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胸膜穿刺置管持续椎旁阻滞用于单侧剖胸术后镇痛效果和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单侧剖胸术病人根据术后镇痛方法随机平分 3组 :椎旁阻滞 (PVB)组 ,是在术中经壁层胸膜穿刺置一根硬膜外导管于椎旁间隙 ;硬膜外阻滞 (Ep)组 ;PVB0 组是PVB的空白对照。术后病人出现切口中度疼痛时用0 .2 %布比卡因镇痛 ,负荷量 10~ 15ml,持续量 2~ 4ml/hr。观察镇痛前后的疼痛评分、呼吸功能及血压 (SBP ,DBP) ,心率 (HR)和SpO2 变化。结果 :PVB和Ep组镇痛后与镇痛前相比 ,VAS及PrinceHenry疼痛评分降低P <0 .0 1,呼吸通气功能FVC ,FEV1.0改善P <0 .0 1;PVB ,Ep组与PVB0 组相比 ,疼痛评分较低 ,FVC ,FEV1.0较高 ,组间变化P <0 .0 1;各组内SBP ,DBP ,HR和SpO2 均无明显变化P >0 .0 5。结论 :经胸膜穿刺置管行椎旁阻滞操作简单安全、镇痛完善 ,无并发症及毒副作用 ,适用于单侧剖胸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椎旁间隙阻滞用于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门例单侧开胸手术病人,术前经皮行胸椎旁间隙穿刺置管,注人0.5%布比卡因15ml,观察血压、心率变化,术后间断注人0.5%布比卡因镇痛。结果椎旁间隙阻滞对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阻滞范围为T3~T8,术后8例病人带管回病房,6例出现切口中度疼痛的时间平均为(7.5±6.2)h,再次椎旁间隙注射0.5%布比卡因15ml后切口疼痛均缓解或完全消失。未出现恶心、呕吐及局麻药中毒症状。结论椎旁间隙阻滞操作简单,术后镇痛完善,不影响隔肌运动,适用于开胸手术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3.
椎旁间隙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观察椎旁间隙阻滞用于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2例单侧开胸手术病人,术前经皮行胸椎旁间隙穿刺置管,注入0.5%布比卡因15ml,观察血压、心率变化,术后间断注入0.5布比卡因镇痛,结果 椎旁间隙阻滞对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阻滞范围为T3-T8,术后8例病人带管回病房,6例出现切口中度疼痛的时间平均为(7.5±6.2)h,再次椎旁间隙注射0.5%布比卡因15ml后切口疼痛均缓解或完全消失,未出现恶心、呕吐及局麻药中毒症状,结论 椎旁间隙阻滞操作简单,术后镇痛完善,不影响膈肌运动,适用于开胸手术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4.
不同浓度布比卡因椎旁阻滞用于剖胸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布比卡因椎旁阻滞用于剖胸术后镇痛效果和给药方式.方法:90例全麻下单侧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6组(n=15).术后病人出现中度疼痛时,用不同浓度布比卡因椎旁阻滞作镇痛治疗,Ⅰ~Ⅵ组布比卡因浓度依次为0.13%、0.20%、0.25%、0.30%、0.37%、0.50%,首量15 ml.观察镇痛前、后的血压、心率、SpO2、疼痛评分、呼吸通气功能的变化及部分病例的应激激素变化.再次出现疼痛时注药,此时第Ⅰ~Ⅳ组用连续注射法,维持量2~4 ml/h;Ⅴ、Ⅵ组用间断注药法,每次15 ml. 结果:6组都有镇痛作用.Ⅰ~Ⅵ组的止痛时间依次为:(125±42) min、(167±39) min、(198±56) min、(215±67) min、(263±47) min、(452±75) min;疼痛评分:VAS评分≤4, Prince Henry Scale 评分≤2分;用布比卡因前及用后5、10、15、30 min的血压、心率、SpO2均无明显变化(P>0.05);镇痛后30 min呼吸功能FVC、FEV1.0比镇痛前改善(P<0.01);术后第1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恢复麻醉前水平(P>0.05). 结论:6种浓度布比卡因椎旁阻滞用于剖胸术后镇痛均有效、安全,止痛时间随浓度增加而延长, 0.13%布比卡因是实用有效的浓度.连续注射法比间断注射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椎旁神经阻滞对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建防  周赞宫  王明山  宋力 《广东医学》2006,27(8):1212-1213
目的.比较椎旁神经阻滞(PVB)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肺癌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肺叶切除的患者,术后镇痛随机分为椎旁神经阻滞组(A组,n=25)、静脉自控镇痛组(B组,n=25)。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记录手术后4,6,8,12,24和48h的伤口疼痛程度。术后24h随访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静止状态VAS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咳嗽时VAS评分在术后4,6.8和12hA组显著低于B组(P〈0.05或P〈0.01)。术后24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发生恶心呕吐的患者恶心、呕吐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较静脉自控镇痛对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满意,且恶心呕吐的程度较静脉自控镇痛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6.
