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患者男 ,5 9岁。确诊为胃贲门癌放弃治疗 2年后因进行性吞咽困难、腹痛、纳差、黑便、消瘦 1个月入院。查体 :消耗体质。上腹正中压痛 ,未扪及包块 ,肝脾未触及 ,腹水征阴性。粪便潜血阳性。胸片及腹部B超检查未见肺、肝、淋巴结及腹腔转移。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癌灶位于贲门小弯侧后壁约 3 5cm× 4 0cm ,穿透浆膜但无局部浸润。小弯侧淋巴结肿大 ,最大者直径 1 0cm ,其余部位及脏器无转移。行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端端吻合、幽门成形术。病理报告 :贲门小弯侧溃疡型低分化腺癌 ,侵润全肌层 ,穿透浆膜 ,上下切端未见癌。胃小弯侧淋巴结 2…  相似文献   

2.
病人 男 ,5 3岁。 2 0 0 2年 7月在全麻下行食管中段癌三野清扫术。术后病理报告 :食管 (中段 )中分化鳞癌 ,大小 4 5cm× 3 0cm ,溃疡型 ,癌组织浸润食管壁全层。上段食管旁淋巴结见癌转移 (2 7个 ) ,颈部淋巴结 (5个 )、胸部气管旁淋巴结(5个 )、隆凸下淋巴结 (4个 )、中段食管旁淋巴结 (3个 )、下段食管旁淋巴结 (2个 )、贲门旁淋巴结 (2个 ) ,胃小弯及胃左淋巴结 (3个 )均未见淋巴结转移。术后病人恢复良好 ,未行辅助化疗 ,出院后进食正常 ,活动自如。同年 12月病人自觉左腋窝异样感 ,触摸时发现包块 ,无疼痛 ,入院诊治。查体 :双侧…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胃中上部癌切除术后胃肠道重建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中上部癌切除术后食管与胃或空肠吻合的各种方式,探讨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方法:2004年5月~2006年11月共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胃中、上部癌手术95例,4例中转开腹,6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其余病人中有49例行小切口辅助的食管胃或食管空肠吻合,12例行腹腔镜食管空肠侧侧吻合,25例行腹腔镜食管胃/空肠端侧吻合(含1例因残端癌阳性而中转开腹者)。结果:3组中除腹腔镜食管胃或食管空肠端侧吻合组中有1例因抵钉座放置后残端癌残留而中转开腹外,其余均顺利完成吻合。小切口吻合组术后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各1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经胃镜下扩张后治愈。两个腹腔镜吻合组均无吻合相关并发症。3组吻合平均耗时分别为(50.2±13.6)min、(43.5±10.4)min、(55.4±14.5)min。结论:尽管对于多数病人,在小切口辅助下能安全地完成食管胃/空肠吻合,但对于肥胖、左肝肥大等特殊体型病人,或因进展期贲门癌要求食管切断平面较高者,以采用腹腔镜下吻合为宜。合理地选择吻合方式,是安全、省时及切除充分的手术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预防食管胃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返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方法:在行食管下段癌及贲门肿瘤根治性切除时,多切胃小弯侧组织及将血运较差的胃底切除,常规清扫第二站淋巴结。将食管断端全层与胃切端制作的粘膜下层管行单层宽边吻合后,再将残胃浆肌层切缘与吻合口上方食管周围的筋膜及胸膜作悬套缝合,使食管与胃粘膜下层紧贴套入,吻合口在无张力及隔绝胸腔负压的环境下愈合,结果:选择性15例食管下段癌及50例贲门肿瘤施行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8岁,因胃癌胃大部切除结肠后胃空肠吻合术后3年,脐周发现包块卫年入院。查体:脐周有一10cmXscmX6cm质硬包块,中央部突出皮肤,其6cmXscmX4cm范围已溃破,易出血,病理检查结果示“转移性腺癌”,胃镜活俭示“吻合口印戒细胞癌”。故于全麻下行残胃复发癌全切,食管一p祥代胃空肠残端吻合术,腹壁肿块于其边缘3cm按无瘤技术切除肿瘤。术中见残胃吻合口处有6cmXscmX4cm肿块,侵出浆膜,残胃周围无肿大淋巴结,盆底腹膜光滑。腹壁转移癌切除后致腹壁缺损约I4cmX12cm宽,故切取双侧腹外斜肌皮瓣,左侧10cmX8cm宽,右侧12cmX…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2012年8月29日1例新辅助化疗后腹腔镜辅助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男,58岁,吞咽困难进行性加重半年.