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与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变化,初步探讨其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中的作用。方法: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8例,同时以2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Treg和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叉状头转录因子(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CTLA)-4、白介素(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孤独核受体(ROR)γt、IL-17 mRNA的表达。结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FOXP3、CTLA-4、IL-10、TGF-βmRNA水平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ORγt和IL-17的mRNA水平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FOXP3/RORγt mRNA水平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reg与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表达异常可能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Toll样受体2(TLR2)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TLR2 mRNA在观察组中4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PBMCs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驱梅治疗后TRUST阴转者和30例正常人分别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PBMCs中TLR2 mRNA的表达水平(1.54±0.51)明显低于两对照组(2.49±0.86)和(2.45±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对照组PBMCs中TLR2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PBMCs中TLR2mRNA的表达水平较驱梅治疗阴转者及正常人低,表明天然免疫异常可能导致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转录因子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 :将52例斑秃患者分为活动期组18例,稳定期组34例;局限型斑秃组41例,重型斑秃组11例。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2组PBMCs中FOXP3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PBMCs中FOXP3蛋白表达均值为1.33±0.66,斑秃患者活动期组为0.45±0.34,稳定期组为0.80±0.4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9,P0.05);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斑秃活动期组低于稳定期组(P0.05)。重型斑秃组FOXP3蛋白表达均值为0.41±0.26,局限型斑秃组为0.75±0.4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77,P0.05);且重型斑秃组和局限型斑秃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型斑秃组低于局限型斑秃组(P0.05)。斑秃患者PBMCs中FOXP3蛋白表达水平与斑秃病情的严重程度(SALT)呈负相关(r=-0.33,P0.05)。结论:斑秃患者PBMCs中转录因子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斑秃的细胞免疫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h1和Th2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GATA-3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免疫失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2例潜伏梅毒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bet,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比例。结果梅毒血清固定组、潜伏梅毒组T-bet mRNA表达水平及T-bet/GATA-3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GATA-3 mRNA表达水平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固定组、潜伏梅毒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h1细胞比例明显降低,Th2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h1/Th2比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et/GATA-3比值与Th1/Th2比值呈正相关(P0.05);T-bet,GATA-3 mRNA表达水平,Th1,Th2细胞比例与血清RPR滴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均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T-bet/GATA-3表达失衡,主要与转录因子T-bet的低表达有关,T-bet/GATA-3表达失衡可能在梅毒血清固定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IL-1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及免疫酶联吸附法测定18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和18例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6.29,P<0.01);IL-17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P=0.102)。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增高造成的免疫抑制可能与梅毒血清固定有关;IL-17的表达水平可能与梅毒血清固定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oxp3在早期潜伏梅毒免疫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2例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和32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早期潜伏梅毒患者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为(4.99±3.53),其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1.13±0.5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其与血清RPR滴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转录因子Foxp3的高表达可能在早期潜伏梅毒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数量及其功能的抑制情况,探讨细胞免疫功能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方法收集梅毒经规范治疗后出现血清固定患者30例及血清转阴对照患者30例的外周抗凝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应用real-time PCR检测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基因的表达情况,在自体APC存在的情况下检测两组Treg细胞体外抑制功能。结果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中位数:4.56%,25%~75%:3.34%~5.90%)明显高于转阴对照组(中位数:2.89%,25%~75%:2.05%~3.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15,P=0.0020.05);且Treg内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量(17.03±2.51)也明显高于转阴对照组(7.65±0.68),两组Foxp3基因相对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1,P=0.0430.05);固定组Treg细胞抑制百分率(中位数:82.35%,25%~75%:65.87%~96.60%)与对照组Treg细胞抑制百分率(中位数:85.95%,25%~75%:72.85%~96.35%)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03,P=1.00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者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增高引起的机体细胞免疫抑制可能是造成血清固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iR-299-3P在早期梅毒及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皮肤性病中心诊断的早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各35例,并收集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QRT-PCR检测患者及健康志愿者PBMC中miR-299-3P水平;同时对血清固定患者miR-299-3P水平与RPR滴度及临床分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miR-299-3P水平明显高于早期梅毒及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固定患者血清miR-299-3P水平与血清初始RPR固定滴度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iR-299-3P表达水平增高可能与梅毒血清固定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IL-1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及免疫酶联吸附法测定18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和18例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6.29,P〈0.01);IL-17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P=0.102)。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增高造成的免疫抑制可能与梅毒血清固定有关;IL-17的表达水平可能与梅毒血清固定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功能不同的T淋巴细胞亚群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情况以及自然杀伤细胞与梅毒血清固定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治疗的103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作为试验组,103例身体健康的人群作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s、Tc、CD~Th1、Th2、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在外周血中表达情况与自然杀伤细胞的水平,使用两样本的检验方法 t检验判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是否有差异。结果:健康对照组与试验组中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8~+、CCD3相比,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相比于健康对照组,自然杀伤细胞、Tc、Th1与CD4~+的表达水平在试验组中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Ts、Th2的表达水平在试验组中的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和健康者的CD~+T淋巴细胞与总T淋巴细胞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情况比较没有差异;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细胞的Tc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下降,导致其杀害清除病原体的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Th17细胞平衡的变化.方法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6例,正常人对照23例,利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例及相关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和ROR-γt的定量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Treg细胞比例为33.28%±11.84%,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22.13%±7.79%,P<0.01);Th17细胞比例(3.17%±2.32%)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组(8.87%±2.00%,P< 0.01);CD4+T细胞内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量(2994.86±1099.18)高于正常人对照组(2539.72±1086.96,P<0.05),而ROR-γt的表达量(1473.12±752.20)低于正常人对照组(1778.34±388.13,P< 0.05).在所有受试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Foxp3和ROR-γt的表达呈负相关(r=-0.48,P<0.01).结论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存在Treg/Th 17细胞平衡的异常.  相似文献   

12.
