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田丽华  苏彦果 《河北医药》2011,33(15):2399-2399
例1,女,70岁。主因右手颤抖、四肢僵硬1个月,卧床1d于2010年2月11日入我院。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半年前患脑梗死遗留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双下肢力弱,生活可自理。  相似文献   

2.
李青  孙斌  董伟伟 《医药导报》2002,21(12):761-761
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DiP)常见于使用多巴胺 (DA)拮抗药和耗竭药如酚噻嗪类 (氯丙嗪、奋乃静等 )、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等 )、噻吨类、甲氧氯普胺等。 1999~ 2 0 0 0年 ,笔者遇到氟桂利嗪所致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3例。1 临床资料例 1,男 ,72岁。为防治头晕自 1999年 6月口服氟桂利嗪5mg ,qd。半年后出现右上肢震颤 ,动作缓慢、笨拙 ,双下肢失灵活 (左侧重 )及踩棉花感 ,未停药。于 2 0 0 0年 4月因症状加重而来我院帕金森病专科门诊就诊。体格检查 :表情呆板 ,动作缓慢 ,右上肢震颤并伴随运动消失 ,左上肢伴随运动减少 ,双上肢呈…  相似文献   

3.
张晓娟  刘娟 《医药导报》2021,(1):135-136
1病例介绍患者,女,76岁。因"咳嗽、气喘6年余,再发伴心慌、腹胀1周余"入院。患者曾多次入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经住院治疗好转后出院,平素未行特殊治疗。1周前,患者受凉后气喘加重,双下肢乏力,伴有阵发性心慌及下腹胀痛,精神状态较差,睡眠质量差,体质量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正常。20年前曾行"肺叶切除",既往血压偏高,收缩压≥150 mmHg(1 mmHg=0.133 kPa),有慢性胃炎病史。否认既往食物及药物过敏史。现有上腹痛、反酸、呃逆等表现。  相似文献   

4.
例1 男性,63岁。主因胸骨后不适伴吞咽疼痛5天就诊。患者于5天前夜间卧床口服速效伤风胶囊2粒,次晨起后出现上述症状。内镜检查见食管20cm处左侧壁溃疡,0.4cm×0.5cm,敷灰白苔,周边及环周食管粘膜充血水肿。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溃疡伴非特异性炎症。内镜诊断:食管溃疡。  相似文献   

5.
闫芳  高振广 《齐鲁药事》2002,21(5):22-23
人们常有一种观念,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服用安全,无毒副作用,殊不知"是药三分毒".中医理论认为中药的不良反应是由于药物"偏性"所致,凡药皆可引起不良反应,只是中药随个人体质不同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程度不同.本文对近年来国内有关中药制剂所引起的药源性哮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1 病例介绍例 1 王某 ,男 ,3岁。因进食不洁食物而致恶心、呕吐不止 ,经乡医确诊为急性胃炎 ,给予阿米卡星 (丁胺卡那霉素 ) 0 .15 ,甲氧氯普胺 (胃复安 ) 10 mg肌注。于半小时后因症状未减轻来院就诊。查体 :见神志清 ,心肺无异常 ,腹平软 ,肠鸣音亢进 ,两眼球上视 ,颈部向右侧扭转 ,舌伸向外而不能回缩 ,生理反射存在 ,病理反射未引出。考虑胃复安所致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 ,遂给 6 5 42肌注 ,约半小时后症状缓解。例 2 侯某 ,男 ,35岁。因牙痛致彻夜未眠 ,于 2 0 0 1年 6月 8日下午 3点就诊 ,乡医给予奋乃静 4 mg每日三次口服。第 2日中…  相似文献   

7.
抗精神病药丁酰苯类中的氟哌啶醇所致散瞳、视物模糊,国外虽有记载[王祖沂:国外医学精神病分册6(4):193,1979],但国内尚未见报道。现将我院治疗的3例报告如下。病历摘要例1,男,19岁。因胡言乱语、行为异常1个月而入院。过去无眼疾,未服过任何抗精神病药物。入  相似文献   