经胃镜和活检病理诊断为颈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化疗3周期后,分期从T3N1M0降为T2N0M0,行腹腔镜辅助食管内翻拔脱术:腹腔镜下用超声刀游离胃、下段食管和膈食管裂孔,利用腔镜切割缝合器制成管状胃.同时,经颈部游离食管和清理颈部各组淋巴结.腹部悬吊,腹腔镜辅助食管内翻拔脱后,将管状胃牵至颈部,与食管残端吻合.手术时间2 h 50 min.术中出血量约210 ml.术后第7天进清流食,逐渐加量.术后第12天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声嘶等并发症.术后病理:颈部各组淋巴结15枚,未见癌转移.术后3个月,酸反流4~6次/d,多在夜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下段癌、贲门癌切除后食管胃黏膜活瓣式吻合术的方法及临床体会.方法 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后消化道重建时,剥除食管肌层及胃浆肌层,使黏膜延长3~4 cm,然后食管黏膜与胃黏膜分层吻合,浆肌层包埋,包埋后吻合口置入胃腔内2-3 cm,切除胃超过2/3以上时辅以大网膜包绕吻合口.结果 施行该吻合方法38例,均恢复顺利,近期并发症3例,其中心律失常1例,肺部感染1例,乳糜胸1例,均经保守治疗全部治愈,随访半年后均可顺利进普通饮食,无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表现.结论 食管胃黏膜活瓣式吻合术可有效地预防吻合口漏、狭窄、反流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6例胃上部癌患者施行根治,全部采用经腹全 胃切除术。结果:全组病例发生吻合口瘘2例,食管残端癌1例,均未发生血胸及胸部感染。结论:胃上部癌经腹入路, 创伤小,痛苦少,疗效满意,并能有效防止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发生,尤其适于无食管浸润的胃上部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裂隙法食管胃吻合用于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连续收治的4例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术中消化道重建均采用裂隙法食管胃吻合,即在完成近端胃切除后,于残胃前壁纵向做一浆肌层裂隙,长约3 cm,保留黏膜完整,将食管断端与裂隙远端胃壁行端侧吻合,吻合口近端的残胃作270°折叠包绕食管下端。观察病人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随访10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均于腔内完成吻合,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225.5±48.8)min,吻合时间为(45.0±21.2)min,术中失血(30.0±16.3)mL。术后无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7.0±1.4)d。内镜随访未见明显吻合口狭窄或反流。结论 裂隙法食管胃吻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胃底折叠、瓣膜成形食管胃吻合方式,降低了手术难度,可在全腹腔镜下完成,可能有助于降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切除经肛门套入式吻合保肛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腹部手术:按4孔法Trocar,用超声刀剪完成清扫肠系膜根部其周围淋巴结,系膜下动静脉根部结扎切断,直肠游离至尾骨尖肿瘤远端5cm。肛门手术:采用5针悬吊法暴露术野,距齿状线上缘1cm处环型切开,沿黏膜下锐性向上剥离至提肛肌平面,切断直肠,将直肠肿瘤及远端乙状结肠一并从肛门移出体外切除,行套入式近端结肠全层与直肠黏膜及肠黏膜下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结果手术时间为160min,腹部手术约为120min,经肛门套入式吻合操作40min,术中失血量约为60ml,术后3d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术后第6天进流质饮食,术后第7天拔出腹腔引流管,各Trocar口愈合良好。术后病理:直肠高中分化腺癌,癌组织浸润肠壁深肌层,淋巴结未见转移癌(0/29),T2N0M0;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术后腹部手术真正微创、无切口美观,随访4周一切良好。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切除经肛门套入式吻合保肛术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1例腹腔镜下顺行食管内翻拔脱术治疗食管癌。