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本组1997年1月至1998年10月收治的46例严重腹部伤伴多发伤患者,探讨了抢救中诊断与治疗的注意点,从而提高了治愈率。方法:46例病例均按ISS评估均≥16分进行抢救治疗,结果:治愈43例,治愈率93.5%,死亡率为6.5%。死亡主要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和多功能脏器衰竭(MOF)。结论:对严重腹部伤伴多发伤要高度重视,及时正确的判断,合理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多发伤早期紧急救治:提高治愈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方法通过对88例多发伤患者实施紧急救护措施,积极配合医生抢救,准确、及时、熟练地进行早期救护工作。结果全组通过急诊抢救与住院治疗,治愈70例(79.5%),好转11例(12.5%),死亡7例(8.0%),抢救成功率92.0%,优于2004年80.3%;有效抢救时间为28—62min。结论严重多发伤采取的早期有效、得当的救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严重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本院收治的16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进行综合急救及护理。结果:本组多发伤163例,抢救成功135例,死亡28例,抢救成功率为82.8%。结论:及时、迅速、准确、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措施,可提高严重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激性溃疡大出血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4—2004年在我院治疗的8例严重腹部多炭伤术后应激性溃疡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以厦发病率、死亡率、防治措施等问题。结果本组8例惠者均在严重腹部多发伤救治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大出血,其中6例进行综合保守治疗,2例进行手术治疗。治疗成功5例,治愈率为62.5%;死亡3例,死亡率为37.5%。结论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与创伤的部位有一定的关系,严重腹部多发伤厦胸腹联合伤引起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可能性大。应激性溃疡一旦发生大出血,死亡率很高,其治疗首先采取保守治疗j在保守治疗无效、危及患者生命时,应迅速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2008)年收治的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125例临床诊治资料,其中,男94例,女31例;平均年龄39岁。闭合性多发伤98倒(78.6%):开放性多发伤27例(21.4%)。结果:入院时ISS评分总的平均值为21分。所有患者治愈120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4.0%。术前死亡3例,均死于重度出血性休克;术后死亡2例,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并发感染8例。胰瘘1例,肠瘘1例,胆漏1例,切口愈合不良3例。结论: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诊要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必要的辅助检查、早期诊断与减少漏诊,是提高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者预后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姜建平 《嘉兴医学》2003,19(2):98-99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治疗。方法:对1999年8月至2002年8月我院ICU收治的68例严重多发伤患的治疗进行分析。结果:68例严重多发伤患的治愈率为73.53%。结论:对严重多发伤患进行及时伤情评估和处理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张惠清  任文华 《海南医学》2013,24(14):2109-2110
目的 探讨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以腹部外伤为主的150例多发伤患者,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治愈131例,治愈率为87.33%,死亡19例,死亡率为12.67%.结论 快速准确的诊断、恰当的治疗是提高以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治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特点及早期救治经验,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23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204例,死亡28例,抢救成功率为87.9%。死亡患者均为3处以上严重多发伤患者,其中以重度颅脑损伤伴创伤性休克最为多见。结论:抓住急救的最佳时机是严重多发伤抢救成功的关键;提高早期诊断和救治的准确性及积极处理危及患者生命的损伤是提高救治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和总结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损伤控制手术在严重多发伤低血容量性休克急诊救治中的意义.方法 对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51例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损伤控制手术救治(实验组),并与2003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0例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常规手术方法救治的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对照组1)、44例充分液体复苏联合损伤控制性手术方法救治的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对照组2)以及46例充分液体复苏和常规手术方法救治的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对照组3)进行成功率比较.结果 实验组抢救成功34例,成功率66.7%;死亡17例,死亡率33.3%.对照组1抢救成功24例,成功率48.0%;死亡26例,死亡率52.0%.对照组2抢救成功21例,成功率47.7%;死亡23例,死亡率52.3%.对照组3抢救成功16例,成功率34.8%;死亡30例,死亡率65.2%.实验组与对照组3比较,成功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其他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对照组间成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严重多发伤伴低血容量性休克抢救治疗中,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损伤控制性手术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提高抢救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本院急诊的46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抢救无效急诊死亡3例,术后死亡7例,自动出院3例(经随访证实均于出院后5天内死亡),治疗好转存活33例。死亡率28.3%。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特点,正确评估伤情,确保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循环,进行各项生命体征监测,早期、准确、主动地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严重多发伤伴休克421例救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龚辉  张烽  朱东波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3,23(3):301-301,303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伴休克的临床救治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严重多发伤伴休克421例病例资料。伤后早期容量复苏晶体液以平衡盐液为主,适量输血及补充胶体液,46例伴严重失血性休克者早期复苏阶段补液量达10000~15000ml/24h以上。411例接受了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接受了ICU监护及治疗。结果: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83例,急性肺损伤及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2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34例,应激性溃疡27例,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9例。治愈370例(87.9%);死亡51例(12.1%)。结论:开辟绿色生命通道,遵循“CRASFIPLAN”的检查程序,早期合理的容量复苏,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和方法等均为严重多发伤伴休克救治的重要环节,有条件的医院应尽早成立一支专门从事创伤急救的医疗队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严重腹部多发伤36例,均作了剖腹术,本组有18例入院时伴有休克,死亡3例,死亡率8.33%。根据本组抢救经验,笔者体会,腹腔穿刺术在腹部多发伤诊断中有实用价值,诊断及处理是否及时,对生存率有很大影响,同时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发伤中腹部损伤的临床诊治,提高多发伤中腹部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分析73例腹部为主的多发伤中损伤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结果。结果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和CT的阳性率分别为95.9%、78.8%、76.5%。73例手术,术后5例死亡。随着损伤器官增加,手术次数增多.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结论认真了解伤情,仔细体格检查,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和CT检查是腹部外伤的有效诊断措施;腹部多发性损伤入院时,各项抢救措施实施中,“绿色通道”是争取时间、降低死亡率的一个有力保证;损伤器官数越多和严重程度越高以及就诊时间越长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4.
