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的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4年10月-2012年9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术的患者102例,对其置入的方法、应用情形及并发症的处理实施有效分析。结果本组102例患者在导管置入后,都能够正常应用,血流量基本上达到200~300 mL/min;导管置留平均时间11个月;在应用过程中出现22例并发症患者:10例导管堵塞,8例导管感染,4例皮下隧道口渗血。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应用寿命相对较长,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同时血流量基本上可以满足血液透析患者的需要,非常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何晓凤  曹正江 《西部医学》2010,22(6):1148-1149
目的探讨带涤纶套长期静脉留置导管(TCC)在血透中的护理价值。方法分析48名TCC患者近期、远期并发症发生时的护理干预作用。结果近期并发症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完全好转。远期并发症中以导管感染和导管内血栓形成为主,其中导管感染用头孢三代抗生素或林可霉素与肝素混合进行封管至下次使用可使症状得到好转。导管内血栓形成使用尿激酶2-10万单位进行双侧导管封管30-60分钟后抽吸有近80%可达到300ml/min的血流量。结论近年来带涤纶套长期静脉留置导管在临床上的使用率增多,留置时间长,增加了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导管的护理技术,对延长其使用年限,减少导管并发症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探讨带涤纶套半永久血透导管在血液透析中临床研究及应用。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40例尿毒症患者通过建立皮下隧道及Seldinger技术留置带涤纶套血透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观察其置管使用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患者带涤纶套半永久血透导管留置时间最短者4个月,最长者超过2年且至今仍在用,平均18.5个月。与临时导管比较,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带涤纶套半永久血透导管出现感染、血栓形成、脱管等并发症情况更低、使用时间更长(P0.05)。结论:带涤纶套半永久血透导管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尤其在条件有限基层医院的透析患者提供一条可行的长期血管通路,确保透析继续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魏善斋  李佳 《中外医疗》2011,30(29):53+55-53,55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颈外静脉入路留置长期带涤纶套深静脉置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6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行经皮颈外静脉入路留置带涤纶套长期深静脉置管的34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导管置入术的成功率,及血流量不足、血栓形成、导管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34例患者,置管35倒...  相似文献   

5.
陈秋月  崔文芳 《海南医学》2011,22(13):146-147
目的通过对21例使用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探讨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在透析过程中出现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应对。方法对21例使用双腔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置管患者中,术后第一天出血1人次,导管相关性感染7人次,早期导管功能障碍3人次,晚期导管功能障碍9人次,置管处周围皮肤瘙痒4人次。结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早发现相关并发症的早期迹象并给予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好导管的维护和居家护理宣教,可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带涤纶套(cuff)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问世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该种导管相对于不带涤纶套的导管固定更加容易和牢固,并且感染的机会大大减少,使用时间大大延长.对于不能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带涤纶套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以作为一种相对长期的血管通路来使用.但是带涤纶套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感染率、血栓形成率及血流量不足发生率仍较高[1].我们对5例出现堵管的患者通过尿激酶封管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尿激酶封管的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7.