8.
9.
1病历资料患儿女,4岁。因发热、咳嗽10余天,颜面、口唇青紫1天入院。人院前家长曾自行给予口服大量复方磺胺甲噁唑(新诺明)片(1日3次,每次1片,共服10天,总量达30余片)。查体:体温38.4。C,呼吸27次/分,心率161次/分。精神不振,双面颊、耳廓、眼结膜、口唇及舌黏膜、指趾端均为青紫色。心音低钝,律整,双肺散在少许水泡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各类药物导致过敏性休克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2005年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内199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较易引起过敏性休克;药源性过敏性休克与年龄无关,未见性别差异,以静脉给药方式导致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最高。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合理用药,预防过敏性休克发生。  相似文献   

11.
任丛丛  贾光伟  梁良  郭菲  张帆 《安徽医药》2023,27(7):1480-1484
目的 探索利用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开发主动监测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DIP)的方法,并分析DIP的人群特征。方法 利用CHPS制订主动监测方案,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聊城市人民医院入院病人从病历、医嘱、体征、影像学检查中通过关键词检索出报警病例,对其临床症状、治疗药物、体征检查、既往用药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后,生成最终监测结果。结果 在纳入研究的36 369病例中,实际使用研究药物的为12 021例,CHPS报警病例2 488例,经人工复核后确定阳性病例52例,CHPS阳性预警率为2.1%(52/2 488),DIP实际发生率为0.43%(52/12 021)。可疑药物有曲美他嗪、利血平、氟桂利嗪、丙戊酸盐、氟哌啶醇、奥氮平、氯氮平、阿普唑仑、多奈哌齐、利培酮。52例阳性病例的年龄为(68.36±12.98)岁,年龄>65岁者共38例(73.08%),女性病人34例(65.38%),既往有缺血性脑病病史者18例(34.62%),双侧肢体阳性症状者40例(76.92%),颅脑CT或MRI检查显示异常者37例(71.15%),11例(21.15%)未停用可...  相似文献   

12.
庆大霉素是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之一,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对肾脏和第8对脑神经的毒性反应。一般情况下,临床应用中可引起蛋白尿,管型尿、血尿、头昏,眩晕、恶心、耳鸣,但用药后出现肌肉痉挛、抽搐等全身症状未见报道。现将我院自1980年起所见3例报道如下: 例1:患者娄XX,男性,42岁,医生。于80年7月9日上午9时许因上腹部不适,畏寒。嗳气,泛酸,呕吐频繁,呕吐出少量食物残渣,发热,体温38.6℃而就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0800/mm~3,中性82%,淋巴12%,嗜酸1%。体检:体温38.7℃,心肺(一),腹平软,肝剑下2.5cm,质软,肋  相似文献   