患者女,72岁,吞咽不畅1个月,经胃镜和活检病理诊断为上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分期T1N0M0。2014年12月31日行腹腔镜下顺行食管内翻拔脱术。腹腔镜下用超声刀游离胃、膈食管裂孔和下胸段食管,左颈部切口顺行拔脱食管,经上腹部切口制做管状胃,将管状胃牵至颈部与食管残端吻合。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200 min,术中出血量150 ml。术后恢复顺利,第9天进清流食,无呕吐,无反酸,第12天出院。住院期间未发生吻合口漏、声音嘶哑等并发症。术后病理食管鳞癌,淋巴结无转移。术后3个月复诊,进食可,无呕吐,胃酸反流2~3次/d。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与胸腔内吻合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比较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与胸腔内吻合的手术疗效。方法中下段食管癌患者165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胃食管颈部吻合组:73例,经左颈、右胸、上腹正中三切口手术40例,经左胸、左颈二切口手术33例。胸腔内吻合组:92例,经左胸或右胸径路行主动脉弓上吻合47例,弓下吻合45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术后食管胃颈部吻合组残端癌、手术死亡率和吻合口瘘死亡率均低于胸腔内吻合组(P<0.05);两组患者间5年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淋巴结转移阴性和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两组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符合肿瘤根治原则,肿瘤切除彻底,残端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2岁。因腹泻、便秘反复交替,便血,左下腹痛3月,按慢性结肠炎治疗无效,经结肠镜检查诊断为乙状结肠癌而收入院。一般情况较差,BP14/10kPa,腹平软,左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无包块。术前胸透和肝脏B超及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于1989年11月18日手术,术中见乙状结肠中段有4×5×6cm大小肿块,与周围有粘连。肿块上段结肠扩张呈肠梗阻表现,肿块周围淋巴结无肿大,肝脏未见转移征象。行降结肠中、下段,乙状结肠、直肠上段及其系膜切除;同时清扫乙状结肠淋巴结/左结肠淋巴结,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行降结肠上段与直肠端端吻合术。术后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乙状结肠类癌。术后第13天发现吻合口瘘,经治疗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无复发。讨论;类癌为一种少见肿瘤。据国外资料分  相似文献   

14.
1976年前我院曾用胃残端食管吻合治疗食管、贲站癌6例,结果有2例发生吻合口瘘。以后根据日坛医院外科经验采用胃前壁食管套叠吻合,至1982年10月已做79例,未发生吻合口瘘。临床资料79例中男52例,女27例。年龄39~67岁,中段食管癌13例,下段食管癌42例,贲门癌24例。术式:颈部吻合5例,弓上吻合7例,弓下吻合65例,纵隔食道、食管胃吻合2例(中段食道癌切除术)。操作方法:将食管与胃适当游离后,根据病变部位在贲门部或胃体部切断。选好食管与胃的吻合部位,要求吻合口在距贲门或胃切缘缝线达4cm的胃前壁且吻合后无张力。在预定切断的食管平面近侧,用心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87年以来,使用吻合器行消化道吻合91例,现就其使用中故障的排除及并发症的预防分析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 我院使用消化道吻合器行食管胃吻合30例(其中食管、贲门癌根治26例,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Sugiura氏经胸腹断流术4例);结肠直肠吻合11例;溃疡病行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46例;幽门癌性梗阻行胃空肠吻合4例。计用管状吻合器作吻合口87个,用侧侧吻合器做吻合口4个,用缝合器闭胃肠断端118处。术中出现食管破裂1例,吻合失败重吻合4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无吻合口出血与狭窄发生。溃疡病者术后最长3年无溃疡复发。  相似文献   

16.