125例急危重多发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对急危重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对1994年以来收治的125例急危重多发伤的诊治过程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临床分析总结。收住院115例患者,治愈104例,治愈率90.4%,死亡11例,死亡率9.6%。结果提示,第一时间抢救措施的明确与否是挽救生命的关键,在抗休克的同时迅速作出准确的诊断,及时有效地手术治疗是患者能否痊愈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翟翠莲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646-4647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院内急救护理措施,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7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在急诊室的急救护理情况。结果本组57例,其中在急诊室抢救无效死亡5例,其余患者经治疗后治愈17例,好转29例,死于并发症6例,总的病死率为19.30%。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伤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其院内急诊救护中,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准确及时的抢救和护理措施,是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以腹部伤为主的多发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9年 1月~2000年 12月,收治的62例以腹部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对其诊断、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 诊断性腹穿、B超、CT的诊断阳性率各为98.0%、88.1%、80.8%.腹部伤中肝、脾破裂占74.2%,合并伤中颅脑及胸部损伤占58.1%.全组均手术治疗.手术死亡 13例(20.9%)主要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MOF、ARDS.结论 早期诊断,迅速有效地手术治疗,严防并发症发生,是多发伤救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方法。方法总结1990年1月至2003年12月救治的严重多发伤2358例,分析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并提出救治工作的要点。结果本组早期诊断正确率95.04%(2241/2358)。发生ARDS 228例(9.67%),MODS 236例(10%),应激性溃疡伴出血103例(4.37%)。ARDS治愈率69.30%(158/228),MODS治愈率53.81%(127/236),应激性溃疡治愈率74.75%(77/103)。全组总治愈率89.86%(2119/2358),死亡率10.14%(239/2358)。结论及时控制出血、减轻缺血缺氧损害,手术优先解决危及生命的损伤,合理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及时解决ICU治疗中发生的外科问题等措施对提高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颅脑损伤合并伤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4月-1999年12月180例颅脑伤合并伤的治疗情况,结果:痊愈141例(78.3%),伤残20例(11.1%),死亡19例(10.6%),结论:严重脑损伤和休克是脑损伤合并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强调本着优先处理致命伤的原则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颅脑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快速急救的意义及重要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991年5月~1997年6月728例多发伤快速急诊救治的资料。结果:以颅脑伤为主的全身多发伤,最多见于20~45岁青壮年,占80%。死亡55例中,重型颅脑伤伴顽固性休克死亡者最多,共36例;脑死亡12例;伤后感染或多脏器功能障碍死亡17例。有233例为急诊观察治疗。急诊抢救成活率92%。结论:强调此类伤病员必须由急诊科医师负责组织指挥,连续不断地采取以脑部伤为主的快速、准确、有效的综合措施和处理其他多发伤,其次要对急诊留观的伤员严密观察,并加强脑组织保护和营养支持,以及预防创伤性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57例重型胸部外伤合并多发伤的诊断治疗及伤情评估和死亡原因的分析研究,探索诊断治疗中的关键问题及影响治愈率、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方法 本组57例中开放性胸部伤9例,全部合并血气胸(其中肺裂伤4例,心脏大血管损伤3例),血气胸42例(其中合并多发性肋骨骨折28例,合并肺挫伤12例,连枷胸12例);其中创伤休克33例。结果治愈33例(占57.89%),伤残9例(占15.78%),死亡15例,病死率为26.31%。结论 及时准确诊断是降低严重胸伤死亡率的首要条件。合理掌握优先处理的顺序,按照抢救一诊断一治疗一复诊一再治疗的步骤进行,正确掌握手术顺序是抢救成功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及时处理胸壁软化所致的连枷胸,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