至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差。出现心力衰竭症状后,5年生存率仅40%[1]。笔者将本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DCM的126例患者的临床及心电图表现进行回顾分析,探讨DCM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房室大小及心功能的关系,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26例DCM患者中,男87例,女39例,年龄16~83岁,平均(38±7)岁,诊断标准符合WHO/ISFC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2],并排除右室心肌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 (DCM)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原因。方法 分析 96例DCM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类型以及心功能、房室大小的关系。结果 心律失常发生率 92 7% ,传导阻滞占心律失常的 6 8 5 % ,其次为室性心律失常 (VAR) ,占心律失常 6 5 1% ,VAR的发生与左室扩大有关 (P <0 0 5 )。房颤的发生与左房扩大有关 (P <0 0 1)。结论 DCM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 ,且多样易变。其发生与广泛心肌纤维化致心电生理异常、影响心肌细胞的电传导和自律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治疗中应用系统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62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治疗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所有患者以随机表法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基础护理的31例患者属于对照组,另一组进行系统护理的31例患者属于实验组,对比上述两种护理干预对患者遵医嘱行为、生活质量以及情绪的影响。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GQOL-74评分、POMS-SF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GQOL-74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OMS-SF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治疗中应用系统护理所获得的成效显著,明显稳定了患者情绪,提升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4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AECG)检查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心功能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观察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增大的情况,统计并分析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6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合并心律失常52例(81.25%);复杂性心律失常患者10例(15.62%);死亡3例(4.68%);存活患者中10例有三种以上的心律失常,其余均为一至两种心律失常.结论 DCM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以室性早搏居高,并在此基础上合并有其他形式的心律失常,即多样、易变、复杂,心律失常越复杂其治疗的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心肌病是指一类伴有“心脏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根据WHO基于解剖和生理特点的分类,心肌病可分为肥厚型、扩张型、限制型及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四种。其中扩张型、肥厚型以及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与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性猝死密切相关。最初阶段的心肌病原发性的病理改变以及终末阶段严重的心力衰竭都可以导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或者心脏性猝死。然而,由于病理特点的不同,室性心律失常在这三种心肌病中临床表现及其内含的转归意义也各异。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及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是心肌病治疗的重要方面,这要求对心律失常机制及转归意义具有深刻的理解。循证医学及新的治疗手段诸如射频消融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出现使之更为确切并且有效;而分子心脏病学的发展使从心肌细胞甚至更微观的水平来理解及治疗心肌病成为可能。目前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主要是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务人员的经验而定。  相似文献   

15.
常青  洪丽 《心电学杂志》2006,25(2):104-105
患者男性,65岁。突发心悸、心前区闷痛伴大汗4h入院。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既往有扩张型心肌病史,心电图检查(图略)曾有心房扑动,心房率约200次/min.体检:BP100/75mmHg,心界略大,心率175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底少许湿啰音。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图1)未见窦性P波,V1导联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5s,R-R间期规则为0.34s,频率175次/min,  相似文献   

16.
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9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其主要特征是心脏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减低,常伴有心律失常,可引起猝死。本文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心肌病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心肌病是指一类伴有"心脏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根据WHO基于解剖和生理特点的分类,心肌病可分为肥厚型、扩张型、限制型及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四种。其中扩张型、肥厚型以及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与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性猝死密切相关。最初阶段的心肌病原发性的病理改变以及终末阶段严重的心力衰竭都可以导致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或者心脏性猝死。然而,由于病理特点的不同,室性心律失常在这三种心肌病中临床表现及其内含的转归意义也各异。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及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是心肌病治疗的重要方面,这要求对心律失常机制及转归意义具有深刻的理解。循证医学及新的治疗手段诸如射频消融和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出现使之更为确切并且有效;而分子心脏病学的发展使从心肌细胞甚至更微观的水平来理解及治疗心肌病成为可能。目前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处理主要是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务人员的经验而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 ( TCA)对扩张型心肌病 ( DC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4 2例 DCM伴 TCA患者 ,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 ,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 ,分析两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结果 死亡组室性心动过速 ( VT)发作频率快、阵数高、多形性 VT的发生率高 ( P <0 .0 5~ 0 .0 0 1) ;死亡组左心室射血分数 ( L VEF)明显低于存活组 ( P <0 .0 0 1)。结论  DCM伴 VT,具有发作频率快、阵数高、多形性 VT的特点 ,是 DCM患者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心律失常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01例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 所有病例均出现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其次为ST段改变.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多有频发的室性心律失常,而ST段改变提示的心肌损害会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若不及时了解并有效控制,则会在多种诱因的作用下发展成为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跳骤停、猝死,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莫雷西嗪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 )室性心律失常远期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5 0例DCM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常规治疗 (CT)组和莫雷西嗪治疗 (MT)组 ,随访 4年 ,对资料完整的 4 3例 (CTG组 2 1例 ,MTG组 2 2例 )进行分析。结果 :DCM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应用雷莫西嗪治疗后近期 (第 1、2年 )能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 ,远期 (第 3、4年 )能使心律失常增加 ;4 3例中 ,死亡 14例 ,且 4年死亡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结论 :莫雷西嗪能增加DCM室性心律失常的远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