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氧气湿化瓶系统消毒管理监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院的氧气湿化瓶是一个极易带菌的感染源,而因此造成医院感染已被临床所证实。目前,各医院对湿化瓶的消毒已引起重视,有的已采用一次性湿化瓶。对湿化瓶的研究,也有报道。这对控制因氧气湿化瓶污染而引起的医院感染有积极意义。氧气湿化瓶系统是指流量表—过滤管—湿化瓶—湿化液,它是一个整体,仅考虑某一方面,就不能根本上消除感染隐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和掌握湿化瓶的消毒效果,加强无菌观念,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2004至2006年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对我院临床科室使用的湿化瓶进行采样监测。结果湿化瓶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重视监测结果,找出污染原因,加强湿化瓶的消毒和管理,强化监督,减少用氧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氧气湿化瓶的使用时间和消毒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氧气湿化瓶的持续使用时间和消毒方法的实验分析。方法将3个消毒监测阶段分为3个组。第1组为48份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进行监测;第2组经改进消毒方法后的55份湿化瓶进行监测;第3组经改进吸氧装置各环节消毒措施后,对58份持续吸氧的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并对改进消毒前后的湿化瓶、湿化液及持续使用湿化液每天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和持续使用后第1天的湿化液的细菌监测合格率,改进消毒方法前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第3组持续吸氧后湿化液每天做细菌监测,第6天与第1天的细菌数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有效期限为5天,湿化瓶、湿化液改进消毒方法后细菌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改进前。结论实验表明,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的第6天必须更换消毒,改进吸氧装置的消毒方法,定时更换消毒湿化瓶,既能减少吸氧患者感染的机会,有效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又能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达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集中及分散清洗消毒后的氧气湿化瓶存放不同时间质量变化,为降低医疗成本和保存期限提供依据,根据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保证。方法通过现场采样、细菌检测和耐药性监测的方法,对两种不同消毒方法消毒后的备用湿化瓶不同时间内进行质量评价。结果2组前7 d,细菌培养合格率均为100%,传统方法组与改进后方法组出现细菌菌落数超标分别为第8天和第10天,且2组数据随着时间变化呈逐渐递增。此次检出109株病原菌,主要以 G -杆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2.1%、16.5%、8.3%、22.9%、7.3%。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族的哌拉西林、奎诺酮类的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的氨曲南及头孢类的抗菌药的耐药率低于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耐药率为5.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50.0%、62.5%、62.5%、37.5和0。结论氧气湿化瓶采取集中清洗消毒,统一采用无纺布包装,既节约了成本,延长了氧气湿化瓶保存期限,减轻了临床护士工作量,又达到了消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院内感染的控制是衡量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我们对吸氧装置的消毒作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7.
氧气湿化瓶污染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氧气湿化瓶采样培养,了解氧气湿化瓶的污染情况。方法 按常规无菌操作规范,采集洗涤液或瓶内液培养分离细菌。结果 氧气湿化瓶污染严重,污染菌主要为不动杆菌、产碱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氧气湿化瓶污染是医院感染潜在的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对湿化瓶的定期更换和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为减少用氧患者呼吸道感染机会,对氧气湿化瓶常规消毒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与重复使用氧气湿化瓶用后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OT-MⅡ型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用后的污染程度,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因素。方法随机选同一ICU病房用后的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和可重复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各50只,按照《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3.17.7.2进行采样后送检验科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50只OT—MⅡ型湿化装置平均使用时间225.6h(9.4d),49只各层面未检出细菌,1只OT—MII型氧气湿化装置内容物的上表面检出一个G’球菌菌落,使用后细菌污染率2%;重复使用氧气湿化瓶使用后1d染菌率32%。两种湿化瓶使用后的污染率比较有统计学意(x2=15.89,P〈0.05)。结论应当尽量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氧气湿化装置,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邱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22):69-69
目的比较氧气湿化瓶中湿化液的选择及效果。方法100例ICU吸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灭菌注射水作为湿化液,对照组采用蒸馏水作为湿化液,2组湿化液均每天更换,比较2组吸氧效果、管壁清洁度和微生物监测情况。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痰痂形成,刺激性干咳,气道出血,管壁不透明及微生物污染情况均较对照组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灭菌注射水作为湿化液可提高氧疗效果,减少院内感染,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社区医院是最基层的医疗专业组织,管辖辖区内卫生所,直接面对群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与综合医院一次性的吸氧宝(或湿化瓶)不同,只有最原始的吸氧设备,仍需护理人员自己处理多次使用的湿化瓶,其中湿化瓶除垢是一个难题,通过多次临床试验,总结除垢的新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病房开水瓶塞的细菌污染情况及对消毒效果进行分析,为预防院内感染提供相应的对策。方法在无菌操作下取开水瓶塞用沾有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反复涂擦采样,剪开操纵者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投入5ml无菌洗脱液中,立即送检。结果通过对120个开水瓶塞在外科病房使用后进行消毒前和消毒后细菌培养分析,发现未消毒的开水瓶塞有大量条件致病菌存在,消毒后的开水瓶塞细菌数明显减少。结论开水瓶塞的污染已成为院内潜在的感染源。对开水瓶塞使用后进行有规范的消毒处理,对预防院内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了解饮食业餐具消毒效果.方法按卫生部餐(食)具消毒标准采集样品,检测大肠菌群.