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药价虚高”问题的相关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是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保护健康的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我国重要产业之一的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同时带动了医药批发企业的发展,人民用药有了更多的选择,近年来,医院在补偿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通过药品加成销售和免税政策也部分获得了补偿,然而,相伴而来的是药品生产与流通领域无序竞争,医药生产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况严重,医药企业效益低下,药品质量难以保证,药品市场混乱,假劣药品充斥其间,医药机构“以药养医”,对药品广告审核不严,有误导倾向,高额广告宣传费用使药品成本提高,药价自然也随之提高,药品价格管理未能适应新形势,宽严不当,药品贷不真,价不实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它危及到了人民的用药安全,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药价虚高”致使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并成为卫生费用上涨的主要因素,药品货不真,价不实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需要有关方面从不同侧面和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晨风 《药物与人》2007,20(7):77-77
目前,药价一降再将,我国药品价格问题却依然突出:药品虚高定价、打回扣、一药多价、一药多名等现象屡禁不止。国家发改委先后20多次对1600多种药品实施降价,但许多药品“一降就死”然后“改头换面”,重新变  相似文献   

3.
“虚高药价简直就是对百姓的生吞活剥”、“现在已经到了调整药品定价规则的时候了,要让患者看得起病。”、“卫生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今年就如何整治药价虚高拿出详尽办法。”这是今年“两会”期间,卫生部部长高强针对药价虚高深恶痛绝的评论和雷厉风行的整治表态。  相似文献   

4.
从“以药养医”体制下的药价虚高人手,以经济学的视角阐述了药品“降价死”的根本原因,通过建立模型分析得出“以药养医”体制下的种种非常规行为(药品“降价死”等)都是内生的,单纯靠降价来控制药价虚高和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难见明显成效,必须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才能解开这一“死结”。  相似文献   

5.
《中国卫生产业》2010,(1):43-43
综合解析 多年来,药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一直受到不公正的指责。其实,最被百姓和专家痛斥的“药价虚高”,主要是医疗体制和政策不合理导致的结果。在医改新政下,医药卫生体制变革与药企的经营战略变革,需要采取不同的变革方式——前者的策略固然是选择“推”,而后者则更需要实行“拉”的战略。基于此,家庭作坊式的药企,生存空间肯定会受到挤压,走向经营规模化、管理正规化、营销精细化,是我国药企整体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卫生产业》2010,(1):12-13
近日,安徽省物价局发出《关于运用价格政策促进我省医药产业发展的通知》,其中提到对“1元药”的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7.
国家一旦降低医院的药品零售价,造成医院利润降低,医院往往会对使用这种药品没有积极性,转而到市场上寻求可以替代的同类药物,而厂家也会迅速生产可替代产品,造成降价名单上的药品从市场上消失。还有一些药品生产企业的对策是,适当调节一下药品的成分,药品的化学名称就变了,也不用降价了,有的产品甚至可以借新药的身份提高价格。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7,(7):940-943
廉价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对其高度重视。但由于相关政府部门对药品流通领域监管不善,加速了廉价药短缺甚至消失。通过梳理廉价经典药短缺甚至频频消失的生存现状及原因,分析药品价格政策对这一现象的影响,探讨治理廉价药短缺政策的效果并提出可行的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9.
对药品价格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现行的药品价格管理形式与定价原则为经营者自主定价提供了较大的利润空间。企业虚列成本、流通环节费用过高、价格管理缺陷以及用药行为异化等构成了影响药品价格不良费用增长的主要因素。以药“补”医的国家特殊政策被错误理解为以药“养”医,观念的错误导致褒贬不一的医药分业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科学合理定价,从源头上拧掉药品价格的水分,清理整顿医药市场,强化监督,调整医疗收费价格,才能真正使药品价格维持在一个规范合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10家国家定点药企生产的18种基层临床常用药品,将正式进入山东药品市场。这是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和省卫生厅在日前联合召开的新闻说明会上披露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董朝晖 《中国卫生》2008,(10):38-38
人们反对“以药养医”政策的理由是,这项政策使得医。院的利益和所开的处方量挂钩,医生为了自身的利益会倾向于多开药、开高价药,结果导致了药品滥用、药价虚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邬时民 《健康》2012,(8):6-8
看病贵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市民,尤其足昂贵的新药、洋药更是让患者感到药费高处不胜寒。因此,很多人在想:过去常用的那些物美价廉的经典老药哪儿去了?它们何时能回归市场?经典老药消失的现象家住上海东门地区的张老伯眼疾复发,他记得以前用过氯霉素眼药水,效果很好。然而,令张老伯没想到的是,跑了附近好几家药店,都没有买到这种价格低廉、效果较好的眼药水。无独有偶,李老太也遭遇了买不到便宜的经典老药的事情。由于消化不良,李老太去药店购买干酵母片,但是药店没有这种药,营业员推荐给她的是另外一种药,而后者的价钱是前者的好几倍。为此,李老太来  相似文献   

13.
合理调整政府定价范围,改进药品定价方法,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上市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对仿制药品实行后上市价格从低定价制度,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行在药品外包装上标示价格制度。严格控制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  相似文献   

14.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实施以来,一直明令禁止医院与中标药企进行“二次议价”。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二次议价”现象广泛存在。本文从采购体制、医疗机构、医药企业三方面分析“二次议价”形成的原因,探讨禁止“二次议价”产生的不良后果。提出取消购销加成制度,限定药品最高零售价;政府设立药品参考定价,调整“二次议价”利益分配;规范医疗保险制度的费用支付机制等方法规范“二次议价”。  相似文献   

15.
据《钱江晚报》报道,近年来,国家为治理虚高药价,陆续出台药品降价、药品招标等政策措施,使一些药品价格明显下降。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降价过后,总有一些药品退出市场规避降价,人们称之为“降价死”。在一些城市,红霉素、青霉素等廉价药品已踪迹难寻。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实施的"药房托管"自从"诞生"以来,就一直是热门话题。南京市自2003年尝试药房托管.2006年2月份由市纪委推动,开始大规模推行医院药房托管.两个月后,南京市政府提出将在全市13个区近200家二级、一级医院药房推广托管计划。试点至今,南京已在156家医院推行药房托管。它被设计者认为是解决百姓看病贵的良方。人们认为,药房托管的直接结果是斩断了药商与医生之间的联系,阻止了黑色交易和回扣的发生。而事实上.药房托管了以后,真的一"托"无忧了么?2006年4月,南京市传来一个爆炸性消息,为了解决药价虚高,南京市卫生系统内近200家医院的药房将在2007前陆续实施"药房托管"的模式。如此大规模推行"药房托管",在全国尚属首次。这被视为未来医疗体制重大改革"医药分家"的预演。此举一出,引来众说纷纭。讨论的焦点无非就是药房"托管"是否就是解决药价虚高的良药,能否一"托"就灵。  相似文献   

17.
"价格自杀"是典型的"劣币驱良币",虽然招标"成绩单"很美,但老百姓未必能受益。在药品招标中,降价的矛头应该直指进口药。惟其如此,才能抓住要害和根本。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卫生产业》2011,(4):16-18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五个齿轮”相互咬合联动的系统工程——这是卫生部部长陈竺对医改的形容。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今年攻坚克难的主攻方向,将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在管理体质、补偿机制、医药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新的招标采购办法治理“药价虚高”开始起作用,药品质量也得到了保证,群众得到了实惠——这是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指出的医改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0.
2003年5月23日,一起诱骗他人吞服“聪明药”致命的离奇案件在湖北长阳市法院审理结束。被法办的凶手却是被害者的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