食管胃弓下吻合术是食管胸下段癌、贲门癌食管胃部分切除术后常用的吻合方法。一般采用手工吻合方法,可根据需要采用端端吻合、端侧吻合等方法。由于食管和胃管壁厚度不同、管腔大小不同、胃粘膜存在皱褶、纵隔食管床狭小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内镜下治疗伴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的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8月行内镜下治疗伴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7例上消化道早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曲张采用LDRf分型进行分型。对于早癌或癌前病变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果本组7例患者行ESD或EMR,7例患者中4例早期胃癌,3例早期食管癌;6例食管静脉曲张,1例胃底静脉曲张。均完整切除病变,内镜下早癌治疗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静脉曲张出血。结论内镜下治疗伴发食管胃静脉曲张的上消化道早癌不增加静脉曲张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62岁。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余,未予特殊处理。后症状逐渐加重,术前半流质饮食。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体检无特殊。外院胃镜示距门齿26~31 cm处可见菜花样肿物,病检示食管鳞状细胞癌。我院病理会诊示食管鳞状细胞癌,胸部CT提示右下肺结节。患者于全麻下行胸、腹腔镜食管中下段癌根治、胃代食管左颈部机械吻合、右下肺切除、预防性胸导管结扎、高位空肠造瘘术。行胸腔镜探查见右下肺结节直径约1.5 cm,表面胸膜无凹陷,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余肺未发现实质性肿块,无胸腔积液及肺不张。腔内直线切缝楔形切除右下肺肿块,快速冰冻切片报告“肺癌,腺癌可能性大”。考虑双原发癌可能,征求家属意见后行胸腔镜下右下肺叶切除。探查见中下段食管肿瘤5 cm ×4 cm ×3 cm,质中,伴食管旁、隆突下、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肿大。结扎切断奇静脉弓,游离胸段食管,清扫淋巴结,结扎胸导管。仰卧位,左颈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游离食管。腹腔镜下腹腔探查,未见转移灶,切开网膜,结扎胃短、胃左血管,将胃游离。上腹正中切口,制作管状胃,上提至颈部。横断食管,将胃与食管行左颈部机械吻合,减张缝合吻合口,闭合胃残端,行高位空肠造瘘。术后病理诊断:①右下肺高-中分化腺癌(支气管残端未见癌,送检5组、7组、10组、11组淋巴结共10枚未见癌)。免疫组化:TTF-1(+),CK7(+),CK20(-),VEGF-C (-),EGFR(+),ERCC-1(-),RRM-1(+),P53(-),Ki-67Li 约10%。②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侵及管壁全层(食管残端、胃断端、网膜、食管周围淋巴结、胃周围淋巴结、贲门淋巴结、胃左淋巴结、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共17枚未见癌)。免疫组化:PCK(+),CK5/6(+), P63(+),VIM(-),CK(-?  相似文献   

19.
患者 男 ,6 5岁。剑突下不适 6个月 ,进食后梗噎感 3个月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 ,心肺腹部未见异常。胃镜示 :食管距门齿 30 cm处有包块隆起 ,占管腔的1/2 ,长约 3cm,取活检病理诊断 :食管低分化鳞癌。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示 :食管中段黏膜中断、破坏约 3cm。术前其他检查未见阳性。遂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行左后外侧开胸 ,食管癌切除、食管胃胸顶吻合术。术中见肿瘤位于食管中段主动脉弓下方 ,长约 3cm,未侵透外膜。食管旁及主动脉弓下、贲门旁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手术顺利。术后第 3天拔除胸腔引流管 ,第 5天出现胸…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减少高位食管癌颈部吻合术后并发症,尤其是吻合口三大并发症。方法:采用经食管床胃重建食管术治疗高位食管癌91例。结果:2例吻合口瘘(2.2%)均经换药治愈,无吻合口瘘死亡。结论:经食管床全胃重建食管术治疗高位食管癌可采用左侧开胸、右侧开胸或上腹正中内翻拔脱术三种切口,各有利弊,应合理掌握。采用食管黏膜延长胃浆肌层包套吻合术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