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宫颈癌血管生成与癌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血管生成与癌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检测75例早期宫颈癌、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和 15例癌旁正常宫颈上皮中微血管密度 (MVD,CD34 标记 )及 Ki- 6 7抗原的表达情况 ,探讨宫颈癌血管生成与癌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  CD34 主要表达于宫颈癌巢间质血管内皮细胞 ,而 Ki- 6 7主要表达于宫颈癌细胞核。从正常宫颈上皮→ CIN→宫颈浸润癌 ,MVD和 Ki- 6 7表达均显著升高 (P<0 .0 5 )。宫颈癌 MVD与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间质浸润和 Ki- 6 7表达有关 (P<0 .0 5 ) ;而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和组织学类型无关 (P>0 .0 5 )。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深层间质浸润及 Ki- 6 7呈高度表达者 ,其 MVD分别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无脉管浸润、<深层间质浸润及 Ki- 6 7<高度表达者 (P<0 .0 5 )。结论 肿瘤血管生成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癌细胞增殖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宫颈癌伴 MVD显著升高者 ,其癌细胞增殖活跃 ,易发生浸润转移 ,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检测宫颈癌 MVD对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I3K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I3K在28例宫颈正常上皮(NCE)、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68例SCC组织的表达,并检测其中Ki-67标记的增殖指数(PI)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PI3K在NCE、CIN及SCC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55.56%及85.29%。PI3K在SCC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CIN和NCE组(P0.05)。PI3K在SCC组表达分别与PI及MVD显著正相关。PI3K在SCC组表达分别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有否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有否脉管浸润、间质浸润深度及生存率无关(P0.05)。宫颈鳞癌FIGO分期为Ⅱ期、组织学分级为Ⅲ级及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其PI3K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FIGO分期为Ⅰ期、组织学分级在Ⅱ级以内及无盆腔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 PI3K过度表达可能上调宫颈鳞癌细胞增殖及间质血管新生,可能促进宫颈鳞癌转移、从而促进其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3.
CD44v6在早期宫颈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 CD4 4v6 在早期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85例早期宫颈癌 CD44 v6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其与有关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从正常宫颈上皮→原位癌→浸润癌 ,CD44 v6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 (P<0 .0 1 )。宫颈癌 CD44 v6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组织学类型有关 (P<0 .0 5) ,而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和间质浸润无关 (P>0 .0 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及组织学类型为鳞癌者 CD44 v6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 (P<0 .0 5)。结论  CD44 v6阳性表达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NCE组)、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组)和50例宫颈癌(SCC 组)中IGF-2的表达.结果 NCE、CIN及SCC组IGF-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0%(0/15)、43.33%(13/30)和74.00%(37/50),从NCE、CIN到SCC组,IGF-2 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均<0.05).IGF-2 的表达率在盆腔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间质浸润程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698,5.162,4.278,P均<0.05),且与癌组织对宫颈间质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61、0.723,P均<0.01).在年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435,0.631,P均>0.05).结论 IGF-2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可能是有价值的肿瘤生物学行为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027蛋白在人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组织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Survivin、p27在10例正常宫颈、10例宫颈原位癌、40例官颈鳞癌、11例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从正常宫颈上皮一原住癌一浸润癌,Survivin阳性表达量显著升高,p27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官颈癌Survivin表达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局部侵袭、组织学类型、患者年龄有关(P〈0.05),而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宫颈癌p27阳性表达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局部侵袭、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FIGO分期、组织学类型、患者年龄无关(P〉0.05)。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脉管和(或)间质侵袭患者的Survivin阳性表达量增多,而p27的表达量与之相反(P〈0.05)。结论:Survivin、p27蛋白异常表达在宫颈癌中的恶化、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urvivin、027蛋白表达水平,对判断宫颈癌的恶性程度、侵袭转移潜能,评估患者预后度制定优化治疗方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前列腺癌基因表达标志物1(PCGEM1)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行宫颈活检和手术的170例患者宫颈石蜡标本和30例癌旁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46例,设为CINⅠ组;CINⅡ级38例,设为CINⅡ组;CINⅢ级24例,设为CINⅢ组;宫颈癌62例,设为宫颈癌组;癌旁组织设为正常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标本中PCGEM1的表达,并分析PCGEM1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宫颈癌组中PCGEM1的阳性表达占比明显高于CINⅢ组、CINⅡ组、CINⅠ组及正常组,且CINⅢ组、CINⅡ组、CINⅠ组阳性表达占比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GEM1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相关,G2-G3、ⅡA期、有淋巴结转移中PCGEM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G1、IA-IB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宫颈癌患者生存率为51.61%(32/62),中位生存期为61个月,平均生存期43.89个月。