《临床皮肤科杂志》2021,50(6):326-330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在梅毒血清固定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选取3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梅毒治疗后血清阴转患者及健康对照人群。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Foxp3)~+Treg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Foxp3、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mRNA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CTLA-4、白细胞介素(IL)-10及TGF-β水平。结果:固定组、阴转组及健康对照组CD4~+CD25~+Foxp3~+Treg在CD4~+T中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3.64,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示固定组比例均高于阴转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3组患者Foxp3、CTLA-4、GITR mRNA表达以及CTLA-4和IL-10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示分别与阴转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固定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3组患者TGF-β含量及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数量增加,导致机体细胞免疫抑制,可能是造成梅毒血清固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早期潜伏梅毒患者驱梅治疗前、后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Toll样受体2(TLR2)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早期潜伏梅毒患者各15例驱梅治疗前和驱梅治疗结束后3个月PBMCs中TLR2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驱梅治疗前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梅毒患者与正常对照组TLR2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梅毒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驱梅治疗后,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及早期潜伏梅毒患者PBMCs中TLR2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驱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2mRNA的表达水平与血清RPR滴度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TLR2可能参与了免疫细胞对梅毒螺旋体的识别和信号转导,并在梅毒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比例和功能的改变,探讨Treg在梅毒血清固定现象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梅毒血清固定患者26例,正常对照23例,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Treg比例及Treg内Foxp3、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CTLA)-4及白介素(IL)-10的定量表达情况.结果: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且Treg内转录因子Foxp3及功能性分子CTLA-4和IL-10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或P<0.01).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和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导致该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h9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血清固定免疫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梅毒血清固定患者(15例)、正规驱梅治疗后血清转阴者(8例)及正常对照者(1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9细胞比例。结果:血清固定组Th9细胞比例较血清转阴组和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9,P<0.001;Z=-3.40,P=0.001);血清转阴组Th9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P=0.301)。结论:Th9细胞可能通过一系列免疫过程参与了血清固定的发生发展,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4 mRNA(TLR4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方法选取梅毒血清固定患者40例为观察组,采用实时定量荧光(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外周血TLR4 mRNA的表达水平,设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1,设经正规驱梅治疗后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转阴者作为对照组2。结果梅毒血清固定组外周血中TLR4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及RPR转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4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及经正规驱梅治疗后RPR转阴者,表明Toll样受体4 mRNA的表达异常可能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发生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白斑颗粒Ⅰ号方对白癜风患者Foxp3 m RNA表达的影响,阐明白斑Ⅰ号方治疗白癜风的作用机制。方法白癜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PBMC中Foxp3 m RN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白癜风患者组Foxp3 m RNA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3个月后Foxp3 m RNA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Foxp3 m RNA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治疗前后外周血Foxp3 m RNA升高值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Foxp3 m RNA升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斑颗粒Ⅰ号可能通过上调调节T细胞功能,使PBMC Foxp3 m RNA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达到治疗白癜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探讨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8例未治疗梅毒患者、14例血清固定者、19例血清转阴者及16例健康正常人外周血中CD19+CD24hiCD38hi调节性B细胞及CD19+CD24intCD38int成熟型B细胞的比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未治疗梅毒组、血清固定组及血清转阴组外周血中CD19+CD24hiCD38hi调节性B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0、4.04、2.43,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未治疗梅毒患者及血清固定患者CD19+CD24intCD38int成熟型B细胞比例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4、4.44,P值均<0.01),而血清转阴组成熟型B细胞无明显差别(t=1.03,P>0.05)。结论:梅毒患者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调节性B细胞及CD19+CD24intCD38int成熟型B细胞与健康正常人相比存在差异,经过治疗后血清固定组CD19+CD24intCD38int成熟型B细胞比例异常,可能与血清固定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凉血消风汤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去乙酰化酶SIRT3与SIRT5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初发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16例,分别于治疗前后4周空腹取外周静脉血,并建立正常对照组。用梯度离心法分离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PBMCs,用Western blot检测SIRT3、SIRT5的蛋白表达;Real-time QPCR测定SIRT3、SIRT5的mRNA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PBMCs中SIRT3的蛋白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其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凉血消风汤治疗4周后,SIRT3的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而SIRT5的蛋白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其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凉血消风汤治疗4周后,SIRT5的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凉血消风汤能够通过上调银屑病患者血清中SIRT3的表达,下调SIRT5的表达以发挥其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不同临床阶段神经梅毒与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h1、Th2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以了解患者细胞免疫相关因子状况。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2017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确诊为神经梅毒的患者79例(包括无症状型6例,早期23例,晚期50例),血清固定患者65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外周血中Th1细胞因子(IL-2、IFN-γ)、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及Th17细胞因子(TNF、IL-17A)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IL-2、IFN-γ、IL-4、IL-17A在神经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和对照组间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梅毒和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IL-2、IFN-γ、IL-4高于对照组且IL-17A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梅毒与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h1、Th2、Th17相关细胞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IFN-γ、IL-4、IL-17A在不同临床阶段神经梅毒患者和对照组间的含量变化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