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产儿诊疗及护理体会.方法对本院2004年6月~2010年10月分娩的早产儿178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早产儿发生率为8.4 %(178/2 128);早产儿死亡率为16.9 %(30/178);早产儿出生时龄周少、体重低,死亡比例越高.结论 做好围生保健,不断改进早产儿的诊疗护理,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1984年1月1日至1993年12月30日产房分娩的孕满28周、体重>1000g新生儿登记及新生儿死亡登记。2 结果10年分娩活婴总数为14526例,围产期新生儿死亡92例,死亡率为6.33%。本组早产儿420例,占2.89%,过期儿1020例,占6.02%,低体重儿527例,占3.63%,畸形儿40例,占0.28%,巨大儿972例,占6.69%。与新生儿死亡有关的因素:早产儿、巨大儿及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7分者。根据新生儿早期特有疾病进行分类,结果依次为:新生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高血压产妇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中除1例因伴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患者均为出现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经分娩后,早产儿5例,围生期新生儿死亡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例.结论 临床医师在发现产妇有高血压时,应及时治疗,包括解痉、降压、扩容等,产检对于孕妇也是必不可少的,可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同时提倡低盐低脂饮食以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重点分析了我院1990~1994年围产儿死亡原因,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1 资料及来源 研究对象为在我院产房出生的、胎龄满28孕周、出生时体重在1000克以上的活产婴儿生后7天内死亡者。统计资料来源于1990年1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我院产科分娩登记本及围产儿死亡登记卡,对新生儿死亡病例及尸检报告进行调查核实和统计分析。 本院近4年来分娩婴儿总数为3835例,围产新生儿死亡40例,围产儿死亡率10.43‰。其中胎死宫内13例,占总死亡围产儿人数的32.5%;早产儿死亡7例,占围产儿死亡人数的17.5%;死产2例,占5%;早期新生儿死亡18例,占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早产的相关因素、围产儿情况与围产期的保健意义.方法选取了2003年1月~2005年3月在该院分娩的101例早产儿,进行了早产相关因素及围产儿情况分析.结果胎膜早破、臀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内科合并症占据早产因素的前4位早产儿低出生评分及死亡率均明显升高.结论孕期多种因素与早产有关,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提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对降低早产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志民  孔昭莲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2):1441-1442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1500g)的出生率及存活率不断提高,早产儿病死率逐渐下降。然而在基层医院,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早产儿病死率仍然很高。本文对我院儿科近10年来住院死亡的96例早产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早产儿死亡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一步降低早产儿病死率。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1994年1月~2004年1月我院儿科共收治早产儿434例,死亡96例,病死率为22.12%。在死亡的96例早产儿中,男67例,女29例,男女之比为2.31∶1;胎龄22~35周,出生体重600g~2700g,日龄10min~19d,住院时间2h~18d。其中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00例早产的危险因素及其转归的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0月于广东省惠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产科分娩且转入儿科的早产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成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并分析造成早产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早产儿的影响。结果 100例早产产妇中阴道分娩率30. 0%,剖宫产率70. 0%。导致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内科合并症及不明原因等,发生率分别为34. 0%、13. 0%、11. 0%和14. 0%。100例早产儿中有68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8. 0%,其中主要并发症分别为新生儿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窒息及肺透明膜病等。结论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内科合并症等可诱发早产的发生,增大并发症及死亡风险,早产儿根据其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生存率,规避并发症所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本院NICU收治的早产儿在积极的护理干预下与其存活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NICU在2004年1月至12月共收治的97例早产儿,在积极的护理干预下观察早产儿的存活情况,并对存活的早产儿进行半年的随访,了解其发育情况.结果97例早产儿中存活89例,存活率91.7%,死亡8例.结论早产儿收治在NICU内经精心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存活率,并减少其以后的发育异常的机率.  相似文献   

9.
我科自1998年1月~12月共收治早产儿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孕周在29周~37周,平均33.25周;体重最重2.45kg,最轻1.2kg,平均体重1.78kg。治愈24例,治愈率67%,死亡12例,病死率33%。主要死亡原因是窒息、硬肿、肺炎、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原因。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1)要了解早产儿的胎龄、体重、分娩时情况,做到护理时心中有数。由于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龄及出生体重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分娩的217例早产儿资料。结果: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3.8%和2.3%。早产儿并发症和死亡主要发生于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窒息、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随胎龄或出生体重增加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出生前加强孕期保健,尽可能延长胎龄,促进肺成熟;出生后防止早产儿窒息和加强低出生体重儿监护,将降低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低血糖与母亲产前糖皮质激素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产科分娩的胎龄34+0~36+6周单胎晚期早产儿及其母亲病例资料,共计514例,最终396例纳入本研究.根据产前地塞米松给药剂量将早产儿分为未用激素、激素不足量(<4剂)和激素足量(4剂).根据首剂地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出生的晚期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早产儿按照出生胎龄分成34、35和36周3组,然后根据分娩方式再次进行分类,将选择性剖宫产(ECS)的252例早产儿作为ECS组,358例阴道分娩的早产儿作为阴道分娩组,124例急诊剖宫产的早产儿作为急诊剖宫产组。分析分娩方式与不同胎龄的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ECS组早产儿发生呼吸系统疾病105例,发病率41.7%,急诊剖宫产组早产儿发生呼吸系统疾病56例,发病率45.2%,与ECS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8例阴道分娩的早产生儿发生呼吸系统疾病72例,发病率20.1%,ECS组比阴道分娩组具有更高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和35周组的晚期早产儿,ECS者比阴道分娩者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发病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35及36周组的晚期早产儿RDS和湿肺(TTN)发病率比较均是ECS者比阴道分娩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35及36周组的晚期早产儿ECS者与阴道分娩者相比,住院时间更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入住率和持续正压通气(CPAP)使用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S和急诊剖宫产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病风险相当;相对于阴道分娩,ECS会增加晚期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及预后不良,临床需尽量控制ECS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法对笔者所在院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住院分娩的39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精心细致的护理及对产妇的心理护理,所有早产儿母乳喂养均成功。