PCGEM1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为44.90%,明显低于PCGEM1阴性表达患者(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2-G3、ⅡA期、有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G1、IA-IB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病理分级(G2-G3)、临床分期(ⅡA期)、淋巴结转移和PCGEM1阳性表达是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IN及宫颈癌患者的PCGEM1阳性表达升高,是影响宫颈癌患者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ASSF1A基因甲基化程度对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2月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的46例宫颈癌组织,30例CIN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PCR技术来检测RASSF1A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程度;分析RASSFI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与临床及病理特征(即肿瘤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的浸润深度及HPV感染)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检测了46例宫颈癌、30例CIN及10例正常宫颈中RASSF1A的甲基化程度,结果显示其在宫颈癌中的甲基化率为39.1%(18/46),未甲基化率为60.9%(28/46),CIN及正常宫颈组织未见有明显甲基化。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与宫颈癌的FIGO分期及肿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而与宫颈间质侵犯深度、淋巴结是否转移及是否有HPV感染无关。结论RASSF1A的甲基化程度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相关。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在宫颈癌组织中高甲基化程度,其与宫颈癌的FIGO分期、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有关,使其有望成为宫颈癌检测的敏感标志物,并可用于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及临床治疗的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和P300在人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和P300在不同组织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分析表达结果与主要因素的关系。结果:正常宫颈上皮与原住癌和浸润癌的survivin和P300阳性表达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其表达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患者年龄有关(P〈0.05),而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两者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Survivin和突变P300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且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yndecan-1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宫颈鳞状细胞癌51例(A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42例(B组),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伴慢性鳞状上皮化生(慢鳞)24例(C组),另取正常宫颈组织10例作为对照(D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并比较各组宫颈组织中Syndecan-1的表达,分析Syndecan-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从慢鳞→上皮瘤样病变→宫颈癌,Syndecan-1的逐渐下调(P<0.05);Syndecan-1的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Syndecan-1的低表达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且其表达程度可作为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昌剑  陈伟 《医学临床研究》2016,(9):1812-1814
【目的】探讨 NKG2D 配体家族成员 RAET1E 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高通量组织芯片技术分析200例宫颈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 RAET1E 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免疫检测结果与宫颈癌患者生存期等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织中 RAET1E 表达阳性率为82.0%(164/200),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37.0%(74/20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RAET1E 表达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P <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FIGO 分期及淋巴管浸润均不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 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及 RAET1E 表达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总生存期(OS )的预后因素;Cox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AET1E 表达、FIGO 分期是预测不良 OS 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宫颈癌患者中 RAET1E 高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治疗和监测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曾艳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3):453-454,457
【目的】探讨巨块型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确诊为巨块型宫颈癌、临床分期为Ⅰb2(7例)、Ⅱa(15例)、Ⅱb期(4例)的患者共26例,取股动脉为穿刺点,采用Seldinger技术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注入化疗药物,最后用明胶海绵条块栓塞子宫动脉主干。介入治疗后2周左右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本组介入化疗的总有效率为76.9%(20/26),患者不良反应轻。化疗后所有病例均成功手术,术后病检无阴道切缘残留者,2例宫旁组织残留,4例淋巴结有残留。【结论】术前化疗可缩小宫颈癌病灶,提高手术切除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6AP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在35例宫颈癌、10例慢性宫颈炎及10例CIN(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中检测E6AP基因的表达。结果:E6AP基因在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炎性及CIN组织(P〈0.05),E6AP的表达水平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升高(P〈0.05)。结论:E6AP参与了宫颈上皮癌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宫颈癌与自由基的关系。方法 :应用 TBA比色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及 DTNB直接显色法分别对 33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宫颈组织、癌旁组织及 2 1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 L PO、SOD及其同功酶及 GSH- Px进行检测。