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符真  符国珍  彭勃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2):2226-2227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386例,比较乙肝病毒感染的大肠癌和非乙肝病毒感染的大肠癌两组肝转移的发生率。结果乙肝病毒感染组肝转移发生率为8.6%,非乙肝病毒感染组肝转移发生率为23.5%,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的大肠癌肝转移发生率比非乙肝病毒感染组低,前者很少发生肝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正常肝与肝硬化状态下结直肠癌(CRC)肝转移的发生情况.方法:统计118例CRC患者,按肝脏质地分为肝硬化组和正常肝组,比较2组患者的肝转移率.结果:肝硬化组33例中肝转移4例(占12.12%),正常肝组85例中肝转移35例(占41.18%),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肿瘤分期在2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RC并正常肝者肝转移癌发生率远高于CRC并肝硬化患者,本分析为进一步探讨肿瘤转移规律及转移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80例,比较乙肝病毒感染的NSCLC和非乙肝病毒感染的NSCLC两组肝转移的发生率.结果乙肝病毒感染组同时、异时肝转移发生率为分别为13.2%和5.9%,非乙肝病毒感染组同时、异时肝转移发生率为21.6%和9.5%,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的NSCLC肝转移发生率比非乙肝病毒感染组低,前者很少发生肝转移.  相似文献   

4.
李孝虎 《当代医学》2014,(36):34-35
目的探讨手术后早期门静脉化疗预防大肠癌肝转移的效果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大肠癌患者共10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常规切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给予术后早期门静脉化疗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出现大肠癌肝转移的患者4例,发生率为8.0%;术后1年49例存活,生存率为98.0%,术后3年存活患者共45例,生存率为90.0%,术后5年存活患者30例,生存率为60.0%;对照组发生大肠癌肝转移的患者14例,发生率为28.0%,术后1年、3年以及5年存活患者分别为42例(84.0%)、35例(70.0%)和20例(40.0%)。对照组患者大肠癌肝转移发生率要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大肠癌时,可以采用根治切除与门静脉早期化疗联合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大肠癌肝转移发生率低,生存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后早期门静脉化疗预防大肠癌肝转移的效果及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给予治疗组患者根治性切除加门静脉插管灌注化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根治性切除.结果所有插管的患者手术都成功实施,经4年随访,治疗组肝转移率为14.7%;对照组肝转移率为46.9%.两组肝转移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术后3a和5a治疗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门静脉化疗能够显著防止癌细胞肝转移,并有效提高接受大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门静脉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癌肿VEGF的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 于手术开腹后采集82例大肠癌患者的门静脉血,应用定量固相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VEGF水平,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这些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随访18个月.结果 肝转移组患者门静脉血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肝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75,P<0.05);肝转移组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中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肝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2,P<0.05);门静脉血VEGF水平≥250 μg/L患者的肝转移率明显高于VEGF水平<250 μg/L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12,P<0.05);门静脉血与肿瘤组织中VEGF同时表达阳性者肝转移率高达75.00%(15/20).结论 门静脉血VEGF水平、大肠癌组织VEGF阳性表达与肝转移密切相关,门静脉血VEGF水平≥250 μg/L且癌组织VEGF表达阳性者肝转移发生率最高,可作为早期预测大肠癌肝转移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放疗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永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52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TACE治疗2次(奥沙利铂85 mg/m2,亚叶酸钙200 mg/m2,氟尿嘧啶1000 mg/m2),研究组继续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只进行TACE治疗。观察患者近期疗效。放化疗期间观察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发热、腹痛、周围神经炎、转氨酶升高等不良反应。记录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结果研究组近期有效率为69.2%(18/26),对照组为38.5%(10/26),研究组近期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化放疗不良反应均为Ⅰ~Ⅱ度,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8周,对照组为29周,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TACE能提高大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对大肠癌术后异时性肝转移及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5月进行术后辅助化疗后发生异时性肝转移而无法手术切除的180例大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进行射频消融(RFA)门静脉化疗泵植入;B组进行门静脉持续化疗联合腹腔大容积化疗;C组进行单纯全身化疗,对全部病例随访3年,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肝转移再次发生率和术后生存率。结果 A、B、C三组的3年肝转移再次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时,仅A组与C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3年肝转移发生率低于C组(P<0.01);在生存率方面,A、B、C三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仅B组3年生存率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FA门静脉化疗泵植入在减少大肠癌患者术后再次肝转移方面优于单纯化疗,门静脉持续化疗联合腹腔大容积化疗在患者生存率方面优于单纯化疗。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肝转移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大肠癌发生肝转移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对63例发生肝转移及51例未发生转移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程(自出现症状至手术时间)超过半年肝转移率为67.3%,肿瘤低分化者肝转移率为80%,血清CEA、CA199值异常的患者发生肝转移率分别为100%和92.3%,与对照组(无肝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有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较深者其肝转移率明显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癌肝转移与患者病程、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CEA、CA199值相关,应针对相关因素积极治疗,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0.