结论心理护理可提高早产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医源性早产是指有医学指征需要早产分娩者[1].近年因围牛期监护的加强及早产儿治疗学的进步,早产儿存活率有所提高,医源性早产呈上升趋势.为了解医源性早产的原因、分娩方式及围产儿预后,现对71例医源性早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2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共7 059例,其中早产347例,早产发生率4.92%.在347例早产中,孕妇年龄最大40岁,最小20岁,平均27.24岁;初产妇290例,经产妇57例;孕周≤32周74例,32+1~34周81例,34+1~36+6周192例;单胎妊娠325例,多胎妊娠2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的相关因素,分析早产儿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早产的病例200例作为早产组,同期住院分娩的足月病例2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早产组孕妇、足月组孕妇以及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早产发生的主要原因、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胎龄对早产结局的影响以及早产儿出生体重对早产结局的影响。结果医源性早产发生的最主要的原因为子痫前期,其次为胎儿窘迫、胎盘因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和羊水过少、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组的高龄、早产史、反复流产史、未正规产检、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子痫前期和胎儿窘迫的比例均高于足月组(P0.05)。早产儿胎龄和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早产儿窒息、早产儿死亡和早产儿肺炎的发生率均有相关性(P0.05)。早产儿出生体重和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早产儿窒息、早产儿死亡和早产儿肺炎的发生率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原因有子痫前期、胎儿窘迫、胎盘因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和羊水过少、重度肝内胆汁淤积症。早产的危险因素有高龄、早产史、反复流产史、未正规产检、胎膜早破、产前出血、羊水过多以及胎儿窘迫。早产儿胎龄和出生体重与早产儿结局有相关性,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早产儿的结局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妊娠高血压引起胎盘早剥的临床分析。方法:本次病例筛选时间2018年1月份-2018年9月份收治的妊娠高血压引起胎盘早剥的3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治疗相关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血压情况以及母婴分娩解决。结果:治疗后患者血压均达到正常指标范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36例研究对象,产妇无死亡病例;其中早产儿6例,低重儿5例,新生儿窘迫4例,死亡1例。结论:妊娠高血压引起胎盘早剥对母婴安全都造成威胁,临床积极的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有效的控制血压,提高分娩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该院产科早产儿发生脑损伤的围生期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该院产科出生的1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均入住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依据早产儿出生胎龄将其分为研究1组(胎龄<32周,20例)、研究2组(32周≤胎龄≤34周,35例)及对照组(34周<胎龄<37周,45例),均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统计受试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并分析早产儿脑损伤的围生期危险因素。结果 100例早产儿经MRI检查诊断出41例脑损伤(41.00%);研究1组脑损伤总发生率(75.00%)明显高于研究2组(46.67%)及对照组(24.00%),即出生胎龄越小,脑损伤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34周早产儿损伤组初产、阴道分娩、妊娠期合并症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未损伤组(P<0.05);34周≤胎龄<37周早产儿多胎妊娠、阴道分娩、低血糖、严重感染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未损伤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初产、阴道分娩为胎龄<34周早产儿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阴道分娩及严重感染是34周≤胎龄<37周早产儿脑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胎龄、初产、阴道分娩及严重感染是早产儿脑损伤的围生期危险因素,临床应据此展开合理的防治措施,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改善预后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163例早产儿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据统计围产儿死亡三大主因为早产、窒息和畸形,其中早产占半数以上。为探讨早产儿发病及死亡的相关因素,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特将我院163例早产儿病例进行临床综合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2002年1月~2004年10月间我院新生儿总住院560例,其中早产儿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对早产儿血气、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新生儿贫血、颅内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早产儿80例,根据分娩方式将80例早产儿分为自然分娩组(36例)及剖宫产组(44例),对比两组早产儿产后1d内的血气、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学、血常规、新生儿贫血、颅内出血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与剖宫产组相比,自然分娩组早产儿胎龄较小(t=2.523,P<0.05).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在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05、0.421、1.666、1.292、0.097,均P>0.05).酸碱度(pH)、碱剩余(BE)、碳酸氢根离子(HCO3-)在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79、0.826、1.842,均P>0.05).血Na、血Cl、血Cr、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26、0.849、1.418、0.402、0.567、1.240,均P>0.05).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贫血及颅内出血发生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1.935、2.184、2.018,均P>0.05).结论 剖宫产及自然分娩对早产儿血气、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贫血及颅内出血的影响无差别,因此临床上应严格掌控剖宫产的指征,以降低临床上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前后早产儿发生率与结局,为产科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3年1月1日—2020年10月31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作为调查对象,将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时间作为分界点,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分娩的新生儿为A组,2017年1月1日—2020年10月31日分娩的新生儿为B组。统计分析两组早产儿发生率、基本情况、并发症及早产儿结局等临床资料。结果82413名新生儿中,早产儿6587例,平均发生率为7.99%。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早产儿发生率为8.00%,实施后早产儿发生率为7.99%,实施前后早产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χ=1.671,P>0.05);全面二孩政策前后早产儿性别、体重、胎龄、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早产儿的不良结局发生率为7.29%,全面二孩实施后早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为7.04%,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该院早产儿发生率、并发症及结局无明显变化,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孕期保健是该院“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早产儿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维持较低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