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噬是真核生物体内细胞的一种病理和生理现象,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作为一种免疫相关特发性肠道炎症疾病,自噬机制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介导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肠黏膜屏障损伤是IBD发病的关键因素,自噬通过肠道黏膜屏障损伤,影响疾病进程,干预和调控自噬是治疗IBD的新途径之一。本文重点阐述IBD发病中,自噬调控的肠黏膜屏障损伤机制,查阅相关研究文献,探讨中药通过自噬干预IBD疾病进程的作用靶点,发现中药能够干预PI3K/Akt/mTOR、JNK/Beclin-1/Bcl-2、PINK1/Parkin等自噬相关信号通路,拮抗肠道致病微生物,调控各类肠黏膜屏障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肠道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屏障的修复,从而发挥治疗IBD的作用;不同中药对自噬调控的炎症因子差异性作用与不同自噬蛋白亚型和细胞靶点相关,主要集中Beclin-1、CDK1及NLRP3炎症小体等。目前,中药通过自噬调控肠黏膜屏障治疗IBD的研究主要涉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和炎症小体激活方面,较少直接涉及细胞生理、病理层面的研究,且主要集中在肠免疫屏障相关细胞,肠机械屏障及生...  相似文献   

2.
炎症性肠病(IBD),是发生于肠道黏膜及黏膜肌层,具有反复发作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患者的肠道黏膜屏障保护功能下降或破坏有关。通过对近5年单味中药、中药提取物和复方中药干预IBD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发现中医药能够保护修复肠道黏膜屏障、缓解IBD临床症状,并防止其复发,为IBD的进一步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由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导致的慢性炎性疾病,通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多呈慢性、复发性或进行性炎症的病理表现,主要表现为肠道免疫反应和正常肠道菌群的改变,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Crohn病两种形式。目前关于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方面也依然存在很多难点。众所周知,人体的肠道菌群是一个巨大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优势菌群、条件致病菌及病原菌三种类型,与人体正常机能的发挥关系密切,而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黏膜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肠腔内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已被公认为机体最重要的屏障之一,这两者可以通过复杂的交互作用来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态。该文将围绕肠道菌群、肠道免疫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来探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肠黏膜屏障损伤及功能紊乱是炎症性肠病(IBD)发生的重要机制,中药对肠黏膜屏障损伤修复可能是治疗IBD的主要机理,可促进肠黏膜免疫平衡恢复,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优势突出,机制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中药对肠黏膜屏障影响受到广泛重视,成为IBD免疫机制及中药起效途径的理想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王奇瑞  邵菁 《中国中药杂志》2022,(22):5997-600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其发生发展涉及较多致病因素,其中肠道菌群紊乱被认为是IBD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因此,恢复和维持包括细菌和真菌在内的肠道菌群平衡已经成为一种有效治疗IBD的选择。该文以肠道菌群与IBD的相互作用为理论基础,以传统中医临床辨证论治IBD的原理为治疗原则,总结了治疗临床常见的大肠湿热证、脾虚湿蕴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寒热错杂证和热毒炽盛证IBD患者常用的中药汤剂,着重叙述了芍药汤、清肠栓、乌梅丸、半夏泻心汤、参苓白术散、理中汤、四神丸、痛泻药方、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及鱼腥草制剂等中药方剂的疗效,调控机制和对IBD患者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通过研究发现,中药方剂可通过增加IBD患者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双歧杆菌、乳杆菌等一些产短链脂肪酸的有益菌丰度,减少肠杆菌科等有害菌的丰度,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从而达到治疗IBD的目的。面对IBD的难治性、高复发性,中药汤剂为通过干预肠道菌群紊乱治疗IBD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黄葵敛肠汤加减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的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就诊的106例IB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设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黄葵敛肠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肠道菌群、炎症指标及免疫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45%(49/53),比对照组75.47%(40/53)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大肠杆菌均比对照组低,乳杆菌、双歧杆菌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比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黄葵敛肠汤加减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确切,抑炎作用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7.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基本生命现象,是细胞适应环境变化、防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高发的、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发现自噬与IBD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就自噬对IBD发病机制的影响进行综述,并总结对IBD有效...  相似文献   

8.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肠道菌群能够产生大量维持机体健康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等,调节宿主生理活动和改善疾病状态。多糖为药食同源植物的主要药理活性物质,由于其具有易溶、毒性低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药食同源植物多糖进入生物体内不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但可被肠道菌群分泌的多糖降解酶降解,具有潜在的益生元特性。药食同源植物多糖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介导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并作为益生元与益生菌形成合生元改善炎症性肠病。对药食同源植物多糖与肠道菌群的互作机制、介导肠道菌群并作为益生元改善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药干预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黏膜屏障是指肠黏膜阻止肠腔内有害物质如致病微生物、多种生物大分子和抗原进入血液循环而形成的屏障,以维护人体健康。正常菌群在人体某一特定部位黏附、定植和繁殖,形成一层"菌膜屏障",能够抵抗外源微生物定植,对机体组织免受外来病原菌的侵袭具有重要作用。肠黏膜在休克、缺血、胰腺炎等情况下,其通透性增高引起细菌和内毒素移位、促炎因子释放,加重原发疾病的发生,激发炎症反应,引发胰岛素抵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甚至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中药在治疗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疾病方面具有明确的优势,但中药药效成分大多生物利用度低,中药经口服后可先与肠道菌群接触并发生相互作用,进而调节人体相关机能。