结果实验组大肠菌群阳性率为4.24%,与对照组比较,x2=2.64,P>0.05,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定点监测单位阳性率为6.22%,与实验组比较,x2=0.16,P>0.05,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日常监测阳性率为16.25%,与实验组比较,x2=38.37,P<0.001,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日常监测的餐具消毒效果比跟踪调查时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植物药消毒剂对医院产科母婴病房空间消毒效果。方法选择医院产科母婴病房一间,逢单日用紫外线照射灭菌法进行空间消毒,逢双日用植物药消毒剂喷雾进行空间消毒,消毒前30min及消毒后60min、240min各取样一次,进行空气微生物培养,对照比较空间消毒效果。结果消毒后60min植物药消毒剂细菌杀灭率91.83%,紫外线照射灭菌法细菌杀灭率80.10%,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物药消毒剂空间杀菌效果优于紫外线照射灭菌法,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疫苗生产环境中使用的4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进行验证.方法 配制0.5%硫代硫酸钠+2.0%吐温80+0.2%卵磷脂复方中和剂,并对其进行鉴定.用爱尔施、洗必泰、过氧乙酸、百毒杀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和白念珠菌4种标准菌株进行定量悬液杀灭试验,细菌和霉菌的杀灭对数值分别≥5.00和≥4.00判为有效.结合环境监测所获得的菌型,选取环境中的常见菌进行不锈钢板载体菌杀灭试验,细菌杀灭对数值≥3.00判为有效.结果 复方中和剂能有效中和消毒剂的杀菌作用.4种消毒剂对标准菌株的定量悬液杀灭试验均达到可接受标准,细菌杀灭对数值为5.11~8.32,霉菌杀灭对数值为4.05~7.32.环境监测所获得的环境菌主要为莱拉/藤黄微球菌、蜡样芽孢杆菌、人葡萄球菌和沃氏葡萄球菌.4种消毒剂对环境常见菌能起到很好的杀灭作用,杀灭对数值为4.89~6.37.结论 爱尔施、洗必泰、过氧乙酸、百毒杀4种消毒剂的消毒效果达到了验证要求,能用于疫苗生产环境消毒. 相似文献
16.
Solution concentration influences voluntary consumption of nicotine under multiple bottle conditions
Kris Biondolillo Amy R. Pearce Meagan C. Louder Anthony McMickle 《Pharmacology, biochemistry, and behavior》2009,92(2):214-218
Female Sprague Dawley rats were given a choice between two concentrations of nicotine solution (5 µg/ml and 8 µg/ml) and water in a 5-bottle arrangement for 25 days. Rats developed clear bottle discrimination, drinking more of the 5 µg/ml nicotine solution than water or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 nicotine solution. Further, intake patterns were sensitive to exposure. Differences in consumption of the three solutions (5 µg/ml vs. 8 µg/ml vs. water) were minimal during initial exposure days but became clear and stable with chronic exposure. Control rats given 5 bottles of water drank equally from all bottles and showed no development of preference for bottle posi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both environmental availability and post-ingestional effects of nicotine contribute to the voluntarily oral consumption of nicotine solutions by rats. The influence of these two factors, however, is modulated by exposure. Availability appears to drive consumption initially, but the impact of concentration exerts more control over consumption with continued exposure. These data support the utility of oral methods of nicotine self-administration in the laboratory rat and suggest the need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biological impact of nicotine consumed orally. 相似文献
17.
目的:熟悉压力蒸汽灭菌,紫外线消毒效果实验的检测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标准要求,用标准消毒灭菌的检测方法对常用消毒灭菌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指示菌杀灭率≥99.9%。结论:通过实验证明,常用的压力蒸汽灭菌和紫外线消毒的检测方法效果理想,消毒合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质量。方法 对49家区级医疗机构的现状和消毒灭菌质量监测结果进行调查分析,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 共监测区属医疗机构49家,监测各类样本266份,合格156份,合格率5.65%;个体诊所、村卫生室存在问题较多,消毒灭菌质量监测合格率低。结论 加大卫生行政管理力度,加强消毒工作的监督、监测及管理,全面提高医疗机构的消毒灭菌质量,预防医源性感染,确保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成都市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质量,为相关部门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进一步做好托幼机构消毒工作。方法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4)和《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1994)对成都市2009—2011年2 203个托幼机构的班级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餐(饮)具表面的消毒质量进行检测。结果 2009—2011年总合格率为93.03%,不同年份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17,P〈0.01);室内空气合格率为80.55%,物体表面为97.71%,工作人员手为93.75%,餐(饮)具表面为91.69%。市区消毒合格率为94.54%,近郊为90.59%,远郊为91.38%,市区和郊区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59,P〈0.01)。结论成都市托幼机构的消毒效果整体较好,2009—2011年合格率逐年提高,但室内空气质量合格率较低,相关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托幼机构空气的消毒,为幼儿提供更加卫生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三级医院内镜消毒灭菌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省6家三级医院对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版》的执行情况,为预防医院感染,防止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加强内镜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卫生厅组织于2004年10月30日至12月30日对我省厅直6家综合大医院内镜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现场检查和采样监测。结果 6所医院消毒级内镜及附件采样共83份,合格47份,合格率56.60%;灭菌级内镜即腹腔镜及其各种手术钳采样67份,合格64份,合格率95.50%。内镜污染细菌中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构成比分别为18.67%、8.00%、5.33%。HIV抗体初筛试验1 例阳性。结论各医院贯彻执行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版》力度不够,尤其是消毒级内镜生物学监测合格率低,存在医疗隐患,必须及时整改。 相似文献