闫文  朱一宁 《吉林医学》2014,(14):112-113
目的:探讨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大肠癌患者200例,其中同时性肝转移组(肝转移组)120例,无同时性肝转移组(无肝转移组)8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根治性手术切除。结果:肝转移组的1年生存率与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和33.3%,无肝转移组的1年生存率与3年生存率分别为86.3%和56.3%,肝转移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无肝转移组(P<0.05)。结论:大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可使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但是也需要积极采用手术根治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996年1月-2006年1月外科治疗4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同期肝转移灶切除组(A组)22例;肝转移灶未切除组(B组)20例,其中6例行肝动脉化疗泵灌注化疗,14例行介入治疗。结果:A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54.6%、27.3%;B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70.0%,3年和5年生存率为0。两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同期肝转移灶切除预后较好,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切除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结直肠癌并肝转移32例的临床资料,着重手术切除效果的分析。结果:3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肝脏有1-3个转移灶者24例,在20例为同时性肝转移癌中,转移性与原发灶行一期切除者15例,分期(2-4周后)切除者5例。5例为结肠肝曲癌局部浸润转移。与原发灶整块切除,其它手术方式有不规则肝部分切除,肝左外叶切除,肝右后叶切除,肝右叶切除及肝右3叶切除等。全部病例均病理检查证实,无手术死亡,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37.5%和25.0%。结论:肝转移灶数目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对肝转移灶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应合理选择具体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两种大肠癌细胞株小鼠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人、鼠大肠癌细胞肝转移动物模型,为研究大肠癌肝转移机制及筛选、评估抗转移药物提供工具.方法 选取鼠大肠癌细胞株CT26和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分别接种于Balb/c小鼠及裸鼠脾脏内,观察其成瘤情况、肝脏转移率及生存期,并对两种模型进行初步比较.结果 两种细胞株均能复制出大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病理结果证实肝转移肿瘤符合典型的低分化腺癌特征.CT26细胞在免疫功能完整的小鼠体内,仍具有良好的成瘤性和转移率,较LoVo细胞建立的裸鼠肝转移模型转移率更高,成瘤时间更短.结论 成功复制出两种人鼠大肠癌细胞株肝转移动物模型,均能较好模拟大肠癌体内肝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中进行门静脉插管皮下置泵术的治疗意义。方法:应用门静脉插管皮下置泵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3例,于手术切除原发肿瘤的同时经门静脉插入导管,导管的另一端经腹壁至皮下与药泵相连。术后定期微泵化疗。静脉组21例,经外周静脉化疗。结果:插管组:根治术后18例,3年无瘤生存率为69.1%,肝转移及腹膜复发率分别为12.8%和6.0%,5例姑息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4个月。静脉组:根治术后16例,3年无瘤生存率为53.0%,肝转移及腹膜复发率分别为18.0%和28.0%,5例姑息术后平均生存期为10个月。结论:手术中行肠系膜动脉插管操作方法简单,术后给药方便,且并发症少。此方法对Dukes′B、C期根治术者,有提高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和降低术后肝转移及腹膜复发率的作用;对Dukes′D期姑息手术者,有延长生存期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CK20 mRNA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阳性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肿瘤细胞血行播散的标志,探讨CK20 mRNA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指标的关系,观察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K20 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对大肠癌42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5例、对照组(非癌肿)10例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靶基因CK20 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非癌肿)10例及原发性肝细胞肝癌5例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K20 mRNA均为阴性表达。大肠癌组42例,手术前外周血中CK20 mRNA阳性表达率为50.0%(21/42),手术后48h外周血中CK20 mRNA阳性表达率为59.5%(25/42)。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细胞病理分化程度无关,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 mRNA的阳性表达可作为肿瘤细胞血行播散的标志,有助于判断大肠癌的预后及鉴别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和大肠癌肝转移。手术操作会促使肿瘤细胞向血液中播散,手术过程中应加强预防措施以减少癌细胞的播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CHE/ALT比值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检测136例健康对照组与973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HE/ALT比值,并分析血清CHE/ALT比值变化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以及某些并发症等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HE/ALT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肝硬化死亡组血清CHE/ALT比值显著低于存活组;肝硬化肝功能B级组血清CHE/ALT比值显著低于肝功能A级组,肝功能C级组血清CHE/ALT比值显著低于肝功能A级组与B级组;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组血清CHE/ALT比值显著低于未并发肝性脑病组;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组血清CHE/ALT比值显著低于未并发原发性肝癌组。结论:肝硬化病人血清CHE/ALT比值明显降低,并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是否并发肝性脑病及原发性肝癌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细胞外基质蛋白1在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1(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ECM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肝脏、乳腺、直肠组织(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ECM1的表达,比较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淋巴结转移肿瘤和淋巴结未转移肿瘤之间的ECM1表达差异.结果:ECM1的表达如下:正常肝组织阳性率20.0%(4/20),肝癌组织阳性率85.4%(70/82);正常乳腺组织阳性率9.1%(1/11),乳腺癌组织阳性率60.0%(18/30),其中淋巴结(-)者为37.5%(6/16),淋巴结( )者为85.7%(12/14);正常直肠组织阳性率11.8%(2/17),直肠癌组织阳性率54.5%(18/33),其中淋巴结(-)者为33.3%(6/18),淋巴结( )者为80.0%(12/15).统计分析表明,对ECM1的表达,肿瘤组织高于正常组织,淋巴结转移性肿瘤高于非转移性(P<0.01).结论:ECM1在肿瘤组织中过表达,并且与肿瘤的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8.