20例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尿毒症患者以带涤纶套长期双腔导管经皮右颈内静脉留置,代替瘘管作为长期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护理。方法使用美国Quinton公司生产Permcath(36cm)带涤纶套双腔导管,应用seldiuger技术经皮右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结果 1)术前护理:详细告知患者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及优缺点,消除患者紧张、焦虑心理,让病人真正理解医护患三方需要互相配合。2)术后护理:术后严密观察伤口情况,严格每次透析的无菌操作,规范每次透析后的抗凝封管。3)并发症(导管血流不畅、导管内血栓形成、感染、导管脱出、空气栓塞)的预防与及时处置护理。结论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操作安全,并发症少,费用不高,特别适用于高龄、心功能差及糖尿病肾病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成功的手术、严格的无菌操作、患者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发症及时有效的防治、定期正确的护理,均是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得以长期顺利使用的重要因素。尤期是规范抗凝封管与避免空气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手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及并发症情况。方法:收集血液透析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带涤纶套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术,对照组行动静脉内瘘透析,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置管操作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单根导管使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CVP 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手术应用于血液透析中操作安全简便、透析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带涤纶套透析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以带涤纶套透析导管为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内瘘为血管通路的透析患者为对照,对比分析带涤纶套透析导管的相关并发症以及以尿素清除率(Kt/V)为代表的透析充分性的客观评价指标。结果:留置长期带涤纶套导管术102例次,成功101次,成功率99%;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60月2例,48-60月10例,36-48月19例,24-36月28例,6-24月23例,<6个月20例。共21例次退出,退出时间为2-40月。导管功能良好;血流量均在200-250ml/min,导管透析充分性良好,导管组尿素下降率(URR)=70.42±6.59,Kt/V=1.42±3.48;内瘘组URR=68.66±5.52,Kt/V=1.34±0.1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组主要并发症为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结论:带涤纶套的血液透析导管可保留数月至数年,可以达到充分透析;良好的置管技术及严格的管理,可提高导管的有效使用寿命,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为1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带涤纶套深静脉导管并作为其血透用血管通路,观察置管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结果:透析血流量均达200 mL/min以上,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8.57±9.86)月,最长为63个月,并仍在继续使用。结论:带涤纶套深静脉导管可以作为血透患者的长期血管通路,但仍需不断改进,并应缩小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颈内静脉留置涤纶环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为4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右颈内静脉涤纶环双腔导管作为血透用血管通路并观察其临床应用情况。结果:⑴导管留置时间(14.3±10.5)月,经导管血透时血流量200~300mL/min;⑵导管使用终点12例次,导管退出时平均使用时间(8.2±6.1)月;⑶术后渗血或血肿发生率43.9%,导管位置不良发生率2.4%;⑷平均感染率0.586次/100导管日,导管血栓发生率31.7%;⑸尿素下降比例为(71.5±0.06)%,尿素清除指数(KT/V)为1.42±0.19。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右颈内静脉留置涤纶环导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处理,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8例,留置永久性中心静脉导管置管82例次,其中有11例患者重复置管(2~3)次。右颈内静脉置管134例,左颈内静脉置管4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3例,股静脉置管31例。结果:导管留置时间:平均留置时间(14士12)月,其中颈内静脉(4~36)月,平均16月;锁骨下静脉(3~25)月,平均11月;股静脉(2~7)月,平均4月。导管置管时相关的并发症主要为:局部血肿17例(9.0%)、渗血21例(12%)和导管功能障碍3例(1.6%)。导管留置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通路功能障碍和感染,本组导管通路功能障碍13例(7.0%),其中血栓形成8例、隧道段打折2例,导管外鞘形成1例,血管狭窄1例。10例导管通路功能障碍经调整导管、尿激酶溶栓或手术修复,得到纠正,余3例拔管后重新进行穿刺置管。本组有15例患者发生局部感染(8.0%),给予消毒换药,管周皮肤涂察百多帮软膏后好转。结论:永久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但仍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重点防治置管期间局部巨大血肿和渗血以及导管留置期间血栓形成和局部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透析中心2015年4 月1日至2016年4月1日新导入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基本资料、血管通路选择和并发症。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者258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tiovenous fistula,AVF)的患者占87.60%、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占12.40%。新导入 患者61例,首次透析采用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的患者占80.33%,AVF占8.19%,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占9.84%,动静脉 穿刺占1.64%。AVF选择吻合血管依次为腕桡动脉-头静脉(76.55%)、肱动脉-头静脉(11.06%)、前臂中段桡动脉-头静脉 (7.08%)、肱动脉-肘正中静脉和肱动脉-贵要静脉(5.31%)。AVF发生并发症占总AVF透析人数的 34.07%,其中动脉瘤占 24.34%。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绝大多数采用 AVF,而新导入透析患者中使用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者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4.