结果 :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 L PO含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 (P<0 .0 5 ,P<0 .0 1) ,T- SOD(总 SOD)、Cu Zn SOD及 GSH- Px活性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 (P<0 .0 5 ,P<0 .0 1) ,Mn SOD活性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 (P<0 .0 5 )。结论 :早期宫颈癌组织中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 ,但是抗氧化能力不能随之增强 ,提示早期宫颈癌的发生可能与宫颈病变组织中氧化抗氧化失衡有关。检测氧化抗氧化指标对早期宫颈癌的筛选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某些类型及某些癌基因与宫颈癌发病及预后的关系,应用HPV16、18,c-Ha-ras-1及c-myc四种分子探针,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对44例子宫颈癌及17例正常子宫颈组织进行检测,并分析其间的关系以及与子宫颈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HPV16、18,c-Ha-ras-1及c-myc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0%(22/44)、7%(3/44),64%(28/44)及68%(30/44);正常子宫颈组织均为阴性。并发现宫颈癌细胞分化程度越高者,阳性率越低。据此,认为分子杂交技术检测HPV16、c-Ha-ras-1及c-myc可以作为判断子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不同宫颈组织中nm23—H1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宫颈组织中 nm2 3- H1表达 ,旨在了解 nm2 3- H1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 HIGH- SABC法检测宫颈鳞状上皮癌 (SCC) 5 0例、低度不典型增生 (CIN 、CIN )及重度不典型增生(CIN )各 15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 10例中 nm2 3- H1的表达。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和低度不典型增生中 nm2 3- H1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 SCC(P<0 .0 5 ) ,CIN 中 nm2 3- H1阳性率明显减少 ,与 SCC相比 ,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 SCC中 nm 2 3- H1的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与其他参数和预后不相关。结论  nm2 3- H1的低表达在宫颈鳞癌序列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但不能作为宫颈鳞癌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子宫颈癌患者20例,在腹腔镜下行广泛子宫全切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术前和术后子宫颈癌细胞凋亡率,以及B cl2、T ra iL、NM 23和M TA 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与开腹手术子宫颈癌细胞,以及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术正常子宫颈细胞手术前后相对比。结果:子宫颈癌细胞术前凋亡率为(4.36±0.28)%,腹腔镜手术后为(26.65±0.75)%,差异有显著性(P<0.01);开腹手术后为(5.19±0.39)%,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子宫颈细胞腹腔镜手术前后的凋亡率分别为(18.37±0.57)%和(17.47±0.68)%,差异无显著性(P>0.05)。子宫颈癌细胞M TA 1和B cl2基因表达术前为187.65±6.35和55.26±0.47,腹腔镜手术后为117.35±4.66和29.45±0.57,差异有显著性(P<0.01);开腹术后为190.31±5.56和58.77±0.98,差异无显著性(P>0.05)。NM 23和T ra iL基因术前表达率为50.87±0.75和62.16±0.27,腹腔镜术后为67.56±0.76和81.32±0.38,差异有显著性(P<0.01);开腹术后为47.87±0.39和59.79±0.75,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子宫颈细胞M TA 1、B cl2、NM 23和T ra iL基因表达水平术前分别为23.45±0.57、39.33±0.39、19.82±0.21和33.79±0.56,腹腔镜手术后分别为26.42±0.38、40.11±0.42、18.79±0.47和32.56±0.43,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子宫颈癌并不增加其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1 mapping成像在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7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和30例宫颈正常的其他疾病患者的资料,宫颈癌患者中鳞癌56例,腺癌14例,按照病理分化程度分为中高分化组(49例)和低分化组(21例)。患者均于治疗前行常规MRI、DWI检查,采用Look-Locker序列分别于增强前及增强后5min采集T1 mapping图像,测量肿瘤和正常宫颈的增强前T1弛豫时间(T1pre)、增强后T1弛豫时间(T1post)和ADC值。对比T1pre、T1post和ADC值在肿瘤与正常宫颈、鳞癌与腺癌、中高分化与低分化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绘制ROC曲线。结果:肿瘤和正常宫颈的T1pre、T1post、ADC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鳞癌和腺癌的T1pre、T1post、ADC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高分化组的T1post低于低分化组(P<0.001),中高分化组的ADC值高于低分化组(P=0.002),中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的T1pre没有统计学差异(P=0.636),T1post和ADC值鉴别中高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6、0.736。结论:增强T1 mapping成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宫颈癌的组织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扩散加权成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正常子宫宫颈3层结构及宫颈癌的扩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探讨其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5例非子宫疾病女性患者及12例宫颈癌患者在1.5TMR上行盆腔DWI成像。DWI序列的b值为0、800s/mm^2。在DWI及ADC图中观察正常宫颈的层次结构,并比较不同分层的ADC值;在DWI图像中测量宫颈癌病灶相对于闭孔内肌的信号强度比值(SIR),并与常规T1WI及T2WI同法获得的SIR比较;测量宫颈癌组织的ADC值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在对照组中有73%的病例(11/15)在DWI图像中可以分清宫颈的3层结构,而在ADC图中则为100%。3层结构的ADC值分别为(1.83±0.37)×10^-3、(1.23±0.24)×10^-3及(1.87±0.24)×10^-3mm^2,s(内膜层、结合带及肌层),3者间有显著差异。所有宫颈癌组患者的宫颈正常分层结构均消失,在DWI上均表现为弥漫高信号,ADC值为(0.86±0.08)×10—3mm^2/s,癌灶明显低于正常宫颈各层结构的ADC值。DWI、T1WI及T2WI图像中宫颈癌病灶相对于闭孔内肌的SIR分别为2.97±0.69、0.06±0.02及1.96±0.32,3者间有显著差异。结论:正常宫颈及宫颈癌在DWI及ADC图中均具有一定特征,其中DWI能较常规序列更加突出宫颈癌病灶,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检测survivin基因在 41例宫颈癌组织、17例CIN宫颈组织及 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组织及CIN均明显升高 (P <0 0 5 ) ;宫颈癌患者中survivin阳性表达的中位生存期明显小于阴性表达者 (P <0 0 5 )。Survivin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组织类型无关。结论 :survivin的阳性表达增高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预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