CD44V6和E-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研究CD44V6和E-cadherin(E-cad)在大肠癌生长转移过程中的作用,评价CD44V6和E-cad可否作为预测大肠癌转移和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1例大肠癌标本同时检测CD44V6和E-cad二种指标。结果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66.2%(47/7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P<0.01)。而在高分化大肠癌E-cad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大肠癌的表达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E-cad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E-cad阴性者生存率要低于E-cad阳性者。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Dukes分期高死亡相对危险度为相应较低病人的1.30倍、E-cad阳性病人的死亡相对危险为相应阴性病人的0.76倍。结论 CD44V6和E-cad在肿瘤细胞的分化及肿瘤的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D44V6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而E-cad的表达则对患者有保护趋势,这可为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The study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alcified liver metastases and the histopathology of the primary colorectal carcinoma in Chinese.The clinical,pathological and CT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in 210 patients (mean age:54.2 years) with liver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rcinoma.Plain CT scanning and contrast-enhanced scanning were performed in all the patients.For the contrast-enhanced examination,iohexol was injected by using a high pressure syringe at a flow rate of 2.5-3.0 mL/s.The arterial phase lasted approximately 25 s and the portal venous phase about 60 s.All patients had no history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s and had never received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s.χ 2-tes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ate of calcification in the liver metastasis from colorectal cancer of different differentiation degrees.Among the 210 cases of liver metastases,22 patients (10.5%) were found to have calcified liver metastases on CT scan.Two patients with calcified liver metastasis received lumpectomy and developed calcification in recurrent tumors.Another two patients had calcification in newly developed tumor masses.And the calcification in the newly developed masse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their primary counterparts in terms of morphology and distribution.On the enhanced CT scan,the tumors exhibited no enhancement during hepatic arterial phase and showed slight rim enhancement during portal venous scan in the 22 cases.The calcification became obscure on contrast-enhanced scans.Histopathologically,the primary tumors were well-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in 6 cases,moderately-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in 10,poorly-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in 4 and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in 2 among the 22 cases.No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was noted between the incidence of calcified liver metastasis and the pathological subtypes and differentiation degrees of the primary colorectal carcinoma.It was concluded that calcified liver metastases may result from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ta of different differentiation degrees or muc  相似文献   

20.
目的肝脏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3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肝转移,肝转移患者的预后较差。尽管手术切除、化疗、射频消融术、介入治疗等手段应用于临床,但治疗效果不同,该研究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1999~2006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39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根治性切除组92例(29.2%),姑息性切除组86例(21.7%),手术探察组和支持治疗组58例(14.6%),肝动脉介入化疗组82例(20.7%),全身化疗组78例(19.7%),对其生存期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治性切除组中位期37.1个月,5年生存率为31.2%。姑息性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期14.3个月,5年生存率为0。肝动脉介入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1.3个月,5年生存率为7.5%。全身化疗中位生存期18.7个月,5年生存率为0。探察组和支持治疗组中位生存期6.3个月。根治性切除组与其他组比较,中位生存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姑息性切除治疗效果并不优于辅助性治疗,对不能根治性切除的患者可采用肝动脉介入化疗和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