崔英坤 《当代医学》2021,27(26):160-161
目的 探讨在开胸手术术后镇痛中应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开胸手术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0例.参照组实施全身麻醉,实验组实施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段的疼痛评分、血压水平、心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 实验组不同时段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段两组血压水平、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参照组的25.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75,P=0.012).实验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开胸手术术后镇痛中应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在镇痛时间内减少不良反应,保持生命指标稳定.  相似文献   

7.
胸外伤及开胸术后疼痛增加病人痛苦,而且导致神经内分泌、心血管、呼吸等一系列伤害性变化,镇痛治疗可减少这些伤害性病理反应,有利于创伤恢复。2004年2月~2005年6月,我院ICU应用胸膜问阻滞治疗胸外伤28例、开胸食管癌切除6例、肺叶切除2例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8.
剖胸手术患者手术切口长、创伤大、部分术中需切除肋骨,甚至造成肋骨骨折,因而术后伤口疼痛剧烈,常影响患者术后各器官功能的恢复。我院对剖胸手术患者术后采用胸部硬膜外镇痛,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选择61例因肺癌行单侧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试行椎旁间隙穿刺置管术后镇痛,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1例患者ASA分类Ⅰ、Ⅱ级,其中男53例,女8例,年龄(54±9.3)岁,体重(55±8.2)kg。均为肺癌单侧开胸行肺叶切除术。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评价持续肋间神经阻滞与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剖胸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350例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术后分别施行持续硬膜外阻滞(A组,n=155)与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B组,n=195),按Prince-Henry评分法对术后3天内不同时段疼痛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并对两组病人术后动脉血PO2、PCO2以及因镇痛措施所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自觉疼痛减轻,除术后第4h外,各时段疼痛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动脉血PO2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B组PCO2低于A组(P<0.05)。B组镇痛副反应少于A组。结论 持续肋间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对于剖胸术后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在镇痛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方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比较美蓝肋间神经阻滞镇痛与硬膜外术后持续镇痛方法对剖胸术后病人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接受剖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胸段硬膜外镇痛组和美蓝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组,以VAS评分判断其术后效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比较,美蓝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组的VAS评分明显优于胸段硬膜外镇痛组,且其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美蓝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组的效果明显优于胸段硬膜外镇痛组.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 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开胸手术患者70例, 随机分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 (T组, n=35) 和单纯全身麻醉组 (G组, n=35) .T组患者于全麻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开胸侧切口所在胸椎旁间隙注射0.5%罗哌卡因0.25 m L/kg.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6 h、12 h、24 h、48 h的心率 (HR) 、平均动脉压 (MBP) 、吸空气状态下氧饱和度 (SpO2) 值及安静及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 和镇痛泵按压总次数、相关并发症, 以及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结果 与T组比较, G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时的HR、MBP增高, 安静及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 (P<0.05) , 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 (P<0.05) ;T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减少, 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及下床时间缩短 (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旁神经阻滞定位准确, 效果确切, 用于开胸手术患者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 不良反应少, 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是目前开胸手术术后镇痛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杰  马燕  刘勇  曹兴华 《新疆医学》2022,(4):387-390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比较胸椎旁神经阻滞与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胸科手术中术后镇痛以及不良反应效果影响Meta分析.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OVID、EMBASE、CNKI、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万方,无语种和发表时间限制.收集随机对照试验关于两种阻滞方式对患者术后镇痛影响.评价的...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剖胸术后因创伤大而疼痛剧烈,良好的术后镇痛对减轻病人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我们对54例肺癌患者术后采用了三种方法镇痛,经比较后发现椎旁壁层胸膜外间隙置管,行单侧多根肋间神经连续阻滞方法简单,镇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胸腔镜直视下经胸入路与超声引导下经皮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术中麻醉管理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择期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超声引导下经皮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和胸腔镜直视下经胸入路胸椎旁神经阻滞组(I组),每组30例。P组在术前由麻醉医师超声定位T4、T6椎旁间隙,I组在关胸前由外科医师在胸腔镜直视下定位T4、T6椎旁间隙,分别予以0.5%罗哌卡因10 mL,总量20 mL,行TPVB。两组患者均予以支气管内全麻,术后使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采用针刺法记录痛觉较对侧减退的节段数。记录两组患者TPVB的操作时间及阻滞皮区范围,记录入室后、插管后、手术5 min、手术30 min、术毕、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恢复室的停留时间及烦躁、气胸、椎旁血肿(胸腔镜直视下判断)发生情况;分别记录手术后1、2、4、6、8、12、24、48小时两组患者静止和咳嗽时的VAS评分,术后PCIA泵的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的消耗量。结果 操作时间I组低于P组,苏醒后痛觉阻滞范围I组大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5 min、手术30 min两组患者的MAP、HR均有降低,且I组相较于P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静止、咳嗽时VAS评分、PCIA舒芬太尼的消耗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有5例患者存在直径>5 mm的出血斑块,I组无直径>5 mm的出血斑块发生。结论 术前超声引导下TPVB可减少患者麻醉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中麻醉管理,且苏醒较快,但可能出现胸壁出血、血肿;术中胸腔镜直视下TPVB,可避免反复穿刺及误注血管的风险,有利于患者术后镇痛;二者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可根据情况适时选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