带cuff血液透析导管颈内静脉长期留置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带cuff血透导管相关资料,以期更好保护导管,延长使用寿命.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透患者56例,长期留置带cuff血透导管,观察并记录一般实验室检查、血压、肾衰竭病因、置入带cuff长期导管的原因、导管类型、手术入路、导管相关并发症(感染、血栓形成等)、导管使用寿命及退出原因.结果 现阶段应用带cuff血透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者21例,占同期透析患者的19.23%.最长使用时间37.6个月,平均时间(32.2±3.2)个月.血流量200~300 ml/min.并发症情况:出口感染2例,导管相关菌血症9例,导管扭曲、位置不适当2例,血栓性并发症8例,导管完全脱出1例,部分脱出1例.所有并发症均进行适当治疗.结论 带cuff血透导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使用安全有效,可以作为等待动静脉内瘘成熟期间较理想的过渡通路.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留置带cuff血透导管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带涤纶套双腔静脉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发症及处理。方法随访我院32例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的使用情况、并发症,记录导管使用终点。结果共计32例患者导管置入后均正常使用,其中2例为颈外静脉切开置管,其余均为右颈内静脉置管。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1.2±8.5)个月,最长时间为61个月。2例因导管感染拔除,1例因栓塞拔除,1例导管拔脱,4例因原发病死亡。结论带涤纶套双腔静脉导管可长期保留,感染率较低,血流量可以达到充分透析,为不能建立瘘管的患者解决血管通路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带涤纶套双腔静脉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发症及处理。方法随访我院32例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的使用情况、并发症,记录导管使用终点。结果共计32例患者导管置入后均正常使用,其中2例为颈外静脉切开置管,其余均为右颈内静脉置管。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1.2±8.5)个月,最长时间为61个月。2例因导管感染拔除,1例因栓塞拔除,1例导管拔脱,4例因原发病死亡。结论带涤纶套双腔静脉导管可长期保留,感染率较低,血流量可以达到充分透析,为不能建立瘘管的患者解决血管通路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70%乙醇封管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Cuff)导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方法.选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脏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2例,首先将患者随机分为乙醇封管组(每周采用3.3 mL 70%乙醇封管1次,再采用3.3mL标准肝素封管2次)和肝素封管组(每周采用3.3mL标准肝素封管3次),每组16例,22周后进行交叉互换.比较两组患者CRBSI、导管功能障碍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2例患者退出试验,2例死亡,共28例患者完成试验,每组各14例.乙醇封管组患者CRBSI的发生率为0.45/1 000导管日,低于肝素封管组患者(0.92/1 000导管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醇封管组患者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0.90/1 000导管日,低于肝素封管组(2.06/1 000导管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醇封管组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结论 乙醇封管组维持性血液透析带隧道带Cuff导管患者的CRBSI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与肝素封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在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中的失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34例糖尿病肾病行右侧颈内静脉留置带涤纶套长期导管患者,根据置管后是否出现导管功能不良(连续3次血流量低于200 ml/min,需要调整体位、反接透析管路,甚至溶栓治疗等干预措施),将其分成失功组和非失功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带管透析龄、糖尿病病程、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清蛋白(Alb)、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等实验室指标;记录临时导管留置时间(TCT)、长期导管外接头位置(CCP)、长期导管种类(LCT)、肝素封管浓度(HC),尿素清除指数(Kt/V)、透析相关低血压(IDH)发生率、口服抗凝药物情况(OAD);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从中找出影响长期导管失功的相关因素。结果入选患者34例,出现导管功能不良(失功)15例,长期导管失功率为44.1%,出现时间为16~752 d。导管障碍率为1.37例次/1 000导管日。失功组的hs-CRP、TCT明显高于非失功组,而外接动脉接头在导管内侧者的比例和采用纯肝素封管者的比例明显低于非失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升高是长期导管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患者的年龄、男女构成、带管透析龄、糖尿病病程、BMI、Hb、Hct、Plt、TC、TG、Alb、FBG、HbA1c、APTT、D-D,LCT、Kt/V、OAD、IDH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涤纶套中心静脉导管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失功率;临时透析管的留置时间、动脉外接头位置、肝素导管封管浓度等因素均可影响导管功能,hs-CRP升高是长期导管失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留置涤纶环双腔导管的效果及导管相关性菌血症。方法选择我院肾内科自2004年3月至2008年7月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对比以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透患者与以带涤纶环双腔导管为通路的血透患者的Kt/V值。比较涤纶环双腔导管采用单纯以肝素封管和采用联合肝素与庆大霉素封管两者的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率。结果以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透患者与以带涤纶环双腔导管为通路的血透患者的Kt/V值无显著性差异(P=0.47832)。涤纶环双腔导管的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率以采用联合肝素和庆大霉素封管比单纯采用以肝素封管时明显减少(P=0.0001)。结论以涤纶环双腔导管为通路是血液透析比较理想的血管通路。为减少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的发生率,可采用联合肝素和庆大霉素封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