从肠黏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微生物屏障及化学屏障4个角度,系统总结了中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的作用,以期对中药调控肠道菌群治疗肠黏膜屏障功能紊乱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反应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其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医脾胃和肠道菌群不仅有着理论的相似点,从脾论治能调整肠道菌群,修复肠道屏障,恢复正常的免疫应答,由此可见二者在功能上的相通之处。本文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探讨中医从脾论治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多糖因在免疫调节方面作用明确,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医药从业者广泛关注,但是中药多糖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权威的结构表征方法、多方位的免疫调节机制探究途径。通过对近年来中药多糖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多糖受体的研究进展及中药多糖在调节肠道菌群方面的潜能进行综述,为中药多糖在免疫调节方面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魏乐乐  顾永哲  罗云  谭婷  刘月  廖正根  杨明 《中草药》2023,54(18):6185-6194
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但近年来随着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的加剧,心脑血管疾病患病呈低龄化趋势。许多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及其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衡、肠道屏障功能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均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药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优势,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晰。为此,基于肠道菌群在结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从肠道菌群的角度阐明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和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秦惠玉  马尚智  于玮  龙飞  陈海君  陈文  田星  韩博 《中草药》2017,48(11):2327-2334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常见胃肠道疾病,其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不明。通常认为IBD是由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引起的,其相关因素包括免疫系统、氧化应激、胃肠道内微生物菌群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NO、环氧合酶-2(COX-2)、白三烯B4(LB4)等相关因子。传统维吾尔药中有许多对IBD有效的植物,如龙葵、没食子、石榴等,它们对IBD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以上因素的一种或几种的结合。现就IBD发病因素在IBD中的作用及各种维吾尔药用植物对IBD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叶敏  万军  王李俊  章黎明  刘志强 《中草药》2022,53(22):7279-7284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致残性且长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菌群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目前,临床上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增效减毒、疗效可靠的优势。通过总结单味中药及中药复方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将中药、肠道菌群和类风湿关节炎三者关联起来,以期寻找新的突破口,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临床特征的疾病,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肺实质病变、肺气肿、大气道炎症和重塑等病理特征,其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是全球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治疗COPD常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如糖皮质激素类或支气管扩张剂等,其易出现耐药性,不良反应(皮疹、心动过速、头晕、代谢紊乱、精神障碍等)较多。中药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与临床症状,减少COPD疾病的加重或复发,在治疗COPD方面具有一定前景。文章通过阐述COPD的发病机制、中药治疗COPD药理作用与治疗机制为研究,对进一步探索中药资源成为活性明确、安全性好的COPD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CKD)是病程长、发病机制复杂的一类疾病,中医药在其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网络药理学已成为中药治疗CKD的有效研究方法。网络药理学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运用高通筛选及网络分析等技术,建立“药物-基因-靶点-疾病”网络,系统阐述机体与药物间作用的原理与规律,与中药多途径、多靶点特点相契合。通过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治疗CKD研究发现,中医药在改善CKD的氧化应激状态、调节炎症反应、减缓肾脏纤维化和细胞凋亡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对网络药理学在CKD领域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为网络药理学对中医药治疗CKD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手足口病中医药治疗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1994~2010年中医辨证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概况。手足口病在疾病辨证上多进行分期辨证;治疗上多采用复方汤药、中成药及中药提取物以及外治法等治疗。实践证明中医药诊治手足口病方法多样,且大多疗效满意,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董石  姜苗  王佩佩  崔玉 《天津中医药》2018,35(10):798-800
通过整理近年发表的中医药领域前列腺癌研究文献,回顾总结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研究进展并提出建议。研究表明中医复方联合西医治疗对前列腺癌具有明显疗效,多种中药提取成分对前列腺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中药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慢性腹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衡及其对肠道屏障、肠道免疫反应、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的调节均可影响腹泻的发生与发展。中药对慢性腹泻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然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因此,基于肠道菌群在腹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从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药活性成分调节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结构、组成及其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慢性腹泻的作用机制研究和抗腹泻中药新药的进一步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