13.
14.
摘要:目的:了解药源性过敏反应的发生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取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库中2016~2018年所有过敏反应的自发报告,剔除无效报告后对报告一般情况、患者年龄、性别、致敏药物分类、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和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其中一般的ADR与严重的ADR的差异。结果:发生一般ADR人群年龄为(47.42±22.33)岁,严重ADR患者年龄为(52.57±18.98)岁,两者差异明显(P<0.001)。一般ADR中出现频次最高的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37.65%)、中成药(13.25%)、神经系统用药(7.65%)、抗肿瘤药(5.56%);严重ADR大致相同,为抗菌药物(24.33%)、抗肿瘤药(11.16%)、神经系统用药(9.48%)、中成药(7.72%)。一般ADR中91.93%累及皮肤黏膜系统,主要表现为皮疹(51.05%),而严重ADR累及皮肤黏膜系统仅为40.51%,其次为全身症状18.13%、心血管系统17.97%,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16.63%。一般ADR中38.85%发生在用药30 min内,低于严重ADR的58.22%。结论:过敏反应的致敏药物种类多,累及多个系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有必要对重点品种开展主动监测,提供临床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5.
偏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病,治疗药物较多,方法各异,疗效不一。笔者自1997年1月~1999年12月采用西比灵加泰必利治疗偏头痛6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了解药源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提取我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2008~2019年药源性心律失常的自发报告,剔除信息不全和无效报告后对报告一般情况、患者基本信息、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心律失常类型、ADR治疗和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相关风险因素。结果:1 439例药源性心律失常报告中,患者平均年龄为(55.17±21.20)岁,以45~64岁占比最高(35.72%);共涉及19类、387种药物,排名前5位的药物是右美托咪定(24.15%)、莫西沙星(16.18%)、重组人白介素-11(11.11%)、沙丁胺醇(10.39%)、胺碘酮(7.73%);心律失常类型多样,以心动过速(56.46%)和心动过缓(19.63%)为主。与非QT/QTc间期延长组相比,年龄>65岁(P=0.007)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P=0.016)是QT/QTc间期延长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药物以抗心律失常药和抗过敏药为主。结论:莫西沙星和胺碘酮可导致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重组人白介素-11以诱发心房颤动为主,右美托咪定主要为心动过缓,临床应加强用药监护;老年人和原患心脑血管疾病是药物导致QT/QTc间期延长的高风险因素,临床应予以重点关注;有必要开展重点品种主动监测研究,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告引起药源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预后,提示临床医师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药剂科收集2007年1月至2007年4月的住院病历3762份,对药源性肝损害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药源性肝炎38例,患病率为1.01%;致肝损害的主要药物有9类;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症状、黄疸;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多项肝功酶类指标升高。结论药源性肝损害可由多种药物引起,起病隐匿,肝功能检查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早期及时停用肝损害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癫痫为脑神经元过度放电而引起的反复发作性脑功能障碍 ,可由多种原因诱发 ,其机制复杂。近几年来 ,临床上常发现应用抗菌药物引发癫痫 ,现报道如下。1 青霉素类李氏 〔1〕报道 2例患儿 ,1例因支气管肺炎给予青霉素 G钠640万 U/日静滴 ,6天后出现癫痫症状 ,停药后消失。另 1例因发热给予青霉素 G钠 560万 U/日静滴 ,3天后出现癫痫样症状 ,立即停药并改用其它抗菌药未再出现。张氏 〔2〕报道 1例患者 ,因心肌病肌注氨苄青霉素 2 g,1 0分钟后出现癫痫样发作 ,立即给予安定 1 0 mg肌注 ,1 0 %葡萄糖 50 0 ml加入东莨菪碱 0 .6mg静滴 ,维持 3…  相似文献   

19.
药源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 ,药源性急症是最严重的药源性疾病 ,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常可在短时间内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世界 1 3的患者的死亡与用药不当有关。笔者概述抗菌药物所致的变态反应性药源性急症相关问题。1 过敏性休克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往往具有过敏体质和家族过敏史。由于个体差异 ,任何药物均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只是反应程度有轻有重 ,发生率有高有低 ,发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氯霉素、两性霉素和多粘菌素等 ,其中以青霉素为最。青霉素致过敏性休克有如下特点 :①以青少年及女性为多 ;②与其他药联用较单独应用为多 ;③间隔用药较连续用药为多 ;④有家族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发生率高 ;⑤各种给药途径和各种剂量 ,重复用药和初次用药均可发生 ,且很难预测 ,死亡率高。有报道 2例患者在注射室吸入了含青霉素分子之空气而引起严重过敏性休克 ,其中 1例抢救无效死亡。所有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均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 ,对本类药物也易引起过敏 ,据现有资料 ,青霉素过敏的人对本类药物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为 5 %~ 1 0 % ,如...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我院收治一例因服用中药同时出现铅、砷中毒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